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無須在意他人言,生活會給譏諷者以譏諷(1 / 3)

第六章 無須在意他人言,生活會給譏諷者以譏諷

被譏諷的滋味不好受,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抓狂失態,一旦你這麼做了,你就可能遭受到更猛烈的譏諷。其實,譏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沉溺在譏諷給我們帶來的委屈中出不來。當你被委屈包圍時,就這樣提醒自己:無須在意他人的言語,用沉默代替爭辯,隻要我能夠做出成績,生活自會給譏諷者以諷刺。

在諷刺中沉默,在沉默中積累實習

被譏諷後,如果隻知道委屈或是和別人爭辯,那麼譏諷就永遠不會停止。讓別人停止譏諷的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去爭辯,而是要努力將最好的自己展現出來。如果做不出成績,那麼隻能忍受別人的譏諷。

有這樣一篇有意思的報道,講的是與足球有關的事情。

當2011年“世界冠軍俱樂部聯賽”決賽開始前,著名設計師盧西亞諾·哈克為巴西桑托斯足球俱樂部的內馬爾·達·席爾瓦設計了一款T恤,T恤上麵寫著“Messi who(梅西是誰)?”。

盧西亞諾·哈克本來設想的是,當內馬爾順利進球時,就掀起球衣,露出裏麵寫著“Messi who?”的T恤,這樣不僅能夠對梅西嘲弄一番,還能吸引全世界球迷的目光。隻可惜事與願違,那件T恤最終無緣在“世界杯”決賽場上露麵。

最終,梅西所在的巴塞羅那俱樂部以4∶0的絕對優勢大勝內馬爾所在的桑托斯俱樂部,在比賽中,梅西更是威武地踢進了兩個球。那件T恤,內馬爾是用不上了,盧西亞諾·哈克隻好在自己的網站上拋售這件作品,這為足壇界帶來許多話題,人們不禁捧腹道:“這件欲要譏諷人的T恤自己倒變成了一個天大的諷刺。”

在盧西亞諾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時,就幻想著在成功的時候好好譏諷對方一把,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實在有些可笑。當然,內馬爾本人是十分優秀的,不滿20歲的他在小小年紀就已經是眾人眼中的“天皇巨星”了,那件球衣完全可以理解為天才少年輕狂率性的表現。想必梅西在知道T恤的事後也隻是會心一笑,他不用再多說什麼,成績就是他還擊對方的最好武器。如果他在比賽中沒有做出成績,那麼就會成為被譏諷的對方。

落後就會遭到譏諷,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算再委屈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同情,而且就算被同情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想要終結委屈、終結譏諷,就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來。

在中國曆史上,許多名人都曾遭遇譏諷,麵對譏諷,他們選擇了忍耐和沉默,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的成績終有一天會證明自己。下麵是一篇關於戰國時期政治家蘇秦的故事。

蘇秦自幼愛好讀書,無奈家中貧寒,他根本沒錢去念私塾。他時常去給別人做短工,有時候還賣自己的頭發以此來解決溫飽以及讀書問題。後來,他又離鄉背井,跟隨齊國的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

學習得差不多後,蘇秦開始遊曆天下,並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獲得功名。但很多年過去,他仍然一無所獲,身上的盤纏也差不多用完了,落魄到了飯吃不起、衣服不能蔽體的時候,他便沮喪地回了家鄉。

家裏人見他一副狼狽窮困的樣子,都不愛搭理他,連他的妻子都隻是繼續埋頭織布,不願意和他多說一句話。他的父母不願意認這個兒子,他的嫂子做飯時都不做他那一份,還譏諷他說:“作為一個好男兒,就是要安守自己的產業,努力從事生產,你倒好,放棄正事不做,專做那種賣弄口舌的不正經之事,如今落得如此下場,真是活該!”

蘇秦深感委屈,又覺得無地自容,他關起房門,自傷自憐地感歎道:“妻子不當我是她丈夫,嫂子不當我是她小叔子,父母不當我是兒子,這全都是因為我自己的過錯啊,誰讓我急於求成呢?”

