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10 做事時必須注重策略
做事的方法,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成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的不僅是滿腔熱情、遠大的誌向以及不畏艱辛的努力,更需要具備多方麵的必要素質,這是成功的前提。否則不管你多麼自信,也隻能是徒勞。做事需要盡心盡力,但更要注重方法。如果你在做事之前琢磨方法,遇到困難之後馬上找尋解決途徑,那你就是在一步步地向成熟靠近。
沒有笨死的牛,隻有愚死的漢
人們都渴望成功。那麼,成功有沒有秘訣?其實,成功的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遇到問題,善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美國總統競選辦公室在前總統羅斯福參加總統競選時,為他製作了一本宣傳冊,在這本冊子裏有羅斯福總統的相片和一些競選信息。
相關人員馬上將這些宣傳冊印刷出來。可是就在印出來的那一天,突然傳來一個消息說這本宣傳冊裏有一張圖片存在版權的問題,他們無權使用,這張照片是屬於某家照相館的。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如果這樣分發下去,將意味著一筆巨大的版權索賠費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人的做法就是派人去這家照相館協調,以最低的價格買下這張照片的版權。可是競選辦公室並沒有這樣做。他們是打電話告訴照相館,說他們的宣傳冊中將放一張羅斯福總統的照片,並且貴照相館的一張照片也在備選之列。由於有好幾家照相館都在備選之中,所以競選辦公室決定進行拍賣,出價最高者會得到這次機會。如果貴館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收到信後的2天內給我們回電話,並且將投標寄出,否則就會失去這次機會。
結果,照相館很快就給對方回了電話,說很想取得這次機會,然後立刻寄出了投標和支票。這本來是一個應向對方付費的問題,由於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反而變為對方付費的問題!
本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可是競選辦公室運用了正確的方法,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還把問題變成了機會。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在總結讀書的經驗與教訓時深有體會地說:“方法得當與否往往會主宰整個讀書過程,它能將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將你拉入失敗的深穀。”
英國著名的美學家博克說:“有了正確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書海中采擷到斑斕多姿的貝殼。否則,就會像盲人一樣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後仍然空手而回。”這些話中所告訴我們的道理並非僅僅指讀書,生活中遇到任何難題的時候,尋求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老張是當地很有名氣的水果大王,尤其是他種植的高原蘋果色澤紅潤,味道甜美,供不應求。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將要采摘的蘋果砸開了許多裂口,這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麵對這樣的問題,老張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不久,他便打出了一則廣告,並將之貼了大街小巷。
廣告上是這樣寫的:親愛的顧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我們的臉上都有一道傷疤,這是上天饋贈給我們的吻痕——高原常有冰雹,隻有高原蘋果才有如此美麗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們獨特的風味,那麼請記住我們的正宗商標——傷疤!”老張用蘋果來說話,這則妙不可言的廣告讓他的蘋果供不應求。
心智成熟的人都富有積極的開拓和創新精神,麵對問題的時候,絕不會找借口逃避。情況再危難,他們也會創造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再渺茫,也會找出許多辦法尋找希望。因為他們相信:隻要積極地開動腦筋,尋找方法,總能找到解決之道。上天不會可憐任何人,但是上天一定會寵信那些主動尋找方法的人,隻要你敢主動去尋找,把自己的心扉打開,開動腦筋,勇敢地擺脫自己固定思維模式的桎梏,你將收獲良多。
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治病的時候講究“對症下藥”,處理問題也是一樣。當你找到問題的關鍵點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處理問題。所謂問題的關鍵點就是抓住問題的“症結”——能牽一發動全身的地方。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難題,一籌莫展的時候,不妨先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一下問題,找到“症結”所在。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有過這樣的一次經曆:
那時,他還是一名報刊記者,他托一位同事代買圓珠筆,並再三叮囑他:“我不喜歡黑色的,記住,絕不能給我買黑色的,我見到黑色的東西就覺得心裏壓抑。千萬不要忘記呀,12支,全部不要黑色的。”
可是,第二天,當同事把買來圓珠筆遞給他的時候,他氣得簡直差點要昏過去:12支,全是黑色的。他的同事卻振振有詞地反駁:“你說了那麼多,我都糊塗了,當我走進商場的時候,我隻記得說了兩個詞語:12支,黑色。於是我就全部隻買黑色的了。”
其實,隻要尤今言簡意賅地說“請為我買12支藍色的筆”,相信同事就不會買錯了。有了這次教訓後,尤今無論說話、撰文,總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去兜無謂的圈子。
某國的火箭研發成功後,他們決定在A海島做發射基地。可是A島的居民群起反對火箭在當地發射。為了讓火箭在A島順利發行,最後全體技術人員反複地與島上的居民談判、溝通以尋求他們的理解。雖然最後得到了A島居民的同意,可前後卻耗費了1年的時間。
後來他們發現,火箭發射基地並非A島不可。當時隻要把火箭運到別的地方,那麼1年前就可以完成發射。可是此前,卻從來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
當時,這些技術人員沒有想到,他們的目的就是發射火箭,既然A島的居民不願意,難道就不能想到換一個地方嗎?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讓他們白白浪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在工作和生活中,類似上麵的例子,屢見不鮮。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要明白,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才能製定合理的策略,采取正確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心智的成熟的人在麵臨問題的時候,都不會立刻地蠻幹,而是冷靜下來,尋找問題的關鍵所在。
有一工廠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技術問題,導致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降低。工廠的工程師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卻仍然沒有找到問題的所在。最後不得不請來了一位頂級的工程技術顧問,看他能不能確定問題的所在。
顧問到了工廠後,穿上白大褂,帶著寫字本,就去工作了。在2天的時間裏,他在工廠四處走動,在控製室查看了數百個儀表、儀器,記好筆記,並且進行計算。然後,他爬上梯子,在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他解釋說:“把連接這個設備的儀表修理好,問題就解決了。”顧問走後,工程師把那個裝置拆開,發現裏麵確實存在問題。故障排除後,工廠恢複了正常生產。
一周後,廠長收到了顧問寄來的一萬美元的“服務報酬”賬單。廠長對賬單上的數目感到十分吃驚。盡管這個設備價值數千萬美元,並且由於機器的故障損失數額巨大,但是以廠長之見,顧問來到這裏,隻是到各處轉了2天,然後在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就回去了。如此簡單的工作,卻收費一萬美元似乎太高了。
於是,廠長給顧問回信說:“我們已經收到了你的賬單。能否請你將收費明確詳細地逐項列出來?好像你隻是在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1萬美元相對於這個工作量似乎是比較高的價格。”
過了幾天,廠長收到顧問寄來的清單,上麵寫著:“在儀表上畫‘×’=1美元;查找在哪一個儀表上畫‘×’=9999美元。”
試想一下,廠裏的工程師們找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就不可能迅速地解決問題,工廠就無法進行正常生產,那麼工廠損失的就不會隻是支付給顧問的那一萬美元。可見,找到問題的關鍵的重要性。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從問題的重點突破,找到事物的關鍵所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大大地提高。
方法不正確,勤奮也枉然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下屬沒有完成任務,上司就對下屬說:“再努力一些。”銷售經理對經常業務受挫的推銷員說:“多跑幾家客戶就行了!”
這些建議看似很好,卻有一個漏洞:麵對問題的時候,沒有方法或者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哪怕你拚得頭破血流,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更嚴重的是,上司一開始會因為你勤奮刻苦而欣賞你,但是長久下來,由於工作不佳,你的努力等於白費。要明白,工作是重視過程、更重視結果的,隻有方法得當,勤奮才能換得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