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頭狼信念——卓越頭狼,舍我其誰(1 / 3)

第一章 頭狼信念——卓越頭狼,舍我其誰

在狼的世界裏,隻相信強者。頭狼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睿智敏銳的頭腦;要想引領群狼,就必須具有從容優雅的風度,海納百川的胸懷;要想叱吒風雲,就必須具有野性的血液,堅忍不拔的精神。然而,頭狼並非天生的,它需要勇氣,需要技巧,還需要有強者的心理素質和領袖氣質。唯有曆經磨煉,才能爭得頭狼地位,叩開成功之門。

頭狼法則之一 頭狼並非天生的

頭狼的地位並非天生的

在狼群中,任何一隻狼都可以向頭狼發起挑戰,勝利者會接管頭狼的一切,而失敗的一方,則會被狼群分屍。這就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由於頭狼是力量、勇氣和智慧的象征,所以任何一隻弱狼都不願意輕易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

但是,作為一隻想成為頭狼的狼,在臣服頭狼的背後眼睛裏總是閃現著懾人的光芒。它知道,自己生來並不是頭狼,卻必須為成為頭狼而奮鬥拚搶,隻有這樣,才有成為頭狼的機會。

在今天,“成功”比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充滿誘惑力。但是,成功並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的。天下沒有不努力的成功,要麼是不勞而獲,要麼是不期而遇,但二者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唯有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付出之後必有回報,才能一步步地邁向成功。

當然,人群中不乏宿命論者,他們認為命運是與生俱來的,根本不會改變,一切隻能聽天由命。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就好比狼群中那些默默無聞的弱狼一樣,隻能跟在頭狼的身後,言聽計從,任勞任怨,絲毫沒有自己打拚天下的實力。

然而,不甘寂寞者大有人在。他們就是渴望成功,渴望在眾人麵前脫穎而出,成為領跑世人的“頭狼”。懷揣這種夙願的人內心始終有一個信念:自己生來並不是“頭狼”,但卻有成為“頭狼”的機會;自己生來並不是佼佼者,但卻有成為佼佼者的潛力。可以想象,這種自我暗示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這裏,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李嘉誠爭做“頭狼”的過程。

李嘉誠的家庭並不富有,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從潮州逃難到香港,一家人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家徒四壁,生計維艱。兩年後,香港淪陷,父親一病不起,年僅14歲的李嘉誠不得不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

在別人隻為吃穿奮鬥的時候,李嘉誠的誌願卻是要成為富翁。他深深懂得,富翁並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隻有不斷地去拚搶,和時間拚閱曆,和競爭搶機會,他的理想才能變成現實。

李嘉誠最先從事的是推銷行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再努力畢竟隻是一名高級“打工仔”。後來,李嘉誠成為塑膠廠總經理,這本該是一個不錯的職位。但是,他認識到,自己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是公司董事長的,成敗的最終承擔者也隻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自己的關係不大。這使得十分渴望證實自身價值、實現偉大抱負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板怎樣賞識,再三挽留,李嘉誠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創業。

沒過多久,說幹就幹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朋友籌借的5萬港元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李嘉誠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後來,李嘉誠涉足地產,長江工業改為長江地產,集中發展地產,次年更名為長江實業,並成功上市。

李嘉誠從一個臨時跑街的推銷員到年輕的塑膠廠總經理,再到全香港知名的房地產大亨、全亞洲的商界驕子,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沒有被生活遺棄的人,隻有遺棄生活的人。”

我們回顧李嘉誠走過的曆程,發現正是爭做“頭狼”的自我暗示力量造就了他的成功。人之所以能夠駕馭環境,自主成敗,就是因為他可以運用潛意識的力量,尤其是自我暗示這個工具。頭狼與弱狼之間、成功者與平庸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自我暗示的力量。一個目標一旦確立,不在奮鬥中死亡,就要在奮鬥中成功。具備了這種信念,我們就能做成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

如此說來,我們必須知道“頭狼並非天生的,人人都有成為頭狼的可能”,剩下的就要靠我們個人的努力了。下麵故事中的工程師華盛頓·羅布林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當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要著手建造一座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大橋,卻遭到橋梁專家們的反對,他們認為這個計劃純屬天方夜譚,不如趁早放棄。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他確信這座大橋一定可以建成。父子倆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構思著建橋方案的同時,也說服了銀行家們投資該項目。

