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害怕走崎嶇山路者,隻會永遠留在山腳下(2 / 3)

讓辦法解決困難,讓壓力變為動力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某人抱怨說:“最近壓力太大了,活著真是累啊。”一般來說,當人們被壓力折磨,第一感覺就是累,然後就是緊張和焦急。壓力太大的時候,還有人會委屈得想要大哭。

壓力讓人委屈,已經應驗在很多人身上。隻是,生活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上,誰都會有壓力,就算心理承受能力再強的人也有被壓力壓迫的時候。有人會因為就業問題產生壓力,有人會因為賺錢問題產生壓力,有人會因為事業不穩定產生壓力,有人會因為感情不順產生壓力。對於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來說,壓力會讓他們變得焦躁不安、情緒激動、抑鬱寡歡、身體不適、消極怠工。

壓力會帶來一係列負麵影響,這是人們心知肚明的事情。不過,有壓力並不全是壞事,某報紙上曾出現過這樣兩個有趣的英文單詞:stressed(壓力)和desserts(甜點),兩個單詞之間是有很微妙的關聯的。仔細看看,如果把stressed這個單詞倒過來,不就變成desserts了嗎?

所以有人說:“Stressed is just desserts if you can reverse。”翻譯成中文是:壓力就是甜點,隻要你能逆向觀看。這樣的解釋是很有趣、很妙的,的確,隻要換了觀念、換個角度,壓力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甜點”。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說:“人的一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這讓我們的內心經常受著煎熬,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沒有壓力就會輕飄飄的,沒有壓力肯定沒有作為。背負壓力,堅持往前衝,你就能成就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一些人,他們在沉重的壓力下仍然生活得很愜意。你不用覺得奇怪,這些人就是讓人望塵莫及。

戴維·馬奧尼是美國的一個億萬富翁,曾在著名的跨國零售企業諾頓·西蒙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他是一個極為注重工作效率的人,在不少人的眼裏,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都讓自己生活在高壓下。

對此,戴維·馬奧尼說:“我確實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不僅是因為我的職位,還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很嚴格。但是,我並不覺得壓力讓我的日子變得沉重,相反,它讓我覺得很輕鬆。我一直都認為,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壓力下竭盡全力地度過自己的每一天,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變得充實有意義。”

像戴維這樣的強者總是喜歡挑戰高難度,他們會讓壓力變成推動器,讓壓力喚起和激發他們最大的潛能。一般來說,天性樂觀且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壓力的,他們的吃苦耐勞以及樂觀的精神幫助他們將壓力變成了動力。

俗話說得好:路被碾路機來回滾壓才能平坦,油井經上下擠壓方可出油。生活總是充斥著壓力的,如果不想讓壓力將自己拖垮,就記住這樣一句話:“隻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你穿破層層壓力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時,也許會由衷地發出歡呼:感謝壓力。

當壓力讓你的精神一直滑坡,你就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恢複激情了。變壓力為動力的方法很簡單,一要培養吃苦耐勞的品格,二要有勇氣,三要有智慧,四要樂觀。

所謂吃苦耐勞,就是不能怕苦、不能怕累,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盡最大努力去拚搏,就算前路坎坷,就算不停有人在腳下使絆子,也不放棄信念,始終堅持下去。

所謂勇氣,就是要逆水行舟,做別人不想做或者不願意做的事,能力不相上下的人,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被人海淹沒,就是因為前者有足夠的為成功而奮鬥的勇氣。有勇氣的人是會享受壓力所帶來的挑戰的,他們了解,地獄和天堂之間的距離隻隔著一個信念,你擁有了這個信念,你就到達了天堂。

所謂智慧,就是懂得怎樣處理壓力。我們要做一個摒棄壓力的高手,不要把所有壓力都背在身上,那些裝在我們人生行囊中的都應是對未來生活極具意義的事情。如果某項事情對我們的生活、工作不會帶來任何幫助,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扔掉它。

所謂樂觀,就是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要笑對每一個困難。我們生活的環境很嘈雜,壓力會不期而至,讓我們的心情一點點變得沉重,如果我們能將幽默帶到生活和工作中,沉重的心情就會緩和許多,正如幽默大師哈維·明迪斯博士所說,我們有選擇悲劇或喜劇的自由。

