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17 擔起家庭的責任
嗬護家庭的和諧,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人生是一種擔當,需要學會承受,勇敢地扛起責任。家庭是避風港,更是需要用心嗬護的堡壘,年少時父母擔任著家庭的頂梁柱,當他們兩鬢斑白而我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家庭時,應該學會用成人的思維來考慮明天的方向,設計好家庭的幸福藍圖,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為了家庭巧理財
沒錯,一個成熟的人,是懂得居安思危的人,絕不會大手大腳毫無節製地消費,他們懂得為家庭的未來著想。錢要怎麼掙,怎麼花,裏麵大有學問。如果你算計得好,就可以讓錢生錢;如果你滿腦子糊塗賬,日進鬥金也還是沒有錢。
有個人從一無所有變成全城最富有的人,許多人都來向他請教致富的方法。他說:“假如你有一個籃子,每天早晨在籃子裏放進10個雞蛋,到晚上的時候,你再從籃子裏拿出9個雞蛋,最後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總有一天,籃子會滿起來,”有人回答,“因為每天放進的雞蛋總比拿出來的多一個。”
富翁笑著說:“致富的原則,就是如果你錢包裏有10個硬幣,最多你隻能用掉9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除非養成節儉的習慣,否則你永遠不會積聚財富。一元錢也許對你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它卻是財富得以生長的種子。你要想讓家人享受鮮花的芬芳、吃上新鮮的蔬菜,就必須播種,把種子播種在肥沃的土壤裏,小心地嗬護。如果你能夠節儉地利用自己的收入,盡量減小開支,不支付不必要的消費,那麼幾乎所有家庭都能夠自給自足。
我們所說的這種節儉不是“吝嗇”,更不是守著錢袋睡大覺。而是當我們存夠一筆錢的時候,要知道投資,也就是要學會用錢來生更多的錢。如果你肯開動腦筋,研究其中的奧妙,就會發現投資比儲蓄更可取。下麵故事中的傑克一生的經曆可謂是家庭投資與理財的典範。
傑克是通用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他從26歲開始,就把每月薪水的20%用於投資共同基金。這類基金雖然風險比較大,但是年收益比較大,自1937年開始,該類基金年收益約為12%。
到30歲的時候,他與別人合資辦了一個連鎖店,收益相當可觀。到了40歲後,他開始求穩,把投資共同基金的錢取出來投資於一種低風險的基金,年收益率為7%。
傑克僅將自己的錢的10%用於銀行儲蓄,因為美國銀行的利率長期在3%至6%,遠低於其他投資手段。在傑克40歲的時候,他已經靠理財已經積累了97萬美元,這在當時來說,可是一筆很龐大的財富。
對於初涉理財的年輕人來說,需要了解一下理財的步驟:
1.起點——了解你的財務狀況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家庭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是否有負債?是否有存款用來投資?要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最好用一個賬本來記賬,把你和你的愛人每個月的收入跟支出的多少以及來源、去向都記下。這樣,才能避免像現實中很多年輕人那樣,連錢用到哪裏去了都不知道。
2.目標——設立理財目標
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目標的設定,一切的理財都是盲目的。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先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同時再製訂一個短期計劃,例如要讓你的資金增長多少。隻有明確了目標,才能夠切實地按照目標去執行。
3.方法——實現目標的途徑
有了目標之後,就是要怎樣才能實現目標了。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家庭狀況、不同的收入條件下,你可能找不到一個通用的理財模式,你需要分析自己家庭的情況,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那一個。當然,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理財谘詢公司,你可以向它們谘詢,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已為父母的人,大多數都受過現代教育思想的影響,“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標。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能夠更好地教育好孩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交朋友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
很多父母在麵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是先自我反省,而是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恐嚇。這樣的行為並不是一個成熟人該體現的,這樣的結果隻會越來越拉開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對家長而言,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要尊重他們。
周末到了,小強想要出門去找小夥伴做遊戲。這時候,爸爸說道:“這都晚上了,你不過是個上幼兒園的小孩,出了危險怎麼辦?不許去!”
小強喊道:“不!我們都說好了,我們要一起捉知了!”就連媽媽也說,孩子不過是在院子裏玩,又有那麼多小朋友,不會出什麼事情的。
聽完母子倆的話,爸爸顯得更加生氣了,說:“我就是不讓他出去!他必須聽話!”還對媽媽嚷道:“就是你縱容他,慣得簡直不像話!在這個家,我是老子,我說了算數!”
爸爸的這個樣子,讓小強心裏難過極了。他不知道,為什麼爸爸總是以大人的身份管著自己,不讓自己出去,卻又從來都不陪自己玩。
從這以後,小強再也不想和爸爸說話了。哪怕遇到多大的事情,他也情願自己憋著,因為他害怕聽到爸爸訓自己,不想再看到爸爸用命令的口氣說話。
小強不過三四歲的年紀,卻在心裏如此排斥父親,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倘若繼續這麼發展下去,他和父親的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差,甚至發展到了“冷漠”的地步。那個時候,他的父親一定會後悔莫及!
成熟並不是指一個人結了婚,有了小孩,有了事業,而是指一個人跟別人交往的時候,能用自己的方式,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善意,並且從中能學到你想教導別人的東西。當然,這種交往不僅僅用於社會關係,更包括家庭關係。
作為父母,要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一種高姿態、高架子。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當是玩伴兒和好朋友,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尊重,而不是暴力、恐嚇。當你把孩子當成朋友時,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融洽、溫馨。
婷婷與媽媽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每當她在學校和生活中遇到難題,總是主動找媽媽商量。前段時間,婷婷對媽媽說:“媽媽,學校組織晚會,老師想讓我做主持人。你說,我是當還是不當?”
媽媽知道,女兒性格內向。如果硬性要求,她會感到有壓力;如果讓她別去,則會失去一次良好的鍛煉機會。於是,媽媽問她:“你是怎麼想的?想當,還是不想當呢?”其實,她知道婷婷想當主持人,不然不會與自己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