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與其在缺憾裏傷心,不如在自強中創造未來(1 / 3)

第十二章 與其在缺憾裏傷心,不如在自強中創造未來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缺憾,缺憾讓一些人感到委屈並因此悶悶不樂。為缺憾而難過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就算我們再怎麼傷心,缺憾也不會消失。與其為缺憾傷神,不如大方地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缺憾,但我們能夠靠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

金無足赤,再珍貴的美玉也會有瑕疵

有人說,上帝從來沒有創造過完美無缺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像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都有缺陷。有的人缺陷小一些,有的人缺陷大一些,那些缺陷大一些的人是因為上帝格外喜歡他們的芬芳。

在中國也有這樣一句古話,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缺點。就算那些轟動世界的風雲人物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如果你正在為自己身上的缺陷感到委屈和難過,不妨來讀一讀那些名人的故事。

首先來看看美國第26任總統羅斯福的故事。

羅斯福的麵孔長得可謂是十分“抱歉”,因為他有一副暴露在外、參差不齊的牙齒,也就是俗稱的大齙牙。在他剛上小學的時候,齙牙就很嚴重了。當老師要求他到講台上背書時,他的齙牙就會毫無遮攔地暴露在大家麵前,另外,他在背書時還會精神緊張、氣喘、言語不清、兩腿發抖,這些都成為大家嘲笑他的理由。每當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才發現自己身上已經出了一身冷汗。

試想,如果某個心理薄弱的人也遇到羅斯福這種情況,他可能會在同學們的嘲笑中漸漸成為一個自卑、孤僻、憂鬱、不善交際的人,但羅斯福的心理並不薄弱,他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他沒有因為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陷而氣餒。

在付出常人想不到的努力和嚐試後,羅斯福把常常被同學們嘲笑的氣喘改成一種沙聲,讓同學們無法再嘲笑他的聲音。

雖然容貌上有缺陷,但他並沒有讓自己脫離群體,當其他同學在學校裏賽跑、騎馬、遊泳時,他也主動參加,從不讓自己做孤單寡人。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他成為業餘的運動員,每次體育比賽,他都名列前茅。

在日常生活中,他還主動去接近別人,用和善友好的態度對待身邊的同伴,並且真誠地幫助他們。為了讓自己克服緊張畏縮的形象,他常常利用假期的時間去非洲捉獅子,去亞曆山大追牛群,去洛杉磯捕熊,這不僅使他擁有了一個健康的體魄,還使他如願以償地抹掉了曾經懦弱的形象。

羅斯福是值得敬佩的,他沒有因為自身缺陷而委屈或是自暴自棄,他靠自身的努力扭轉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今,當人們提到羅斯福時,往往會把他和優秀、偉大、傑出等形容詞聯係在一起。

說完羅斯福,再來看看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一個貧困的家庭,他自幼跟隨作為宮廷歌手的父親學習音樂,小小年紀就在音樂上顯露出了非凡的才華。他8歲開始登台表演,17歲時由波恩宮廷資助去音樂之都維也納學習音樂。在那裏,他和當時卓越的音樂家莫紮特有了接觸,使他的藝術才能得到了升華。

貝多芬的音樂天賦曾被很多人羨慕,但上天注定不允許有完美無缺的人存在,貝多芬26歲時,他兩耳失聰了,隻能通過寫字的方式和他人交流。但突如其來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崩潰,他對音樂的熱情一點兒都沒有減少。

他偶爾也會被孤寂和失望折磨得很痛苦,但他在更多時候是充滿激情的。生命裏的缺陷、沉痛給了他音樂上的靈感,他在失聰後陸續創作了交響曲《英雄》、《命運》、《田園》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成為與海頓、莫紮特齊名的“維也納三傑”。

上帝好像特別偏愛貝多芬這隻“蘋果”的芬芳,所以重重地咬了好幾口,從而使他的生命中有了很多缺憾,不僅讓他兩耳失聰,還讓他一生未婚,但這些缺憾並沒有毀掉貝多芬,他用熱情和才華為自己打造出了璀璨的人生,他所受的委屈也變成了絢爛的火花。

身體有缺陷並不表示一輩子就沒有了希望,如果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那麼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那些身體有缺陷並因此感到灰心喪氣的人可以學學貝多芬,學習他的熱情以及不向命運妥協的決心。

接下來,再讓我們讀一篇美國著名文學家、慈善家海倫·凱勒的故事。

因為持續數天的高燒,海倫·凱勒在1歲半的時候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嬰兒在沒有記憶時就生活在一片黑暗和無聲中,其命運差不多已經注定了是一場悲劇。但令人們震驚的是,海倫·凱勒並沒有因此成為一個孤僻、平凡的人,她甚至順利地從哈佛大學畢業。

在老師莎莉文的幫助下,她掌握了英、法、德等5國語言,她用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克服了由生理缺陷導致的精神痛苦。

她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曾走遍世界各地,為無數個盲人學校募集了資金。在文學方麵,她完成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假如給我3天光明》等一係列著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活到了88歲,這就表示,她在一個幽閉、孤寂的黑暗世界裏待了87年,但再大的缺陷也沒有束縛住她,小小的她懷揣著委屈,從一個小小的、暗無天日的角落中走了出來,她雖然看不見,但她的心卻是明亮的,她強大的精神世界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

缺陷是缺憾的一種,缺陷並不可怕,它能夠創造出許多美麗與感動,人的一生也會因為缺陷而變得豐富、厚重起來,所以,不要再為缺陷而感到委屈、不公或沮喪,缺陷不是悲劇,而是考驗,努力進取的人會在缺陷的推動下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和智慧,從而創造出精彩的人生。

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你的自身條件存在缺陷,不需要去刻意掩飾,也不應該太過計較。太過計較自己的缺陷會讓自己更加委屈,並且會失去很多東西。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缺陷都無法正視,又怎麼能將最好的自己展示出來呢?