把壓力變成動力還可以從改變身邊環境入手,比如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給我們的辦公桌、客廳、臥室來一個大變臉,一個新鮮的全新環境不僅能激發好奇心,還能夠提高我們對工作、對生活的興趣。當你的壓力不在時,由壓力帶來的委屈自會煙消雲散。

從容去工作,不做職場“夾心餅”

職場是一個滋生壓力的地方,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工作也隨之成倍增長。沉重的壓力讓很多上班族變得麻木、頹廢、委屈,對工作越來越沒興趣,甚至開始“混日子”。而“混日子”到頭來耽誤的還是自己,另外,壓力還會讓上班族變得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向親人、朋友或是同事發火,而這勢必又會引起一連串的煩心事。

曉雲最近過得很不順心,走在馬路上都能跟人吵起來,男朋友也因受不了她的暴躁躲了起來,更讓人瞠目的是,她在上班時竟然把要複印的資料塞進了碎紙機。

好朋友對她說:“你啊,壓力太大了,沒必要為了一份工作把自己弄得這麼狼狽。如果你喜歡這份工作,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曉雲如夢初醒,她覺得自己確實太狼狽了,真的有必要減壓了。

生活中,像曉雲這樣飽受壓力的人並不在少數,想要讓自己的職場生涯過得舒服一點兒,就得學會化解壓力。因為職場壓力的壓力源不同,所以化解壓力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職場壓力主要來自上司、同事、下屬。先來說一說如何化解來自上司的壓力。

上班族感受到上司的壓力多是因為上司安排給自己的任務過重、過難或是自己的工作總得不到上司的認可,所以,想要緩解壓力,最主要的是要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不懂的地方要多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不精通的地方要多加練習,不明了的地方要多和上司溝通。當然,如果你心中的想法與上司的相差很大,上司總是指責你,讓你感到委屈,你就要將心中的委屈和不滿說出來,不要一味地勉強自己什麼事都按上司說的做,畢竟有的時候,上司說的不一定是對的。

不管怎樣,作為下屬,就算被上司責罵,心裏十分委屈,也不能當眾和上司發生頂撞。

再來看看如何化解來自同事的壓力。在職場上,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就是同事,可以說,和同事一起工作是否有默契、和同事是否能夠和諧相處直接影響著我們工作的心情。如果不能和同事一起很好地合作,或是不能和同事和諧相處,我們就會感到有壓力。

想要化解壓力,首先就得主動去示好。有些上班族會因為同事的冷漠而感到苦惱和委屈,覺得他們不夠友好,有點兒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然而,同事並不是我們的陽光天使,並沒有義務主動對我們友好或是對我們笑。如果我們想要從同事那裏收獲友情,就得先走出一步,主動去示好。

示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在早晨上班途經同事座位時主動向他們問好;中午吃飯時主動找他們聊聊天;上班過程中有人講笑話,積極地捧個場。要注意的是,和同事保持友好關係不是什麼事都與同事說,如果你對你的同事並不了解或是不想把對方發展成生活中的朋友,那麼還是不要和對方過於親密得好。

其次,你要培養和同事一起工作的默契,想要培養默契,首先自己就得作出犧牲,要遷就、包容同事與自己不一樣的工作風格。如果同事的工作能力比你強,你也無須忌妒,要虛心向對方學習,不要因為自己資曆較老或是學曆較高就看不起比自己晚來公司或是學曆不如自己的同事。

王小姐在一家公司工作兩年後,她的部門來了一位叫小陳的新同事。小陳看起來很友好,會主動跟王小姐打招呼,有時也會請教她一些問題。王小姐不是很喜歡這個大專畢業、比自己小很多歲的新同事,但是為了把上司交代給她們的工作做好,她還是要和這個小丫頭合作。

合作過程中,兩人會因為對工作的處理方法不同而產生一些摩擦。這個時候,王小姐便以“老人”的身份指使小陳必須按照她的方法辦事。剛開始的時候,小陳還會因為尊重對方而照做,但時間長了,她就不願意再聽王小姐的,對此,王小姐感到氣憤極了,壓力也不期而至。

