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畢業於國外的一所金融學院,回國後就職於國內一家證劵公司。有著令人羨慕的教育經曆的小張,是公司裏公認的勤奮員工。按道理來說,他在這個家公司應該能有一個不錯的發展,可是3年過去了,他仍然隻是一個小小的職員。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就出在工作方法上。
每當領導布置一項任務的時候,小張會以百分之百的熱情投入工作,他會找到所有需要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後進行大量的統計工作。每當他遇到一項複雜的數據的時候,他不弄明白就不罷休,結果工作效率很低。隨著一天一天過去,他依然沒有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結果,在別人都能獨當一麵的時候,他依然還是一個小小的職員。
不斷解決問題,是心智成熟、心靈成長和自我超越的過程,要在這過程活得更輕鬆一點,需要我們積極地尋找方法,而不是隻知道勤奮。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勤奮、毅力等品質對於解決問題和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好的方法能讓你事半功倍,獲得突出的成績。
有兩隻螞蟻想翻越一段牆,到牆那頭尋找食物。一隻螞蟻來到牆根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當它爬到大半時,由於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
可它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之後,又迅速地調整一下自己,重新開始向上爬去。另一隻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牆去。很快地,這隻螞蟻繞過牆找到食物,開始享用起來。第一隻螞蟻仍在不停地跌落中重新開始。
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一個公式:W=X+Y+Z。這裏,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Z代表不浪費時間、少說廢話,Y代表方法。從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隻有勤奮刻苦和腳踏實地的作風,而沒有正確的方法,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成功雖然需要勤奮,但是不單純地與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正比,同樣需要方法。隻有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才能保證成功。
所以,在不斷努力、不斷失敗之後,一定要記得停下來想一想,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讓自己從事倍功半,逐漸走向事半功倍。
用吃牛排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顯得很急躁。想迅速解決問題並沒有錯,但是當你沒有完全搞懂問題,卻一心隻想要快速解決它時,往往都是徒勞無功的。
中國有句俗語:“一口吃不成個胖子。”這就如同,一個人不能一時間將整塊的牛排吞下,而是會先找到工具,將牛排切成小塊,然後再進食。處理問題也是如此。
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大爆冷門,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的一句“憑智慧戰勝對手”讓當時體育界噓聲一片。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比賽是體力和耐力的較量,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希望奪冠。而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性情木訥、不善言談的山田本一回答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還是疑惑不解。
十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樣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實現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被一個問題的複雜和棘手所嚇倒,認為解決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時候,我們為何不把這個大問題分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呢?
約翰·施特勞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有一次,他來到美國遊玩,被當地有關團體邀請在波士頓指揮音樂會。美國人想創造一個世界之最,請施特勞斯指揮一場由2萬人參加演出的音樂會。當時,一個指揮家一次指揮幾百人的樂隊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更何況2萬人呢?所以,當談到演出計劃的時候,他被這個規模驚人的音樂會嚇一跳。
不過,施特勞斯想了想,最後還是答應了。演出的那天,音樂廳裏坐滿了觀眾。施特勞斯指揮得非常出色,2萬件樂器奏起了優美的樂曲,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原來,施特勞斯擔任的是總指揮,下麵有100名助理指揮,他指揮的隻是這100名助理。2萬人的樂隊再由這100人的助理去指揮,每位指揮分攤下來,也就每一位200人。
其實,心智成熟不僅僅隻是看一個人是否能解決問題,更要看他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否用對了方法。現實中的問題常常是錯綜複雜的,如果我們直接去麵對整個問題,往往會一籌莫展,這時,我們就可以嚐試將一個大問題分割成不同的小問題,各個擊破。這樣遠比毫無頭緒地尋找一個最佳方案要來得實際和有用。
所以,當我們麵對一個大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分析下,如何才能實現它,需要幾步。當我們知道了具體的步驟之後,就不會因為問題的困難而有所畏懼了。當你實現每一個小問題後,就會有一種更加積極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戰勝後麵的問題,並不斷前進。
轉換思路,勇敢創新
人生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如何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呢?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經驗。是的,經驗是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社會在發展,我們遇到的問題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如果一遇到問題就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
麵對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適當地舍棄過去的經驗,不被經驗所束縛,適當地創新,打破常規的思維。
某著名跨國公司刊登出了一條招聘營銷經理的信息,待遇高、發展前景好,求職者們紛紛前來這家公司應聘。經過一輪激烈的初試之後,隻剩下了3名應聘者,公司決定在3個人中選擇最優秀的那一個。
思考了一段時間後,負責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營銷人員,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7日為期,向周圍山上廟裏的和尚推銷木梳。”
麵對這樣的試題,3位候選者困惑不解:“和尚無發,買梳何用?”可是,他們都沒有放棄這次應聘機會,在疑惑中帶著梳子上路了。
7日期到,三個人都回來了。
經理問甲:“你賣出多少梳子?是怎麼賣出去的?”
甲有些失望地回答說:“我隻賣出一把。我去寺廟裏推銷梳子,那些和尚以為我是羞辱他們,便生氣地把我趕了出來。在下山途中,我看到一個小和尚在撓頭,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後便買下一把。”
經理沒有說話,又問乙:“你賣出多少梳子?”
乙有些得意地回答:“我賣了5把。”
經理嘴角彎了一下,問道:“為何能賣出5把梳子給和尚呢?”
乙解釋說,“我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於是,我找到了寺院的主持,和他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主持采納了我的建議,那山共有5座廟,於是賣了5把木梳。”
經理又問丙:“那麼,你賣了多少梳子?”
丙淡淡地回答:“500把。”
經理驚問:“怎麼賣的?”
看著經理和甲、乙驚訝的表情,丙慢慢道來:“我來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如雲,施主絡繹不絕。我對主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不如贈送木梳,意為理清世間紛亂。住持大喜,立即買一下500把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