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永遠都有“人生若隻如初見”般的美好(3 / 3)

曾經有一位38歲的職業女性,在一家外企做人力資源總監。平時,她待人謙和,處理問題是非分明、條理清晰。可是,一到自己家裏,特別是在自己丈夫麵前,她卻經常忍不住發脾氣,有時候居然莫名其妙地就和丈夫慪氣。起初,丈夫對於她的行為很不理解,就半開玩笑地說:“你這麼明白的一個人,怎麼就是跟我不講理呢?”她張口就回道:“我不跟你發脾氣,你讓我跟誰發去?”

相信正在讀這本書的女性朋友看到這裏會心生同感,自己不也經常這樣對丈夫“無理”嗎?

這種做法看起來有些刁蠻和任性,但女人畢竟是感性動物,尤其在自己的丈夫麵前更容易暴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麵。這時候,如果丈夫不依不饒地跟妻子爭辯起來,勢必導致夫妻不睦,關係緊張。

因此,作為丈夫,如果愛你的妻子,就要懂得在她“不講理”的時候寬容一些。這也是一個丈夫走向婚姻聖壇的重要一課。

陳鬆和妻子結婚10年了,幾乎從沒吵過架,甚至連一句傷感情的話都沒說過。當然,牙齒難免碰到嘴唇,他們偶爾也有不和諧的時候,比如生悶氣,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結果弄得兩個人都很疲憊,使得整個家也是毫無生氣。

對於這種氣氛,陳鬆很不喜歡,並且試圖改變,所以慢慢地他就學會了“繳械”,後來再遇到什麼彼此之間不理解的事情,總是他舉白旗、用所有能夠想到的表白方式向妻子承認是自己錯了。即使最鬱悶的時候,陳鬆也隻是從家裏跑到辦公室安靜地坐一會兒,然後情緒也就跟著煙消雲散了。

其實陳鬆心裏很清楚,大多數時候,並不是自己真的做錯了什麼,隻是他覺得和妻子沒必要弄個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如果那樣較真起來,很容易導致雙方關係緊張,影響感情的培養。

在陳鬆看來,當夫妻二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對和錯是一回事,而要不要去分辯個誰對誰錯則是另外一回事。

基於這樣的考慮,陳鬆每次和妻子鬧矛盾,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有時候是對的,也會裝糊塗,而不去計較。等妻子冷靜下來之後,自然會反思導致矛盾的症結所在,當她感覺出丈夫原來是包容自己、疼愛自己的時候,怎麼能不心生感激呢?

其實,不去和妻子“講理”並不是說這樣的丈夫沒有是非觀,而是因為分清這樣的是非實在沒有多大意義。就像陳鬆跟朋友說的那樣:“自己對了怎麼樣,愛人錯了又怎麼樣,飯還要正常吃,日子還要正常過,兩個人還是要在一個屋簷下生活。”

正是憑借著這樣的“覺悟”,陳鬆和妻子相濡以沫,恩恩愛愛走過了這麼多年。

不難理解,兩個原來沒有一起生活過的人一旦一起生活,難免會在某些方麵彼此覺得不適應,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這時候,如果非要去堅持自己的觀點,非要跟對方“講理”的話,那麼矛盾就會升級,感情就會留下或大或小的傷痕。

因為吵架是最傷害感情的,即便是你占了理,而且你最終把理講清了,你覺得你贏了,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因為你輸了妻子的心。長此以往,夫妻關係必然越來越冷漠,原本存在的愛也會逐漸減少,原本可以幸福美滿的婚姻也可能因此而走向分道揚鑣的岔路口。

因此,我們不妨學學故事中的陳鬆,遇到和妻子意見不一的時候,即使自己占理,也沒必要和妻子辯個是非曲直,而是適當地認個“錯”,或者自己找個途徑消化一下情緒,原本可能發生的“家庭大戰”便化於無形之中了。

看到這裏,或許男性讀者們會感到不平衡了。可是我們要告訴大家,家是用“情”組成而不是用“理”組成的,換句話說,家根本就不是算賬的地方,因為夫妻之間根本沒有絕對平等的條約。如果你非要弄個青紅皂白,那分明就是和“情”過不去,也可以說你不夠愛這個家。

夫妻之間彼此需要愛,需要相互的理解與支持,需要一種默契與寬容。身為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承擔起一份家庭的責任,努力為妻子和兒女做自己應該做和能夠做的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哪個法官來評判,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做解釋,更不需要新聞公布。在這個沒有公平定式的小圈子裏,你需要不斷地付出愛,也要不斷地享受愛,在一次次小小的摩擦與碰撞中,不斷理解和感受婚姻生活的快樂,這才是家的真正含義。

