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培養自控力,讓好習慣成為自然
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培養好習慣是對自己一生的投資,這個投資會不斷地增長,使我們一生都可以享用它帶來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我們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因為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壞習慣就能讓我們飽受苦果。所以,要想管理自己,就要從戰勝小毛病開始積累自己的自控能力。
從習慣看出人的控製力
從一個人的習慣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控能力,因為習慣是自控能力的體現。一個人自控能力的強弱就體現在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表現出的習慣上。
然而,什麼是自控能力呢?所謂的自控能力就是一個人善於自我支配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心理學認為:自我控製能力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它是個人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製、調節自己的行為,抑製衝動、抵製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也是一個成熟的人進入社會最主要的因素。
如果一個人缺乏自律精神,沒有自控能力,幹什麼都無所謂,那麼什麼也都會對他無所謂;相反,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能自我約束、仔細認真、精益求精,那麼成功就離他不遠了。
不僅如此,一個人的習慣會影響他的品格,從而影響其日後的發展。有些青年原來品格優良,但因為後來沾染了一種惡習,結果再也沒有出頭之日。很多年輕人一開始很不注意自己的習慣,覺得那隻是暫時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因為一些惡習而為他人所排擠,到時候他們可能會懊悔起來,開始反思:真沒想到那樣隨便玩玩也會成為改不了的惡習。但是,到時再懊悔又有什麼用呢?
一個有誌成大事的青年為了自己的前途,無論如何都要抵製不良的誘惑,在任何誘惑麵前都要始終堅定決心、不為所惑。他必須永遠善於自我克製,他的娛樂項目應該是正當而有意義的,否則隻要稍動邪念,他就可能一下毀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仔細分析一個人失敗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為那個人缺乏自控能力和有著種種不良的習慣。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大煙鬼,煙抽得很凶。
在一次度假中,他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停了下來。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鍾,蓋蒂醒來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後,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麵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卻一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已關門,他唯一可以獲得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抽,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於是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有修養的人,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的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然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竟如此驚人的強大。
沒過多久,蓋蒂下定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鍾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抽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級富豪之一。
煙癮很大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大的缺點,但保羅·蓋蒂卻堅持改變,這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的商人居然會為一支香煙而六神無主,如果是在休閑時間倒沒什麼影響,但如果是在談一筆大買賣,這個習慣則會影響他的判斷,進而影響整筆生意的完成。一個人要是沉溺於壞習慣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毀掉。
是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它具有一貫性。通過不斷重複,它使人們的行為呈現出難以改變的特定的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說:“習慣就像一根繩索,每天我們都織進一根絲線,它就會逐漸變得非常堅固,無法斷裂,把我們牢牢固定住。”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好的習慣使我們受益,讓我們很自然地去做某些事情,而無須在意誌方麵付出巨大的努力;壞習慣則是我們行動的障礙,且腐蝕著我們的意誌力,我們很容易受它的控製,成為它的奴隸,即使意誌堅強的人也不例外,保羅·蓋蒂的例子就足以證明這一點。隻是與普通人不同的是,保羅·蓋蒂憑借毅力改變了自己的壞習慣,這可是常人所難以做到的。
每個人都有一些壞習慣,能否改正就是卓越和平庸之間的分界線,誠如奧利弗·克倫威爾於17世紀初期曾經說過:“不求自我提醒的人,到最後隻會落得退化的命運。”改掉壞習慣是永遠都不該停止的。
節儉是很多卓越不凡之人的標誌
節儉不僅是獲取財富的一塊基石,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節儉可以提升個人的品性,厲行節儉對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節儉在許多方麵都是人們卓越不凡的一個標誌,節儉的習慣表明了人的自我控製能力,同時也證明一個人不是其欲望和弱點的不可救藥的犧牲品,他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主宰自己的命運。
愛默生曾說過:“節儉是一生用不盡的美德。”節儉就像一麵鏡子,折射出人格的光輝。一個懂得節儉的人,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都必定是一個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的人,這樣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擁有成功人生的人。
