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福禍本難料,今天的“虧”也許是明天的“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吃虧,大多數人在吃虧時都會感到委屈,覺得自己十分倒黴。其實,吃虧並不都是壞事,在某件事情上吃了虧的人沒必要一直耿耿於懷,也許今天的“虧”到了明天就會變成“果實”。另外,在和愛人、朋友相處時,不能過於計較自己是否受到了損失,要懂得付出才能收獲幸福。
福禍本難料,有時損失就是得到
當即將或者已經損失某樣東西,比如金錢、物品或感情時,多數人會為此感到難過、委屈,並因此咒怨不斷,幻想一切都沒有發生。
然而,幻想終歸是幻想,就算再怎麼難過、委屈,那些已經徹底失去的東西還是不能回來,所以還是看開些,別總是一根筋地往死胡同裏鑽,要相信命運總是公平的,它不會殘忍到讓你白白失去某樣珍惜的東西,比如某件事情從短時間看,好像是你受到了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你卻是最終的受益者。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它向人們講述了究竟什麼是“損失即是得到”。
很多年來,不能吸煙已經成為了人們坐飛機時都知道的常識,然而,20幾年前,飛機上是設有吸煙區的。大約在1986年,美國聯邦航空署規定航程兩小時以下的班機全麵禁止吸煙,這曾遭到不少癮君子的抗議。
那段時間,當各航空公司都在為怎樣做才能不得罪客戶而傷腦筋的時候,西北航空卻反其道而行,它不僅配合聯邦航空署的政策,還宣布旗下所有班機不論航程長短都要掛上禁煙標誌。
當一片嘩然之聲響起時,西北航空開始在各大媒體刊登這樣的廣告:“禁煙舉措勢必會讓我們流失一批乘客,但是我們並不後悔。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給更多的乘客提供更好、更貼心的服務。”最後的結果是,西北航空的載客率不降反增。
西北航空公司看起來是做了一件並不討喜的事情,可能會對自己造成損失,但實際的結果卻是,它不僅沒有遭到損失,反而有所收獲。是什麼使它得到利益了呢?不是計較,不是叫屈,而是敢於接受損失的魄力,是為更多人著想的決心。
每一個有智慧的個人或單位在看待問題時,如果能轉換一種思維,敢於接受損失,就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接受損失不是說要徹底放棄,而是讓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有很多單位就是通過放棄一部分利益來得到更大利益的,比如這樣一個公園。
某公園的售票處貼著這樣一張價目表:纜車票為每人20元,隻能用於坐纜車一項;通票為每人10元,可以玩遍園內所有的娛樂設施。
大多數看到這張價目表的遊客都感到十分吃驚,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張弄錯的價目表,肯定是公園有關人員把纜車的票價和通票的價目表弄反了。於是,人們紛紛趁著這個機會買了通票。然而,令廣大遊客沒有想到的是,這張價目表正是公園管理人員費盡心思想到的一個策略,這個策略被證明是明智的。
公園管理層為什麼要弄這樣一張價目表呢?原來,如果遊客隻在公園裏坐纜車的話,所花費的時間是很短的,他們在玩完纜車之後一般都會很快離開,這樣,公園就隻能從他們身上賺取20元錢的纜車費。如果遊客買的是通票,一般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來逛公園,這樣,他們就很有可能在公園的商店或是餐廳消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花費的可就不止10元錢了。
上麵這個故事再一次說明了損失和得到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我們不僅要勇於接受損失,還要學會主動去舍棄一部分利益。學會另辟蹊徑,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放棄一部分利益看似吃虧,卻能夠讓自己源源不斷地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當然,想要讓損失轉化為得到,還要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看問題,不能太在乎眼前的利益,不能一點兒虧都不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很可能讓得到變成損失。
有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很有威信的富翁,富翁友好地拿出冰鎮西瓜招待他。相談甚歡時,年輕人問富翁有沒有什麼致富秘訣,富翁指著桌上3塊大小不等的西瓜問他:“如果這3塊西瓜分別代表相對比重的利益,你會選擇哪塊呢?”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富翁微微一笑,將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年輕人,請他吃,接著,自己拿起最小的那塊吃起來。
很快,富翁吃完了自己手上的那塊西瓜,隨後又拿起桌上剩下的最後一塊西瓜吃起來,吃的時候還特意把西瓜在年輕人的麵前晃了晃。
年輕人在片刻地目瞪口呆後,很快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選擇了最小的一塊西瓜,看起來是受了損失,但正是因為小,他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吃完,才有機會吃到第二塊西瓜,成為最後的贏家。
一件事情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你看似是在做一件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如果用辯證以及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最關注眼前利益,而沒有想到下一步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如果能靜下心來多從長遠的利益考慮,也許就會成為笑到最後、贏得最多的那一個。
相反,一個愛斤斤計較、吃不了虧、受不了委屈的人是很難笑到最後的。如果一遭受損失就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就迫不及待地試圖用外力挽回,是不可能看清楚事情發展的真實情況的。別總是害怕會遭受損失,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當你在這件事情上有所損失時,也許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就會有所得到。
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進退自如
世人總是崇拜有骨氣、有誌氣的好漢,而看不起畏畏縮縮、不思進取的懦夫。然而,好漢的定義是什麼呢?在某事上因害怕危險而退縮的人就不是好漢了嗎?
