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了解情商,理智地駕馭情緒之舟(3 / 3)

在這個“動念發火”的當下,隻要能多一分自我覺察的功力,在心中與自己作辯論:“且慢,這個解釋真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嗎?”於是你心中便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來作解釋:“也許他是不得已才遲到的!”“恐怕是我錯怪了他!”這樣就能成功發揮第一道“防火牆”的滅火功能而不致失去理智。要建築堅固有力的“防火牆”,你必須擁有良好的自覺能力以及具備同理心和善意解讀世界的能力。

2.冷靜“防火牆”二——“衝動滅火”

萬一第一道“防火牆”被突破,你沒來得及攔截住心中負麵的情緒,這時就會產生一些衝動的念頭:“我就要給你點兒顏色瞧瞧!”“我豁出去了,不讓你難受,我誓不罷休!”多年演講和聽眾互動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再溫柔和善的情商高手也曾有過不理性的衝動念頭——“我真想打人!”

在這個蠢蠢欲動的當下,如果“滅火”得當,就能避免悲劇的產生。怎麼做呢?建議你跟自己的心對話:“再等一下就好。”然後開始進行“數數法”,在心裏如此默數:“1、4、7、10、13……”以此活絡大腦的理性中樞,而其他的理性想法也就能跟著出現:“等等,這麼做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此能懸崖勒馬,不致衝動行事。

人總是太容易生氣。遇到不如意的人、事,心中便生出怨恨而氣惱,因為氣惱,所以我們的人生會變得怨氣衝天、毫無樂趣。在麵對責難和不幸時,能夠保持冷靜是成功者的美德。

3.冷靜“防火牆”三——“行動滅火”

萬一發現前兩道“防火牆”也失效,於是你發覺自己開始惡言惡語,要不動手動腳起來,這時雖然你已經開始非理性的行動,隻要不放棄,你仍然是能夠冷靜的。例如,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失態,就要考慮到自己的格調(這實在不像我!)以及對方所受的身心創傷(天哪,他會被我打傷!),就能立即停止動作,避免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這樣就能為行動滅火而逐漸冷靜下來。

抓狂,是需要衝破3道防火牆的,隻要你做好情緒的“消防檢查”,了解自己的哪一道防火牆仍待加強、多加練習後,就能為激情滅火,平心靜氣而冷靜自在,獲得幸福與快樂的人生。

小不忍則亂大謀

古羅馬有一句諺語:“忍耐是為了學習,發火是為了燃燒。”它告誡人們這樣一個道理:衝動是魔鬼,它就像火一樣將我們活活燒死,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忍耐。如果通過忍耐能化解不該發生的衝突,這樣的忍耐永遠是值得的。

確實,有時候,人不得不學會忍耐,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時衝動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終身的遺憾,就好像一個人腦子一熱而扣動扳機就會奪去另一個人的生命一樣。如果你想和對方一樣發怒,你就應想想這種爆發會發生什麼後果。如果發怒必定會損害你的利益,那麼你就應該約束自己、控製自己,無論這種自製是如何困難。

漢初,名臣張良在外出求學時曾遇到過一件事。

有一天,他走到一座橋上,遇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服在那裏坐著,見張良過來,他故意將鞋子扔到橋下,衝著張良喊:“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

張良聽了一愣,本想發怒,但看到對方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

張良想,既然已經撿了鞋,就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來給老人穿鞋。

老人穿上後笑著離去了,他一會兒又返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於是約張良再見麵。這個老人後來給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使張良最終成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張良,就是看他有沒有遇辱能忍的自我克製的修養,有了這種修養,以後才能擔當大任、處理多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艱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靜,知道禍福所在,不意氣用事。我們在平時要注意培養這種修養,克製、忍耐,處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要知道,世界不是掌握在嘲笑者手中,而是掌握在那些遭到別人嘲笑、懷疑卻依然能在困境中不斷前進的人手中。記住,你蹲下、跪下,是為了能跳得更高。這就像一個運動員,隻有當他蹲下或跪下時,做出起跑或起跳的充分準備,才能更好地將全身的力量爆發出來,跑得更快,跳得更遠、更高。所以,為了有朝一日能跳得更高,你必須學會忍耐、忍耐、再忍耐。

當然,忍耐不是盲目地容忍,不是無原則地放縱,不是一味地寬容,不是有朝一日的爆發,也並非忍氣吞聲,更非卑躬屈膝,而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學習,是為了保存自己,是為了將來跳得更高,同時也是對自己的磨煉。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為人所不能為。

真正的忍耐是人格上的獨特魅力,甚至是一種人格上的升華,真正的忍耐是沒有動機可循的,能夠忍耐的人通常懷有一顆包容之心。

如果能真正做到忍耐,就是一種真正的修養。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修身、養性、修知、養氣,要求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有一顆平常心。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種小花叫做依米,這種花需要忍耐6年的漫長歲月才能開一次花,而花期卻隻有兩天。兩天過後,這種花便迅速枯萎了。

由於氣候幹旱、土地貧瘠,更何況這種小花隻有一條根吸收水分。在6年的時間裏,炎炎烈日燒灼它,漫天風沙肆虐它,然而依米小花毫不氣餒,依然默默地等待、默默地生長,它知道,總有一天,根須深入一定程度就會綻放絢麗的花朵。依米花用生命的軌跡向我們昭示,隻有忍耐才能美麗,隻有忍耐才終有成就。

