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頭狼求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居安思危者,昌盛;安逸享樂者,敗亡。頭狼要想求得生存,保持自己的首領地位,就要居安思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驕傲自滿。要有一種超前的憂患意識,有一種時刻歸零的心態,不斷進取,不斷超越,完善自己,精益求精,哪怕慘敗之後也不要找借口為自己開脫,而是要有從頭再來的決心和勇氣。隻有做到這些,才能使自己長盛不衰。
頭狼法則之十九 居安思危的意識
超凡的消化能力
在實驗室裏,動物學家驚奇地發現,狼的糞便裏麵最主要的成分居然是各種動物的毛纖維和一些牙齒,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像石灰粉似的動物骨骼。狼把獵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實在沒有營養的物質。據動物學家說,其他動物都不具有像狼一樣強大的消化吸收
能力。
從狼身上,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隻有學會吐故納新、新陳代謝,最大化地吸收有用的知識,並最終轉化為實用的能力,我們才能在職場做到日新月異,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會慢慢折舊。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腳步遲緩的人很快就會被甩到後麵。即使工作數年自認“資深”的員工,也不要倚老賣老,妄自尊大,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因為,不提高自己的能力,不進取,就意味著後退,就等於失敗。唯有不斷地吐故納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職場人士的學習必須以積極主動為主,因為它有別於學校學生的學習,缺少充裕的時間和心無雜念的專注以及專職的傳授人員。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勝出,就必須學習從工作中吸取經驗,探尋智慧的啟發以及有助於提升效率的資訊。來看一下唐玲的做法。
一年前,唐玲踏進了目前就職的這家公司。盡管好朋友曾勸告她,在外企就職,對於她這樣一個隻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本來就很艱難,又要麵對兩個不同國籍、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老板,工作難度簡直無法想象。
剛進公司那段日子的確是最難熬的。兩位老板隻把她當成個幹雜事的小職員,不停地派些零碎的事情讓她做,同事們也當她是個毛孩子,唐玲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淚水。但她忍耐著,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尋找著讓別人認識自己的機會。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細致外,她還把自己所能見到的各種文件,全部都收集起來,隻要有空就去認真翻閱琢磨,學習公司的業務。對於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礙,她不厭其煩地去翻看字典。日久天長,她對公司的業務了如指掌,為自己進入通暢的良性工作循環狀況做了堅實的準備。
外文水平在與日俱進,這種速度令唐玲自己都吃驚不小——業務方麵的外文文件看起來盲區少多了。兩位老板對她刮目相看,不久就讓她做了秘書。實際上,在這個公司,這個職位相當於副總,公司的日常事務都由她來管。
作為一個大公司的職員,沒有足夠的現代知識武裝頭腦,失去生存機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唐玲給自己製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學習外語,學習計算機。在她的時間表裏,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由於她堅持不懈地學習苦練,夯實了基礎,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當然,她也隨之高升了。
無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和吸收新知識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場所視為學習的殿堂。你的知識對於所服務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價值的寶庫,所以要好好自我監督,別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後頭。
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呢?是步步為營的“金字塔”式,還是孤軍深入的“電線杆”式?都不是,一種螺旋上升式的學習方法已經在此時撞擊著我們的神經了,它在悄悄告訴我們:現代學習的一種訣竅,就在螺旋上升中前進。
所謂螺旋上升的學習法,就是用一係列的循環知識單元,來代替平鋪直敘的知識積累和闡述。每一循環都比上一個循環更高一層、更進一步。與“金字塔”式的學習方法相比,用這種方法能夠更迅速地理解和獲得知識。與“電線杆”式的學習方法相比,能更廣泛地了解所學內容的全貌。通俗地說,螺旋上升的學習法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的一種循環。後一循環需要以前一循環為基礎,而又比前一循環更深、更高。而且後一循環的學習,又使前一循環得到豐富的補充。
