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多戈認為自己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學會劍術招式,因此在大師授劍術的時候總是想著鄰家的少女和勝利的勳章,不肯在劍術上多下工夫。
而學生尼斯則不同了,他總是專注地聆聽講解,精心地揣摩劍術的奧妙,無事時便潛心鑽研各派劍術的精妙所在。
幾年過去了,學生尼斯的劍術大有長進,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聲名遠揚,而學生多戈的劍術仍舊十分平庸,他會的那幾個招式隻夠他在不懂劍術的朋友麵前賣弄一下。
多戈感到很不公平,認為老師一定偏袒了尼斯,把較多的劍術傳授給了他,於是便跑去質問老師,老師給他的回答十分簡短,隻有兩個字——態度。
由此可見,在各方麵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態度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與前程。
記得有這樣一首詩,是泰國著名詩人西巫拉帕的作品,詩的名字叫《重要的是要能出類拔萃》,全詩如下:“既然我們不是櫻花,那就不要抱怨是別的什麼,隻要美麗就行。富士山啊,隻有一座,並非其他的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既然您不是武士,那就做侍從好了。如果沒有水手,那就誰也當不了船長。如果我們不去鋪路,人們怎能行走?讓我們去做供人馳騁的大道吧。世上有各種職務和工作,有的高些,有的低些,但我們都會有事可做。假如您做不了太陽,就甘當星星吧。假如您不是男人,也不必為做女人而惶愧。不管是什麼,總得選擇一樣啊!問題不在於是什麼,重要的是能夠出類拔萃。”
這首充滿了社會主義色彩的詩不僅讓人想起了馬克思的那句著名的話,按照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社會分工不同,於是就有了文明。”也就是說,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隻是分工不同而已。
譬如,有人在農村幹活,你在城市工作。為了工作,那些人早早起來去幹他們的活兒,你也早早起來去上你的班。讓那些人幹你的工作不會出色,同樣,你也幹不好那些人的活兒。你能說他們幹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你做的就是大事情嗎?
顯然不能。所以即使你從事的不是什麼“偉大的”工作,也不要自卑,要相信你的生命和你從事的工作和所有人的生命一樣有價值、一樣重要。無論多大的人物,無論他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他都不應該讓你畏懼、退縮,更不應該讓你自卑。要知道,每個人都是共生鏈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就像詩中所說的,問題不在於是什麼,重要的是能夠出類拔萃,將自己的工作做好。
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就算你是一名普通的清潔工,你也要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你的工作,隻有如此,你才有可能把它幹好,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總而言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工作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對於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收獲成功還是失敗,在於你擁有怎樣的態度。”又如NTL公司總裁羅伯特·威爾茲說:“在公司裏,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工作是全力以赴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因此,每一名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都能從自律中汲取力量,通過正確的工作態度邁向成功。當然,成功可能還需靠許多其他的條件相互配合,但至少以自律的態度麵對工作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一個無關輕重的邊緣人。
用感恩之心代替抱怨的嘴
如前文所述,世界的不同不在於它本身,而是在於我們看待它的方式,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世界觀。世界觀的不同決定著我們對這個世界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除了外在之眼外,每個人還有一雙眼睛,它不是長在臉上,而是長在心中,這就是心智的眼睛,這雙心智的眼睛比另一雙眼睛更重要,它告訴我們如何看待身外的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當你擁有了一顆感恩之心,你就會用愛的眼睛看世界,而心中有了愛,愛便無處不在,所以,良好的心態能讓你正確地看待人生與世界,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樣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一切皆取決於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對生命的態度,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所以,培養自己的感恩心、學會感恩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學會了,才能真正懂得生活。隻有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才能在心中充滿愛,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諦。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而一個不知感恩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快樂的人,他整天隻會忌妒別人、怨天尤人,隻想著自己的利益、自己需要什麼,從不關注這些東西是從哪兒來的。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賴著他人的奉獻,沒有他人的奉獻和付出,就沒有我們每天的便利和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他每一樣東西。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配偶的關愛、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人自從降生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裏。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就連自己的敵人也不忘感恩,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變得機智勇敢、豁達大度的,不是優裕和順境,而是那些打擊、挫折和對立麵。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才能摒棄沒有意義的抱怨。生活本身是非常豐富的,如果你自己不去尋找樂趣,而是天天責怪、抱怨生活,那隻能說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無趣的人。
