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了解情商,理智地駕馭情緒之舟(1 / 3)

第九章 了解情商,理智地駕馭情緒之舟

情緒是可以管理的。通過對自身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和控製,可以充分挖掘我們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我們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

所以,不要忽視自己的情緒。事實上,每一種情緒背後都蘊藏著強大的力量。良好的情緒是獲取成功的一大因素,它能讓你在困境麵前永不放棄,堅忍而又勇敢,它也終將把你引上成功之巔,讓你成為一位卓有成就的人。

掌控自我情緒,才能把握成敗

米開朗琪羅曾說:“被約束的才是美的。”對於情緒來說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情緒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調控,如果遇到喜事的時候就喜極而泣,遇到悲傷的事情時就一蹶不振,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成為情緒的奴隸,成為情緒的犧牲品。相反,如果能征服自己的情緒,就能征服一切。

當然,情緒有很多種,如希望、信心、樂觀、悲哀、憤怒、失望、忌妒、仇恨,等等,其具體的體現就是我們的心情。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一會兒心情憂鬱,情緒一落千丈;一會兒又怒火衝天,使你的朋友們對你敬而遠之;一會兒又情緒高昂、手舞足蹈,誰還願意與這樣情緒不定的人交往合作?而且,情緒不穩定的人對於自己確立的目標也常常不能堅持到底,做事容易情緒化、朝三暮四,高興了就做,不高興就扔在一邊,絲毫沒有計劃性和韌性,這樣的人能成功嗎?

因此,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就是自身的問題,是自製力的問題。隻有成功地控製了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走向成功。

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當他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他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自己多麼富有,隻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3圈。為什麼他從來不暴跳如雷呢?大家都很奇怪。

許多年過去了,他已不再年輕,但他心情不愉快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地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房子走完3圈,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爺爺,您年紀大了,這附近地區沒有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何必這麼辛苦呢?”

他笑了笑,終於說出了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輕時,每當我生氣、鬱悶,就繞著房子與土地跑3圈,我還會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的精力用來努力工作。可是現在,我一邊走一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這樣,我的心又平靜下來。我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去沮喪,所以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

這位老人可謂是深諳生活的智慧,因為他懂得自己改變不了天氣,卻能夠改變心情。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憤怒和悲傷的事情,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自暴自棄、憂傷難過、憤怒發火,而是要學會運用理智和自製來控製情緒,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千萬不能任由負麵情緒蔓延。

例如,當我們內心焦躁的時候,要試著理智地分析原因、恢複自信,讓自己振奮起來。

當我們感到抑鬱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試著通過交談、運動、聽音樂、看書等方式來緩衝內心的壓抑,讓自己慢慢得到解脫。

當我們忌妒的時候,讓自己變得寬容一點兒,試著去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學會欣賞和給予真誠的讚美,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議論別人身上。

當我們疲憊的時候,可以去散散步、唱首歌,消除一下心中的煩惱,清理一下煩亂的情緒,喚起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體會活著的幸福。

人是一種情緒動物,隻要與人打交道就自然會有各種負麵情緒滋生,但假如任由惡劣情緒控製自己,人生將變得毫無樂趣。被憤怒控製,會因衝動鑄成大錯;被煩躁控製,會坐立不安、一事無成;被憂傷控製,會日漸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能夠恰當地掌握好情緒,那麼將在別人心目中留下“沉穩、可信賴”的形象,你的人生也必定會因此而受益匪淺。

總之,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增強自控能力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獲得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則之一。

保持冷靜,千萬別感情用事

與人交往時,要特別注意控製自己的感情,保持頭腦冷靜、自律自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這樣人們就無法從我們的言語、行為甚至臉部表情中窺測到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如果遇到問題就感情用事,開始發怒、生氣,不僅於事無補,反倒會讓你的處境越來越糟。想辦法去解決擺在麵前的問題,克製一時的衝動、謹言慎行,學會冷靜地思考、理性地判斷,才是真正有用的。

然而,有些人根本沒法控製自己的感情,他們一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怒氣衝天,或者一聽到高興的事情就笑逐顏開。如果他們能多關心別人,經常反思自我、自律自警,那麼一切都會變得更好。這種人可能更習慣讓理智控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讓心情控製理智。

所以,能夠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而感情用事則是犯錯誤的開始。

下麵是一則關於巴頓將軍的故事。

巴頓是一個軍事天才、傳奇人物,然而,他那兩次衝動的“打耳光”事件卻讓他臭名遠揚,還把他辛辛苦苦贏得的美名一筆勾銷。

第一次發生在意大利,1943年8月,一個炎熱的午後,跟往常一樣,巴頓來到西西裏的撤退醫院看望傷員。一個帳篷裏住著10~15名傷員,他跟戰士們聊天,前五六個都是打仗時掛了彩。巴頓問候了他們的傷勢,對他們的英勇表現給予了誇獎,並祝他們早日康複。

接著,巴頓走到一個發高燒的傷員前,沒說什麼就過去了。下一個傷員蜷縮在地上,渾身發抖,巴頓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是神經出現了問題”,然後就哭了起來。原來,這位傷員患上了名叫“彈震神經症”的戰場疲勞症。