大橋剛開工沒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父親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也嚴重受傷。許多人都認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夭折,因為隻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盡管華盛頓喪失了說話和行動能力,但他的思維還是同以往一樣敏捷,他堅信自己能夠完成這項在別人眼裏不可能的任務,要把他與父親費了很多心血的大橋建成。一天,他腦中忽然一閃,想出一種用他唯一能動的一根手指與別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圖傳達給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指揮工程,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自我暗示,就是自我形象的創造或改造,我們選擇了自我形象,而自我形象創造了成功。很顯然,華盛頓改變不了自己身體的殘缺,但是他的信念和思想卻是不可動搖的,也正是通過這種潛意識的力量,華盛頓完成了父親的夙願,實現了一項壯舉。

一個人的成功是靠辛勤的努力獲得的,當我們發現了一個機會時,我們所要做的是通過各種方法抓住這個機會,使它開花結果,唯此我們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頭狼的地位並非天生的,我也有成為頭狼的可能”,頭狼與弱狼之間、成功者與平庸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這種自我暗示的力量。爭做“頭狼”的目標一旦確立,我就隻剩下兩種選擇:不在奮鬥中成功,就在奮鬥中死亡。

領袖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

狼群的組織遵循著一定的階級模式。它們的組織主要是由一對屬於最高階級的阿爾法公狼和母狼擔任領導者,並由一對次級的貝塔公狼和母狼擔任組織的領導中堅,而其餘的狼,都屬於組織最低階級的奧米伽等級。

阿爾法公狼具有強壯的體格、強勢的性格以及決策能力、狩獵能力,是整個狼群的領導者。阿爾法母狼則主要輔佐它的伴侶以及其他領導的中堅分子,組成領導團體。基本上,阿爾法母狼的個性與阿爾法公狼相匹配。整個狼群的生存,就取決於這個領導團體的智慧、判斷以及領導能力。

阿爾法狼之所以成為領袖,受到狼群的肯定和認可,與它後天形成的種種能力是分不開的。同樣,在人類世界中,沒有人天生就是領袖,沒有人天生就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領袖的氣質和管理才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學習得來的,是可以通過培養獲得的。我們來看看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廣西柳州分公司的張傑團隊的故事。

張傑團隊成立的7年間,團隊管理者張傑9次榮獲中國人壽金質獎章,團隊年年提前超額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保費任務,連續多年被評為“廣西分公司優秀團隊”,成為廣西人壽最佳績效團隊之一。

張傑團隊取得這樣的成功很大程度是與張傑個人的努力分不開的,下麵,我們就來看看張傑是如何一步步培養自己的領袖氣質和管理才能的。

組建團隊之初,張傑遇到不少困難,但她都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團隊培訓跟不上,她就親自授課輔導;沒有組訓,她就親自上台宣導。僅僅半年,團隊成員就發展到41人,張傑晉升為營銷部經理。

這個時候,張傑開始認識到,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者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個人的才華,更要有廣納賢士,利用團隊成員的聰明才智擴張團隊整體能力的用人能力。

為此,張傑製定了增員的獎勵措施,激勵全員增員;設置了伯樂獎,獎勵每月增員成績突出的夥伴;設立新人育成津貼,組員增員還可拿到津貼。這幾項舉措,極大地激勵了全體營銷夥伴增員的熱情。

為培養團隊的組織架構,提高績效,張傑從晨會到客戶聯誼會,都采取輪流值周製,每一個團隊中的小組帶頭人輪流上台宣講,鍛煉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在團隊中分設晨會策劃部、教育培訓部、職場文化部、人力資源部、群工部等5個部門。

張傑團隊的部門營銷人員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同時,她還鼓勵新人與不同層麵的人交朋友、打交道,每天保持10人以上陌生拜訪。

張傑團隊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深刻地認識到,一名優秀的團隊管理者需要具備卓越的領袖氣質。在現代企業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而紅石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則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

地處北京朝陽區的現代城是潘石屹走向成功的一個分水嶺。不過,現代城的銷售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年,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現代城的銷售並沒有像潘石屹預期的那樣火起來;更嚴重的是,當時北京市政府宣布推出大批量的經濟適用房,其中的八王墳項目與現代城隔路相望,規劃麵積55萬平方米,而售價僅為現代城的一半。這時,公司的核心人物之一鄧智仁和潘石屹的矛盾在這種焦灼的狀態下積鬱糾結。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執,意冷心灰的鄧智仁決定棄“城”而去。