“螺旋上升”式學習法,以學習者所感興趣,或想研究的內容為目標。起點可以是某個基本概念、某個公式、某個實驗現象、某個疑難問題,甚至可以是自己的某種設想。從這個起點出發,圍繞著中心內容,學習、掌握與中心內容有直接關聯的基本知識。同時了解那些與中心內容有聯係,但並不直接影響的有關知識。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運用,實驗現象得到分析,疑難問題得到解釋,設想得到豐富和完善。同時還了解了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領域,領略了所學知識的概貌。在這一循環的學習中,又會遇到新的概念、新的問題,再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循環,進一步學習,進一步開闊視野。同時,為了解決起點所提出的課題,需要認真地鑽研、理解、掌握;需要查找書籍,尋求解答根據、說明材料,這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紮實鑽研作風的過程,同時還是訓練快速查閱書刊文獻,有效利用資料能力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對於那些既無大學學習條件,又不具備超群智力的廣大學習者,用勤奮和毅力,借助圖書館的書籍、資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學習,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一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
總而言之,新世紀的經濟發展已經表明,未來的職場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善於學習,他的前途會一片光明;而一個良好的企業團隊,要求每一個組織成員都是那種迫切要求進步、努力學習新知識的人。
隨著知識、技能的折舊越來越快,如果我不通過學習、培訓進行自我更新,那麼我的適應性將越來越差。我隻有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擁有一顆歸零心
人們談到頭狼往往會聯想到一些詞,比如荒原、曠野、血腥、猙獰、冷酷、殘暴等。的確,頭狼野性十足,這讓它在自然界中處於很高的地位。但是,頭狼為什麼幾百萬年來,能夠保持這種強者地位呢?關鍵就是頭狼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時刻擁有一顆歸零心,把過去的成功和業績全部“歸零”,從而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
有人說,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第二次卻不容易了,原因就是不能歸零。成功僅僅代表過去,如果一個人沉迷於對以往成功的回憶,那就永遠不能進步。要想不斷進步,就必須像頭狼一樣擁有歸零的心態。隻有把成功忘掉,心態歸零,才能麵對新的挑戰。《窮爸爸富爸爸》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令人深思。
一個落魄的籃球明星來到一家洗車店裏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車時摘下冠軍戒指,以免將車劃傷,但遭到了他的拒絕。他說,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榮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會崩潰。
結果,他被洗車店解雇了。
這個故事讓人認識到:保持一種歸零心態對一個人長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歸零的心態就是一切從頭再來,就像大海一樣把自己放在最低點,來吸納百川。
每個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學識,有過一些成功的經曆,而當你接受新的工作和挑戰時,你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能潛下心來從頭學習、從頭做起。
對縱橫職場的精英來說,同樣如此,除比技術比能力外,更是在比心態。獵頭公司找上你,是因為你的經驗、能力、業績以及業界的口碑;新東家對你寄予厚望,還是因為你過去的經驗、能力、業績以及業界的口碑。
但是,如果過於看重“過去”,“過去”也就成了包袱:因為過去成功的經驗,你首先會想到在新環境“複製”;因為過去失敗的教訓,你就不敢再大膽嚐試;還因為過去的業績和口碑,你可能會不擇手段地去建立新的業績或者尋找借口維護口碑。
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許多不適應新環境,臨場發揮失常的職業經理人,最後他們抱憾離去。然而,有了歸零心,景象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年,郭士納接手了連比爾·蓋茨都預測將會在幾年的時間裏倒閉的IBM。很顯然,外界對於他並沒有過多地寄予厚望。他來自食品與煙草行業的職業背景,讓許多批評家和分析家認為讓這個不懂IT技術的老板擔任IBM的CEO太過荒謬。但郭士納最終讓那些“廣大的人們”大跌眼鏡。由於心態歸零、將過去歸零,不受固有的環境和思維的束縛,這位“外來和尚”比懂行的精英們更會大膽地變革,從而讓IBM這頭大象跳起舞來。
把昨天的成功與輝煌“歸零”,我們就不會成為一隻背著重殼爬行的蝸牛;把過去的一切進步“歸零”,我們才能夠像翱翔長空的鳥兒那樣輕盈地飛翔。在成長的道路上,當我們用一種歸零的心態去麵對眼前這個變化日益加快的世界時,我們就會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新的成就與輝煌。
我隻有保持歸零的心態,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才能不斷發展,創造新的輝煌。擁有一顆歸零之心,我的每一天都是一個原點,每一天都有一個嶄新的心態。
不打無準備之仗