為了不再受到譏諷,蘇秦不與人交流,搬出所有的書籍開始發奮讀書、用心鑽研。每當深夜困乏欲睡時,他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這就是成語“懸梁刺股”中“刺股”的由來。

經過一番發憤圖強,蘇秦終於學有所成,他寫了兩部書,一部為《揣》,另一部為《摩》,兩部書在戰國策中都有所記載。後來,蘇秦開始遊說六國,勸六國國君聯合起來抗秦,各國國君皆對他大為賞識,這段遊說生涯堪稱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蘇秦被六國國君所賞識,他的名字被六國人所熟知,這足以讓他的家人頗感到榮幸,並且再不敢對他有半句譏諷。蘇秦在被譏諷時一直保持著沉默,因為他知道多說無益,也知道他人的譏諷是有道理的。想要他人停止譏諷,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用沉默回擊他人的輕視。

有人說最高的輕蔑是無言,這是很有道理的。在《寒山問拾得》一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寒山問拾得:“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將何以處之?”拾得答道:“忍他、憑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人生在世,難免受到傷害和譏諷,譏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沉溺在譏諷給我們帶來的委屈中出不來。想要走出來,當然不是靠大吵大鬧,大吵大鬧隻會讓譏諷越猛烈,還是沉默一些好。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其實,除了爆發和滅亡,我們還可以低調地進步。當我們遭遇譏諷,就讓我們在沉默中進步,進步之後,相信我們會收獲喜人的成績。

譏諷終有時,“笨小孩”也有春天

笨小孩總是容易遭到別人的譏諷,而譏諷的內容大多是:你笨得跟豬一樣,一點兒小事都做不好;你永遠不可能像鄰居家的小孩一樣聰明;你的反應真是太遲鈍了,你就像一台隨時會死機的電腦;你從小就沒本事,長大後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因為笨小孩總是生活在譏諷中,所以他們受的委屈也比一般人多些。一般來說,智力低下的小孩就算再努力,也很難成長為一個巨人或成功的人。但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小時候愚笨並不代表長大後依然不聰明。有的孩子就是開竅晚,或者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情。一旦時機到了或者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做的事情,笨小孩就有可能成長為天才人物。

讓我們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故事,看他是怎樣由一個“笨頭笨腦”的孩子成長為科學巨人的。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點半,德國烏爾姆市一戶猶太人家喜添貴子,父母為這個新生兒取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嬰兒時期的愛因斯坦很可愛,他的父母也對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沒過多久,愛因斯坦的父母就開始失望了,因為當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數時,已經3歲的愛因斯坦連說話都不會,這讓他的父母很憂慮,並且懷疑他的智力有問題。

在學校裏,“笨小孩”愛因斯坦因為反應遲鈍、舉止緩慢、說話不利索,成為了老師和同學時常譏諷的對象。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不僅對他進行體罰,甚至還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個笨家夥!連最基本的課程都跟不上。”連學校都譏諷他是“做什麼都不會成功”的笨學生。

愛因斯坦的整個童年以及大半個少年時期都是在譏諷中度過的。後來,他升入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那裏,他開始大量閱讀書籍,尤其是跟數學、物理有關的書籍,浩瀚的書海為他打開了一道廣闊的大門,讓他的視野變得寬闊,思想變得豐富。

16歲時,愛因斯坦報考了瑞士蘇黎世大學,卻因為外文不合格而以失敗告終,但這並沒有讓愛因斯坦氣餒,他積極地參加中學補習,終於在一年後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考入了蘇黎世綜合工業大學。成為大學生的他不再死鑽課本,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裏。

大學畢業那年,愛因斯坦趕上了經濟危機,身為猶太人的他被各個公司拒之門外,於是,他到處張貼廣告,靠為別人講授物理知識賺取生活費。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終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盡管很多人不同意他的理論,但他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相對論提出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當年被人們稱為“笨小孩”的愛因斯坦一躍成為世界頂尖聰明人物。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當我22歲,還是個青年人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那就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善於休息,Z是少說空話。這個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一樣有用。”

愛因斯坦天生是個反應遲鈍的孩子,但這並不表示他不聰明、一無是處。或許他在肢體或是語言的運用上比不上別人,但是他在智力的開發以及思想的開拓上絕對是出類拔萃的。因為勤奮學習和堅持對理想的追求,他打破了老師們給予他的“永遠不會有出息”的魔咒,他用自身經曆給人們譜寫了一篇生動的勵誌文章。

在曆史的長河裏,許多在不同領域做出過成就的人大都有過暗淡的童年或是少年,都曾受盡旁人的譏諷,但他們沒有因為譏諷而全盤否定自己,他們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過多理會別人的閑言碎語,最終成就了自己。

如果你一直被他人譏諷為“笨小孩”,千萬不要盲目地放棄自己。是璞玉還是頑石,隻有打磨過才知道。因為別人的幾句譏諷就認為自己“永遠不能成才”,未免太傻了。另外,有些人就是偏才,他們在很多事情上是個“笨家夥”,但在適合自己做的事情上卻是個“天才”。

所以,在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真的是無可救藥的“笨小孩”之前,你應該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自信地做每一件事。自信並不是孤芳自賞,不是夜郎自大,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一種值得稱頌的心理素質和性格品質。帶著樂觀前行更容易遇到真正適合自己去做的事情,做自己適合做的事,成功便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