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省是麵明鏡,能“反射”自身優缺點(3 / 3)

在生活中,一個自省的人更能夠積極地麵對現實。人們之所以常常將責任推卸給他人,就是因為不想麵對現實,但現實就是現實,逃避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隻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當中,還會使問題向更壞的方向發展。這就猶如諱疾忌醫,人若是生病了,逃避是毫無意義的,不承認自己有病,並不表示你真的就沒有病。總是逃避,隻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直至無藥可救。

自省是需要勇氣的,畢竟直麵自己的缺點與過錯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一個人敢於躬身自省,本身就說明了他是多麼的強大,所有企業都歡迎這樣的員工。

暢銷書《為企業工作就是為自己工作》中有這樣一個觀點: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這其實也是一種自省,代表著一種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我們必須明白,唯有不斷自省才能夠順利地開展工作。反省是發現解決方案的開道者,有反省在前麵做先鋒,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會隨之而來。

美國西點軍校軍訓的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幫助學員們養成一種健康、自省的習慣。其實,它更強調的是檢查個人行為的必要性。軍訓以後,學員們就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若發現自己的某種行為方式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就立即進行糾正。

隻有不斷自省,才能避免自己日後再犯相同的錯誤。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並非是那些才高八鬥的人,而是看上去非常一般的顏回,孔子對他的評價是“顏回無二過”。因為顏回能自省,所以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

由此可見,要想不犯相同的錯誤,唯有自省才能夠做到。要做到“無二過”,首先要麵對現實,然後在失敗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原因,進行自我反省,並引以為鑒。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卻有“一犯再犯”和“無二過”這兩種人,作為領導,你會信任一個總犯同樣錯誤的人嗎?你會任用一個總犯同樣錯誤的人嗎?答案不言自明。

對照別人來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論語·裏仁》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如果看到別人的優點,就要向別人學習,設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樣的優點;相反,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就要積極反省自己,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缺點。這句話無疑為我們不斷反省和完善自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

那些在事業上能夠卓有成就的人,無疑都是在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不足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

作家路德·杜德利就是一個通過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而實現成功的人,他說過:“在文學上,我總是隻與我認為很不錯的老朋友交往,我的朋友是經過我長期選擇的。和我的朋友們在一起,我總能從他們身上發現需要我學習的東西,於是我變得越來越崇高,創作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我總能從我的朋友那兒得到‘益處’,他們十之八九都是這樣。”

又如,弗蘭西斯·霍勒總是把那些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書記在自己的日記裏或信件中。這些書包括考德瑟特所著的《葉落格·黑爾》、爵華·葉羅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培根的著作《白奈特講述馬休茲·黑爾》。這些書都記載著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勞動創造奇跡的故事,讀以上這些書總是使霍勒充滿激情。在讀到考德瑟特所著的《葉落格·黑爾》一書時,霍勒說:“每當讀這本書時,書中的故事總是感動著我。我被一種激動的心情包圍著,對於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無限的傾慕和向往。”在談到爵華·葉羅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一書時,霍勒說:“這本書告訴我,什麼叫勤勞、什麼叫收獲。”關於培根的書,霍勒說道:“沒有任何一本書像培根的書那樣催人修身養性,他真是上帝派到人間來教會我們明白成功是如何獲得的、偉大是怎樣造就的天才人物之一。”

例子中的這些著名人物,無不是在通過別人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在生活中,要做到“見賢思齊焉”就必須有一顆謙恭之心,因為隻有如此,你才可能感受到別人的“賢”,否則,你處處覺得自己都比別人好、都比別人強,怎麼可能認識到別人的“賢”?

而要想做到“見不賢而內自省”就必須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從別人的“不賢”中照出自己的“賢”與“不賢”,否則,別人的“不賢”倒是看得很清楚,可是卻看不到自己存在著同樣的“不賢”。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自身的一麵鏡子,隻要我們仔細觀察身旁的人們,你將會發現,無論多麼優秀的人也不可能擁有所有的優點,而看上去十分乏味無趣的人也必然會有自身的一些長處。無論對於哪一類人,你隻需學習他們的長處就行了。而對於他們身上的不足之處,則要當做教訓來警示自己。

若能切實地學習他人的長處,必能讓他人對自己產生好感。這隻需回首看看現在的自己,便能了解現在的自己所獲得的知識不是一半以上經由學習而得的嗎?重要的是,要選擇好榜樣,而且要有對什麼是“真好”進行正確的判斷的能力。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人類就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不斷地從談話的對象那裏吸收其優點,反省自己缺點而進步的。

