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種本事沒有膽量與勇氣做不好老板(2 / 3)

可是,對於一個從未受過任何銀行業務訓練的人,想要經營好銀行,這又談何容易?不過,李文正卻沒有拘泥於此,而是想到了一點:基麥克默朗銀行要想恢複生機,發展業務,必須打進其他銀行家根本不會想到的市場中去。

李文正腦海中的市場,就是自行車行業。雅加達的自行車業,業主大多是福建籍人。於是,他通過自己的關係,在雅加達大拉福建籍華人中最有錢的人入股,並多方聯絡,廣泛招股,很快就籌集了20萬美元的資金。

資金準備妥善後,李文正成了這家銀行的董事,並且擁有優先認購這家銀行20%股份的權利。從此,他正式踏入銀行界。一開始,他遇到了頗多的困難,但他虛心學習,逐漸熟悉了全部業務。由於他善於經營,在3年之內就使基麥克默朗銀行獲得了巨額的利潤。

初戰告捷,讓李文正的信心十足、雄心勃勃,決心再擴大事業。1963年,他接受了即將倒閉的另一家銀行——布安那銀行。經過整頓之後,沒幾年工夫,布安那銀行不僅被搶救了過來,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業績。

兩家銀行的起死回生,為李文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事業突飛猛進,迅速擴展。1971年,他擔任了泛印銀行的執行總裁。1975年,他又經營了中亞銀行。中亞銀行與泛印銀行相比,原不過是一家小銀行,資產比後者低33倍,存款額比後者少100倍。但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中亞銀行便成了東南亞最大的銀行之一,而在印尼私人銀行中則名列第一。

為別人之不敢為,這正是李文正取得成功的秘訣。而現實中,很多人麵對風險畏縮不前,就是因為害怕麵對失敗帶來的痛苦。對於這一點,李文正當然不會讚同,他說:“你應該登上一匹好馬,去捕捉另一匹更好的馬。”

雖說是機遇造就了李文正,但是,如果他沒有“騎馬”的勇氣,那麼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不敢騎馬的人,總有種矛盾的心理:既渴望騎馬又怕從馬背上摔下來,思前想後,猶豫不決,結果是眼睜睜看著馬被別人騎走,機會倏忽而逝,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破釜沉舟,改變人生的軌跡

翻開財富名人錄,看看那些被我們當做偶像的成功老板,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有相似的貧苦經曆。同樣他們也都有相同的破釜沉舟的精神,當機會擺在他們麵前的時候,他們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抓住它,從而登上財富的殿堂,從崇拜別人,學習別人的人搖身一變,成為了被人崇拜,被人學習的人。

如果你不甘於平凡,不甘於隻做打工仔,小老板,意欲改變生命軌跡,開拓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就應在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機遇之後,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努力把機遇變成現實的成功。

那些到達了成功彼岸的老板們往往絕不會給自己留退路,甚至是在逼著自己成功。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全力以赴地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然而現實中,很多人會給自己留一些回旋的餘地,給自己留下“另一種選擇”,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當他們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便退縮了、轉道了。

正是這條退路,它時常會誘發我們自身潛藏著的懈怠、自我安慰的情緒,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要想真正實現一個億的財富夢想,就應該自斷後路,拿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勇氣,這樣才會讓你毫無顧慮地奔向成功。

京燕廣告公司在湖北地區有著很好的聲譽,這和創始人餘海燕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氣分不開。

早在1995年,餘海燕高考失利後前往廈門打工,在一家貿易公司從文員做起,而後調到市場部,成為一名業務員。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餘海燕就憑借著出色的業績,升任業務經理。1997年,同在廈門的一個武漢的朋友來找餘海燕,想要和她一起回武漢創業。同年,餘海燕和朋友一起回到武漢開始了白手起家之途。

為了籌集創業資金,餘海燕經過分析後,決定先投資保險。當時人們的保險意識並不強,經過分析後,她決定給客戶寫信,她用真誠打動了不少人,兩年時間,餘海燕如願以償地積累了十幾萬元資金,她感覺離自己的創業夢又近了一步。

2002年,餘海燕結識了生命中的一個貴人——彭鬆濤。彭先生很看好餘海燕的開拓精神,於是他提議投資開辦廣告公司,讓餘海燕經營。一個月後,武漢新感覺廣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她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在武漢大學充電,主修廣告學。

餘海燕以為,事業的成功就會一步步到來。然而,美好的感覺還沒出現,各種問題卻接踵而至。幾個月的時間,公司天天虧損,餘海燕也覺得筋疲力盡,餘海燕覺得有些挺不住了。

疲憊之時,餘海燕不是沒有想過放棄,這種生活讓她每天充滿了壓力,早已沒了當年的朝氣蓬勃。不過思索再三,她想到:如今自己已經走上了創業這條路,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樣子,與其就這麼半途而廢,還不如放手一搏。於是,她重新振作起來,將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資金全部投了進去,結果餘海燕成功了。2003年,餘海燕又開辦了武漢京燕廣告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終於有了自己的事業。

