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平靜,本是人的本性。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飽滿活潑的精神世界有助於抑製物欲和浮躁。所謂的幸福隻能在內心找到。對那些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就不要理睬,才能獲得自由。假如我們的頭腦充滿了無邊無際的恐懼與野心,就不可能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
你希望自己是不可戰勝的嗎?那麼就不要與你無法控製的事情進行抗爭。你的幸福取決於三個方麵,而它們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的願望、你對與自己有關之事的想法,以及利用你的想法並使之發揮作用。
真正的幸福總是與外部境況沒有任何關係。一定要訓練自己對外部境況的漠不關心。要記住,屬於自己的幸福隻能在內心找到。
那些好口才、地位、崇高的榮譽、頭銜、珍貴的財產、昂貴的服裝或優雅的舉止,我們是多麼容易被這些東西迷惑與欺騙!請不要這樣認為:那些名人、公眾人物或那些極有聰明才智和藝術天賦的人肯定是幸福的。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就會為表象所迷惑,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
好的東西,究其實質,隻會在你能控製的事物之中找到。如果你把這一點謹記在心,就不會再有那些虛幻的嫉妒或悲慘的感覺,也不會可憐巴巴地拿自己及自己的成就去和別人比較了。
有一隻青蛙擁有一口井,高興的時候它會跳進水中,井水會托著它的雙腮。鑽進水裏,泥巴便按摩它的腳。晚上跳上來,安靜地坐在井邊觀看月亮。早上便到井外,悠閑地在草地上四處散步。
它非常喜歡到井裏觀看小蝌蚪、小螃蟹在水中嬉戲,並跟它們聊天。但由於經常被嘲笑是井底之蛙,它並不快樂。
一天,它遇到一隻千年的烏龜,烏龜告訴它東海有多大,魚兒在東海裏麵是如何快樂地暢遊。於是青蛙決定離開它的井,前往東海。它經過平原,越過深溝,攀過高山,經過沼澤,荊棘刺傷它的身體,石塊刮傷它的手掌,炙熱的陽光灼傷它的皮膚,饑餓時要吃草根充饑,經過不斷地日曬、雨淋,春夏秋冬,終於到了東海。
它雀躍地跳進大海中,可是海水的鹽分弄傷了它。魚兒便告訴青蛙,你這樣是不能生活在大海裏的,應該去湖泊。
青蛙雖然很沮喪,可是還得繼續旅行。攀過石頭,越過沙漠,炎熱的天氣讓它幹枯,幹燥的空氣讓它窒息,它隻能吃草根為生。
日複一日,它終於到了湖裏。它雀躍地跳進湖中,不斷地前遊,前遊,直到疲憊,它想找個地方休息美美地睡一覺,可是湖中沒有一根蘆葦,四周看不到邊。它疲憊且沮喪,這時候又遇到了那隻烏龜。
青蛙驚訝地問烏龜為什麼不在東海,烏龜說東海雖然很大,可是並不適合它,西湖雖小,卻樂在其中。
青蛙似乎明白了,遊回岸上,繼續前行。經過一段日子,青蛙終於回到它的井邊,它雀躍地跳進去,滿足地坐在井中觀望蔚藍的天空。
我們沒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要相信上天賜予我們的都是一樣的。保持一顆平靜的內心,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和處境,進而選擇合適的目標和道路,而不會被虛妄的念頭或潮流所挾裹。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愈是遠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愈是艱辛。如果沒有平靜的內心,那麼就會缺乏源自內心的力量,夢想永遠隻能是夢想。
所以,想要擁有幸福,我們就該擁有這種平靜的力量。它能讓我們認識自己,順從自己的本性,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以抵抗瑣碎的生活、平庸的社會對理想和鬥誌的侵蝕。
率性而活,活出自我本色
能夠率性地活著,必然活得快樂,活得輕鬆,這樣在無形中就會帶給身邊人快樂,從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
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是得到別人的認可?還是創造一些成就?倘若隻為得到世人認可而活,我們也未免活得太累了。其實自己也沒偉大到受到世人認可關注的程度,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發現和創造自己美好快樂的生活,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價值。
那些提倡按他人的標準生活,為取得他人的認可而活,使人們追求所謂社會價值的實現,可以說是整個社會文化模式所塑造出來的人生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使很多很多的人放棄自己人生的快樂,而去追求他人的認可,成為其他人評價、態度和臉色的奴隸或木偶,被無關緊要的他人的行為所控製。
如果一味地按照別人的標準生活的話,你就會變得更加迷茫。因為他人或社會的標準是千奇百怪的,你滿足了這種標準,就不能滿足另外一些標準,就是你得到了這部分人的認可,就會失去另一部分人的認可。事實上一個人不可能滿足周圍所有人的要求。
現代生活的行為模式,就是樹立榜樣,表揚、讚美與獎勵,批評、指責與處罰。作為個人,我們的思想,完全沒有任何必要受這個模式控製。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我們自己喜歡的模式去思想,率性而為,沒有必要按別人的意願生活。
“率性之謂道”是《中庸》三句教中的第二句,它是順著“天命之謂性”而來的。所謂“率性”是指天所命於人之性,使人對於日常事物都可以合乎當然的規範。《中庸》的作者的意思是說,人隻要能遵循天所賦予人的人性,也就能夠合乎自然之理,這是人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應該選擇的道路。
當一個人率性而為的時候,他就會從實質上去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而不是簡單地去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做一些事情,也不是簡單地讓別人按照自己認可的標準去做。隻有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因這一出發點而導致的給他人帶來的快樂和他人對我們的認同是自然而來的事情,但那並不是我們的追求。就像太陽照亮了地球,不是因為它想要照亮地球,而是因為它本身在燃燒。
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在小的時候就開始特別敏感而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張臉看起來比實際還胖得多。伊笛絲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母親,這位母親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大的衣服好穿,窄小隨身的衣服易破。”而母親總是以這句話來為伊笛絲置辦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連體育課都不會去上。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完全不討人喜歡。
