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人先管己,做好品性的榜樣(1 / 3)

第一章 管人先管己,做好品性的榜樣

人要管住自己,才能獲得成功。管住自己,看起來不是什麼難事,然而時下管不住自己的卻大有人在。有的人常常找客觀原因,認為如果大環境好一點兒,自己就不至於如此。

誠然,大環境的確對人的思想行為能產生很大影響,可問題是在同樣的環境裏、在同樣的誘惑麵前,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到誘而不動心、惑而不亂意?而有的人卻把握不住呢?

其實,這還是品性的問題。那麼,讀完本章,你會知道如何做好品性的榜樣。

想領導他人,必先管好自己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人生的高處恐怕就是權力、金錢、聲望了,換句話說,就是成為領導者,但卓越的領導者不是天生的,在成為成功的領導者之前,先學會做個稱職的被領導者吧。所謂“打鐵還得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領導者就是最好的被領導者,要不然即使做了領導,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所以,不管環境如何,管好自己是做人的義務。隻有這樣,你才有資格領導他人,才能在做事時有效地分配時間、精力和資源。一般來說,越能自我約束、管好自己的人,實現目標的願望就越強烈,因為你的大腦是清醒的,而實現夢想的願望越強烈,你就越有動力,就越能掌控外界的幹擾。

某本雜誌上曾經刊登了一篇叫《西點第一課》的文章,文章是這樣寫的。

剛進軍校不久,西點就給我上了一課,對我日後的領導生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校的學生都是預備軍官,因此學年之間等級非常分明,一年級新生被稱為“庶民”,在學校裏地位最低,平時基本上都是充當學長們的雜役和跑腿。

在“陸軍海軍文化交流周”的時候,西點和海軍軍校要舉行一場橄欖球賽,就在比賽的前一天晚上,三年級的學長懷特中士邀請我跟他共同完成一個“幽靈行動”,也就是以幽靈為名的惡作劇。能被高年級學生接受,我覺得很榮幸,便立刻答應下來。行動的目標是一個來訪的海軍軍校學員,我們要把他的宿舍搞得一團糟。我有些猶豫:“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懷特中士和其他學長都說:“別擔心,我們領頭,出了事兒跟你沒關係。”

晚上11:30,宵禁之後,大家悄悄摸到“敵人”的宿舍樓,按事先安排的位置站好。懷特中士用唇語數道:“一……二……三。”說時遲,那時快,我和一個二年級軍官猛地推開房門,衝到床頭,把兩大桶大約5加侖、冰冷的橙汁澆到熟睡的學員身上,然後迅速跑出門外,同時另外兩個人向房間裏投擲了數枚“炸彈”(紮破的剃須水罐),頓時到處都是白色的泡沫。最後懷特中士把散發著臭氣的酸牛奶潑進屋裏。任務圓滿完成了,眾人麻利地跑下樓梯,在樓門口跟負責放哨的隊員會合,然後分成幾組撤離。

淩晨3點鍾時,有人敲響了我的房門,原來被捉弄的軍官向西點安全部投訴,我們的酸牛奶和剃須水毀掉了他書桌上昂貴的電子儀器,床邊的旅行箱也未能幸免。

在訓導員辦公室裏,懷特中士竭力為我開脫:“是我命令他那麼做的,我願意承擔一切責任。”但是訓導員不這麼認為,他罰我們在早飯前把海軍軍官的寢室變回原樣,把弄髒的衣服洗幹淨。這還不算,訓導員宣布接下來的幾個周末,我們都不能休假,而要在校園裏受罰。

“這太不公平了,我隻不過是服從了學長的命令,他應該對我的行為負責。”教官顯然看出了我的不滿,訓練結束時,他問我:“對於這件事,你覺得自己沒有責任嗎?”我說:“首先,主意不是我出的,行動也不是我領導的,而且我開始也反對過,但作為‘庶民’,我能管得了誰呀!”

教官盯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在西點,人人都是領導者。即便是個‘庶民’,你也至少領導著一個人——你自己,因此你必須為那天所做的事負責。”直到今天,那位教官的話仍然在我耳邊回蕩。那是西點給我上的第一課:想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你必須先學會領導自己。

沒錯,人人都是領導者,都是自己的領導者、管理者,即便你現在還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沒有獲得任何地位,你至少能夠領導你自己、管好你自己,我們無法為別人的行為負責,但我們應該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承擔責任,首先要自律,這也是成為一個管理者、領導者,甚至是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的前提。因為管好自己,你才有資格去領導別人。

偉大的品格造就偉大的領導者

品格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優秀的領導能力的基石,是領導者的魅力之源,是優秀的領導者必備的基礎能力。隻有擁有了高尚的品格,才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它不僅涉及了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而且還包含了其決斷力、自我約束力和判斷力。

良好的品格是高尚靈魂的結晶。擁有了良好的品格,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那些擁有良好品格的人,往往被人們視為楷模,因為良好的品格可以影響、決定各種事物發展的前景和趨向。

