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擂響衝鋒陷陣的威風戰鼓
——戰爭講話
1.亂世奸雄曹操:給孫權的戰書145
背景資料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盡快統一全國,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複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製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風格慷慨悲涼。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擊敗袁紹之後,統一了中國北方。緊接著,曹操揮師南下,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未曾抵抗就率眾投降。曹操在統合了荊州降兵之後,兵力增至八十餘萬屯於長江北岸的赤壁,對東吳虎視眈眈。然後,曹操寫下了這封戰書,派人送至江東耀武揚威,震懾孫權。
講話實錄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會獵於吳。
經典解讀
這份戰書的文言原文僅有區區30個字,但氣勢逼人,字字千鈞。荊州劉表向來是江東孫氏的宿敵,但是在曹操的大軍麵前卻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這裏麵體現的是曹操橫掃天下的絕對的自信。八十萬大軍,恐怕江東所有的壯年男人全都加起來,也沒有八十萬個。這其中所蘊涵的震懾力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名句賞析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是這封戰書的文言原版。這其中所蘊涵的英雄氣概實在是無與倫比的,後世也隻有成吉思汗的“你要戰,便作戰”堪與之相提並論而已。
2.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前出師表
背景資料
《出師表》寫於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了這篇出師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在治國上寄予的期望和指導。《出師表》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是曆史上不朽的名篇。曆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
講話實錄
先帝開創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個國家,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奉守衛的大臣們在宮廷裏毫不懈怠;忠誠有誌的將士們在疆場上舍身忘死地戰鬥的原因,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的身上。陛下應該廣泛征求各方的意見,把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光大,激勵有誌之士的勇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的話,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宮中、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差異。如果有人敢於做奸邪事情,觸犯刑法律令或者有人盡忠心做善事,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並以此來顯示陛下的公正嚴明。決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中和朝廷刑賞之法有所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事大事小,都應當問問他們,然後再施行。這樣做的話,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對國家有很大好處。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先帝昔日曾經嚐試委以重任,並且稱讚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裏的事情,多去問問他,一定能夠使軍隊內部團結和睦,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的昏庸誤國表示慨歎、痛心和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盛,也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種地,在亂世中隻求苟且偷生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而是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詢問我天下大勢。為此,我對先帝非常感激,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我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那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嚴謹慎重,因此在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早晚憂愁歎息,害怕辜負了先帝的囑托,以至於損傷了先帝的知人之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器裝備已經充足,應當獎賞率領三軍,北伐平定中原,竭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凶惡的敵人,複興漢朝王室,重返以前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於陛下的職責,也是我的分內之事。至於斟酌處理日常事務,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任務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臣,興複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不能提出有用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玩忽職守,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正確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時刻把先帝的遺願放在心中,我就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要出征遠離陛下,麵對著表文淚流滿麵,激動地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了。
經典解讀
諸葛亮向劉禪上這篇表文的時候,蜀漢已從夷陵戰役的慘敗中初步恢複過來,不僅重新與吳國建立了同盟關係,而且剛剛七擒孟獲平定了南蠻,穩定了自己的戰略後方。所以,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機已經成熟。因此,在這篇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誌;還陳述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興複漢室”的決心。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諸葛亮闡述“出師”的政治主張所作的鋪墊。因此,這篇演說詞雖然大部分都是諸葛亮在教導劉禪如何治國,但實際上,卻是一篇真正的戰爭演說。