鄧智仁走了以後,麵對內外困境的潘石屹沒有驚慌失措,他為了穩定人心,馬上給銷售人員開了個會。他說:“第一,你們都不要在下麵傳閑話;第二,我們現在一定要在短期內掀起一個銷售高潮。”針對有些人提出的“銷售淡季”之說,潘石屹認為:“這種情緒是絕對不能有的。做房地產,信心最重要,既然決定要上這個項目,就一定要有熱情、有信心把它做好。”最後,他又給員工們提了一個口號:“在每一個銷售人員的心中,燒起一把火,共渡難關。”

關於經濟適用房,潘石屹堅信它不會構成對現代城的衝擊。因為現代城與經濟適用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買現代城房子的客戶絕對不會去關注經濟適用房。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判斷。從11月20日起,現代城的銷售直線上升,最好的一天,賣了17套房子,成交額3 000萬元人民幣。這離鄧智仁的棄“城”而去還不到10天。

麵對商場的挑戰,潘石屹用自己的鎮定和勇敢去麵對,在關鍵時刻顯示了他的膽略、勇氣和領袖氣質。這是他久經商海、常年磨煉的結果,並非短時間內所能達到的。

那麼,要如何才能將管理者塑造成為團隊裏傑出的“頭狼”呢?回顧張傑和潘石屹的經曆,我們發現作為一個成功團隊的領導者,起碼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麵的領袖特征。

一、高瞻遠矚的眼光

團隊領導者是決定組織未來的關鍵人物,因而一定要具備超於常人的眼光,包括挖掘潛在經營利潤的能力和挖掘潛在人才的能力。麵對激烈競爭和紛繁變化的世界,領導者要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帶領部下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

二、睿智敏銳的頭腦

睿智是指作為團隊的領導者,首先應當具有清晰的人生觀,引領自己克服人生的困難;其次要有洞察力,在團隊成員麵臨選擇時為他們提供指導,並通過這些卓有成效的指導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組織的凝聚力。

敏銳是指作為團隊領導者,首先應當善於從複雜的現象中抓住主要矛盾,保證方向不偏離;其次要有創新精神,能及時從其他組織和他人那裏發現對自己組織有利的事物,善於學習和運用,保持組織活力。

三、從容優雅的風度

所謂從容,是指麵對變化和困難時表現出來的強烈自信和快速反應能力。

具有從容優雅的風度,首先,要有大將風度。團隊領導者是組織的主心骨,是眾心所向、眾望所歸的人物,所以必須有應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並在克服困難過程中推動組織前進。其次,要有高雅的談吐和得體的舉止。團隊領導者是組織的形象代言人,需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為組織做好宣傳,得到盡可能多的社會認可,這對個人和組織拓展事業都有益處。

四、海納百川的胸懷

領導者一定要身體力行,廣開言路,保證每個成員都可以坦誠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好的意見還會得到鼓勵。時間久了,組織內部就會形成一種誠實的文化,這也是提高決策效率最好的辦法之一。此外,一些團隊成員的個性往往比較鮮明,作為團隊領導者一定要取人之長,為他們創造好的環境,使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沒有人天生就是領袖,培養領袖氣質,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領導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注意不斷學習,將會為領袖氣質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身處瞬息萬變的複雜環境之中,要想培養卓越的領袖氣質,在管理活動中隨機應變,百戰百勝,我就必須在自己的戰場上,像高爾夫選手那樣天天揮杆練習。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在狼群內部,阿爾法狼擁有絕對的權威。它的頭狼位置,並不是誰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齡或者輩分來安排的,每隻公狼都有競爭這個位置的資格,但隻有狼群中的最強者才能得到這個位置。

當狼群的後代們逐漸長大,它們就會覬覦首領的位置。雖然狼群的首領是它們的父親,它們也毫不心軟,因為狼群就是一個能者為王的世界。同時,在狼的兄弟之間也會展開激烈的競爭。最後,最強大的公狼成為這個狼群的首領,而其他的公狼要麼臣服於它,要麼帶領一部分狼自立門戶,要麼到處流浪,或者加入其他狼群。當狼群確立了新的首領之後,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領導。

