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保持“空杯心態”,敢於隨時“重新啟程”
不管昨天的你有多麼的輝煌和多麼的不可一世,也不管昨天的你是多麼的衣衫襤褸多麼的落魄不堪,這些都不再重要,因為這些已經都是昨天的事情。
當蓬勃的太陽從東方一點點浮出海麵的時候,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昨天的都已經過去,你能把握的隻有今天。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走出什麼樣的生活,關鍵就看你今天的所作所為。
既要承受痛苦,也要享受生活
沒有人生來就願意經受磨難的,但是,現實都會告訴我們,困難和逆境是不能避免的,生活就是這樣。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個人正在練拉力器,可以知道他在鍛煉身體。他的臉上卻帶著笑容,連拉力器都變成了五線譜上麵跳躍著的歡快音符。鍛煉身體,是一件枯燥的事,可主人公卻可以做到苦中有樂。
“磨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奮進、激勵的話,但學會正確對待磨難更有現實的意義,畢竟,磨難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會上,那些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艾頓向他的朋友也就是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做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養成人。可是等姐姐出嫁之後,姐夫就把他攆到了舅舅家,而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的時候,規定每天隻能吃一頓飯,還得剪草坪和收拾馬廄。在剛工作還是做學徒的時候,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破舊的倉庫裏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你以前怎麼沒有說起過呢?”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磨難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艾頓又說:“磨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磨難並遠離磨難不再受苦。隻有這個時候,磨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在聽著你的磨難的時候,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了,才會覺得你意誌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磨難之中或沒有擺脫磨難的糾纏,你所說的這些,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磨難,在磨難中鍛煉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嗎。否則,別人隻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吧。”
也就是艾頓的一席話,讓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磨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磨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磨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磨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蘇東坡的一生是十分坎坷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蘇東坡在33歲的時候一度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於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即便是這樣也終沒能逃離波譎雲詭的政治旋渦。35歲的蘇東坡正當盛年,被貶杭州任通判,從此便開始了夢魘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從這個被貶路線圖來看,他是在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姓卻越來越近。林語堂說他是“貶謫到廣東高山大庾嶺以南的第一個人”,尤其是在海南儋州這個蠻荒之地,蘇軾度過了21年,以至於北返常州的第二年,蘇東坡便永久地離開了人世。
讓人感慨的是,雖然蘇東坡仕途上遭遇不公,經受磨難深重,他卻沒有抱怨,沒有沉淪,也沒有頹廢。他總是那樣樂觀、豁達,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所以,林語堂感歎說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對於那些無恥政客、卑鄙小人的中傷、攻擊、流言、陷害等,他不屑反駁與回擊,隻是莞爾一笑,然後收拾行囊奔赴下一個流放地。在惠州的鬆風閣流連漫步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功名利祿以及個人恩怨。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減免租稅、賑濟災民、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方,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因此,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
事實上,生活中處處都有快樂,隻要你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所以,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享受生活。
心懷希望與美好,
可以抵擋一切灰暗
我們的心靈始終是開闊的,我們的內心總有許多的夢想與希望,並渴望通過努力能夠一一實現。因為這樣你始終是個充滿希望的人,一個幸福的人。
心理學認為,希望是所有內心最佳狀態的先驅,希望可以使人們在危難之時能夠堅持下來。如果沒有希望,恐懼、憂慮、喪氣就會趁虛而入。希望是人的一種最深沉快樂的基礎,這種快樂是從人們期望一項尚未實現的計劃或目的中得來的。
從本質上說,希望是浪漫與現實的結合,現實是今天的生活,是人們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浪漫是人們對明天生活的想象。在希望中生活讓人們輕鬆而快樂,感到生活的安寧與幸福。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帶著希望出發,我們才會永遠有動力,有目標。在追求的道路上,不是隻有掌聲和鮮花,還有挫折與淚水。不管在什麼樣的境遇下,我們保持著對未來的希望,那成功就將會屬於你!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帶著希望出發,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人生最好的保障。在人生路上有希望的陪伴,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支撐,必定會到達人生的成功頂點。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帶著希望出發,這是一種態度,是對人生的尊重與愛護。希望是人們心中永不熄滅的一盞燈,無時無刻不照亮我們前方的道路,讓人們更加明白自己的處境,也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創造人生的輝煌。
一路辛勞的人生旅途,最重要的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存在我們心底的意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希望。一個不計較得失、隻為了希望而生活的人,困難越多,他的生命也就越發光發亮。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別忘了帶著希望出發,這樣,你的人生肯定會精彩紛呈!
