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受他人影響,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1 / 3)

第十章不受他人影響,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你要聽從內心的召喚來規劃夢想,而且夢想必須要明確。實現夢想需要不斷努力,發揮出最大的衝勁。“尋找自己的夢想,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如果你失去對夢想的信心,那你的夢想永遠不會成真。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在世,不要想著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要想過得幸福,過得自在隨意,隻有靠自己的雙手與智慧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地埋頭苦幹。

總能聽到有些人這樣講:“我的幸福寄托到你身上了,你要為我負責啊!”然後自己整天做著這樣那樣的白日夢。一旦有一天,夢醒了,發現還是孤身一個人,什麼也沒有,其中滋味也隻能一個人品嚐。其實這樣,是對自己最大的不負責任。我們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學會對自己負責。

有一種植物,它的身體又軟又細,它就沿著別的植物往上爬。後來它的枝葉慢慢茂盛起來,還結出了誘人的果實。路人都誇它不但長得好看,連結的果子都這麼好吃。

可是有一天,一個木匠上山砍樹。這個木匠看它旁邊的那棵大樹長得很好,做房梁正合適,就決定要把它所依附的那棵大樹給砍掉。

木匠拿出斧頭,砍起樹來。

這時候它變得害怕起來,想離開大樹。可是它平時纏得太緊了,現在分都分不開了。

最後大樹倒下了,它也跟著斷了。

如果它能自己生長,就不會落得這般下場了。人生也一樣,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努力。不要妄想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下麵這個故事就是一個靠自己找回自信的例子。

有一個叫麥克的孩子加入了學校的壘球隊。他每天很努力地練習,可是每到比賽的時候,他總是表現得很不好,老是球隊裏最差的一個。

為此,他感到非常的沮喪與苦惱,甚至想要離開球隊了。他覺得自己留在這裏就是在拖後腿,實在是太丟人了。

他的教練老師得知了他的心事之後,就把麥克叫來對他說:“麥克啊,你知道嗎?其實你很棒,隻不過你的手套有些問題。這樣吧,我給你換一副手套。這副手套有一個特異功能,凡是戴上它的人,都能變得很出色。我保證你能成為隊裏最優秀的隊員。”

麥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拿著新手套去繼續參加訓練了。結果,他每天都有進步,打得越來越好了。於是他就問教練這手套是否真的有魔力。

教練對他說:“其實,這手套跟你以前戴過的沒有任何不同。隻不過是你對自己有信心了。這樣在你的刻苦訓練下,你的成績當然就會越來越好啊。你要記住,要想獲得成功,就隻能依靠你自己。”

可見,在困難麵前不要想著有人來幫你,能夠幫你的隻有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道路,並非是充滿鳥語花香的康莊大道,而是充滿荊棘與陷阱的坎坷征途。漫漫人生路,有誰能說自己是踏著一路鮮花,一路陽光走過來的呢?又有誰能夠放言自己以後不會再遭到挫折和打擊,我們看到成功的背後往往布滿了荊棘和激流險灘。如果因為一時的失敗就輕易地說放棄,到頭來後悔的隻是自己。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丟掉前行的勇氣,就永遠看不到理想的影子。人生在世,不要想著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要想過得幸福,過得自在隨意,隻有靠自己的雙手與智慧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地埋頭苦幹。有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因此,隻有挖掘出自身的潛在價值與能力,才能使生命綻放異彩,永葆青春。要創造幸福,改變命運,全靠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滴水穿石,每一天的努力,即使隻是一點小成就,持之以恒,都將成為明日成功的積澱。所有一點一滴的耕耘,在時光的沙漏裏滴逝後,萃取而出的都是讓眾人羨慕的“成功之果”。

遵循內心的選擇

有些時候,我們不能阻止別人對自己作不公正的評價,但我們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不讓自己受到那些評價的幹擾。

一天傍晚,一個旅行家騎馬到海邊去玩,來到一家坐落在路旁的旅店。他下了馬,像其他騎馬去海邊的人一樣,把馬拴在門旁的一棵樹上後,便走進了旅店。

夜深人靜時,來了一個賊,偷走了他的馬。

第二天早晨,旅行家醒來,發現馬被偷了。他既為丟了馬而難過,也為有人居然會做賊而傷心。

這時,其他一些旅客走過來,圍著他議論起來。

其中一個說:“你真蠢,怎麼把馬拴在馬廄外邊呢?”