別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任何讓小錢溜走的人絕對留不住大錢。不要以為一分錢就不是錢,財富就是依靠許多的一分錢積攢起來的。也不要看不起視一分錢也是財富的人,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金錢觀,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才有了財富的日漸積累。
洛克菲勒在起初步入商界的時候,經營可謂是步履維艱,他朝思暮想發財,但就是無法成功。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其內容是推銷一本發財秘訣的書,對此他非常高興,第二天他就急急忙忙到書店去買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書打開一看,沒想到書內僅印有“勤儉”二字,其餘再沒有任何內容了,這讓他非常失望和生氣。
於是,洛克菲勒的思想十分混亂,幾天寢不能眠,他反複考慮該“秘訣”在哪裏。剛開始,他還以為書店和作者在欺騙他,於是想指控他們,但是後來,他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的確,要發財致富,除了勤儉之外,別無他法。到了這時,洛克菲勒才恍然大悟。
從這以後,洛克菲勒把每天應用的錢加以節省並儲蓄起來,同時加倍努力工作,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收入。就這樣堅持了5年,洛克菲勒積存下了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在經營的時候,他精打細算,想盡一切辦法將開支節省,把贏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把它投入石油開發,如此一來循環發展,如同滾雪球一般使其資本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通過30年的“勤儉”經營,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最大的3個財團之一的首領。1996年,他經營的石油公司,其年營業額竟然達到1100多億美元。
然而,當洛克菲勒成為億萬富翁後,其經營管理還是以精於節約為特點。他對員工的要求是:提煉一加侖原油的成本要算到小數點後的第三位。一上班,他就要求公司各部門把一份有關成本和利潤的報表交到他手上。多年積累下來的商業經驗使洛克菲勒熟稔了經理們交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他經常會從中發現很多問題,並且以此指標考核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情況。1879年的一天,他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隻花19.849美元?”這也是世人對洛克菲勒的評價,他是統計分析、成本會計和單位計價的一名先驅,是今天大企業的“一塊拱頂石”。
洛克菲勒在老年時,一天,他向他的秘書借了5美分。當洛克菲勒向秘書還錢的時候,秘書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當即大怒:“記住,5美分是1美元1年的利息。”可見他對金錢的節儉態度。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億萬富翁也要懂得節儉,不能讓自己變得揮霍無度。但凡成功的商人,不管他們多有錢,都不會隨意揮霍錢財。接待客人時,他們就以讓客人吃飽吃好為尚,不會講排場或亂開支。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以積蓄錢財為尚,決不會用光吃光。有人測算過,根據世界的標準利率來計算,如果一個人每天儲蓄1元錢,那麼在88年後他就可以得到100萬元。88年雖然長了一點兒,不過這些儲蓄在實行了10年、20年的時候,或許會得以利用。所以,在很多時候你不應抱怨自己賺錢少,而應該責備自己沒有足夠的自律來積攢錢財。
那些成功的富豪們都有一個成功訣竅,那就是崇尚節儉、愛惜錢財。譬如美國連鎖商店大王克裏奇,他將商店開到了世界各地,他的資產數以億計,但他的午餐從來都是1美元左右。美國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爾·克德也是一位以節儉出名的大富豪,一天,他去參觀狗展,在購票的地方看到一塊牌子上寫著這樣一句話:“5時以後入場以半價收費。”之後,他看到手表上顯示的時間是4時40分,於是就在入口處等了20分鍾才購半價票入場,節省下0.25美元。要知道,克德公司每年的收支超過數億美元,他之所以節省0.25美元,完全是受節儉習慣和自律精神所支配。當然,也正因為他節儉,才讓他成為了一位富豪。
隻有對錢財有愛惜之情,它才會聚集到你的身邊,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會心甘情願地跑進你的口袋。自律的理財習慣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精神,它讓你擁有成為富翁的潛力。
對金錢不但要愛惜,還要學會保護。除了想獲取錢財,還要想方設法地保護已有的錢財,用現代的流行語說就是要“開源節流”。猶太富商亞凱德曾經說:“猶太人普遍遵守的發財原則就是不會讓自己的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那便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也就根本談不上發財致富了。”
等到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你會發現每節約一點兒,結果就大不一樣。如果你養成了節儉的習慣,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正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以及聰明的機智和創造能力。換句話說,就意味著你有了追求,你將會是一個卓有成就的人。
不管何時,都要抱著一顆理財心
不管你賺多少錢,都不要有抱怨的心理,但是理財之心一定要有。也許你現在賺得不多,覺得理財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是別忘了,勺水漸聚成滄海,分秒累積成整天。如果你擁有這樣的自律心態,理財就再也不會成為一件難事了。
在現代社會,我們隨時都會麵臨機遇和挑戰。國家經濟每天都在迅猛發展、物價持續走高、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讓人憂心忡忡……一切的一切都在壓迫我們要學會理財。理財是自律的一種真實呈現,如果我們不去理財,隻會被社會所淘汰。
孫曉龍從小家庭狀況就不錯,每天都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樣子,更沒有絲毫理財的觀念。
參加工作之後,孫曉龍脫離了父母的掌控,花起錢來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他覺得,錢都是自己賺的,每個月花光是理所應當的。隻要是他喜歡的東西,不管多貴,他都會買回家。他出手極為大方,尤其是為女朋友埋單的時候從來沒有皺過一下眉頭,這種做法讓他感覺很瀟灑自在。結婚後,夫妻兩人依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個人“月光”偶爾會感到“孤單”,夫妻兩人一起“月光”,就會讓人感覺到理所應當了。
有一天,夫妻兩人回到家中,老媽問起他們的小日子過得怎麼樣、現在存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