柏拉圖說:“稍忍須臾是壓製惱怒的最好辦法。”一個能伸能屈的人,不會因為一時的激憤而忘記了忍耐,因為那樣隻會讓自己更加被動。

為了消除仇恨,寬容和忍讓無疑是製止報複的良方,如果經常帶上這個“護身符”,就可保你一生平安,因為善於寬容忍讓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擺弄,即使受到他人的傷害,也絕不冤冤相報,而是會時時提醒自己:“邪惡到我為止。”

寬容大度,能使傷害你的人感到無地自容,激起他靈魂的真正震撼,同時又中止了你敬我回的惡性循環,更為難得的是寬容大度還帶來了心理上的平靜,能為你贏得寶貴的時間,把精力投入事業中去。

而忍讓,就是讓時間、讓事實來證明自己的一種方法。歸根結底,退步的忍讓是一種變相的爭取,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擺脫人與人之間沒有原則的糾纏和沒有必要的爭吵。

當然,忍讓並不意味著懦弱可欺,相反,有忍讓之心的人往往更具備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古人所說的“忍”字,至少包括了兩個方麵的德行:其一是堅韌、頑強。晉朝朱伺說:“兩敵相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這裏的忍,也就是頑強精神的一種體現。其二是懂得克製自己。《荀子儒效》中說:“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惰性,然後能修。”被稱為“亙古男兒”的宋代愛國詩人陸遊是一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戰書”的英雄人物,同樣也寫下過“忍常須作座右銘”。這樣的忍耐,不正凝聚著他們頑強、堅忍的可貴品格嗎?有誰能夠說他們是懦弱可欺呢?

其實,控製一切不良情緒的根本處方還是在於個人,至於人們所感受的壓力、抱怨、焦慮,都是由心而生的一種感覺,如果一個人能認識到這一點,或許他就會真正地控製自己。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那他永遠是自己情緒的奴隸。

誠然,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誰都有自己的自尊,誰也不願意容忍別人對自我的侵犯。但是,如果你不想永遠被別人踩在頭上,你就必須忍耐一時。

所以,控製衝動的簡單技巧是: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願望。一個真正具有控製衝動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也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人的內心都有希望被人注目、受人重視、被人容納的願望,為了充分利用人類內心深處的欲望,要用善意的、親切的、溫和的態度與人交往。隻要你與人為善,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因此,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成為一個態度溫和、和藹可親而又意誌堅定的人。

想成功,就要有等待的耐心

耐心是自製力的一種體現。想成功,就必須有等待的耐心,畢竟剛付出努力就能立刻出結果的美事太少了,期望和得到之間往往隔著漫長的距離。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許多人追求的都是快速回報。現今,大多數的人們是看著電視、吃著快餐長大的,他們用信用卡購物,喜歡超前消費,其中許多人都沒有自製力和自我約束力去等待姍姍來遲的成功回報,他們處心積慮地想找出一條一舉成功的捷徑,但這樣的可能性太小了,他們往往缺乏耐心、急於求成,結果陷入了失敗的陷阱。

有3隻小豬,它們的選擇和任務是一樣的:給自己建房,建一個能長久居住的地方。決定用稻草蓋房的小豬最容易找到材料,因此房子也最先蓋起來。選擇用木頭蓋房的小豬花了更長的時間,費了更多的勁兒:蓋房之前,還要先砍木頭。選擇用磚蓋房的小豬更麻煩:它要造磚窯、點火、燒磚,它蓋房子用的時間最長,但房子也最結實。

一次偶然事故,讓它們住到了磚房子裏,大灰狼吹幾口氣就把稻草房和木頭房子吹倒了,然而現在,它可沒辦法了,3隻小豬在磚房裏感覺很安全。

那兩隻小豬之所以失去房子,是因為它們不夠自製,不去蓋最好的房子,隻想快快完事兒、快快享受。

然而,那隻蓋磚房的小豬跟大灰狼較上了勁兒,跟往常一樣,它坐在火爐邊撥著火,很冷靜,也很自製,它知道,大灰狼要是控製不住自己就會毀滅。而大灰狼由於推不倒磚房而沮喪萬分,於是失去了自製。為了最後拚一把,它從煙囪裏跳了下去,卻掉進了盛滿沸水的大缸裏死了。

這個寓言的主題是耐心,它告訴我們,有先見之明、耐心和自製力也許不能讓大灰狼不來窺探你,但有了它們,當大灰狼出現時,你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那個蓋磚房的小豬有耐心、能自律,它不僅是在蓋一座房子,同時還是在磨煉自己的自製力,它為贏得最後的決戰做好了準備,結果大灰狼不但沒有吃到小豬,反被小豬吃了。

用你的意誌力、耐心和先見之明來締造成功。打下一個堅固的基礎,就像蓋磚房一樣,想一蹴而就是行不通的。快速致富計劃就像蓋稻草房,蓋得快,毀得也快。真正的成功——得到生命中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需要時間的,因此我們需放眼看看前方,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獲取成功。

有研究發現,要想一夜成名,必須得先苦幹15年。然而,人們總是在奇跡發生前5分鍾便停止努力。當你回首往事時,是否會有這樣的感慨:如果當初沒有放棄、多堅持幾分鍾該多好?你是否曾這樣問自己:“要是我當初多一點兒自製力,不就挺過去了嗎?”你是否會因為當初缺乏耐心而後悔?如果你再堅持一下,是不是就實現了夢想?

真正的成功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萬事大吉的,你得像爬樓梯那樣一步一步來,不可能像乘電梯一樣瞬間直升。成功的路上沒有電梯,我們隻能一步一步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耐心最為關鍵,它是治愈浮躁的法寶,是實現成功的心靈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