另一個說:“更蠢的是,連馬腿也沒捆起來。”第三個說:“最蠢不過的是騎著馬到海邊旅行。”第四個說:“有馬的人,不是懶漢就是走不動路。”旅行家大為驚訝,最後他終於喊道:“朋友們,就因為我的馬被偷了,你們就一個個迫不及待地跑來教訓我。但奇怪的是,對偷了我的馬的那個賊,你們怎麼連一句責備的話也沒說?”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我們不必苛求所有人都對我們滿意。由於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對同一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要遵從內心的選擇。隻要自己力爭做到最好,能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揚,就是一種肯定。

小美是一名公司員工,現在她很煩惱。她所在的單位女孩比較少,因此,單位裏的每個女孩自然都成了別人關注的對象。而且同事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對女孩們品頭論足。他們說小美戴眼鏡看起來傻乎乎的,於是小美就去換了一副隱形眼鏡。

沒有多久,他們又議論小美的發型不好看,於是她又去把發型換了,以為這下他們總不會再說什麼了。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又開始議論小美說話的聲音很大,一點兒都不淑女……

總之,在他們眼裏,小美的問題就是一串一串的,怎麼改也不能讓他們對她表示滿意。這讓小美陷入極度自卑的境地,弄得她連上班的心思都沒有了。

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位著名哲學大師,在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一個弟子經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不是抱怨別人對他不好,就是抱怨飯菜不合口味。哲學大師為了開導這個小肚雞腸、心胸狹窄的弟子,就叫他到市場中去買鹽。鹽買回之後,大師吩咐這個每天都不快活的弟子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然後喝了。“味道如何?”大師問。這位弟子皺著眉頭說:“鹹得發苦。”大師又叫他抓一把放在缸中,再叫他嚐嚐味道,弟子說:“有一點點鹹。”大師又吩咐年輕人把剩下的鹽都放進附近的湖裏,然後又叫這位弟子去嚐,這個年輕人捧了一口湖水嚐了嚐,大師問道:“什麼味道?”“好像一點鹹味也沒有。”弟子答道。哲學大師趁機教導這位弟子說:“一個人生活中的不快和痛苦,就像這鹽的鹹味。我們所能感覺和體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裏,所以,當你處於痛苦時,請開闊你的胸懷。”

是的,你的胸懷就是你生活中的容器。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的煩惱和困惑,當你感覺命運對你不公的時候,當你對生活感到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你就要不斷地放開自己的胸懷。在寬廣的胸懷裏,一切不快和痛苦都顯得那麼地微不足道;在寬廣的胸懷裏,你將會感覺到快樂。在寬廣的胸懷裏,心靈會不由自主地發笑。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自己來拿主意的,並不是說要一意孤行,而是要忠於自己,相信自己。盲目的從眾心理,蒙蔽了我們本來善於發現的雙眼。就像一幅畫的真偽,我們必須通過紮實的工作來驗證它。而人雲亦雲地盲從,隻會使成功成為奢望。不要因別人的非議而改變自己的原則,不要迷失了自己,做奴隸般的盲從者。

踏實地做人

人生如釀酒,“減”去無味的水,量雖少了,味道反而醇厚了。農民在耕種時,想得大果實、好果實,必須要用“減”法,即玉米苗一尺多寬留一棵,其餘的鋤掉,一壟下來幾十棵嫩生生的玉米苗被斬殺。這樣,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

人生的減法哲學,就是減去疲憊,減輕煩惱,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減去沒有價值的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