兩個行走在沙漠裏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除他身體的饑渴,抱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而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當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一位國王在林中散步,遇到並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女子,決定娶她為後。女子也愛上了國王,於是欣然答應了國王的求婚,但她提出了一個要求:“請在王宮旁給我搭一個簡樸的小屋子,我每天會在裏麵待一個小時,不許偷看。”國王答應了,於是兩人結合了,生活和美、安詳、幸福,皇後每天都會到屋子裏待一個小時,無人能知其中的秘訣。20多年過去了,皇後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國王漸漸起了疑心:她難道是女巫嗎?一天,國王終於忍不住好奇,偷偷跟蹤皇後。然而,他驚奇地發現,妻子未施任何法術,她隻是坐在圓木凳子上,摘下皇冠,取下首飾,脫去皇袍,赤裸地、沉靜地坐著,臉上顯現出一種寧靜的光彩。
有時,我們是不是都應該有這麼一間小屋呢?去裏麵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呢?可能隻占用你一天時間的幾十分之一,但當你卸下種種委屈、怨氣、虛榮、奢望去梳理自己的心情時,你就會接近內心的真實,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茫茫塵世中,我們的心靈早已被歲月磨得粗糙和麻木,對於愛、對於感情早已不再心動,但是偶然間,一個善意的目光、一句美好的祝福還是會讓我們的心為之一振,原來,世界上隻有愛會給我們如此多的感動。
珍惜你的擁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珍惜你的家,帶著一顆惜福的心上路,你才會越走越踏實,因為你的根紮在了大地上,紮進了泥土裏。學會感恩吧,讓不滿和抱怨到此為止,感謝父母親,感謝所有的親人給你的愛和關心,感謝所有幫助過你的人給予的所有的溫暖和感動,也感謝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們的傷害,才有了你的成長。
戰勝弱點,讓抱怨到此為止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這些困難和弱點可能會成為我們邁向成功道路上的阻礙。已經成功的優秀者並非沒有這些弱點,而是因為他們懂得自律、敢於挑戰困難並且通過自律戰勝自己的弱點。
例如,許多人雖然具備了獲得成功的種種能力,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缺乏自信心、缺乏挑戰的勇氣。保守是這類人奉為真理的行事準則,開車絕對不走新路線、買飲料絕對不挑新口味、買衣服從不選擇新顏色,簡單地說,就是不喜歡改變既定習慣。在工作方麵也是一樣,對於已經做熟了的工作,就算再無聊、再枯燥、再怎麼缺乏前瞻性,也不輕易考慮離職。可是也許你會想起之前說過,就算是例行公事也要盡本分嗎?沒錯,就算無趣到極點、簡單到不行的工作,優秀的人仍然會恪盡本分地完成它,但優秀的人也懂得時候到了腳步得向前跨出的道理,否則如何能獲得成功呢?畢竟成功不會移尊就駕地來找你。
盡本分和缺乏自信是截然不同的,當你盡本分地做著無聊的工作時,可以從中尋找獲得與享受,然後樂在其中,因為你掌握了選擇權而選擇盡本分,但缺乏自信者則不相同,因為沒有嚐試與突破的勇氣,等同於被迫留在原地。當一個人是被迫從事某些事情的時候,大概就很難從中感受到樂趣了。
保守不是壞事,但過於保守絕對會限製個人的發展,從工作上說,為了避免錯誤,所以每當麵對工作中不時出現的困難與挑戰時,總是選擇一躲再躲,想方設法地拖延,絕不主動發起攻勢,更別說腦力激蕩一下,尋求解決之道,因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就是他們的工作哲學。結果,終其一生也隻能從事一些淺層次的平庸工作,錯過了無數次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
這種自卑心理是沉重的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的、不良的心境,它會消磨人的意誌、弱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鈍化人的銳氣,使人們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最終走向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期望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改變這種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每個人都擁有不可預知的巨大潛能,你越相信自己,你就能越發出色地完成更多傑作。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更莊嚴清淨;鮭魚善逆勢而勇上,所以更健碩強壯;探索者不怕危險困難,於是可以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人生總是充滿了種種的艱難困苦,這些困苦看起來阻擋了人前進的腳步,而事實上,這些屏障是淬煉人生的最好手段,是成功的催化劑。
很多人都在抱怨:我為什麼那麼不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正是這些“不順”才給了自己不斷提升的可能。如果因為遇到一些逆境就自暴自棄,無疑等於浪費了生命對自己的恩賜。星雲大師說:“人生正是因為有著種種的橫逆阻攔,而我們不斷超越升華,才顯出意義。因此,人生困頓,更要堅強;世道崎嶇,更要勇敢;處事難公,更要自發;做人難正,更要實在。”
遇到人生中的逆境,千萬別抱怨,因為抱怨是一個無底的深淵。遇到煩惱抱怨、遇到委屈抱怨、遇到困難抱怨……殊不知,過於抱怨生活,過於發泄對生活的不滿,生活就會如數還給你,這就是生活的規律。
鴦掘摩是一個作惡多端、殺人無數的惡人,後來在佛祖的點化下,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門。
成為一個修行者之後,鴦掘摩知道自己過去所做的惡業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難,所以請求佛陀讓自己出外修行,經受磨難。
他一個人前往荒郊野外,曆經了日曬、雨淋與風吹,在樹下靜坐,雖然肉體上承受了很多折磨,但是他依然不放棄。在這些時間裏,他吃的是樹根、野草,穿的是破布縫補成的衣服,甚至破爛到全身裸體。無論烈日炎炎、霜雪嚴凍還是狂風雨露,都不能動搖他修行的決心,他可以說是苦人所不能苦、修人所不能修。
雖然飽經風雨,但是鴦掘摩卻認為自己仍無法消除過去的種種惡業,於是他去向佛陀請教如何才能讓自己安心。
佛陀告訴鴦掘摩:“你身為佛門中人,應該走入社會中。”鴦掘摩聽從了佛陀的話,跟其他比丘一樣到城裏托缽。
由於鴦掘摩是有名的惡人,所以知道他的人看到他就很厭惡,不但大人辱罵他,連小孩看見他也紛紛躲避。鴦掘摩向一位懷孕的婦人托缽,那婦人突然肚子痛得哀天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