★多看妻子好的地方

俗話說,人無完人。作為你的妻子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你整天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凡事非要和她爭辯出個青紅皂白,那麼就容易讓家燃起硝煙戰火,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作為丈夫,還要多看看妻子好的地方,比如她雖然沒有如花似玉的容貌,但有溫和善良的態度;她雖然不能在職場上走出一道風景,但她可以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當這樣去想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妻子如此優秀,如此值得自己去愛。

★擁有“和稀泥”的達觀心態

都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那這麼說來,男女的結合不過是“和稀泥”。當然這隻是一句玩笑,可其中也包含著我們所倡導的別去太計較、太在意的意思。

如果我們把婚姻看作兩個夥伴一起搭夥過日子,兩個人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那麼有一些小問題也就沒必要去斤斤計較了。

倘若不認同“和稀泥”的觀點,總是抱著“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的想法,那麼很可能到頭來弄得對方很累,自己也疲憊。可以說,這種做法分明是用懲罰對方的方式來懲罰自己,結果自然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抱著“和稀泥”的超脫與達觀,把夫妻共同生活當做一場過家家,這樣便能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學會妥協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婚前擦亮雙眼,婚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都會應了前半句話,恨不得找個無影燈把他照出原形才好。可真正值得借鑒的,則應該是後半句話。在沒有犯原則性錯誤和大方向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那些無聊的瑣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了。

不要因為愛人與你的習慣不同或想法不同就認為他是不愛你的,這便是對愛的一種寬容。這種寬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妥協,它不會傷害你一分一毫,更不會因為你的妥協讓你失去自尊和人格。在適當的時候,尊重另外一個獨立個體的本色,在矛盾中尋求統一,在統一中化解矛盾,讓愛情在螺旋上升中得到升華,這才是贏得幸福的明智之舉。

聰明的男人都不會和自己的女人講理。因為他們知道,和妻子根本講不出理來,誠如每一株玫瑰都有刺,在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自己不能容忍的部分;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一定要把它的刺根除,而是學習著如何不被它的刺所傷,以及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事實上,愛情需要適當的土壤才能不斷生長,而夫妻之間的互相包容就是最好的養分。相反,當夫妻之間開始據理力爭時,愛情的土壤就會變成寸草難生的鹽堿地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我國民間有句俗話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說的是沒有金子是百分之百純的,也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完美的。同時,我們還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即“沒有遺憾的人生才最遺憾的”。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有沒有沒有遺憾的人生,單單就這句話而言,就可以看出人生是需要“遺憾”的。這其實不難理解,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幾枝殘”的遺憾,又怎麼會有古人夜裏秉燭賞花的美感呢?

就好比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遺憾美夢沒能成真,豈不知如果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我們活著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

我們的感情也是如此。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婚前用顯微鏡看對方的缺點,婚後拿放大鏡看對方的優點。

當在一起生活久了,彼此的很多缺點也就會暴露於自己眼皮子底下。如果總是盯著對方的缺點不放,那麼感情就會生出疙瘩。而隻有多看對方的優點,少看對方的缺點,才能彼此包容,彼此溫暖。

換個角度來看,不是完人本身又何嚐不是一種美呢?有誰會質疑斷臂的維納斯不美呢?正所謂“尺之木必有節,寸之玉必有瑕”,萬事萬物,難有十全十美。說到底,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另一半。

曾曉芸是個溫婉賢淑的女子,周圍的人對她的評價是精明能幹、賢妻良母。可以說,她是家裏家外的一把好手。

可是,她的老公孫威卻是個有些挑剔的人,凡事都會看到曾曉芸做得不好的一麵,而不去關注她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曾曉芸為了給孩子記錄成長日記,花費了很多精力建了博客,並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的機會做一些記錄。可孫威有一次發現曾曉芸把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件很重要的事給落下了,就表示起不滿來。

他認為,隻要承擔了給孩子記錄博客的責任,就要把它完成好,特別是一些重要事情更是不能有絲毫疏忽。

麵對這樣一個愛挑剔的丈夫,曾曉芸很是無奈。可是她一想到丈夫對家、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就覺得可以包容他,隻是她心裏承受了很多的苦楚。

不可否認,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丈夫或者妻子過分挑剔,他們渴求完美,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也要求對方完全達到自己的預期,如果達不到,他們心裏就會產生落差,從而對對方報以冷語。

