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隻會將問題變得更複雜
抱怨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隻會將問題帶向更加複雜的一麵,給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麵影響。真正的勇者,向來都不抱怨,他們總是冷靜地看待世界,審視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我們常說,為人處世要學會尊重他人,謹言慎行。話雖如此,但這是一個崇尚言論自由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權利說自己想要說的話。於是,在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地方我們都能夠看到吹毛求疵的人,聽到流言飛語,和那永不停歇的抱怨聲——“我的工作太煩人了,賺的那麼少,卻那麼辛苦……”“老板總是那麼苛刻,動不動就發脾氣……”
這個世界的方方麵麵,似乎都成了人們抱怨的對象。可實際上,抱怨又改變了什麼呢?工作惹人心煩,可一樣還是要做;老板對你苛刻,你一樣要遵從,否則就可能會丟了飯碗;經濟不景氣,賺錢越來越難,但你仍然要努力,不能停下生活的腳步。這樣看來,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滿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抱怨而變得令人順心,那些看不慣的人和事依舊是老樣子,循著他們的方式存在於世上。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仍舊無休止地抱怨,那隻會把問題帶向更加複雜的一麵,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
抱怨會打消人的積極性。很多抱怨過的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一旦頭腦中對某件事物不滿,產生了抱怨的意識,就會停下或放慢手裏的工作,為自己“打抱不平”,想盡辦法為自己討個公道。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罵世道不公平,就是說自己倒黴。時間長了,不僅會直接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讓自己產生消極的心態。
抱怨的人向來都習慣向他人訴苦,這樣做的結果,就使得他們的人際關係受到不良影響。沒有一個人喜歡整天與那些唉聲歎氣、消極的人在一起,更不願意忍受他們的牢騷和壞脾氣,偶爾一次可能沒什麼,但時間長了就會感到厭煩。因為情緒會相互傳染,總是聽抱怨的話就會破壞內心的平靜,影響工作和整個團隊的團結,帶來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
那些真正的勇者,在事業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總是客觀、冷靜地看待世界,審視自己,最終想辦法成就自己。
莉莎不到30歲,但已經是一家外貿公司的總經理了。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曆,莉莎總會說,是奶奶教給她的做事方法成就了她。
小時候,莉莎和奶奶一同住在鄉下,莉莎的奶奶為人和善,經營著一間小小的雜貨鋪。每天,都有很多鄰居到雜貨鋪裏和老人家談談心。當一些喜歡抱怨、愛發牢騷的鄰居到店裏買東西的時候,奶奶總是把莉莎拉到身邊,讓她聽自己和鄰居說話。
一次,鄰居尼克來買煙,奶奶問他:“今天怎麼樣啊?”
尼克歎了一口氣說:“不太好。你看,天氣這麼熱,真是氣死人了!這種鬼天氣真要命!”
奶奶一麵給他拿煙,一麵附和著說:“是啊,是啊,嗯……”
就這樣,尼克抱怨了十幾分鍾,才離開雜貨鋪。
還有一次,鄰居愛普生到雜貨鋪找奶奶閑聊,剛一進門就開始抱怨:“哈德森大姐,我真是生氣。以後我再也不想幹犁地的活兒了!滿是塵土還不說,驢子根本不聽使喚。我現在啊,渾身都是塵土,這活兒真是沒法幹了!”
