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擁有健康心態,正確看待人生(1 / 3)

第十二章 擁有健康心態,正確看待人生

心態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如果沒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人就不可能做到自我管理,因為積極的心態可以使人學到處世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使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生命的價值越來越大,成就事業、獲得幸福。

心態是肢體動作的主人

試想一下,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地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隻能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為什麼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不少心理學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

關於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這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心態,巨大的差異就是不同心態產生的結果。”馬斯洛又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就會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就會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就會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是的,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一個人若是被一些消極的心態所左右,他的人生航船便很有可能駛入淺灘,失去發展的機會;一個人若是一生持有良好的心態,那麼他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生活的景色就會越來越美,生活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大。

因此,對一個生活和事業都想取得成功的人來說,心態非常重要。如果你保持積極的心態,掌握了自己的思想,並引導它為你明確的生活目標服務,你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環境不易改變,不如改變我們自己;性格不易改變,但是心態卻可以調整。因此,你要激發你的潛力,改變你的心態。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最終導致命運的不同。與其在抱怨中失去機會,不如在改造心態中練就本領。改變心態,幸福和成功才能和你擁抱,好心態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推銷員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直廣泛流傳著: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那裏天氣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裏的人都打著赤腳,怎麼會買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沮喪地打道回府。另一個推銷員見到非洲人打著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裏的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地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了一筆大財。

成功與失敗僅在一念之間,這就是心態的作用。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則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們成功,也能使我們失敗。同一件事由具有兩種不同心態的人去做,其結果可能截然不同。心態決定人的命運,不要因為自己的消極心態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要知道,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抱有積極心態並付諸行動的人。成功需要健康的心態,沒有健康心態的成功早晚會出現漏洞,甚至會塌陷。為什麼拿破侖能夠頂住壓力而叱吒風雲?為什麼海倫·凱勒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心中依然有光明之夢?這都是健康的心態所起的作用。

如若你希望將自己的人生加以改變,最簡單且唯一可行的方法即是將你內心世界的想法付諸改變。我們將心態稱為人格,它來源於我們頭腦中的思想。當心態改變後,人格隨之改變,最後直至改變身邊的所有人、事物與環境。改變自身心態之路並非輕而易舉,隻有通過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得以實現。當你麵對阻力時,你可以運用視覺化的藝術作用援助自己,即將頭腦印象中負麵的消極圖像用可令自己興奮的正麵圖像加以取代,從而形成令自己滿意的精神圖像。在保存內心理想圖像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將要實現這些願望時所必須具備的決心、能力、才華、勇氣、力量或其他任何精神能量等一並儲存,並放在你內心的最深處,因為這些圖像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會更加容易地將你的精神與理性完全融合和對接,賦予你頭腦中的精神圖像以勃勃的生機。

當你追求目標時,請堅信自己可以達到理想中的最高境界,因為此時你已經被賦予了強大的力量源泉的支持,完全有能力應付眼前的一切。當你堅定不移地向著最高目標而努力,精神能量就一定會把最高理想的現實送至你的手中。百煉成鋼的道理在這裏依然適用,任何事物,隻要你長期不懈地堅持,多次重複就會逐漸形成習慣,習慣後的行為在實施時顯得是那樣輕而易舉。同時,如果你努力避免壞習慣,也會使你逐漸從中解脫。努力實踐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隻要堅定這個付出必得的法則就可以戰勝每一個困難險阻。你此時一定為這條法則而歡欣鼓舞,放心大膽地去實踐它吧。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你首先應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隻要心態是積極的,那麼你的世界就會是光明的,你的人生就會是成功的,你的命運就會是與眾不同的。改造環境之前,最先要實現的是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之前,最迫切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因為每個人無法掌控生存環境,卻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態,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即駕馭自己的人生。

和世界過不去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很容易就被人忘記。很多人,一旦生活中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感到世界和自己過不去,好像生活就該是一帆風順似的。其實,仔細地想一想,究竟是世界和我們過不去,還是我們和世界過不去呢?答案不言自明。

是的,不要和這個世界過不去,和世界過不去其實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很多人都在生世界的氣,對世界感到憤怒,然而,有一天你終會發現,不是這個世界錯了,錯的隻是我們自己。可以說,世界永遠都在那裏,它什麼都沒變,太陽今天升起,明天依然會照常升起,仿佛一切都沒改變,都是在永恒中運轉。可我們呢?誰也不能保證我們的明天會怎樣。當然,世界也不會在乎我們對它的看法,但是如果我們的看法錯了,卻會反過來傷害我們自己。

