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和氣”構建家庭和睦 ※(2 / 3)

“哎呀,這個沙發罩我剛剛洗過的,又弄髒了!”“我最不喜歡煙味了,你一直說戒煙怎麼還不戒!”“寫完的作業別擱在書桌上,睡覺前要認真整理好書包!”“衣服一天一換都不幹淨,你在學校就不能少玩會?”“別人為什麼能考100分,你就考96分?”……

漸漸地,朋友的丈夫和兒子的確改變了不少,愛幹淨、愛整潔,可她更不滿意了,因為父子倆對她的態度很冷淡。朋友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聽過她的訴說,我便清楚地知道,是她過於挑剔的性格給家裏製造了消極的氣場。在沉悶、壓抑的環境中,家人當然不會開心,會對她產生反感。這個道理和我們在單位中上班是一樣的,如果氛圍好,大家都開心;如果氛圍不好,那麼一個比一個臉色更難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都是凡人,也都有人性的弱點,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可惜,人們的思維觀念卻又常常與這一真理背道而馳,認為人不能有“毛病”,要做到“盡善盡美”,特別是對朝夕相處的家人。在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對家人太過較真兒,橫挑鼻子豎挑眼,事事求全責備,勢必會影響家庭關係的和諧。

做人不要太挑刺,對家人更不要“至察”。隻要做到明察他人但不計小過,強大的氣場就會撲麵而來。這種氣場有利於彰顯你寬大的胸襟,有助於你欣賞到他人的優點。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的欣賞,欣賞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的橋梁,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這樣家庭關係才會趨於和諧。

世間萬物有好的一麵,又有壞的一麵,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生活是一麵公正的鏡子,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呈現美麗。比如,世界名作維納斯不正是因為缺少了雙臂,才產生了震撼心靈、千古流傳的氣場嗎?

生命的色彩隻會在欣賞的眼神中尋找契合,所以當你擯棄那些偏見、種種厭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這周圍的一切時,你與他人之間就營造出了一種和氣的氛圍,而你由內而發的溫和氣質也自然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氣場。

當你的孩子學習沒有別人出類拔萃時,不必責備,隻要他有歡快的笑語,活潑的身影就好,健健康康成長最重要;當你的另一半事業無成的時候,你不必埋怨,不必嘮叨,隻要他為你和孩子盡心竭力地付出就可以了……當你把責備和消極的態度轉變為和氣的時候,也許事情就會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了。

《菜根譚》中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君子應該有容忍世俗的氣度,以及寬恕他人的雅量,當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當你試著這樣做的時候,你距離最強大的氣場就又近了一步!

03. 聆聽,愛的最高表現

林肯白宮辦公室的門總是開著的,任何人想進來談談都可以,林肯不管多忙也要接見來訪者,不管他們是政府官員、商人,還是普通市民,他甚至還經常走出辦公室到民眾中去。他說:“我把這種方法叫做‘民意浴’,我很少有時間去讀報紙,傾聽民眾是搜集民意的一種好方式。”

為了更好的搜集民意,林肯在白宮外麵度過的時間要比在白宮多。他常常不顧總統禮節,在內閣部長正在主持會議時闖進去;他不願坐在白宮辦公室等待閣員來見他,而親自去閣員辦公室,與他們共商大計。每次和人談話的時候,林肯總是專注的注視著對方,專注於聆聽對方的話語。

談起自己的“民意浴”,林肯曾感慨地這樣說:“雖然民眾意見並不是時時處處都令人愉快,但這種傾聽讓我獲得了來自各界的聲音,不僅縮短了我與人民的距離,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而且激發了人民參與國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總的來說,其效果還是具有新意、令人鼓舞的。”

哪裏有民眾,哪裏就有林肯。正是因為懂得傾聽,林肯做出了許多符合大眾民意的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社會向前發展,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

上帝僅僅賦予了我們每個人一張嘴,卻同時給予了我們兩隻耳朵,這是在委婉地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傾聽。能否認真地傾聽別人的傾訴,往往決定著你的氣場、你對他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否足夠強大。

能夠靜坐聆聽別人意見的人,必定是一個思想深邃、謙虛溫和的人,他能夠吸取別人的思想精華,對自己的氣場重新進行改造,並且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活力四射,光彩照人,將別人吸引到自己身邊。

善於傾聽,不光是對外交際的高貴藝術,更是對內持家的難得法寶。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美國領導學專家史蒂芬·柯維博士說過:“當我在傾聽你時,我的腦海中隻有你,讓你感覺到自己被了解、被需要、被重視、被欣賞、被接納,也就是讓你感覺到被愛。”

有一位全職太太,跟丈夫結婚十年了,有兩個孩子。在物質上她是很富裕,可是她卻感覺婚姻太沒有意思了。她告訴心理谘詢師,孩子住校了,家裏隻剩下她和先生,最痛苦的是沒有人和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