女孩沒有考上大學,熟人介紹去一所小學教書,可是她不小心把一道數學題講錯了,不到一個星期,就被轟下講台。
回家了,她對自己說:滿肚子的學問,有人可以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對這個傷心實在沒有必要,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等著你去做。
於是,女孩隨著本村的一些小姐妹,外出打工了。因為剪裁衣服,她手腳太慢,質量也過不了關,別人都留下了,她被老板趕出了工廠。
回到家,她就想,手腳總有快有慢,別人幹了很多年了,你一直在念書,肯定比不過人家的。不要緊,總有一份工作會適合你。
隨後,她幹過市場管理員,當過會計,做過文員,沒有例外,都不稱職。每次沮喪地回家,她從來沒有絕望過。
30歲的時候,她憑著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又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士用品連鎖店,這時候的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大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她在麵向公眾演講時,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一塊地,如果不適合種麥子,那就種豆子;豆子如果也長不好,那就種油菜吧;油菜如果也長不好,就種瓜果吧;瓜果也不行,那就撒上一些蕎麥、高粱,或者別的什麼,一定會開花結果的。隻要是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總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啊!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失去希望,讓這塊地荒廢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她終於落淚。希望可以帶來奇跡,可以讓我們抵禦生活中的灰暗。成功就是希望的這顆種子而生長出來的奇跡。
在當下的生活中,希望不是任何時候都在的,人們生活的腳步是匆忙甚至是急促的,來不及審視生活中是否有自己的希望所在,更來不及規劃自己心中具體和長遠的希望。當我們遭遇了悲傷、困境、失敗的時候,往往會認為這一刻沒有希望,生活就沒有了希望,於是,開始在自我意識中否定生活,沒有了生活的樂趣。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生活中除了有讓人為之奮鬥的現實生活,還有希望存在,希望是對明天的展望,我們如果看不到明天就不會對明天的生活有所希望。
如果把生活中內心黑暗的人比作是在低頭趕路,那麼浪漫的人就是在昂首闊步,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在低頭走路的時候,不忘了抬頭看看遠方的理想。
有了希望,我們就會對所有事物開放內心,會更加容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溶解生活中的磨難,不會為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而意誌消沉。開放的心態是生活的高級心態之一,但它僅僅為在任何時間、對所有事物都保持開放態度的人表現。而且,隻有那些保持開放心態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生活著的人。
但求給予,不求收獲
生活,不是隻有收獲的時候才會開心快樂,在付出的時候也可以開心快樂,同樣也是發自內心。
我們的生活中,周圍總是少不了那些不停地抱怨的人,這些人總是感覺自己沒有得到理應得到的對待。他們斤斤計較自己的權利是否被侵犯了,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似乎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應該得到大家的好評,甚至一些服務性機構中的誌願者都忘記了自己當誌願者的初衷,開始在別人的讚譽中得到滿足,而不是因為自己給予別人幫助而獲得滿足。
我們做每件事的時候都要保持一種樂於助人的態度,不要因為某項任務是“別人”的工作,就不去理會。事實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連續三個多月,大衛的餐廳的營業收入根本無法與成本持平,在經濟景氣時,這間小餐館也曾有過門外排長龍的日子。而今天晚上,大衛算了算賬款,他決定:餐廳就到此為止吧!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
已經是用晚餐的高峰時間了,店裏卻隻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孩子吵鬧著,父親先是並不理會孩子的吵鬧,過了沒一會兒就不耐煩地要孩子安靜。
就在這個時候,有個戴著帽子、臉色陰沉的男子走進店裏,大衛上前招呼,心想:也許這就是餐廳最後一個客人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能做的雖然不多——幸運餐桌免費招待,但這小小的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人一點快樂。
男子點完餐後,大衛笑著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我們餐館今天的幸運餐桌!不僅所有餐點免費,還可以獲得額外的招待喔!”
男子驚訝地看著大衛,說:“沒想到我竟然這麼幸運!”大衛笑著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男子也露出笑容。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著說:“爸爸,我也要吃甜點。”父親卻說:“沒錢,吵什麼吵!”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對大衛說:“那麼,就把我的幸運分給別人一些吧,讓別人也可以得到幸運!”
於是,他請大衛將甜點送到那對父子的桌上,孩子看到甜點,開心得又叫又跳,那位父親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向他道謝。
隨後,大衛和這位客人坐下來聊天,才知道男子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名叫瑞斯。瑞斯問那位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隻見他沮喪地回答:“我原是產銷經理,因為公司運營出了些問題,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聽見這樣的回答,瑞斯想了一想,說:“嗯,我的公司正在招聘業務方麵的人才,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試一下呢?”
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兩人便約定了明日到公司麵談的時間。
這天過後,大衛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在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招待坐在那張桌子上的客人。此消息傳開後,許多人都好奇地要來碰碰運氣,而大衛餐廳的人氣也因此越來越旺。
幾年過去了,瑞斯已是大衛餐廳的老顧客和好友。有天,瑞斯突然問起大衛:“你知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餐館的時候,心裏在想什麼嗎?”
大衛搖搖頭,瑞斯淡淡地說:“其實,那天晚上,我走進餐館是打算飽餐一頓後,就結束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