回顧狼群之間的殘酷爭奪,我們會發現,其實競爭也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有組織的競賽已經數不勝數,暗下決心要趕超他人的無形競爭更是到處存在著。對於有些人來說,隻有在競爭中他們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存在,隻有在拚搶中他們才活得充實而有意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他們一生不變的信條。這是一句多麼有氣魄、有血性的豪言壯語。這句話是無數個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不願默默無聞度過一生的人的座右銘。說到這裏,我們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項羽。

項羽名籍,出生於楚國的貴族世家。小時候,他看到秦始皇出遊的赫赫聲勢,就產生了“取而代之”的念頭,才有了之後的一番作為。

公元前209年,項羽與叔父項梁殺死秦會稽郡守,響應起義,率精兵八千,渡江北上作戰。後項梁戰死,秦軍圍困巨鹿,宋義、項羽率軍救援。

公元前207年,項羽殺死畏敵不前的主將宋義,破釜沉舟,渡過漳水,經過激戰,終於大破秦軍。項羽被推為諸侯上將軍,從此,項羽成為反秦鬥爭中叱吒風雲的英雄和領袖。

項羽屢敗秦軍主將章邯,最後章邯向項羽投降,項羽坑殺降卒20萬人,消滅了秦軍主力。攻入鹹陽後,處死秦王子嬰,焚燒宮室,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的不滿,其中以漢王劉邦為主。

項羽與諸王的爭霸,主要是楚漢爭霸。楚漢戰爭初期,項羽屢次打敗劉邦,還曾俘虜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項羽雖然神勇無比,但有勇無謀,缺乏遠見,剛愎自用,不聽良言,以致許多有才能的人如陳平、韓信等人都離楚歸漢,甚至連他唯一的謀臣範增也被逼走。而陳平、韓信等人受到劉邦重用,尤其是韓信,率兵攻城略地,占領了項羽的後方。項羽在爭霸戰爭中逐漸處於劣勢。

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相持不下,雙方商定以鴻溝為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乘勢發動進攻。第二年,劉邦會同各軍,包圍項羽,項羽連戰失利,退至垓下,遭受十麵埋伏,在四麵楚歌聲中潰逃出重圍,最後單槍匹馬到達烏江。有人劃船接他過江,項羽想到當年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起義,如今僅剩他一人,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拒絕過江,自刎而死。

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生當作人傑”,但是“時不利兮騅不逝”,烏江自刎,雖未“取而代之”,卻也“死亦為鬼雄”。項羽一生雖然短暫,但綜觀其身,也算是人中之傑。除了中國古代的項羽,世界上不乏這樣的豪傑之士。一位備受歧視的黑人女孩成長為一名著名政治家的故事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而這位黑人女孩就是後來的美國女國務卿賴斯。

賴斯的奮鬥曆程充滿了傳奇色彩,在20多年的時間裏,她付出了“8倍的努力”,奇跡般地完成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轉變。

賴斯小時候,美國的種族歧視還很嚴重,特別是在她所生活的城市伯明翰,黑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處處受到白人的歧視和欺壓。賴斯10歲那年,全家人來到華盛頓觀光旅遊。就因為是黑色皮膚,他們全家被擋在了白宮的大門之外,不能像白人一樣進去參觀。小賴斯感到了莫大的恥辱,咬緊牙關注視著白宮,然後轉身一字一頓地告訴爸爸:“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那房子的主人!”小賴斯的遠大誌向,得到了父母的讚賞,他們經常告誡女兒說:“要想改善黑人的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雙倍的勁頭往前衝,或許能獲得白人一半的地位;如果你願意付出4倍的辛苦,就可以跟白人並駕齊驅;如果你能付出8倍的堅忍,就一定能趕到白人的前頭!”

從此以後,賴斯為了讓自己“趕到白人的前頭”,十年如一日,付出超過他人“8倍的艱辛”,發奮學習,積累知識,培養才幹。26歲時她已經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女教授,隨後還出任了這所大學最年輕的教務長。此外,賴斯還用心學習網球、花樣滑冰、芭蕾舞等。凡是白人能做到的,她都會盡力去做;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努力做到。

最後,賴斯終於成功了,她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走進了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

可以說,人類的一切創造和進步都是從誌向開始的。立下“作人傑”的誌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工作隨著誌向前進,成功跟著工作而來,這是一個規律。一個人隻有樹立了遠大的誌向,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不單單在政界,在變幻莫測、豪傑輩出的商海中,此類事例也不勝枚舉。