巴頓喊道:“你說什麼?”士兵答道:“是我的神經出現了問題,我再也受不了炮彈的聲音了。”他還在哭。

巴頓大聲喊道:“你的神經出現了問題?你是個懦夫!你這個膽小的兔崽子!”他給了士兵一記耳光,說,“閉上你的嘴,別他媽哭了,我不會讓其他受傷的勇敢士兵坐在這兒看你這個膽小鬼哭鼻子!”他又踹了士兵一腳,把他踹到另一個帳篷裏,致使他的頭盔襯墊都掉了。然後,他扭頭對傷員接收官吼道:“不要收留這個膽小鬼!他一點兒事都沒有,我可不允許醫院裏都是些沒膽打仗的狗崽子!”

然後,巴頓又轉向那個士兵,士兵正在大家的注視下哆哆嗦嗦地掙紮著站起來,巴頓對他說:“你給我滾回前線去,你可能會吃槍子兒、被打死,但你還是要去打仗。你要是不去,我就派人把你按到牆上,找行刑隊把你斃了!”他又說,“說真的,我應該親手把你斃了,你這個哭哭啼啼的懦夫!”邊說邊把手伸進槍套。走出帳篷時,他還一路上對傷員接收官喊道:“把那個膽小鬼給我送到前線去!”

第二次與第一次的情況差不多,一個士兵向他訴苦說得了“彈震神經症”,他用手套扇了士兵一耳光,罵道:“我不要那些勇敢的孩子們看到你嬌生慣養!”

因為不擅自製、感情用事,結果巴頓的工作受到影響,別人也不那麼尊敬他了。

假如你發現自己被一種突然爆發的感情、瘋狂或憤怒所控製,那就默默地在心底克製它,至少在你覺得這種情緒尚未消除之前不要講話,盡可能地保持麵色平和、神情自然、注意力集中,如此能幫助你養成處世冷靜的習慣。隻要你小心謹慎地掩飾你內心的憤怒,那麼你就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如果你動不動就生氣,那是因為你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你得找出這些問題解決它們,然後繼續前進。

或許你還不知道,其實,別的人或事並不能使我們憤怒,他們隻是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本來就有的憤怒。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這就像你切開一個檸檬然後拿起來擠,會擠出檸檬汁一樣。如果你把一個發怒的人“切開”,然後拿起來“擠”,擠出的肯定是憤怒,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心裏本來就沒有憤怒,是擠不出憤怒的。

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對自己負責,就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影響我們了,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盛氣淩人於人於己都不利

在說文解字中,嗔的意思是盛氣,這就是說一個人不能戒嗔就會變得盛氣淩人,與人於己都不利。

嗔心似乎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種人性的弱點,就連剛剛出生的小孩子也或多或少地有些嗔心,例如他希望母親喂奶給他吃,稍不如他的意,他馬上就會拍手舞腳,大哭起來。可以說,人與生俱來皆有嗔心,而在人生的修行中能夠戒除自己的嗔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佛家有雲:當愚癡的邪風吹來的時候,要抱緊智慧明理的磐石;當嗔怒的烈火熾盛的時候,應潑灑柔和忍耐的法水;當貪欲的洪流高漲的時候,需開啟喜和布施的閘門;當驕慢的高山隆起的時候,需運用謙虛尊重的巨鏟。一個人隻要通過自律來管住自己的壞脾氣、端正自己的態度,就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個釘子。慢慢地,他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從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個釘子。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複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一旦有嗔心,大多會變得怒目猙獰、難以接觸,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但是不要以為不會“動怒”的人就沒有嗔心,有的人口蜜腹劍,這是隱藏的嗔心,這種嗔心雖然沒有外在的表現,但卻也屬於嗔心,對人同樣無益。

唐玄宗時,權震當朝的宦官魚朝恩問藥山禪師:“《普門品》中說‘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刹鬼國’,請問什麼是黑風?”

藥山禪師說:“黑風就是人的嗔心,人有嗔心就容易陷入魔道。”

魚朝恩問:“那何謂魚朝恩?”

藥山禪師不客氣地直呼:“魚朝恩!你這個呆子,問這個問題做什麼?”魚朝恩聽了勃然變色,藥山禪師笑道:“這就是嗔心。”

魚朝恩因為不喜歡藥山禪師對自己嘲笑譏罵,嗔心馬上就生起,立刻就要發作。在現實中,破口相罵、舉拳相打都是由於嗔心所發。嗔心可以毀滅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例如愛情和婚姻。兩個人再恩愛,但是隻要嗔心一起,便會產生爭執,最後必定將愛情葬送,雙方都會因此而承受嚴重的後果。

嗔心是人生最大的“病”,這病又是從何而來呢?星雲大師說:嗔心其實就是由“不愛”而生起。所謂的“不愛”就是憎惡,因為不愛別人做事有不如自己的意之處、不愛別人勝過自己、不愛自己所愛的為別人奪去,所以產生了無盡的嗔心。嗔心給人帶來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人都有過直接的體會,每個人也都想戒掉自己的嗔心,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不懂得“愛”的人,很難真正消除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