不要以為自己有缺陷就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就不配擁有鮮花和掌聲。在這個以實力說話的世界上,真正有實力的人就算有缺陷也會受到追捧。嚐試接受自己的缺陷並大方承認自己的缺陷,你不僅不會受到任何損失,還會讓你的形象更加豐滿。

有個女孩的歌聲悠揚動聽,宛如山間黃鸝鳥的聲音,但這個女孩總是不開心,因為她長著一口十分難看的齙牙。一次,她去參加歌唱比賽,表演時,她總是有意識地用手去掩飾自己難看的牙齒,於是她的表演就變得很滑稽,自然沒有得到好分數。

比賽結束後,一個音樂人找到了這個女孩,真誠地對她說:“我相信你會成功的,但是你必須忘掉你的牙齒。”在這位音樂人的鼓勵下,女孩的心結慢慢打開了,她不再刻意掩飾自己的一口齙牙,開始忘我地唱歌。後來,在一次全國大賽中,她以出色的歌藝以及極富個性的表演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觀眾和評委,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這個長著齙牙的女孩就是美國著名的歌唱家卡絲·黛麗。現在,人們說到卡絲·黛麗,腦海裏全都是美好的畫麵,她的齙牙也變成了她的招牌特征。

心理學家說,完美的人或物會讓人感到可愛,而有缺陷的人或物會讓人感到可信。如果一個人或物基本是完美的,但稍有缺陷就會讓人感到既可愛又可信。此外,勇於承認自己缺陷的人還會得到眾人的追隨。

一天,《巴黎時報》的首席記者在采訪拿破侖後寫下一篇人物通訊,通訊中有這樣一句:“他矮矮的身材似乎變得高大起來。”

稿子很快送去了通訊組組長那裏,組長斟酌良久,提筆將“矮矮”兩個字刪除,變成“他的身材似乎變得高大起來”。接下來,稿子又送到了報社總編那裏,總編同樣地斟酌了良久,隨後也刪除了幾個字,使那句話變成:“他身材高大。”

稿子見報後,首席記者提出抗議:“你們歪曲了事實!”通訊組長不以為意地說:“文章就是要言簡意賅,我把你的稿子刪掉了幾個字,使之更加精練,怎麼是歪曲事實?”

然而,總編更加理直氣壯地說道:“我們根本就沒有歪曲事實,我們是正視事實,正視拿破侖是皇帝這個事實!”

不久,拿破侖本人也看到了那篇通訊,他把那位記者找來,不滿地問道:“你怎麼把我寫成‘身材高大’了?你應該按照我本來的麵貌寫!”記者無奈地搖搖頭說:“陛下,眼下根本不可能按照您本來的麵貌寫。”

“那什麼時候才可能呢?”拿破侖不解地問道,記者老老實實地回答:“等你下台以後,陛下。”

拿破侖明白了是報社怕得罪自己才發表不真實的報道,於是誠懇地讓記者把稿子改過來,他覺得缺陷就是缺陷,沒必要去掩飾。

拿破侖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內心卻是強大的。從上麵的故事中可看出,拿破侖叱吒風雲多年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他做事縮手縮腳,連自己的身體特性都不容許別人客觀地寫出來,就不會有那麼多自願追隨他的人。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當你對自己的缺陷感到十分不滿或委屈時,千萬不要“破罐子破摔”,因為你一旦這樣做了,你的生活將會一發不可收拾地頹廢下去,你應該努力將自己的優點展示出來,當你的優點被更多的人看到時,你的缺點將不再使你渺小。

缺陷也可以是性格上的,性格上有缺陷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性格上有缺陷,才顯得我們真實生動,並且有可塑性。如果你因為性格上的缺陷而感到不自信,可以看看下麵這個事例。

經過層層麵試,公司高層決定在A和B二人中選擇一人。A和B履曆表上的內容十分相近、年齡相當、學曆相當、經驗相當,唯一的不同就是推薦函裏的內容。A的推薦函將其誇讚得幾近完美,而B的推薦函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B可能會固執己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公司最終選擇了B。

為什麼公司不選擇完美的A而選擇有缺陷的B呢?也許就是因為B讓人覺得更踏實、更真實吧。看上去太完美的人會讓人覺得不容易接近、不容易塑造,有一種壓迫感。

當然,並不是說有缺陷就是好事,而是說在個別情況下,有缺憾並不是壞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正確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缺陷,如果是致命的、可以糾正的缺點,就一定要積極地改正。

一位哲學家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拿到一副好牌,而是在於怎樣打好一副爛牌。”就算我們天生在某方麵存在缺陷,隻要我們勇敢、認真地朝著正確的路走下去,就一定會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到那個時候,缺陷所帶來的委屈也將煙消雲散。

知足常樂的人能收獲幸福的人生

有些人明明已經擁有了別人所羨慕的幸福生活,卻仍然不快樂,他們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更遠更高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完美,而一旦無法達到,內心就感到委屈,並且整日鬱鬱寡歡,這些人的不快樂就是不知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