本田宗一郎是一位商業奇才,他從一名隻有小學學曆的汽車廠學徒搖身一變成為一位擁有100多項專利、稱霸世界摩托車行業幾十年的工業巨子,這並不是偶然的。年輕時的本田宗一郎思想激進,很有想法,他買下一批閑置的軍用微型發動機,裝在自行車上,製成機動自行車,結果這種車大受人們的歡迎,本田摩托的事業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本田宗一郎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理想的追求,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與油汙為伍,累了就睡在工廠裏,期望早日把產品製造出來。為了求取更多的知識,本田宗一郎重回學校苦修兩年,期間他經常由於自己的設計而被老師和同學嘲笑。對於這些挫折和誤解,本田宗一郎並沒有太在意,而是咬緊牙關朝目標前進,終於在兩年之後取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心願。

直到10多年之後,本田宗一郎才終於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本田技術研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經營,本田摩托車的年平均生產突破了149萬輛,其中出口6萬輛,高居世界第一,本田從街道工廠上升為世界性大企業。

縱觀古今中外,翻開那些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無一不是壯懷激烈、誌向高遠的人,他們的成功也正因為此。所以說,要想成為“頭狼”,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高遠的誌向,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誌向,那樣成功才會慢慢到來。

我是不甘平庸的,我有自己的生存價值和目標,並且按照自己的價值和目標去尋找生命的真諦——要做就做最好。因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我一生不變的信條。

想我之所想,做我之所做

狼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在頭狼的帶領下按照自己的社會秩序和生活方式生存,不需要人類的施舍,也不希望被打擾。正是因為這種堅持,使它們幾乎從地球上滅絕,然而它們仍然鍥而不舍,自由地遊蕩於遙遠偏僻的地方,哪怕去適應更為嚴酷的氣候和更為惡劣的環境。

到現在為止,人類仍然沒有馴服狼,這是因為狼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桀驁不馴的本性。幾百萬年過去了,狼的這種本性沒有絲毫改變,即使狼群已經為之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它們也沒有絲毫後悔。

在現實社會中,誰都想出人頭地,不過麵對困境,特別是曆經多次碰壁後,大多數人的自信消失殆盡,想想自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改變,於是就隨波逐流,命運有如隨風柳絮,飄到哪兒算哪兒。但是有些人,骨子裏就深信自己並非平庸的尾狼,他們執著於脫穎而出,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百折不撓的抗壓精神。這些精神已流淌於他們的血液之中了。他們是卓越的“頭狼”,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盡管不時身處危機、逆境,但是他們的內心,永遠都是不可馴服的。

在美國《華爾街雜誌》上有一篇關於企業家的文章,文章通過一係列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得出結論:但凡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能感染他人的強烈自信和非凡魄力,他們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決定,對自己“深信不疑”。對失敗的擔心往往會使其他人感到氣餒,但成功的企業家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失敗的擔心絕不可能嚇倒他們。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總裁玫琳凱·艾施女士就是這樣一名富有魄力的“頭狼”。

45歲的玫琳凱·艾施女士在創建自己的公司之前,是美國一家全國直銷公司“世界禮品公司”的訓練主管。當時的美國社會對婦女很歧視,所以玫琳凱的薪水隻有同級男同事的一半,在公司中根本不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她對此非常氣憤,決心改變這些現狀。

於是,玫琳凱毅然決定辭職回家,她決心建立一個屬於女性的“夢想公司”,為所有的女性提供就業機會,幫助更多的女性實現她們的夢想。之後不久,她投入了一生的積蓄來創建公司,她的兒子也放棄了自己收入豐厚的工作,加盟她的企業,幫助母親實現這個理想。最終,“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在達拉斯一個隻有500平方米的店麵裏誕生了。

45歲的年齡,在很多人看來,已是接近退休的年齡了,然而對於玫琳凱·艾施女士來說,這卻是事業的剛剛開始。

玫琳凱·艾施女士此時已經有了25年的工作經驗,憑借這些經驗,她寫下了自己的種種經曆,她想用這些經曆來幫助一些女性朋友,並告訴她們,在男性主宰的世界裏,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很難,但是一定要敢於嚐試,一定要有敢作敢為的魄力。完成這些之後,玫琳凱·艾施女士開始為自己打造一個夢想之中的境界,那就是要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與男性世界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