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忍一時風平浪靜,莫讓委屈化為怨恨(2 / 3)

後來一合計,確實也隻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3尺,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3尺,大家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裏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3尺。

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6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6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6尺巷”由此得名。

人皆有感情,你對別人忍讓,別人也會對你忍讓;你斤斤計較,別人自然也不會輕易善罷甘休,到最後就會變成無休止的爭執。關係鬧得太僵,仇恨就產生了,為一點兒矛盾而滋生出仇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也許,當你們為一點兒矛盾鬧得不可開交時,有人正在一邊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呢。

所以,凡事還是要多忍讓一點兒,不管社會多複雜,人情不會改變,“忍讓至上”的真理不會改變。當我們放棄那些無意義的計較,轉怒為恕時,我們的委屈會不複存在,我們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智者少言,別在小事上與人抬杠

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應邀參加宴會或是與同事聚會時要懂得收起鋒芒,盡量不要和他人發生矛盾。一旦發生矛盾,你就會容易被他人誤會是在鬧場子。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個愛起爭執、不顧大局的人交朋友,想要擁有好的人緣、好的口碑,你需要低調行事。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適當的時候,你還可以主動把本不屬於你的錯誤攬下來,這也許會讓你一時下不來台,會讓你受些委屈,但從長遠來看,你卻能從中得到好處。關於主動包攬錯誤,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先生也曾有所描述。

在“二戰”剛結束後的某個晚上,作為羅斯福先生的私人經紀人,卡耐基參加了一次為推崇羅斯福而舉行的宴會。宴席中,坐在卡耐基旁邊的一位先生講了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意思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成語。

那位先生說,這個成語出自《聖經》,卡耐基非常確信他記錯了,為了表現自己的博學,卡耐基糾正了他。沒想到,那位先生立即回擊道:“絕對不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我確定那個成語出自《聖經》。”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大有要吵起來的跡象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靠了過來,此人研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很多年,卡耐基看到他後,趕緊請他為自己作證,不料,這位老朋友卻突然在桌子底下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後說道:“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個成語出自《聖經》。”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氣衝衝地質問法蘭克:“你到底怎麼回事?你明明知道那個成語出自莎士比亞的劇本。”

“是的,”法克蘭回答他,“出自《哈姆雷特》第5幕第2場。可是親愛的朋友,你別忘了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一定要證明他錯了呢?那樣會使他欣賞你嗎?我想不會,因為人家並沒有問你,是你主動湊過去抬杠的。為了你的人際關係,你應該給對方留些麵子,把委屈吞進肚子裏。”

幾句話把卡耐基點醒了,他知道要不是法克蘭幫他,也許他從此就多了一個敵人,為了一個成語而多一個敵人是十分可笑的事情。

卡耐基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永遠不要為了爭一時之氣而與可能成為自己朋友的人產生矛盾,吵架吵贏的那一方不會是真正的贏家。想要獲得真正的勝利,就要學會說“是”而不是“不”。

另外,當我們在某件事情上提出一個建議而突然有人冒出來徹底否定了我們這個建議,並提出一個新的建議時,我們也沒有必要惱羞成怒並與之發生正麵衝突,我們要懂得控製自己的火爆脾氣,有時候誰對誰錯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算我們爭吵得再厲害,也不會從中得到什麼,反而會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美國總統林肯很排斥私人之間的抬杠行為。有一次,林肯訓斥了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軍官,他說:“要想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就決不能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因為爭執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這是費力不討好的。在我們和別人擁有同等權利的事物上,我們應該多讓步一點兒。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先讓它走。如果它咬了你,就算你宰了它,也治不好被咬的傷。”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老是和別人抬杠,不斷反駁別人的意見,就算你偶爾獲勝,也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當我們與他人意見相左時,我們應該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多為對方想一想,很多時候,求同存異才是最正確的處世手段。如果對方說的話讓你實在無法溝通甚至想發火時,你應該努力收斂自己的情緒,並且盡可能地表現出友好的樣子,雖然有些難度,但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著想,還是努力吧,當你露出你的笑臉,表達出你對對方的支持和讚賞,劍拔弩張的氣氛會馬上變得一片祥和。

主動道歉,增加兩人間的感情

矛盾發生後,如果你是錯的一方,就要主動去道歉。道歉不僅能夠化解矛盾,還能讓雙方的關係更進一步。如果明知道自己錯了,卻因為麵子始終不去道歉或者隻是在心裏對對方說抱歉,矛盾或許就始終得不到解決。某些矛盾本來就是非常小的事,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而影響了大局。