頭狼就像一個智慧的軍事家,每次在攻擊對手之前,它絕不會掉以輕心,即使對手隻是幾隻瘦弱的羊。頭狼從不莽撞出擊,一定要等到完全掌握了對手的實力,才在對手最意想不到的時刻開始攻擊。頭狼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和狩獵的成功,每次捕食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它要忍受饑餓的折磨。
《孫子兵法》上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意思是說打勝仗的軍隊總是事先營造必勝的形勢後才向敵方宣戰,打敗仗的軍隊是因為先打仗而後謀求勝利。因此,要打必勝之仗,首先要做到充分準備,知曉敵我雙方情況。在預先掌握信息時,要講求客觀實際,不靠主觀臆斷,不靠迷信推想,然後依據整體形勢進行戰前謀略。
其實,有很多人都知道,在進行一項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好準備,但對應該如何準備卻並不一定清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沒有目標,或者說缺乏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他隻知道需要準備,但不知道為什麼準備。結果很可能把該準備的忘記了,不需要的倒是做了不少,等再想回頭補救時已經沒有了機會,而這也正是許多人在工作中效率低下的最大原因。我們來看下麵這個例子。
湯姆原來隻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他從大學畢業走進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用兩年的時間當上部門經理。從那天起,“部門經理”就像一麵旗幟,他沒有一天不按部門經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人做事的。
湯姆的準備是辛苦的,他往往要比其他職員多做許多,休息時也要參加許多相關專業的培訓課程。湯姆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做準備工作,雖然有些累,但勞累過後,看著自己的卓越業績,他便體會到了更深的幸福和快樂。
不到一年,湯姆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位置。他工作起來更加努力了,雖然為此他犧牲了許多娛樂和休閑的時間,但是有了目標,他感覺不到工作的勞累,相反把它當做一種享受。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不斷地得到公司總裁的肯定,在當上主管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他再次被提升,成了公司裏提拔最快又最年輕的部門經理。
湯姆能從普通職員迅速晉升至部門經理,這是他用目標時刻鞭策自己,並不斷圍繞目標做充分準備與積累的結果。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家公司因內部管理不善而麵臨倒閉,不久,這家公司新上任了一位總經理。大多數員工都很興奮,因為據說這個新來的總經理是個能人,在管理方麵素以鐵腕、高效著稱,是專門被董事會派來整頓公司的,他們都認為這位總經理會有高招扭轉乾坤。
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任總經理不但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地走進辦公室後,便待在辦公室裏很少出門,與傳聞中的“鐵腕、高效”的形象大相徑庭。公司的氣氛開始緩和下來,那些平時喜歡偷懶、挑撥是非、挖公司牆角的人由小心謹慎變得比以前更猖獗了,他們都在私下議論:“新任總經理哪裏是個能人,根本就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總經理更容易對付。”
盡管如此,總經理似乎沒有絲毫覺察,仍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那些能夠認真工作的員工心裏不禁有些失望起來,心想:董事會怎麼會派這麼一個不懂管理、效率低下的人來呢?
一個月過去了,新任總經理終於開始行動了。那些平時喜歡偷懶、挑撥是非、挖公司牆角的人一律受到了處罰,而能幹的人則獲得提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效率之高與從前那個表現保守的他判若兩人。3個月後,這家麵臨倒閉的公司在這位新任總經理管理下,慢慢地恢複了以前的繁榮,公司上下無不拍手稱快。
新任總經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做好了充分準備後才下手整頓,如果弄不清事實就開始實施方案,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
工作中,總是有人懷著羨慕、嫉妒的心態去看待那些得到提拔、待遇優厚的人,認為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走後門”或是有“高人”相助,於是感歎老天對自己不公平,他們顯然沒有明白有準備的重大意義。
馬濤與王軍都在銷售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工作都很積極賣力,但以後的發展則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一天,馬濤預約的一個客戶按時來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馬濤。此時的馬濤正低頭埋在一大堆客戶資料中,焦頭爛額地分類,看到已經到來的客戶,才想起這宗早已預約好的簽單業務。
馬濤滿懷歉意地請客戶來到會客室,這才發現應該複印的文件和資料以及產品的說明書都還沒有準備好,不禁大驚失色,連聲道歉,匆忙跑去複印。等一切準備就緒後,客戶已經十分不耐煩了。當馬濤滿懷歉意地向客戶介紹產品的性能時,才發現在慌亂中,他又把合同複印錯了。馬濤的表現讓客戶很失望,遂取消了訂單。
馬濤的懊喪可想而知,但經理沒有過多地批評他,隻是告訴他,明天王軍也有一宗簽單業務,讓他去看看王軍是怎樣做的。