實際上,所謂的好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不能說因害怕危險而後退的人就不是好漢。一個人如果隻有蠻力而不知道保護自己,根本就不值得讚揚,因為一個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人根本沒辦法保護別人。
可以說,就算是鐵骨錚錚的好漢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後退。後退,不是放棄前行,而是讓自己走得更順利。簡單來說,就算是好漢也會吃眼前虧,他們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他們不會和自己不能克服的力量過不去,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條偏僻的路上和人發生了口角,對方一下子找來了四五個幫手,這個時候你是繼續和對方爭辯直至發生拳腳摩擦?還是把委屈吞進肚裏,主動向對方道歉?
別再做無意義的英雄夢了,不想被幾個人一起圍攻,還是老老實實道歉吧,隻需一句話,沒有什麼大不了。如果不想因為受委屈而導致受傷甚至喪命就道歉,不然悲慘的不隻是你,還有你的家人。
如果你還是為這種看似懦弱的行為嗤之以鼻,就想想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韓信慘遭胯下之辱,卻仍為世人敬仰。如今的人沒有誰指責過他的怯懦和退縮,反倒總稱讚他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韓信為平民,在性格上有些散漫,在他成年後,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上。因為既沒被選為官員,又無經商之道,他隻能靠家人養活,這導致很多人都看不起他。
在他的母親過世後,他窮得連吃飯的錢都沒有,隻好背上自己的祖傳寶劍去過乞討般的流浪生活,一次餓到兩眼昏花時,他就做了一個魚竿在城外釣魚。一位從河邊走過的老太太看到韓信麵黃肌瘦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分出一點兒給他吃,這無異於真正的乞討。
城中屠戶中有個年輕人看不慣韓信這副窮酸迂腐的樣子,就當眾侮辱他說:“你雖然身材高大,又背著一把好劍,但你的內心卻膽小如鼠。”見韓信不說話,他又變本加厲羞辱道,“你若不怕死,就用你的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說著便叉開了雙腿。
韓信仔細打量了那人一會兒,最後竟真的彎下腰,從他的褲襠底下鑽了過去。街上看熱鬧的人見狀全都大笑起來,嘲笑韓信是個膽小鬼。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眾人眼中的膽小鬼,卻在反對秦王朝的大起義以及楚漢爭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長為一代戰神,讓每一個與之作戰的將士聞風喪膽。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審時度勢的人,不會一直受委屈。如今,再沒有人敢說韓信是膽小鬼,他的胯下之辱成了一段佳話,後人常用這段故事來闡述大丈夫當能屈能伸的道理。
試想,如果當初韓信因為委屈、因為麵子,一劍殺死了那位狂妄無知的屠夫,他就會被當時的法律處置,從而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同時也讓自己的一身才華再無用武之地。所幸,韓信是理智的,他沒有計較一時得失,為了自己遠大的前程,為了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他選擇了讓自己委屈。
在審時度勢方麵,在明朝建立之初,一個名叫郭德成的人做得非常好。
郭德成有一個名聲很響的哥哥,就是郭興。他和郭興一起跟隨朱元璋打仗,立了赫赫戰功。有人說他是個隻知道喝酒玩樂的酒鬼,不像其他大將那樣有遠見、有氣魄。然而,在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那些曾立下戰功的大將要麼戰死,要麼被殺,最後隻有郭德成好端端地活著。其實,他是非常機警、十分懂得審時度勢的。