麵對愛普生的抱怨,奶奶仍然是笑嗬嗬地附和著說:“是啊,是啊,嗯……”
等到愛普生發完了牢騷離開了小店,奶奶把莉莎拉到身邊,問她:“孩子,你聽到這些人說的話了嗎?”莉莎點了點頭。奶奶接著說:“每個夜晚都有這樣一些愛抱怨的人——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會醒來。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睡覺時不會感到暖和的被窩已變成冰冷的靈柩,身上的羊毛毯已變成裹屍布,他們再也不能為天氣熱或驢子不聽話而嘮叨一分鍾。孩子,你要記住:如果你對現狀不滿,那就設法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事物的本身,那就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莉莎一直記著奶奶說的這番話。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她遇到多麼大的挫折,她也從不抱怨。最終,她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打拚出了一片天地,成了業界有名的女強人。
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夠在尼克和愛普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件小事,一句無關緊要的話,甚至是天氣不好、路上堵車都能夠讓我們陷入長時間的煩惱和抱怨中,不能自拔。可是,這些既定的事實不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改變,隻會讓我們徒增煩惱,讓人的心情更加鬱悶,意誌更低迷。既然這樣,又何必抱怨呢?閉上自己滿是抱怨的嘴,用平和的心態看待事物,就能夠找到解決辦法。
抱怨將偷走你應有的激情
激情是成功的重要因子,但有了激情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在成功降臨之前,記住不要抱怨,否則你的激情就會被抱怨吞噬,讓你無力衝刺到終點。
一位企業家曾說:“激情是一種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是一種不斷鞭策和激勵我們向前奮進的動力。一個人沒有能力、經驗和資金都不可怕,我們可以去學習、奮鬥、尋找和積累;而沒有了激情,就將一事無成。”
激情是造就偉大的一種必要元素,沒有激情,就很難有動力。但是,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很多人都有激情,但他們依然平庸,沒有取得成功。這是為什麼?我們暫且不論天災人禍等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激情不夠,也就是說虎頭蛇尾、三分鍾熱度。那麼,是誰偷走了你的激情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聽聽這樣幾句話:
“工作枯燥,沒勁……”
“上司脾氣很大,同事也不好相處……”
“賺這麼點工資,沒什麼前途……”
“激情?給這麼點錢哪裏有激情啊?不想做……”
“麵對這樣的老板,我真的不想幹了……”
對這些話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接下來,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原本幾個人站在同一起點上,幾年過後他們的生活卻大不相同。有的人開始憤世嫉俗,抱怨社會,抱怨命運,抱怨他人,整天得過且過,混日子;有的人在職場上平步青雲,甚至是打拚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樣的起跑線,為什麼相差如此之遠?毫無疑問,前者是被抱怨偷走了激情,變得消沉,遠離了成功。
很多人都感歎歲月如梭,青春漸行漸遠,而自己卻始終與成功無緣。但他們很少去想,與其為了逝去的日子感歎、懊悔,為何不拿出激情麵對現實呢?越是抱怨,越是回憶,越是懊悔,就越是浪費當下的資本,讓自己碌碌無為。所以,我們要放棄抱怨,保持一份激情,並帶著這份激情上路,照亮自己的未來。這樣,無論將來遇到了多大的打擊、困難,都無法阻擋你前進的腳步。激情,可以創造奇跡。
傑克·沃特曼是美國著名的棒球運動員,他人生的輝煌就是用激情創造的。傑克退伍後,加入了職業棒球隊。但是,因為他的動作無力,他被球隊經理開除了。經理說:“你一天到晚慢吞吞的,一點都不像在球場上混了20年多年的。離開這裏,不管你去哪兒,做什麼,如果你提不起精神,你永遠都不會有出路。”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傑克的心裏,那是他有生以來遭受的最大的打擊。
傑克牢記著這句話離開了。離開時他的月薪是175美元,後來他加入了亞特蘭大隊,月薪降到了25美元。薪水如此少,他做起事來顯然也少了激情和動力。但他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在加入球隊10天以後,一位老隊員介紹他到德克薩斯隊。在抵達球隊的第二天,他的人生就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傑克發誓,要做德克薩斯隊最有激情的隊員。
傑克做到了。
“我一上場,身上就像帶了電。我強力地擊出高球,讓對方的雙手都麻木了。當時的氣溫高達華氏100度,我在球場上跑來跑去,很可能中暑。但是,我的球技卻出乎意料地好,而且由於我的激情,隊友們也都興奮起來。”傑克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道。
第二天早晨,傑克看到當地的報紙,上麵的報道讓他非常興奮。報紙上說:“那位新加入的球員,無疑是一個霹靂球手,全隊的其他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充滿了活力。他們不但贏了,而且是本賽季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由於傑克的激情和他的出色表現,他的月薪從原來的25美元一下子提高到185美元。在後來的兩年裏,他一直擔任三壘手,薪水漲到了750美元。
有人問他:“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傑克說:“因為一股激情,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原因。”
傑克用自身的經曆證明,激情能夠創造奇跡。其實,世界上許多巨變和奇跡,無論在哪一個領域中,都是因為參與者的激情才得以發生和實現,最終獲取成功,沒有誰因為抱怨而取得了成就。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需要激情。生活如果喪失了激情,就如同白開水,沒有味道,也不會精彩;工作缺少了激情,就如同機器,毫無目的和方向,很難做得出色。
所以,從現在開始,對你的生活、工作和事業都傾注熱情吧!你用十分的激情對待它,它會給你十二分的回報。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成功並不難,隻要你不抱怨,時刻充滿激情和鬥誌!