第二天,王軍按照預約的時間,笑容可掬地站在會客室門前等待客戶的到來。客戶沒有遲到,對王軍的等待還有些意外。這種被重視的感覺讓客戶心裏很滿意。馬濤不禁想起昨天自己對客戶的態度,臉不由得紅了起來。
王軍不慌不忙地打開文件夾,裏麵的產品資料、使用說明、文本合同一應俱全。王軍有條不紊地一項一項地向客戶介紹產品的情況,並把近期公司舉行的優惠活動詳細地告訴了客戶,並站在客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議。
最後,王軍對客戶說:“聽說貴公司最近又要開設一個分公司,我想,貴公司一定在短期內還要引進我們公司的設備。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在這次訂貨中一起購置所需設備。這樣,不僅可以因數量多有更多的優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裝運費用,您看怎麼樣?”客戶顯然是動心了,他馬上給總公司的負責人打電話,當得到肯定的答複後,將訂貨額度又加了一倍。
可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與物質準備。正如成功學之父戴爾·卡耐基說的:“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對於每個人來說,隻有時刻準備才能有所作為,員工之間與團隊合作以及與個人機會的把握,都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要打必勝之戰,首先要做到充分準備,知曉敵我雙方情況。在預先掌握信息時,要講求客觀實際,不靠主觀臆斷,不靠迷信推想,然後依據整體形勢進行戰前謀略。
時刻保持憂患意識
狼不僅麵臨著人類的大量捕殺,而且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饑餓狀態。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四處尋找食物;有時為了跟蹤獵物,一連幾天都不能休息;捕獵時還可能被拚死抵抗的獵物傷及生命;捕食成功後,由於體力消耗,還容易受到其他想不勞而獲的動物的襲擊等。
但是,頭狼時刻都保持危機意識,憑著敏銳的嗅覺、視覺、聽覺和快捷的反應速度逃過了一次次危機,成為自然界中的強者。
有一個成語叫“杞人憂天”,它勸誡人們不要為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憂愁。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它與“庸人自擾”相提並論。難道“杞人憂天”真的就是“庸人自擾”嗎?“杞人憂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危機文化,就是企業家思想中的危機意識,以及如何規避和防範危機的文化戰略。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但凡政績卓著、社會長治久安的執政者,無一不具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總是“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夠開創著名的“貞觀之治”,與他的憂患意識是分不開的。
唐太宗經常對侍臣說:“治理國家和養病沒有區別:病人覺得身體有所好轉,但是還需要保養調理,否則會舊病複發,有喪命的危險;治理國家也是如此,天下稍為安定,更應小心慎重,否則必然失敗。現在天下安危,全在我一人身上,所以,我務必謹慎小心,該休息時也不敢休息。”
貞觀二年,京城大旱,蝗蟲滋生。太宗到禁苑視察莊稼,雙手捧起幾個蝗蟲祈禱道:“糧食是百姓的生命,你吃了糧食,卻坑害了百姓。百姓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你如果有靈性,該吃我的心,不要傷害百姓。”說完,太宗就要吞下蝗蟲,左右的人急忙勸說:“吃下去怕要生病,不能吃。”太宗說:“我希望災禍轉移到我身上,還害怕什麼病?”他毫不猶豫地把蝗蟲吞吃了。李世民為求神靈賜福免災而吞食蝗蟲的行為是否科學不必追究,但他體恤民情、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是值得後人稱道的。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平定了高昌國,召見群臣,在兩儀殿設宴招待。太宗對房玄齡說:“高昌的國君如果不失掉臣下的禮儀的話怎麼會走到滅亡的地步?我平定了這樣一個國家,心中更是感到危懼,隻有罷黜奸佞,選用賢良,力戒驕淫來謹慎守業,也許可以讓國家獲得安寧吧。”
魏征趁此良機,勸諫太宗說道:“自古以來的帝王在創業的時候,必定很謹慎,隨時警戒自己,善於采納下人的意見,聽從忠誠正直的建議。天下已安定,他們就恣意放縱欲望,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厭惡率直的勸諫。張子房是劉邦出謀劃策的大臣,當年劉邦做了皇帝,打算廢掉嫡子劉盈而立庶子劉如意為太子。子房說:‘今天的事,不是憑口舌可以爭辯的。’始終不敢再去開導漢高祖。何況陛下功業、德義的盛大,用漢高祖來相比,他是比不上的。陛下即位至今已有15年,如今又消滅了高昌,還時常將國家安危記掛在心,剛才又說想任用忠直賢良的人,大開直言規諫之路,這是天下人的幸運。”
通過唐太宗的這些感慨,我們可以得知他居安思危、勤政治國的決心,他不僅這樣說,而且也確實有不少實際行動。
《貞觀政要》中記載:臣子們認為宮中炎熱潮濕,皇上休息和用膳的地方不合適,請求太宗在寬敞明亮的地方修建一座樓閣。但是,顧及修建樓閣需耗去十戶人家的資產,李世民製止了臣子們的建議,不吝惜身受寒暑,安心地居住在低下簡陋的地方。
正巧有幾年莊稼因霜災歉收,普天之下饑荒嚴重,變亂開始出現。李世民憐憫百姓,不斷地救濟撫恤,他自己也停止賞樂,撤除鍾磬,說話淒婉動容,麵龐消瘦了很多。其實,李世民平時心中就思勞憂慮,斷絕遊玩巡幸;每天清早設朝理事,聽取和接受群臣的意見毫不懈怠;散朝之後,又召見有名大臣,共同探討議論治國的得失;每天傍晚,一定會召才學淵博的人進宮,暢談古代典籍,寫文詠詩,到深夜還不顧疲勞,夜半還不安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