若幹年後,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並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伊笛絲很努力地想像他們一樣,可是她還是失敗了。他們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結果都會讓她更退縮到她的殼裏去。她開始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她甚至怕聽到門鈴響。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可是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夫妻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都會假裝很開心的樣子,可是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後,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一段時間。最後,她覺得這樣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於是想到自殺。
後來,隻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改變了她的命運,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談她怎麼教養她的幾個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率性。”
“保持率性!”就是這句話!在那一刻,伊笛絲終於發現自己之所以那麼苦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試著讓自己適合於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後來她回憶道:“在一夜之間我完全改變了。我開始保持率性。我開始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的最大努力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把我嚇壞了。可是我在台上的每一次發言,就會增加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驗中所學到的結果教給他們:不管事情怎麼樣,總要保持率性。”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安其心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宇宙之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的,關鍵是我們是否以宇宙為空間,在自己的支點上站得住。率性而為是一種自守,是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麵對紛呈的生活,以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靜的心態對待嘈雜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處理世態的炎涼。“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在混沌紛擾的世界,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潔。
率性而為,並不是自暴自棄,享樂現在,而是充分利用時間,去學習,去提高,去休息,去娛樂,去享受不管是數字、文字,還是音樂、畫作,抑或是圖像、友情帶給我們的各種快樂。
率性而為,也不是放任自己的過失,而是麵對過失要勇於麵對過去,麵對失敗,無視那些失敗帶來的自卑感,以自己最強的自信心迎接未來的挑戰。
率性而為,也不是一味地向往美好未來,而是做好迎接未來的一切準備。
率性而為,也不是安於天命,不求上進,而是刻苦用功,不畏困難,對不理解的目光無視,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奮發向上。
率性而為,更不是肆意妄為,不是懶惰無為,而是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拚搏,對那些挫折、困苦、失敗要做到無視,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理想前進。
你可以隨時開始,但不要輕言放棄
開始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論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都不要輕言放棄。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就可以越過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你要知道哪怕是偶然也最終會連接成必然,所以不管是怎樣的開始,堅持就可能勝利,不堅持連機會都沒有。
有這樣一個希臘故事:同村的魯爾和克爾威遜,互相打賭看誰走得離家最遠,於是同時卻不同路地騎著馬出發了。魯爾走了13天之後,心想“我還是停下來吧,因為我已經走了很遠了,克爾威遜肯定沒有我走得遠”。於是,他休息了幾天就開始返回家,重新開始了他的農耕生活。而克爾威遜一走就走了7年,村民們都以為這個傻瓜為了一場沒有必要的打賭而丟了性命。一天,一群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村裏開來。當隊伍臨近時,突然有一人驚喜地叫到:“那不是克爾威遜嗎?”隻見消失了7年的克爾威遜已經成了軍中統帥。他下馬後,向村裏人致意,然後說:“魯爾呢?我要謝謝他,就是因為7年前的打賭讓我擁有了今天。”魯爾羞愧地說:“祝賀你,好夥伴,我至今還是農夫。”
因為打賭而離開村莊,這是一個很偶然的開始。但是克爾威遜卻在這種偶然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成為了將軍。關鍵在於他是那種一旦開始就不會結束的人。而魯爾卻隻是把這一次當作了“遠足”,結果走了幾天就回來了,所以他一輩子隻能在村莊裏當農夫。偶然的開始,卻因為不停止的信念,而抵達了成功的彼岸。
可以隨時開始,但不要輕易結束。我們的人生何嚐不是這樣呢?
喬治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不管做人做事都無可挑剔。他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找到一個美麗的與自己白頭到老的妻子。這是他童年讀童話時就悄悄埋下的夢想。就是說,他願意為了一份真愛而付出所有。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換了很多的女友。身邊的人都叫他花花公子。其實,不是這樣的。每份感情,他都很認真地投入。但是,每一次,他都失望退出。“為什麼找不到我的公主?”他總是這麼哀歎著。這是他第幾次跟女友提出分手了,理由是對方做菜不夠好。他認為,兩個人一起做飯的日子是很溫馨的。他希望當他老了的時候可以有這樣美好的回憶。大多數女人聽到這樣的理由,都會掉轉頭,覺得他是無理取鬧。但是,他眼前這個瘦弱的,將要分手的女孩,卻平靜地說:“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可以學習做菜。”這樣的回答無疑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他一下子愣在那裏。“相識是緣分,不能輕易結束。不是嗎?”女孩的這句話挽留了他。於是,他們磕磕絆絆地走了下去,終於邁進了婚禮的殿堂。其實,到最後,女孩也沒有學會做很好的菜,她不是那種會料理家務的女生。但是,沒有一起做飯的溫馨回憶,也有了其他的美好回憶,比如一起打傘回家,一起照顧病重的奶奶,一起坐在海灘看夕陽……當然,在他眼裏最美的回憶,就是女孩一次一次地說,“不要輕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