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餘海燕感歎道:“要想真正獲得成功,你就應該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地走下去。當自己選擇好自己要走的路時,就應該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常言道“壓力產生動力”。破釜沉舟、不留退路,這麼做就是為了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迫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奮力前行。在追尋成功的漫漫長路上,當我們產生惰性、害怕失敗時,不妨自斷退路,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如此才能贏得出路,走向成功,收獲屬於自己的燦爛事業。

也許破釜沉舟、不留後路並不容易做到,因為它需要太多的勇氣和智慧,因為一旦不成功,便會一敗塗地,甚至永遠都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但這正是最能激勵人、最能發掘一個人潛能的地方。當你發掘機會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破釜沉舟、孤注一擲,才不會讓機會從指縫中白白地溜走。

曾幾何時,李先生的生活境遇非常差,事業備受打擊,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全靠妻子和母親兩個人每月共千餘元的收入支撐,生活在物價較高的城市中,艱難可想而知。

看到妻子和母親的艱苦,李先生的心裏自然不好受。有一次和別人聊天,他又說起了煩心事,這時,一位朋友提醒他房子可以解困。

其實,賣掉房子這個想法,李先生很早就考慮過。但是,對於李先生來說,一旦房子賣掉了,就很有可能失去一切。畢竟,買這套房子已經花費了自己半生心血。

不過,為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李先生還是聽取了朋友的意見。他打定主意,將自己的房子以85萬元的價格賣了出去。轉而在近郊花62萬元買了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一倒手,賺了23萬元。

23萬元擺在麵前,這讓李先生一家不由興奮了一陣。然而,嚐到甜頭的李先生並未就此罷休,在大房換小房上麵又打起主意。他在近郊住了一年多後,等房價又漲了近百分之二十,又以80萬元的價格將房子售出。然後花65萬元在郊區買了套60平方米的兩居室,不過這次樓層由三層升到了七層。

盡管這套房子並不是很滿意,尤其是對老母親來說,七層對自己很不方便,但李先生總算有了些錢,而且通過這兩次買房賣房,李先生積累了一些看房選房的經驗,他竟然開起了房屋中介。幾年後,李先生的生意蒸蒸日上,開啟了連鎖店,當上了大老板。

在現實投資中,很少有人願意像李先生一般,在困境中把僅有的一點用來投資,但成功就是這樣,隻有你看準機會,勇往直前地奔向它,你才可能有機會擁有它。要明白,成功不僅需要埋頭苦幹,同時更需要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精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就非凡、獲得成功的機會,但往往很多人因為缺乏“豁出去”的魄力,最終畏縮不前,與自己的老板夢想失之交臂。而那些通過艱苦打拚而有所成就的人,在憶苦思甜時,都會由衷地感歎:“當初不給自己留退路,而是選擇破釜沉舟,原來這就是最好的出路呀!”

的確如此,如果我們在找準了自己事業的方向後,就要不留退路,破釜沉舟。如此斷絕一切後路,人才會勤奮、會全神貫注地追尋自己的目標,一心一意地麵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在通向成功這條滿是荊棘、泥濘的艱辛之路上,退路少意味著出路多,退路多意味著出路少。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去印證改變人生軌跡的魄力吧!

沒有理智,勇氣隻能稱作“魯莽”

一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勇氣,決定了他敢不敢走上創業的道路;是否擁有足夠的理智,決定了能否在成功之路上走到最後。隻有勇氣與理智相結合,你才有可能實現心中的夢想。

勇氣與理智,這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好兄弟”。勇氣首先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之上,如果不管不顧一味地逞匹夫之勇,把自己置於懸崖邊,到頭來恐怕隻能是玩火自焚,不僅財富與自己漸行漸遠,而且到頭來隻會是竹籃打水兩手空空。但是,如果我們隻有理智,卻丟了敢於冒風險的勇氣,那麼成功同樣也不會屬於自己。

勇氣不是無知,更不是頭腦發熱、好大喜功。勇氣是在理智地審時度勢後,爆發出一往無前的能量。如果不經過理性的分析,盲目地向前衝,那就不是勇氣而是愚蠢了。如果一味地求快、求高,想一口吃個胖子,一下子就得到一個億,拔苗助長,總是要失敗的。

格蘭特公司是美國著名的日用品零售公司,它的崛起,正是創始人威廉·格蘭特在理智分析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進行創業的緣故。一開始,格蘭特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小鎮上開了一家鞋店,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於1906年用自己的全部積蓄1000美元,在林恩市投資開辦了一家日用品零售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