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給生活一個笑臉,生活也會對你微笑(2 / 3)

老師和同學都趕了過來,問我有沒有受傷。我甩開他們的手說:“沒事,我繼續比賽!我要得第一。”心裏想著別人都超越了自己,我就又往樹上爬。這時候,老師堅決不讓我再上樹。他把所有的同學都叫了過來,語重心長地說:“有些蘋果,比如最高處的那些,不用你們去摘,到時候我找個梯子過來就行了。你們隻要摘自己夠得著的就好了!”

在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他說道:“這些年,我一直都沒有忘記老師說過的那句話。雖然現在的我也是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但我比過去更理智了。我知道,盲目地去和別人比較,去追求自己夠不著的東西,就會讓自己失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這是因為自身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導致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和人攀比,甚至強迫自己做一些難以做到的事情,就很難獲得幸福。隻有學會享受自己擁有的東西,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我,從內心深處杜絕無謂的攀比,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當我們還沒有實力去采摘那些高處的蘋果時,無論多麼渴望得到,多麼羨慕別人的擁有,隻要客觀條件不成熟,都必須學會暫時放棄。然後,通過務實的途徑,去追求事物的本質,等到自己長高了,自然就能夠摘到更多的蘋果。

你對生活微笑,生活也會對你微笑

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微笑,它就會對你微笑;你對它愁眉苦臉,它也不會讓你開心。不管遇到什麼挫折與困難,記住不要抱怨,保持一份樂觀的心情,就能安然地渡過每一個難關。

生活中喜歡抱怨的人遠比樂觀的人要多,如果你細心留意這些人的生活,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他們事事都不順心,朋友很少,甚至遭人厭煩。每天看到他們的時候,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很難聽到他們發出爽朗的笑聲,更不會聽到他們描述生活充滿希望,自己要努力奮鬥。愛抱怨的人,始終用一副哀怨的神情麵對生活,他們不知道生活其實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失望,它也會對你失望;如果你對它微笑,它也會讓你開心。

偏僻的小村莊裏住著一對清貧的老夫婦,為了給家中換點更有用的東西,他們把家裏唯一值點錢的那匹馬拉到集市上去了。

老頭兒先用這匹馬和別人換了一頭母牛,接著又用母牛換了一隻山羊,再用山羊換了一隻大鵝,又把鵝換成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每一次與他人交換東西時,老頭兒總想著能給老伴一個驚喜。

老頭兒扛著一大袋子爛蘋果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中他覺得累了,便到一家小酒店休息。這時候,他碰見了兩個外國人,閑聊中老頭兒把自己趕集的經過詳細地說了一遍。兩個外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老頭兒,等你回家肯定會挨老婆的一頓打。”老頭兒堅稱絕對不會。外國人不相信,他們用一袋金幣打賭。隨後,兩個外國人跟著老頭一起回了家。

老太婆看到老頭兒回來後非常開心,她饒有興致地聽老頭兒講述趕集的經過。每當聽到老頭兒講到自己用一樣東西換了另一樣東西的時候,她都沒有絲毫抱怨,而是充滿了欽佩。她不時地說著:“真好,我們有牛奶喝了!”“羊奶也挺好。”“鵝毛多漂亮呀!”“我們可以每天吃雞蛋了!”最後,她得知老頭兒用母雞換了一袋開始腐爛的蘋果時,也沒有惱火,而是開心地說:“今天晚上我們就能吃蘋果餡餅了!”

就這樣,兩個外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樂觀的人從不抱怨,即便他們遇到了不公平、不順心的事,或是吃了虧,也都會微笑著麵對。故事的結局也告訴我們,隻要樂觀地生活,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念叨:“誰想抱怨呢?我也不想抱怨,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改掉這個習慣。生活中有這麼多令人煩惱的事,怎麼快樂得起來?”如果一直抱著這種消極的想法,那就會一直抱怨下去。

其實,抱怨與樂觀之間的距離很近,一切都隻在一念之間。假如你是個悲觀的人,選擇了抱怨,也許你將時時忍受憂鬱、痛苦的折磨,你的生活、學習、情緒、健康都將因此付出代價。相反,如果你能樂觀地對待你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困難和挫折將會因為你的樂觀而變得渺小和微不足道。想要克服抱怨並不難,隻要意識到自己不該抱怨,這就是改變的第一步。接下來,做一個樂觀的人,時刻保持樂觀的情緒,這就是克服抱怨最好的辦法。

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憂鬱煩悶,而是為了生活得快樂幸福,美好的東西都需要自己努力爭取。因此,試著花費一點時間,給自己列出一個快樂的人生計劃,製定一個目標。這樣的話,就算遇到了挫折和困難,實現目標的動力也會幫助你克服消極情緒,讓單調乏味的工作變得有趣,讓自己有力量堅持下去,超越險阻。此外,還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給自己製定的目標過高,那麼當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的時候,就會抱怨他人,抱怨為什麼沒人幫,抱怨為什麼不順利,會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差。

總之,記得帶著微笑工作,帶著微笑生活,積極地調控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情,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如果這條路行不通,那就換一條

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沿著一條熟悉的路走,當這條路走到盡頭時,便開始抱怨命運和環境,卻不懂得向旁邊尋找新的路。很多時候,堵死我們的並不是路,而是自己。

一個人沿著一條路行走,且越走越寬闊的時候,他想到的總是幸運、美好和快樂;當他在一條路上走,最終卻發現自己走到了死胡同,他想到的就是絕望、抱怨、毀滅。他會埋怨途中的行人沒有提醒他前麵無路可走,也抱怨自己沒有看清楚方向就行動,抱怨路上沒有一個指示牌,為自己指引方向。這時候,他忘了一點:路的旁邊也有路。很多時候,我們走得不順利,並不是路太窄,而是我們的思維和眼光太狹窄。於是,最終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自己。