與其他戰爭演說不同的是,諸葛亮的這篇演說詞沒有慷慨激昂的激勵和鼓動,而是以情取勝。“接受遺命以來,早晚憂愁歎息,害怕辜負了先帝的囑托,以至於損傷了先帝的知人之明。”字裏行間透露出諸葛亮時刻不忘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哪怕為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體現得淋漓盡致,讀來著實令人感動。
名句賞析
“現在我要出征遠離陛下,麵對著表文淚流滿麵,激動地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了。”
當我們讀到這裏,想到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最終悲壯地死在五丈原的史事的時候,不由得生出不少曆史的感慨。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真正“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恐怕是我們讀者吧。
3.“建安七子”之一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
背景資料
陳琳(?-217)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初為袁紹幕僚,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任命他為司空軍師祭酒。
《為袁紹檄豫州文》是東漢末年官渡之戰中,袁紹決定征伐曹操時,命令陳琳所作檄文。文中曆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是中國曆史上檄文中的名篇。
講話實錄
我聽說聖明的君主麵臨危局製定策略來平定變亂,忠心的臣子麵臨災難尋求對策來確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後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後能立不凡的功勳。這個不凡,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從前強大的秦國的國君卻很軟弱,趙高執政,專權控製政局,自己作威作福,最終導致滅族之禍,至今背負罵名,到了呂後時期,呂祿、呂產專政,擅自處理政事,以及宮內事務,下級欺淩上級,全國的人都感到寒心,於是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憤怒起兵,誅討叛亂,尊立劉氏皇帝,所以能國家興隆,他們也光照史冊,這就是大臣立功的典範。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曹騰,是從前的中常侍,與左悺、徐璜,同時興風作浪,驕橫放縱,損害風化,虐待百姓,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收養的義子,借助曹騰的地位,乘坐金車玉輦,勾結權勢,篡奪皇位,顛覆皇權。曹操是宦官閹人的後代,本來就沒什麼品德,狡猾任俠,喜歡製造動亂和災禍。袁紹統領豪傑,鏟除奸佞,又遇到了董卓的專權,欺淩百官,虐待百姓,於是袁紹拔劍擊鼓,發動諸侯,召集英雄,不追究他們從前的過錯,都予以任用。和曹操共同商討討伐董卓,本來以為曹操是英雄之才,可以任用,誰知他愚昧短見,輕易發動進攻,打了大敗仗,喪失了許多兵力,袁紹於是又分給他兵力,休整隊伍,上表讓他擔任東郡太守;又讓他擔任兗州刺史,讓他披著虎文將袍,交給他軍隊,給他獎罰的權利,希望他能夠像秦國將軍(孟明視)一樣將功贖罪。但是曹操趁機飛揚跋扈,更加變本加厲,剝削人民,殘害賢能良善的人,前任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出名,直言正色,從不阿諂奉承,卻被曹操殺死把頭顱懸掛起來示眾,妻子二女都被殺害。從此官員怨憤痛恨,民怨更加厲害,一個人振臂一呼,整個州都群起響應,所以被徐方打敗,土地被呂布奪取,逃到東部故鄉,沒有立足之地。袁紹本著扶弱懲強的意願,而且不和善於叛變的呂布同黨,於是又發動兵馬,征討呂布,金鼓震天,呂布被打敗,拯救了曹操麵臨死亡的威脅,恢複他的官職,就算袁紹對兗州的百姓沒有恩惠,也對曹操有大恩。
後來皇帝把京都從長安遷到洛陽,群賊亂政,當時冀州正有北邊少數民族的侵犯,分裂土地,所以派從事中郎徐勳為使者,下令給曹操,讓他繕修洛陽宗廟,保護年幼的皇上。他卻趁機放縱專行,住在宮內,玷汙王宮,敗亂法紀,一個人擔任三個重任,專製朝政,封爵、賞賜都出自自己的想法,判罪、殺都出自他一人之口,他喜歡的人就讓他五族都受到恩惠,他討厭的人就夷滅人家的三族,在公眾場合議論的都被公開殺害,私下發牢騷的就秘密殺害,人們在路上隻敢用眼色打招呼,百官都不敢說話,尚書隻是名義上主持朝會,公卿們隻是名義上充當官職而已!
前任太尉楊彪,曆任司馬、司徒、司空,位置極高,曹操因為小的怨恨,誣告他的罪名,棒打鞭抽,什麼刑罰都用上,恣意虐待,不顧法律的約束還有議郎趙彥,忠諫直言,他的建議都值得采納,所以朝廷獎勵他,給他加官晉爵,曹操打算篡權,杜絕言路,擅自逮捕並殺害了他,事先都不讓皇帝知道。還有梁孝王是先帝的親弟弟,他的陵墓很是尊貴,鬆柏桑梓,尤其莊嚴肅穆,而曹操率領將領士兵,親自發掘他的陵墓,打破棺槨,露出屍體,盜取金寶,至令朝廷流淚,百姓感傷!曹操攻打徐州,焚燒房屋,發掘墳墓,牽連了梁孝王的陵墓,曹操知道後也不過問。還成立所謂的發邱中郎將,摸金校尉,也是極力掩飾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到處搶奪,沒有墳墓不被挖掘的,他身處高官,卻做桀紂那樣的事,禍國殃民,毒害人鬼,再加上苛捐雜稅,地方別人加害自己,羅網布滿田野,陷阱充塞道路,人們稍微一動手就能碰上他的羅網,一動腳就能踩到他的陷阱;所以兗州、豫州都是無法生活的百姓,京都民怨沸騰,曆觀古今書籍,所記載的貪殘虐烈無道的大臣,曹操是最厲害的!
袁紹正在外征討叛亂,沒來得及教誨曹操,以為對他寬容,或許他自己有所收斂,但是曹操豺狼野心,包藏禍心,竟然想謀害國家棟梁,孤立大漢皇帝,殺害忠正之人,自己成為梟雄,去年袁紹北征,討伐公孫瓚,公孫瓚也是個大賊寇,抵抗了一年,曹操趁袁紹還沒有打敗公孫瓚,暗地發布命令,打算借皇上的名義,偷襲袁紹,所以領兵到了黃河邊,正要過河,正好行藏敗露,公孫瓚也被袁紹平定,所以使得曹操鋒芒被挫,企圖沒有實現。現在他又屯兵在敖倉,以黃河為屏障,打算以螳螂一樣的力量,擋住大車!袁紹身負漢帝的委托,威震宇宙,雄兵百萬,驍勇的騎兵眾多,擁有像中、黃、育、獲一樣的勇士,和良弓、勁弩的強勢,並州橫跨太行山,青州橫跨濟漯河,大軍度過黃河作為先鋒,荊州出兵宛葉作為後援。聚集猛士,兵臨敵軍,就像舉起烈火來燒蓬草,傾覆滄海衝刷一切,有什麼消滅不了?如今漢室衰弱,綱紀廢弛,朝廷沒有一個賢人輔佐,擔任輔臣的沒有一個有氣魄的,朝廷之內,精明能幹的大臣,都垂頭喪氣,無所依賴,就算有忠義之人,被暴虐的曹操所脅迫,如何能施展能力,曹操又派七百精兵,圍守皇宮,對外說保衛皇上,其實是拘禁皇上,擔心他篡位的打算,趁機發作,這是忠臣肝腦塗地的時候,烈士立功的機會,怎能不把握住!
現在曹操矯詔稱製,派遣軍隊,擔心邊遠的州郡,不聽指揮,違抗命令叛變於自己,就接著發喪的名義,被天下人恥笑,這是聰明的人不做的事。從現在起幽州、並州、青州、冀州,四州同時進兵,各縣各郡也整頓義兵,包圍了曹操的邊界;顯示威武,共同匡扶社稷,不凡的功勞,就要獲得了。能獲得曹操人頭的,封為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曹操部下偏將官吏有投降的,都不予追究。廣宣恩信,大加厚賞,布告天下,讓大家都知道皇上有難了。大家要遵守此檄文就像遵守律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