這種情況下,如果另一半有足夠包容的耐心和韌性還好,否則婚姻生活肯定難以幸福,甚至無法維係。

關於這一點,有個很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個漁夫到大海裏撒網捕魚,有一天他竟然撈上來一顆晶瑩圓潤的珍珠。漁夫高興極了,反反複複,仔仔細細地端詳著這顆珍珠,愛不釋手。

看著看著,漁夫覺得有點不對勁,原來,他發現這顆珍珠上麵有一個很小的小黑點。正是這個小黑點,讓漁夫本來激動的心一下子冷卻下來。

為了去掉這個小黑點,漁夫不停地磨珍珠,黑點一點點地被磨掉了,可是珍珠也慢慢地變小了,直到黑點被完全磨去,珍珠也不複存在了。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為這個漁夫感到遺憾,甚至會覺得他好傻。

其實,任何一種追求極致完美的做法和漁夫的愚行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原本可以獲得一定成果,卻因為對於完美的過度追求而導致一無所獲。這時候的遺憾,是不是比當初“黑點”所帶來的遺憾高出一千倍一萬倍呢?

一位作家說得好:“生活是由幸福和痛苦組成的一串念珠。”是啊,構成我們生活的不會隻有幸福,也不會隻有痛苦。我們的感情也是如此:也許你的愛人不夠漂亮,但是她卻是職場上的一把好手;也許你的愛人沒有太多錢財,但他卻懂得體貼和溫存……如果我們總把眼光盯著對方的不足之處,那麼我們眼裏看到的就是那個和自己的理想相去甚遠的對象。相反,如果我們多看對方的優點,那麼有些東西我們雖然一時難以改變,但我們如果一味地沉浸在由此造成的苦悶中,那麼隻會錯過生活中很多帶我們走向明媚春天的機會,那樣我們就更加難以看到生活中的希望。

因此,我們不要去苛求完美。一個完美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是一個可憐的人,他不能體會到追求時那種有所希冀的感覺。正因為完美,他無法體會到得到了一直追求的東西的那種喜悅。傑出的科學家霍金是個全身癱瘓的殘疾人,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失聰,然而他們的一生,卻是輝煌燦爛的一生。

十全十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正像蘇東坡的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其實我們應該感謝這種殘缺,正是因為有了悲歡離合,我們才會懂得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正是因為有了陰晴圓缺,月亮才能更加嫵媚動人。同樣,美麗的花兒有著醜陋的根,美麗的蝴蝶是由醜陋的毛毛蟲變來的。

★少責備對方,多反省自己

步入婚姻的圍城之後,每天油鹽醬醋茶的平淡,少了激情,沒了浪漫,於是開始了責備和爭吵,開始了渴望得到和自己付出對等的回報。

可是,越想得到回報越難實現,也就越來越失望,最後就變得失去耐心,變得灰心喪氣。

於是,不由得責備對方,為什麼不像婚前那樣對自己好?為什麼把自己折磨成現在的樣子?為什麼……

類似的現象在每個家庭中幾乎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看得出,很多時候我們是把問題指向了對方,認為是對方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和麻煩。

如果對方能夠包容和理解自己,還好說,但若是對方也覺得自己沒錯,那麼矛盾就會越激越大了。

其實,現實中極少有不鬧矛盾不吵架的夫妻,但是對於婚姻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不應該隻覺得是對方的錯,而應該多反省自己。這樣,我們就會從自己身上找到一些不足,對對方包容。

當愛人感受到來自妻子或丈夫的包容,那麼他(她)也會心存感激,以後也就不那麼愛指責了。

★擁有豁達的心態,珍惜當下的生活

“和你結婚的那個人,往往不是你最愛的那一個”,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了這句話,但無數事實證明,這絕對是個充滿智慧的超強分析總結能力的家夥。

但是,既然緣分把我們安排到了另一條軌道,那麼我們就該把曾經的遺憾淡忘,即使不能淡忘也要深藏起來,多看看眼前的人和眼前的生活,學會遺忘,學會珍惜。

事實上,萬事萬物,難有十全十美。相愛的人不能長相廝守,這無疑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然而恰恰是因為有這種距離,彼此才能把愛情永放心間,永遠在對方心中留下最美麗的回憶。在品味這種缺憾之美時,有苦也有甜,這又何嚐不是一種淒涼的美呢?

同樣,兩個共同生活的夫妻,各自也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如果我們能夠以豁達的心態,包容對方的不足之處,不僅愛他(她)的優點,也能接受他(她)的缺點,這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才是智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