標誌4 用感恩和知足化解抱怨(1 / 3)

標誌4 用感恩和知足化解抱怨

常常提醒自己,這樣已經很好了

不懂感恩和知足,永遠隻會覺得自己擁有得少。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的時候,卻不知道還有人沒有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後都背著幸福,所以我們眼裏能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幸福,而自己的幸福隻能自己感受。看清生活和幸福的真相,常常提醒自己,這樣已經很好了,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好。

刻意苛求是不可取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抱怨,為什麼我就不能做得像別人那樣出色,為什麼我就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完美。當你一味地被目標所迷惑,對事情過於認真而一點也不顧生活的艱難,怎麼能生活得幸福呢?

認真的人是最可愛的,他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出色,讓生活變得更精致。認真的態度固然是好的,隻是倘若過分苛求,過分抱怨,隻會讓生活變得更沉重,如此又怎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呢?

已經是淩晨2點多了,楊曉燕房間的燈依舊亮著,她在書房裏忙著複習,神色有些憔悴。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裏,她的腦子裏總重複著:學習、考試。她之所以如此緊張、勤奮,主要是因為她的會計資格證已經考了三次都沒有通過,而這個月要考第四次了。

楊曉燕做的是人力資源工作,平時工作很是出色。雖然工作中根本用不到會計,但是由於大學時會計資格證沒有考過,她一直不甘心。於是,她畢業後就與這個會計證叫上了板,不考過決不罷休。

楊曉燕從小就受過極好的教育,做事也極為認真,責任心很強。但是她從小到大卻總是懼怕考試,平時學習挺好,但一到考試就落後。在每次臨考的夜裏,她總會胡思亂想,而且想著想著就睡不著了。結果,第二天考試就考砸了。

雖然很懼怕考試,但她還是不想讓自己的人生留下什麼遺憾,所以她一直在努力,想把會計證考下來。可幾年下來,她仍然沒能如願拿到那個會計證書。

如今,為了這個考試,她每晚都強迫自己去認真學習。由於太過緊張和焦慮,她幾乎每晚都會失眠。這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她白天的工作,她自己都感覺痛苦極了。

楊曉燕的痛苦主要是她過分地苛求自己造成的,對於她來說,會計資格證既然在她的工作中用不到,就沒有必要去那樣苦苦地折磨自己。

生活中像楊曉燕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總是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原因,苛求自己把一切做到最好,即使是自己內心不願意去做的一些事情。他們不信任別人,事無巨細,總要自己一人包攬,他們甚至不敢公開表露自己的消極情緒,長期的壓力與壓抑讓生活變得沉重不堪。

如果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又何必呢?我們不能做到最好,但可以放鬆心態做到讓自己滿意就行了。不能擁有偉大,可以退守平庸,用輕鬆的人生規則主宰自己的快樂又有何不可呢?

其實,對生活苛求少一點,知足一點,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完美,我們的人生才不會處處被動。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那些愛抱怨的人,多半都對生活有著諸多的苛求,他們的心態總是相對要沉重許多,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自然是十分疲憊的。

同時,愛抱怨、過分苛求的人的性格中往往還有偏執的一麵,也愛自我壓抑。他們平時還會感到自己的壓力很大、經常處於焦慮和疲憊中。長期在這種抱怨和苛求的情緒影響下,人也會容易走上極端,易患各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等。

一個男子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了大門以後,迎麵就看到兩扇小門,一扇門上寫著“美麗的”,另一扇寫著“不太美麗的”。男人就想,“美麗的”裏麵一定有許多絕色美女,他不停地幻想著那些絕色美女的模樣,隨後推開了“美麗的”門。

推開後,遠處又出現兩扇門。一扇門上麵寫著“年輕的”,另一扇寫著“不太年輕的”。男人又開始不停地幻想,推開那扇“年輕”的門。

這樣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後推開了九扇門,內心不停地在幻想,累得氣喘籲籲,最終當他推開最後一道門時,門上寫著一行字:您還是到天上去找吧!

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事事有缺憾,人人有缺點,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完美,又何必要苛求於那完美存在呢。然而,並不完美的我們,總是想要苛求真正的完美:我們會把喜歡的事物縮小到一個一個的細節,希望每個細節都十全十美,符合我們的心意;我們認為做事就應該麵麵俱到,少了一個方麵,出了一點紕漏,這件事就沒有做好;我們希望自己讓每個人都滿意,所以不斷完善自己,想要達到每個人的標準;我們討厭“遺憾”這個詞,認為既然選擇做,就要做到圓滿,為什麼要留下遺憾?與其遺憾不如不做……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苛求完美,因為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想要做到的,我們追求更好的目標,不斷完善自我。但是要明白,有時候完美是一個陷阱,掉入其中的人不但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連原本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承認不完美,心靈才自由

劉若英在她的《我的不完美》一書裏如是說:“如果有人問我,我是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我會說,我的毛病很多很多。”正因此,《我的不完美》這本書中的劉若英用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寫家人,寫朋友,寫回憶,寫生活。雖然這些都是一些生活瑣事,但也帶著濃濃情感,趣味橫生。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誰都是完美的,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在這個世界一定看不到那些對美好生活充滿渴望的人們,這樣的世界也一定沒有生機。

在一座山上的寺廟裏住著幾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便想從弟子中找一個接班人來接替他。由於他的弟子個個都很優秀,他不知道如何選擇。

幾天後,他把所有的弟子都叫過來,吩咐他們去寺院後麵的樹林裏各自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回來。所有的弟子都不知其理,但是仍然照師父的吩咐去做了。

和尚們來到樹林,看到四周到處都是樹葉心想著,這麼多的樹葉到底什麼樣的樹葉才是完美的呢?於是,便在樹林裏仔細並辛苦地找起來。結果到天黑累得氣喘籲籲,也沒能找到那片“最完美的樹葉”,最後空手而歸。

隻有一個和尚心想:這裏的樹葉這麼多,每一片樹葉又各自不同,什麼樣的樹葉才是最完美的呢?於是他便在樹林裏隨便揀了一片完整無損並且很幹淨的樹葉帶了回去。

到天黑了,老和尚見眾人都氣喘籲籲地空手而歸,唯有這個弟子很平靜地把一片樹葉交給他,便問他:“你揀回的這片樹葉是最完美的嗎?”這個和尚答道:“是的,雖然我不知道您說的最完美的樹葉是什麼樣的,但我認為我揀回的樹葉是最完美的。”

老和尚聽後又問那些空手而歸的和尚:“你們都沒有找到嗎?”所有的弟子都說:“我們盡心盡力地在樹林裏找了,但是根本沒有找到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