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龍高興地回答:“我現在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從來都沒有節製,也沒有計劃,現在手上沒有存錢,但是我感覺很充實。”
老媽感覺很是頭疼:“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你現在不存錢,將來一定會後悔的。現在你們要對經濟作一個規劃,多存錢,這樣生活才會過得從容淡定。”
老媽的一席話徹底澆醒了孫曉龍,孫曉龍仔細想想,自己今後的道路還很漫長,充滿了很多不確定的變數,自己真的應該好好對自己的錢財作一下規劃了,免得今後錢到用時方恨少。在老媽的幫助下,孫曉龍製訂了一個存錢計劃,為他今後的開源節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社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社會,如果你想要一勞永逸地度過一生,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當外界不斷變化的時候,就需要你不斷隨之變化,以達到與之相適應的目的。就像一句話所說的一樣,改變能改變的,接受所能改變的。現代社會就是一個理財的社會,如果你不去理財,那麼留給你的將會是坐吃山空的慘痛結局。
很多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情,自己是工薪階層,根本沒有資格去談論理財這件事。如果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世界上,不管多麼富有的人,他們的錢也是一分一分地賺出來的。如果你每月拿出500元進行投資,假設你的年投資回報率是10%,那麼30年後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百萬富翁了。理財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如果你不去理財,就算賺得再多也成不了富人。
既然走進了職場,你就應該分清主次,而每月一次的薪水是我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人總是羨慕別人的富有,而自己總是希望用貪婪和吝嗇來使自己變得富有,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想要變得富有,就應該去理財。理財其實就是投資,你想讓自己手上的錢增值,但是光靠等、光靠吝嗇、光靠貪婪是不可能的,這些隻會敗壞你的人品,根本不可能讓你手中的錢變得越來越多。學會理財,讓理財為你的未來積累價值,這樣你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條理、有未來。
唐饒畢業之後就來到一家企業工作,她每個月隻有2500元的收入。這點兒收入隻能夠維持她每天的基本生活,但是,生活中的很多開銷卻讓唐饒非常頭疼。
唐饒的家庭情況不是太好,上大學的時候,她每天都要去打工,以此籌集生活費。畢業之後,唐饒的5萬元助學貸款也到了還款日期,她每個月都需要還款1500元,而她則需要為這筆貸款償還3年。每月,唐饒都要交550元房租費,吃飯也要用去500元,再加上其他一些消費,就導致唐饒每個月的工資剛好夠花。半年過去了,唐饒發現自己僅有一張1000元的存款。
22歲的唐饒很希望自己能夠在5年內積攢下一筆存款當做自己的嫁妝。有同事勸唐饒說,目前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基金定投,也有同事說,應該購買債券或者是銀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
唐饒和同事認真交流了一番,最終製訂了自己的理財計劃,讓她邁出了理財的一小步。
中國有句話說得好:“經濟獨立了,你的人格才能獨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你連自己的經濟都不能獨立,你還能做些什麼呢?隻有有了經濟做後盾,你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進入到了職場,就要宣告自己獨立,不要再淪為金錢的奴隸,要做金錢的主人。在市場經濟時代,創富是一種能力,理財更是一種能力。理財和創富不同,創富要求我們完成由窮人到富人的轉變,而理財則是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要從長遠來考慮,要合理化消費與投資,理財體現的是我們一生財富的積累。
21世紀的新興人才不僅應該有智商、情商,更需要有財商,體現財商在於你要有良好的理財習慣。理財是一種態度,如果你不去理財,就會讓你身上的錢無緣無故從身邊溜走。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你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才能不讓自己的錢財盲目流失。
不管怎樣,你都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必要的時候準備一個賬本,認真分析每一份收入與支出,指出哪一份支出是可以避免的。保持一個星期的習慣之後,你就會真正理解到理財的好處,這樣就可以讓你在職場中積累到更多的資金,積累到更多的人生價值。
在每一個細節上下工夫
自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抑製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方法。不能自律的人,遲早要失敗。很多人成功過,但是稍縱即逝,基本緣由就在於他們缺乏自律,遺忘了自律。
自律是工作出色的前提,也是一個優秀者的必備條件。一個有自律能力的人,就算沒有人在一旁監督和催促,也可以把手中的工作做好。站在嚴於律己的位置上,我們就能抵抗來自四麵八方的誘惑,專注於任務的實現。這麼一來,工作表現想不出色都很難。
自律就是自我管理、自我要求,同時也是負責任的體現。擁有自律能力的人懂得自我督促、自我檢討,反之則相反。我們無法期望一個做事馬馬虎虎、沒有旁人督促便會偷懶甚至消極怠工的人能夠把工作做好,部門的領導者或者企業的老板同樣深知這個道理。不論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再卓越、再高超,一個團隊想要有良好的表現,工作崗位上的每個人都得各司其職,而要落實這個基本,最終要靠個人的自我管理來發揮作用。我們可以說,當人人都具備自律能力時,工作中所有有待完成的項目便能在沒有遺漏且合作無間的良好狀態下逐一獲得解決,使團隊效率漸趨完美。由此看來,一個人如果具有自律精神,最大的受惠者將不是公司老板,而是你自己。
能夠自律者,不論麵對單調的工作還是艱難的挑戰,都會盡全力努力做到最好。對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也欣然接受甚至主動出擊。因此,主管喜歡這樣的下屬,老板喜歡這樣的員工,因為他們的表現出色、工作效率高,相對地,這種人人夢寐以求、期望自己能擁有的不可替代性便出現了。