李某是一家公司的老員工,最近他遇到了很多煩心事,讓他無心工作,終日唉聲歎氣,悶悶不樂。原來,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領導狠狠地批了李某,他年近四十,麵對領導的嚴厲批評,麵子上很是掛不住。但這一切,也的確是他自己的責任。

前幾天,李某接受了公司委派下來的一項重要的任務。由於擔心出問題,在他執行前,領導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多多參考別人的意見,甚至提出了兩套方案。李某覺得依靠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完全能夠做好這件事,也就沒把領導的話放在心上。可真到了執行任務的時候,他才發現,事情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但他還是一意孤行,固執地用自己的方法,最後把事情搞砸了。

公司的同事看到李某受了打擊,變得越來越自閉,也都想開導他一番。有人建議他多和朋友聊聊,出去散散心;有人建議他找點新奇的東西玩玩,轉移一下注意力……李某心情原本就不好,他不但沒有感激周圍同事的一片好意,反倒內心亂糟糟的,抱怨別人惹自己心煩。

接下來的日子裏,李某一直沉浸在抱怨和憂鬱中,不久後他離開了公司。

如果視野太過狹窄,胸襟不夠廣闊,就會固執於自己的經驗,最終把自己憋進死胡同。李某的失敗就在於他太過於依照自己的經驗辦事,即便前方沒有路了,他也偏要往前走,而不去尋找另外的路,這就是他搞砸任務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麵對這些挫折與失敗的時候,他沒有堅強麵對,而是選擇了抱怨和逃避。

其實,轉念想想:何必一條路走到黑呢?當我們麵前無路可走的時候,何不嚐試向左或向右跨出幾步呢?路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撿熟悉的走,總是沿著一條路前進,就會把路走絕;轉變一個方向,你可能會發現更多的路。

和所有的大學畢業生一樣,劉冰帶著一股敢闖敢拚的勁頭走進了職場,而且他身上的這種銳氣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在大學裏,他一直以創意迭出著稱,如今他依然像過去一樣,腦子裏總是新點子。

每個職場人在工作中都會有不滿意的地方,讓劉冰感到有些鬱悶的是——老板循規蹈矩,不敢冒險嚐試新的改變。特別是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公司順利地渡過了難關,這更讓老板堅信自己的保守和謹慎是正確的。

劉冰在公司裏從事產品的設計工作,依照老板的理念,要做就要做最專業的,精益求精。可劉冰卻不這樣想,他認為公司完全可以讓產品走多元化的路線,如果長期生產一兩種產品,肯定無法滿足顧客的需要。他一直想要設計新的產品,但他畢竟隻是設計部的負責人,不是老板。劉冰想先設計出產品再說。可是,問題又來了,老板肯定不同意他利用公司的資源進行研究,該怎麼辦呢?

思前想後,劉冰有了主意。他向老板提議,在產品的設計上進行更新。老板聽後欣然同意,劉冰便開始了新產品的設計。三個月後,他設計出了一款比過去更為美觀、實用的產品,這時候老板才知道他“上當”了。不過,看到一個接一個的訂單,他也隻能給劉冰加薪晉升了。

當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時候,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不妨試著改變心態。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可能因為被客觀條件限製,為環境所迫,這些東西我們無力改變,但要記住:條條大路通羅馬。既然無法改變全局,那就試著改變局部。不要無休止地抱怨無路可走,隻要你充滿信心去嚐試其他的辦法,尋找其他的路,難題就可能迎刃而解,讓你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別讓心態阻礙了成功的腳步

沒有成功的心態就無法成就大事。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隻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夠把握住機會。

人之所以抱怨,是因為別人身上有他們看不慣的東西,是因為工作或生活的環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但他們又無法改變這種現實。既然如此,為何不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呢?可能改變一點點,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三個年輕人同時進入一家露天洗車場做洗車工。嚴寒酷暑,他們從不停歇,總是埋頭苦幹。這三個人年輕人雖然做著同樣的工作,但他們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顧客問A:“你在幹什麼?”A冷漠地說:“我在擦車啊!”

顧客問B:“你在幹什麼?”B笑著回答:“我在給顧客做汽車保養。”

顧客問C:“你在幹什麼?”C非常認真地說:“我在幫助老板賺錢,也是給自己掙口飯吃。”

幾年之後,三個年輕人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A仍舊碌碌無為,B開了一家汽車養護產品店,而C則是一家環保洗車集團的董事長。

三個年輕人做著同樣的工作,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心態。事實也證明,心態能夠決定命運。C說的那句“我是在幫老板賺錢,也是給自己掙口飯吃”透露出了一種坦然。有了這樣的心態,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夠麵對呢?

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有其不如意的地方,隻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夠把握住機會。若整天都抱著一副事不關己、我行我素的態度,不僅會給單位帶來損失,同時也會讓自己喪失進取心。每個崗位都能鍛煉人,抓住一切盡可能的機會充實自己,增強自己各方麵的能力,這是職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堅實基礎。

生活中有很多人,本身不缺乏知識、才能,隻要努力完全可以取得成功,但事實上他們卻始終沒有大的成就。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心態阻礙了成功的腳步。職場是工作的地方,而不是發牢騷,抱怨的場所。每個職場中人,都應當擺正自己的心態,認真、理性地對待工作。一不做二不休,隻要你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無條件地做好,否則就幹脆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