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真誠必不可少
麵對矛盾許多人會用強力去“爭”,但如果對方比你還強,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實際上低頭“不爭”可緩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爭”隻有在極端的情況下才能解決矛盾,而在多數情況下隻能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忍得一時,退讓一步,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在一次盛大的宴會上,一個和卡耐基在生意上存在競爭關係的鋼鐵商人大肆抨擊卡耐基,說了他許多壞話。當卡耐基出現在他身邊的時候,那個人還未察覺,依然肆無忌憚地評價對方。
宴會主人非常尷尬,他怕卡耐基會忍不住跟對方吵起來,讓宴會就會變成舌戰的戰場。不過,卡耐基的表情很平靜,等抨擊他的那個商人發現他在旁邊,且一直默默不語的時候,他難堪得滿麵通紅,閉上了嘴。他正想從人群中鑽出去,卡耐基卻真誠地走上前去親熱地跟他握了握手,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他在說自己的壞話一樣。卡耐基的反常舉動,讓商人的臉上頓時紅一陣白一陣,不知所措。卡耐基馬上遞給了他一杯紅酒,使他有機會掩飾一時的窘態。
第二天,那個抨擊耐基的商人來到卡耐基的家裏,再三向卡耐基表示感謝。後來,他們成了好朋友,生意上他們互相支持。此後,這個人常常稱讚卡耐基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並使他的朋友都知道卡耐基是多麼和藹、友善的一個人。
這就是卡耐基,即使受到了對手的侮辱也不在乎,相反主動示以友好,拿出誠意,從而使對手成了朋友。卡耐基和他的競爭對手之間,可謂是“不打不相識”的交情。
一個人敢於麵對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並且懂得用自己的真誠的心去化解跟別人的矛盾,他就是在走向成熟,至少他已經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麵對矛盾忍不住與人爭吵的時候,所得的不隻是一個敵人,還會顯得自己沒有修養和風度;一個人嚐試用真誠去感化對方,所得到的不隻是朋友,你在精神上所獲得的快樂,將十倍百倍於他實際上給你的好處。
妙菱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小公司做職員。初入職場,她不太懂得如何與同事相處,有時甚至會打電話跟朋友說,自己的同事舉止多麼隨便,嘻嘻哈哈。
一天中午,外麵下了大雨,一位女同事想出去辦點事,拿起妙菱的傘就走。妙菱想:“怎麼連一聲招呼都不打,就拿別人的的東西,簡直是太欺負人了,一點教養都沒有!”她勉強忍住氣說:“你好像拿錯傘了吧!”
女同事大大咧咧地說:“我今天忘記帶雨傘了,隻好借你的用一下。”
“你好像沒跟我說借呀!”妙菱說。
“哎喲,這還用說‘借’哪?我的東西還不是誰愛用就用。”
妙菱說:“那是你的東西,但我的東西就得說借,我不同意,誰也不準拿!”
沒想到這件小事使妙菱的處境發生了很大改變,接下來的日子裏,那位同事很少搭理她,其他人好像也漸漸疏遠了她。不知情的領導經常提醒她,要注意搞好同事關係。妙菱憤憤不平地想:“我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難道這也錯了嗎?”
妙菱回到家後,把在公司發生的糾紛告訴了父親,父親嚴厲地批評了她:“女兒,你錯了,你同事的做法隻能算是有些不禮貌,但是難道你感覺不到她已經把你當作是自家人?你要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太拒人於千裏之外了?在公司裏和同事相處,態度要真誠一點,我相信你會處理好這個問題,和那位同事好好相處。”
妙菱聽了父親的話,經過認真反思,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些過分,才形成水火不相容的形勢,使自己在公司很難做。於是,她決定要和那位同事交流一下。
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找到那位同事說:“那天是我不好,那把傘是我爸爸送我的生日禮物,我挺喜歡的。所以,犯了點小孩兒的脾氣,你不要生氣啊!”
那位同事回答道:“是我不好!我沒有禮貌,也沒經過你的允許,所以也請你原諒我吧!”說完,兩個人相視一笑,一切矛盾都在笑聲中化解了。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與別人發生矛盾,不管這些矛盾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或者生活,我們都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對方溝通交流,努力化解矛盾。如果真的是自己錯了,就大膽地向別人道歉;如果是別人錯了,就拋開昔日的成見,真誠和善地與之相處。
如果是遇到比較難以化解的矛盾,也要主動地找對方溝通,並確認是不是你在無意中得罪了他。當然,這些都要以真誠希望和對方化解矛盾為前提。不要表麵上像是講和,實際上卻在更強硬地陳述自己的觀點,以便把責任推給對方。另外,不管是什麼樣的矛盾,都要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這才是一個成熟之人的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