有些人會覺得向與自己有矛盾的那一方道歉是一件很委屈、很沒麵子的事,而事實上,主動道歉是負責任的表現。真誠地道歉,如果另一方不是特別狹隘之人,就一定會與你握手言和,決不會奚落你,讓你沒麵子。

說到主動道歉,我們可以重溫一下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因為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功,所以趙王封他為上卿,這使他的職位一下子高於大將軍廉頗的職位。廉頗很不服氣,對他人說:“這些年來,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才獲得當前之位。他藺相如靠一張嘴,就爬到我頭上去了,這著實讓人覺得憋屈。若哪天我碰見他,定要讓他下不來台。”

沒幾天,這話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為了避免矛盾激化,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不過,幾天後他們還是見麵了。那天,藺相如乘車出門,大老遠就看到廉頗騎著高頭大馬往他這邊過來了,藺相如趕忙叫車夫把車往回趕,這讓他的屬下都看不過去了,大家都覺得藺相如見了廉頗就像老鼠見了貓,便問藺相如為何那麼怕廉頗。

藺相如回答:“秦王我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將軍?我躲他是為了趙國。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矛盾,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那時秦國勢必會攻打我們。”

很快,這番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一點兒小矛盾就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實在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看到廉頗如此誠懇地前來道歉,藺相如熱情地迎接了他。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在一開始,廉頗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因為他征戰多年才有了大將軍的頭銜,而藺相如靠著嘴皮子功夫就淩駕在他之上,他認為對他非常不公平。後來,當他了解了藺相如的高尚情操後,立刻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心甘情願地登門致歉去了。如果當初藺相如和廉頗對著幹,那麼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會被激化,趙國也就不保了。好在心係大局的藺相如甘願犧牲個人利益保全國家利益,由此可見,藺相如、廉頗都是值得世人敬仰的。

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都要生活在集體中,如果因為一點兒私人的矛盾而影響整個集體的利益,那就太不應該了。

某公司銷售A部的業績一直很好,但是進入秋季以後,業績就一直下滑。A部主管經過調查發現,導致A部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部門裏的兩個王牌業務員趙大強和李曼在鬧矛盾。

進入9月份,部門主管就讓兩個人共同去拉一位國際級大客戶。剛開始時,兩個人配合得很好,大客戶確實有同意合作的跡象。但是某天,當趙大強和李曼一起做計劃書時,趙大強不小心打翻了李曼放在辦公桌上的水晶球。那個水晶球是李曼在美國的男朋友送給她的,李曼見不到男朋友,隻能睹物思人。趙大強並不知道那個水晶球對李曼的重要性,還以為隻是普通的裝飾品,所以在它摔碎後並沒有道歉,而是隨口許諾再賠償李曼一個一樣的。

然而,李曼卻始終無法冷靜下來,她大聲地數落了趙大強一通,還拒絕和他一起做計劃書。趙大強也有點兒生氣了,他覺得李曼小題大做,於是兩人的關係也僵持下來了。

接下來,兩個人就再也沒有一起去見過那位大客戶,而是分頭約見,這不僅讓兩個人的工作受到了影響,連那位大客戶都覺得一頭霧水,最終拒絕了和他們公司的合作。

公平點兒說,趙大強和李曼都受了委屈,李曼突然失去心愛之物是委屈的,趙大強因無心之失被人大罵一通也是委屈的。然而,兩人又都有過錯,他們不該讓私人矛盾影響部門利益。如果趙大強闖禍後能及時道歉,在李曼發火時能給予理解,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糟糕。同樣,如果李曼能心平氣和地將自己的委屈說出來,而不是不停地數落對方,矛盾也不會進一步激化。

其實道歉並不是恥辱的事,並沒有那麼難以啟齒,懂得真誠道歉的人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佩。當你想和對方化幹戈為玉帛,或者想擁有一個和諧的外部環境時,就要在矛盾發生後及時道歉,你可以這樣說:“對不起,都是我不好,請你原諒我。”

在一座大山上有兩座寺廟,其中一座廟位於半山腰,名為半山廟;另外一座廟位於山腳下的小溪旁,名為山溪廟。半山廟裏的和尚們經常爭吵不休、互相敵視,生活得不快樂;而山溪廟裏的和尚們彼此和諧相處、互相關心,生活得非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