反過來說,倘若你缺乏自律能力,對誰的影響最深?答案也不是老板或主管,而是自己。無法自律的人,往往不會將全部的精力投入他該做的事情上,工作效率總是大打折扣,工作表現也不可能多亮眼。對這樣的人來說,功成名就如同夜幕中高掛的星星,看得到卻永遠觸摸不到。對老板而言,這樣的員工表現黯淡無光、工作效率低,永遠是裁員名單中的首選。
作為職場人,應該學會細心一點兒,對於細節也應該更注意一些。隻有把握好每一個細節,才能得到上司100%的信任。在現實職場中,許多職場人就是因為細節的缺失而給自己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小孫是個能力很強的員工,他的工作業績在單位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卻一直得不到上司的重用。上司其實也知道小孫這些年來為公司作了不小的貢獻,也在考慮提拔小孫,但是無奈小孫在很多地方不注意,這讓上司很不放心,決定再觀察他一段時間。
這一天,上司一進公司就準備去找小孫談話,可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小孫正在和旁邊的同事嘻嘻哈哈地閑聊,上司當時很不高興,問小孫:“小孫,你的工作做完了沒有?”小孫回答說:“都做完了啊。”上司也不好再說什麼,便氣呼呼地走了。
沒過幾天,小孫又犯了個錯誤,他把公司的一個多餘出來的鼠標拿回家自己用了,上司為了這件事情專門去詢問他:“小孫,你原來的那個鼠標呢?新來的同事那邊少一個鼠標。”小孫很不好意思地說:“嗬嗬,那個鼠標讓我拿回家了,我看咱們公司也沒人用,我明天給你拿回來……”
“不用了,你留著自己用吧。”上司說完就走了。
小孫這兩個細節性的錯誤讓上司對他很不滿意,將本來打算給他升職的計劃也取消了,但是鑒於他工作上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還是決定給他加薪。加薪之前,上司還是有些不放心,就去前台那裏查看出勤記錄。查到小孫的時候,上司驚奇地發現,小孫竟然在一個星期內病了3天,請了3次病假,上司認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於是把加薪的計劃也取消了。
案例中的小孫,雖然其工作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認可,但是他卻因為自己沒能掌握好細節而失去了加薪、升職的機會。許多職場人在工作中也會經常犯和小孫相同的錯誤,殊不知這些小錯誤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在工作中,職場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對於任何小細節都做到一絲不苟。你的那些同事們在工作上的業績可能與你相差不多,那麼你怎麼才能超過他們,讓上司對你另眼相看?答案就是“細節”。從細節入手,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你超越同事的最好方法。可是許多職場人至今還認為隻要工作出色,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這種想法可能會讓他們人吃到不注重細節的虧。
有的職場人即使在辦公室裏也不注意著裝,在上班的時候穿著牛仔褲與休閑鞋,他們認為這又不會影響工作,沒什麼大問題,其實不盡然,上司希望自己管理的團隊猶如軍隊般整齊劃一,而你的這身休閑打扮卻完全破壞了辦公室的整體性,他們怎麼會高興?有的員工喜歡在上班的時候打私人電話,而且非常頻繁,他們認為打個電話又不影響工作,沒關係,殊不知上司對於這種破壞辦公室氣氛的行為早就恨之入骨了。
還有的員工喜歡工作時嚼口香糖,然而,辦公室不是NBA賽場,你也不是什麼明星大腕,當上司看到你的嘴時常不老實的時候,說不定在他們心裏,一股無名之火早就油然而生了。
諸如此類不該觸犯的小細節在工作中比比皆是,職場人稍不注意就可能給上司留下壞印象,到時候因為這些小細節而失去升職、加薪的機會就太不值得了。
把握細節,除了能夠讓自己不被一些小錯誤困擾之外,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大大咧咧、丟三落四,因為一個小失誤而返工是經常的事情,這就極大地影響到了工作效率。職場人在工作的時候應當好好把握細節,細節決定工作的效果。工作中要把握細節有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從態度上重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認真求實的態度和工作作風,隻有一板一眼、紮紮實實才能把工作做好。有些職場人過於浮躁,為了早日完成工作而不注重細節的把握,這樣會對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其次,認真做好工作計劃,把工作中的每個步驟都細節化、具體化。在得到一項新任務的時候,不要著急去幹,事前應該把每個步驟進行分解,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環節進行量化、實施、跟蹤、評估、改進,最後在節點的環節進行總結,把已做完的事情係統化,這樣才能避免工作中的脫節,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總體來說,這3點都是很細節的環節,但是如果把這些細節性的環節都做到了,那麼工作就會變得高效而富有質量。職場人需要細節來避免失誤,也需要細節來提高效率,一個能夠成功掌握細節的職場人才能真正掌控全局,獲得上司的垂青,這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可見,任何一次成功都離不開細節。一根鏈條,最脆弱的一環決定其強度;一隻木桶,最低的地方決定其容量;而一個人,素質最差的一麵決定其發展。禍患常積於疏微,而智勇常困於所溺。從一個細節中,我們有時可看出事態的發展趨勢。當紂始為象箸,箕子就曾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或許有人會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做大事不拘小節”,然而殊不知,“大丈夫應掃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看曆史要看大勢,看形勢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節。這自然沒錯,但不要忘記,小事、細節也以其生動、直觀、真實的特點而顯得更鮮活、更有魅力,為人所喜聞樂見、津津樂道,而且也可由小見大、見微知著。偉業固然令人神往,但構成偉業的卻是許多毫不起眼的細節,隻有做好每一個細節才有可能成就偉業。唯有改變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的毛病,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方能成功。
每天多做一點兒就能多贏一點兒
多做一點點聽起來很容易,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有的人認為這不是挑戰,其實這就是最大的挑戰。在工作中,如果你敢於多承擔一點兒,多做一點兒,並持之以恒,你就能創造出非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