抱怨無法證明你自己
有主見、有胸懷的人會生活得更快樂,也更容易接近成功。一味地抱怨,隻會讓人喪失理智,最終毀了自己。
“證明自己”,這個想法沒有錯,因為人活著就要體現存在的價值。可惜,生活中很多人想的隻是“要證明自己給別人看”,而這就是庸人自擾了。如果你本身很出色,即使不去證明,別人也一樣能夠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管你怎麼做,也無法遮擋眾人的眼睛。再者,如果你真的很出色,卻刻意地證明自己,就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嫉妒和排擠;如果你本身很平庸,還絞盡腦汁地想證明自己,那就會變成一個在人前賣弄的“小醜”。這就是所謂的:所有的傻瓜都是自證的。
上世紀60年代,在意大利的卡塔尼山,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塊墓碑,碑文大意如下:
有個叫托比的人曾到敘拉古城遊學,在經過卡塔尼山時發現山上有隻老虎。進城後,托比對人說,山上有隻老虎,上山時一定要小心。然而,沒有人相信他,因為這裏還從來沒有發現過老虎。托比一再堅持讓別人相信自己,並且描繪老虎的樣子是如何凶猛,可是,口說無憑。最後,托比說:“既然你們都不信,那我就帶你們去看看。”
當時,柏拉圖和他的幾個學生也在敘拉古城,他們也與托比一同上了山,可是,一連幾天都沒有看到老虎。托比看到人們懷疑的目光,抱怨他們不相信自己。他對天發誓說,自己的確看到了老虎。但人們卻認為他的眼睛被魔鬼蒙住了,甚至認為他是一個撒謊者。
麵對質疑,托比生氣地說:“我從來沒有撒過謊!我真的看到了一隻老虎。”為了證明自己的誠實,托比逢人便說他沒有撒謊,並抱怨他人不相信自己。到最後,人們見到他就躲,甚至覺得他是個瘋子。
這樣的生活讓托比無法忍受。他買來了一杆獵叉,隻身一人上山尋虎。他發誓,一定要找到老虎,把它打死,拖回來讓人們看看。
結果,托比一去就再也沒回來。幾天過後,人們在山上發現了一堆破碎的衣服和一隻腳。法官驗證後說,托比是被一隻重量為500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
托比的確沒有說謊,山中的確有老虎,但是,用自己的生命來證實這一切,似乎有點不值。證明自己是很多人都有的願望,但是世上的眾多不幸都是在人們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的過程中出現的。這就是因為人們太過於在意世俗的眼光,而抱怨又會讓人走向極端。
反觀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他們從來不刻意證明什麼,也不會為了證明而陷入抱怨的泥潭。即便自己真的遭受了利益的損失或是人格上的侮辱,他們也不抱怨,也不執著地證明什麼。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不懂得反擊。他們的理智就是最有利的武器。
曾經有段時間,法國的瓦利也傑劇院因為劇目質量較差,上座率直線下降。為了提升上座率,劇院的經理焦急地找到著名作家大仲馬,請他迅速寫個新劇本,而且他承諾,如果新劇本前26場能夠賣到6萬法郎,就會支付給大仲馬1000法郎作為報酬。
大仲馬寫好了新劇本,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劇院的經理看著滾滾而進的鈔票,心裏樂開了花。當劇本演出到了第26場的時候,大仲馬找到劇院的經理,準備領取1000法郎的報酬。
可惜,經理毫無誠意,他說:“尊敬的大仲馬先生,真的很抱歉,我無法付給您報酬了,因為26場演出我們隻賣了59999法郎。要不,我給您100法郎吧!”
大仲馬非常平靜地問:“真的嗎?”
“當然,我以上帝的名義起誓!”經理故作莊重地說。
大仲馬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那好吧!”隨後,他走出了經理的辦公室。經理得意地大笑起來。
過了一會兒,大仲馬再一次走進了經理辦公室。經理奸笑著問:“大仲馬先生,您是回來拿100法郎的吧?”說著,他從抽屜裏拿出了一小遝兒鈔票,遞給大仲馬。
“不,我是來拿1000法郎的。”大仲馬的右手裏握著一張3法郎的門票。原來,剛剛他離開後是去了售票處,買了張戲票。
“經理先生,這張戲票是3法郎,您剛剛說戲票賣了59999法郎,加上這3法郎,已經超過了6萬法郎。您該兌現承諾了!”
無可奈何的經理隻好打開錢箱,把錢如數付給了大仲馬。
麵對無賴的經理,如果大仲馬抱怨他不守信用,抱怨自己沒有事先看清楚對方的醜惡嘴臉,甚至是怒不可遏地教訓對方一番,他能夠順利地拿到稿酬嗎?未必,興許還要為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所以,就算是對付那些言而無信之徒,我們也不該喪失理智地抱怨,而是要保持冷靜和理智,用智慧讓對方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