經常同優秀的人們往來,即使不是特別有意識地汲取別人的優點,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提升到與他們相同的層次。如果你能夠不斷學習他們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驅策自己不斷地向那些優秀的人物靠近,那麼有朝一日你也會跨入優秀人物的行列中去。

人是需要被克服的生命體

“人是需要被克服的東西。”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中寫道。為什麼人是需要被克服的呢?我們需要克服什麼呢?這就是尼采要解決的問題。因為他在對生命的探索中發現人性有太多的弱點,這些弱點讓他為生而為人感到羞愧、感到憤怒,可他又太愛生命、太愛人類了,所以,他要讓人類擺脫這些弱點,使人類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無畏、更加高大等。於是,他才發出這樣的呐喊:“人啊!你是個需要被克服的東西。”可以說,尼采的所有學說都是圍繞人如何克服自己、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這個中心展開的,為此他提出了超人學說,激發人們不斷超越自我,從而到達生命更高的境界。

毋庸置疑,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多少都隱藏了一些不易察覺的弱點,這種內在的弱點常常會驅使一個人做出危及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缺點渾然不覺或者不知反省,結果就會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失敗的境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弱點、不能揚長避短、盲目行動的人。

是的,人性難免總有弱點,這些人性的弱點包括貪婪、心軟、驕傲、自滿、粗心大意、自卑、忌妒等。在投資領域,最容易顯現的人性的弱點就是貪婪,對待這些弱點采取不同的態度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任由這些弱點瘋長,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失敗;而如果能正視自己的弱點,並加以克服和改正,收獲的必然是成功。像忌妒、懶惰、愛慕虛榮、撒謊等這些弱點,隻要能夠認識到,都是可以克服的,關鍵是自我反省和自我克製力。

當然,有時候人性的弱點並不是絕對弱項,利用得恰到好處反而能夠成為一個強項。正視它、製伏它,那麼我們就會無所畏懼。

從某種角度來說,所謂的自律,其實就是對自我的克服,不斷克服情緒上、精神上、思想上的消極;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人性的弱點,做到慎獨。因為人不是活在永恒中,什麼都不是一勞永逸的,不是說通過自律達到了什麼樣的心境,我們就能永遠活在這種心境中。不是這樣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吧,有時候,我們會感到一切是那麼美好,仿佛什麼都各得其所、得其所哉,可有時候,我們會因為種種煩心事或者莫名的煩躁不安,頓時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變得情緒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麻木不仁,而且無論一個人的修養有多好,境界有多高,難免總會有一些擺脫不了的煩惱,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律來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克服一些不利於自己身心的思想。

也許你現在還年輕,正是因為你還年輕,你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隻有在年輕時嚴謹、自律,才能克服人性的弱點,培養良好的品行。撒謊、欺騙、忌妒、怨恨、誹謗等,所有這一切人性的弱點都與品性上的缺陷有關。倘若一個人在各方麵都相當純潔,那麼他的品行就不會受到影響。

當然,相對人性的弱點而言,人也有很多人性的優點,譬如正直、勤奮、活力,等等。可是如果你不擁有第一個品質,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具備正直的品行,其餘兩個就會毀滅你。所以說,即使利用人性的優點,也要建立在克服人性的弱點的基礎上。

但往往,人又是極其富於感情而脆弱的動物,從知道用樹葉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學會了極力美化自己的優點,以便更好地去掩飾缺點。人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矛盾體,渴望卻又害怕認識自己,所以就會產生痛苦。在這痛苦之中,有人無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隸;也有些人在經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後勇於坦誠地麵對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戰,進而重新認識了自我。

人性的弱點最易讓人迷失理性,所以你要善於自我反省、自我批評,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自我反省是提高一個人認知能力和辦事能力的手段,缺乏自我反省隻能是盲目者最顯著的特征,不能從根本上清理自己的錯誤。一個錯誤太多的人,隻能在失敗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個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更不能自救。假如一個人不時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把責任推給別人,犯上自以為是的錯誤。

反省的好處是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安靜的心靈狀態下,我們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對問題應負的責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們自己克製壞情緒的方式。反省讓我們覺察到自己所設下的限製,以及我們思考中的某些盲點。反省自己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接近成功。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先弄清人的本性,無論做什麼都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才能跨上一個高度。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點並加以超越,那麼你的能力以及思想高度就會永遠停滯不前。

一個人唯有領悟了人性,克服了人性的弱點,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徑。所以,想要有所作為,你就必須首先了解人的本性、探究人的本性。隻有弄清楚了人性的弱點,你才能有針對性地克服這些弱點。而隻有正視人性的弱點,你才能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