朱元璋剛剛登上皇帝寶座後,對那些功臣還是頗為厚待的,無一不是加官晉爵。不過,當時的郭德成卻隻被封為一個小官。
朱元璋心裏有些過意不去,便準備提拔他。可是,當朱元璋把他叫過來,告訴他想要封他個大官時,他卻言辭懇切地拒絕了。他說:“我的腦筋一點兒都不靈活,整天隻知道喝酒,不問政事,實在難當重任。”
朱元璋聽完,不禁暗暗稱讚,認為此人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於是就沒有再提封官的事,而是賞了大量好酒和錢財給他。
其實,眼看著身邊一同作戰的人都升官了,郭德成的心裏也是很委屈的,但是他懂得審時度勢,他看出朱元璋並不是一個能容忍的君主,想要在他手下保全性命,就得把委屈全部咽進肚子裏,決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因為郭德成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寵妃寧妃,所以他常被邀請到皇家的後花園喝酒。一次,他又在後花園陪朱元璋喝酒,一不留神便喝多了,麵紅耳赤、頭腦不清。朱元璋看他一副衣冠不整、發如雜草的狼狽樣,嘲笑道:“看你這披頭散發、語無倫次的樣兒,還真是個醉鬼。”不料,爛醉如泥的郭德成馬上接口道:“這頭發確實夠亂的,還是剃成光頭好,那樣就痛快了。”
這句話讓曾經當過和尚、剃過光頭的朱元璋很是不快,覺得自己被侮辱了,盡管他沒有當場發火,但心中早已把郭德成當成重點整治的對象,一有不對勁兒便立刻整治他。
一向小心的郭德成酒醒後想起自己說的那句話,嚇得冷汗連連,他清楚地意識到朱元璋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為了活命,他也不管自己委不委屈,心一橫,就跑進寺廟剃了光頭。披上了袈裟的他每天照樣喝酒,一副放蕩不羈的樣子。
朱元璋知道後,便向寧妃誇讚道:“你的兄長可真是個奇男子,我原來以為他並不是真的討厭自己的頭發,現在看來,他的確想當一個醉酒和尚。”
不久後,善猜忌的朱元璋就開始一一處置曾經幫自己打江山的臣子,而郭德成這個逍遙和尚卻保全了性命。
郭德成是輔助朱元璋建立新朝的功臣,但他沒有因此就要求朱元璋給他大官做,而是采取明哲保身的辦法。在被朱元璋猜忌後,聰明的他用了一招破釜沉舟的方法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雖然會讓人替他覺得委屈,但比起那些被殺掉的國之功臣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俗話說:“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隻爭一時之氣而無視長遠利益的人是做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的,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好漢。一個真正的好漢勢必是有勇有謀、能屈能伸,且不會為一時得失而斤斤計較的人。
放棄不是退縮,而是避免受更大的損失
當我們身邊的某樣東西正麵臨被破壞的危險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切實可行的補救方法,如果實在不能補救,就狠心放棄。這裏的放棄不是要退縮,而是為了避免使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經曆各種抉擇,什麼都想要,什麼虧都吃不了,隻會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並且讓損失越來越大。如果你不能理解這段話,不妨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某場大的戰爭過後,一位農夫和一位商人各自捧著袋子去街上尋找財物。在大街以及犄角旮旯裏找了很久,他們終於在一家破敗的店裏找到了一大堆燒焦的羊毛。當他們盡可能多地把羊毛收集到袋子裏後,兩人繼續向前尋找。
又過了很久,他們發現了一些布匹。商人看到那些布匹質量上乘,遠比羊毛好得多,於是果斷地扔掉羊毛,開始撿布匹。農夫不忍心丟掉羊毛,於是背著羊毛撿布匹,這讓他感覺背上越來越沉,累得他氣喘籲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