不得不承認,人們都向往權力、金錢、聲望等,但是,它們卻不會無緣無故地跑向你。要想擁有這些東西,首先就要擁有一種美好的品質——正直、自尊、慷慨,有了這些品質,一個人的潛能才可以成倍地施展出來,因為品格魅力比一個位置本身賦予的權力更持久、更有效、更能征服人心,因此,要想成為一名領導人,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我們應努力強化自身的品格修養。

1860年,林肯作為美國共和黨的候選人參加總統競選。他孤身一人四處演說,每次都是自己買票乘車。

林肯的對手是民主黨人、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有專用競選列車,帶領樂隊同行,車上還配有大炮,每到一站,鳴炮32響。他財大氣粗,演講時不時地炫耀自己的顯赫身世和雄厚的資本。林肯在演說時,有人也請他介紹家裏的情況,林肯說:“我有一位妻子、3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間辦公室,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3把,牆角有大書櫃一個,櫃子裏的書都值得大家一讀。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們。”

林肯發自內心的演講,以他正直、謙虛、樸素、自律這些純正的品格贏得了千百萬美國人的心,終於當選為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曆史上,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們無不向我們證明:一個人必須注意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品格,以身作則,先正自身才能去影響他人,進而率領別人開拓進取。

如果一個人品格惡劣,即使他有再高的才華,也得不到別人的欣賞和重用。相反,如果自身資曆不夠,卻是一個品性正直的人,人們也會跟隨他,給他提供發展機會。

我們知道“稻穗越是成熟,頭越低垂”,同樣的道理,人越偉大,就越謙恭懇切。隻有那些沒有多大本事的人才會擺架子、自高自大。任何一個人,隻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幹,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你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從事,並且最終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可見,一個偉大的領導者不是他的職位本身成就的,而是其自身偉大的品質造就的,隻有擁有了偉大的品質才能造就偉大的領導者。

以人品立威,以道德服人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管理別人,不喜歡被人管理。從心理學上說,反感被人管是人的一種本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語:

“你憑什麼管我?”

“做個主管了不起啊!”

“就憑他那樣,自己都管理不好,還想來管我?”

“他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這樣來要求我?”

這就是標準的不服,為什麼不服?說明你還沒有征服對方。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成為領導者,必須首先以身作則,用人品和風範來為自己立威,讓別人信服。

曆史上,以人品為自己立威、以道德風範收服人心的人有很多,著名文學家範仲淹無疑就是一個。

範仲淹是一個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他胸襟博大,能夠拋開個人利益去完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不論講學還是辦事都親力親為、勤勞恭謹、一絲不苟,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管人效果。

宋仁宗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範仲淹的母親謝氏因病去世,範仲淹因母喪去官,寓居應天府。當時,樞密副使晏殊因忤旨而被貶為應天府知府,晏殊早就聽說過範仲淹的大名,見其守母喪無事,便請其執掌府學,教授學徒,範仲淹接受了晏殊的請求。

自唐末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多廢,大宋王朝的仁人誌士為教化民風,每到一處往往興辦學校,晏殊、範仲淹無不如此。範仲淹來到學校之後,與學徒同甘共苦,甚至常常居住在學校中,顧不得回家。對於督學之事,範仲淹勤勞恭謹、一絲不苟。

除了嚴格要求學徒之外,範仲淹也非常愛護他們,每次為學徒出題目,讓其寫詩作賦,範仲淹必事先依題目親自寫詩或作賦,以試其難易,避免出現學徒作不出或者太容易而達不到訓練學徒的目的這種情形,充分體現了範仲淹作為一個教育家應有的風範。

就在範仲淹去官督學期間,他仍然不忘憂國憂民,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端,洋洋灑灑地寫了萬餘言上奏朝廷,大略雲:“孝者,天下之根本也,其孝不逮,豈可忠乎?所以臣冒哀上書言國家大事,不以喪母之痛而敢忘天下之憂。請擇郡守、舉縣令、斥遊惰、去冗臣、遴選舉、敦教育、養將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無過、生靈無怨,以杜奸雄滋生。”

範仲淹的慷慨陳詞被宰相王曾看到,他感到非常驚奇,認為範仲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待範仲淹守喪期滿後,適逢朝中館閣缺人,晏殊沒有推薦範仲淹而推薦了另外一個人,王曾知道後,厲聲對晏殊說:“你明知範仲淹的才能而不推薦,怎麼能這樣呢?我已將公所薦之人勾掉了,請薦舉範仲淹!”

晏殊見王曾這麼愛才心切,心中生愧,便聽從王曾的建議,推薦範仲淹就職,不久朝廷便任命範仲淹為秘書閣校理。在任秘書閣校理期間,範仲淹常常手執經卷,與諸位學者進行辯論,回答他們的質問,從不困倦,所講經義,甚為精當,人皆歎服。正如晏殊在推薦範仲淹時所說:“範仲淹為學精勤、屬文典雅、講習藝文、足不出戶、獨守貧素,儒者之典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