不要總是抱怨世界,把自己的不滿全部發泄到世界身上,怨恨世界和社會沒有給你提供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你必須明白,世界是根據人的態度的改變而改變的,而不是以你的意誌為轉移的。這與你的智商無關,而是與你看待世界及他人的態度有關。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你眼前的世界即使還是原來的那個世界,可在你眼裏卻變得不一樣了,因為你變了,當你變得更完美時,世界也會跟著變得更加完美起來。所以,當你對了,世界就對了;當你對世界的看法對了,生活也就對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牧師正在考慮第二天如何布道,卻總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講題,於是他很著急,而他6歲的兒子總是隔一會兒就來敲一次門,要這要那,弄得他心煩意亂。

為了安撫他的兒子,不讓他來搗亂,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誌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遊戲。你回房間裏去,如果你能把這張世界地圖拚好還原,我就給你1美元。”

兒子出去後,他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哈哈,這下終於可以清靜清靜了。”

誰知沒過幾分鍾,兒子又來敲門,並說地圖已經拚好了。他有點兒詫異,也有點兒不太相信,就跟著兒子一塊兒來到了兒子的房間,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怎麼會這麼快?”牧師吃驚地看著兒子,不解地問。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有一個人的頭像,頭像對了,世界地圖自然就對了。”

兒子無心說的一句話給了牧師深刻的啟發,牧師慈祥地愛撫著兒子的頭,若有所悟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已經找到明天布道的題目了。”

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哲理:簡言之,我們周圍的世界取決於我們每個人,也就是我們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我們每個人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而不是取決於世界,看法對了,世界就是對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處在憂慮、痛苦中,就需要提醒自己在哪裏出現了問題,因為人的正常狀態是感到和諧而完滿的。

其實,改變這個世界的關鍵就在於改變自己的想法。

改變自己的心態,就能改變自己的世界。

改變自己,實質就是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改變世界,實質就是改變世界對自己的評價。

當你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擁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之後,快樂就如願而至。

工作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人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

人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

人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態度。

的確,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選擇也無法改變,譬如我們的出生,與其說我們出生了,不如說我們被出生了,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我們的工作態度,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就算我們到最後什麼都失去了,但至少我們還能以踏踏實實的態度、快快樂樂的心情去工作。當你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態度,一切就都改變了。

所以,看一個人平時的工作態度,就能知道他是否有所成就,因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決定了他一生能達到的高度。當一個人的態度明確時,他的各種才能就會發揮最大的效用,因而產生良好的效果。一個心態非常積極的人,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他都會把工作當成是一項神聖的天職,並懷著濃厚的興趣把它做好。

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態度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潛在意誌,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價值觀等在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

然而,有人努力學習,因為他們相信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能獲得成功;有人燒香拜佛,他們希望這樣才能碰到好的運氣。殊不知,獲取成功的主要因素就在自己身上,你的態度、想法、觀念才是成敗的關鍵所在。

中國台灣青年勵誌大師何飛鵬提出了世界上最簡單的工作成就定律:P=A2。

公式中,P(Performance)指工作成就,A(Ability和Attitude)指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

工作成就定律就是一個人工作成就的大小等於工作能力乘以工作態度。在能力一定的前提下,工作態度越好,則工作成就就越大。工作能力不可能為零或者負數,而工作態度有可能存在正負,一旦為負,將給企業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正的工作態度包括負責、積極、沒有抱怨、不找借口、樂於學習、堅守道德底線、堅守職場倫理,等等。

所以,任何一個人,隻要能夠自律,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會被企業所重視;踏實肯付出,就會被視為主力戰將,並擁有獨當一麵的機會;以自律的精神麵對工作、總是能用熱忱感染周圍的同伴,就能被眾人所推崇。反之,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付出與獲得是否對等、對公司文化缺乏認同感,以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待工作,那麼就隻能永遠蹲守在次要的崗位上,百無聊賴地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應該先想想自己能為工作付出到什麼樣的程度?付出與態度決定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自律的工作態度是創造卓越績效的首要前提。

一批新人同時進入公司擔任相同的職位,做著同樣的工作,若幹年過去後,在同一群人裏,有些人被炒魷魚,有些人留在原職位,仍舊做著同樣的工作,有些人則一路平步青雲,連年升官加薪,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全憑運氣的好壞嗎?不,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做到時時自律,是自律敦促人不斷進步。從下麵這則古老的故事中,你或許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

法國古代有一位劍術高超的擊劍大師經過多年的精心挑選,選中了兩位天賦極高的學生,傳授他們劍術,希望他們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