不客氣一點兒說,王小姐的壓力都是自找的,是她的“獨裁”造成的。如果她能放下自己的優越感,站在與同事平等的位置上,多一些溝通,少一些霸道,她也許就不會被壓力所累。

最後來看如何化解來自下屬的壓力。下屬不服從管理、下屬打越級報告、下屬的能力明顯超越自己、下屬的工作太差,這些都是產生壓力的原因。想要消除這些壓力,首先就得以身作則,自己要起到“標杆”的作用,讓下屬明白員工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服從管理。其次,要和下屬保持良好的關係,別總是板著臉,也別總是擺出一副領導者的樣子。當下屬的情緒出現問題時,要及時地與其溝通,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如果自己確實在某方麵出錯了,就要大方承認,並及時改正,千萬不要為了麵子而讓錯誤繼續下去。再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如果下屬的才幹明顯超過了自己,不妨在遇到問題時虛心向下屬請教,作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把整個團隊的業績提上去。最後,要肯用心教下屬一些東西,還是那句話,個人能力再強,整個團隊的業績搞不上去,你就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做職場“夾心餅”一點兒都不容易,既要不折不扣地服從上司的安排,又要不遺餘力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稍不小心就會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並且受盡委屈。好在所有的壓力都有化解的辦法,與其整日灰頭土臉地抱怨壓力大,不如勤奮些,一一將這些壓力化解。

樂觀對待工作,不要被壓力控製

快節奏的工作讓人備受壓力,整日被工作壓力包圍,導致自己玩不痛快、睡不安穩,實在令人痛苦不堪,以致很多上班族大呼工作讓自己受盡委屈。

想要不再受這種委屈,就要找到緩解壓力的方法。有人說,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首先就要樂觀,要對工作充滿激情,就算暫時沒有激情,也要努力去培養;其次就是要學會“快工作,慢生活”,不能把工作中的快節奏帶到生活中去。事實的確如此,如果不能快樂地工作,或是隻知道工作而不知道休息,幸福感就很容易被枯燥的日子衝走。

如果你現在被工作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嚐試做一個樂觀對待工作且懂得休息的人。

一個樂觀、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會將卑微及低下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神聖的天職;一個悲觀、對工作極為厭倦的人,就算讓他在最高級的辦公樓上班,領不菲的薪水,他也會把工作當成是一種負擔,並經常感覺到壓力壓身。

樂觀地去對待工作,把工作看成是一件很有意義、很高尚的事情才能為工作著迷,並從中收獲樂趣。

有人問3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嘟囔道:“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一麵高牆,這工作太累人、太沒意思了。”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回答:“在賺錢啊,每個小時能賺30元錢,這可是辛苦活啊。”

第三個工人哼著小調,歡快地回答:“哈哈,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漂亮的高樓,每天看到它在我們手中一點點地發生變化,我就覺得興奮。”

也許你會說,工作哪有那麼簡單,不是你想樂觀就能樂觀得起來的。誠然,做總比說要難很多,枯燥的工作不會因為你轉變想法就能變得輕鬆,不過,量變會引起質變,每天讓自己開心一點兒,多往好的方麵想想,工作也許就真的會變得輕鬆起來。

很多知名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他們將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雖然工作也會給他們帶來壓力,但那是甜蜜的負擔,決不會讓他們感覺到難過。

除了要樂觀麵對工作,還要懂得休息,不要做日夜不分、沒有周六日、沒有假期的“工作狂”。據專家統計,近十年來,全世界“工作狂”的人數在不斷增加,這些人看似精力無限,但都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些“工作狂”每天都生活在高壓下,習慣了忍受委屈、忍受痛苦,但內心並不幸福。的確,隻知道工作而忘了怎麼去享受生活,又怎麼會有幸福可言?

漢堡未來研究所在歐洲13個國家的15000人中做了一項“幸福感調查”,受訪者中包括1000名瑞士人,71%的瑞士人認為自己生活幸福。

為什麼瑞士人的幸福指數如此之高呢?這或許跟瑞士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有關。瑞士人很注重休息,很多人甚至把“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當成自己的座右銘。瑞士的上班族決不會為了工作而犧牲自己的假期,就算手頭的工作再忙,老板給的加班費再多,休息日一到,他們還是會休息,並讓自己的心完全放鬆下來。

你也許會說太愛休息是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但事實恰恰相反,休息正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如果天天撲在工作上,不停地讓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處於高度緊張中,不僅工作沒有效率,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為了工作和賺錢而犧牲自己的健康是一件很不明智的做法。聰明的人會對工作充滿激情,但決不會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把工作和休息完美協調起來,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才能讓壓力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