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頭狼求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3 / 3)

然而,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借口在我們的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冠冕而堂皇。上班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手表停了”、“今天家裏事太多”等借口;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會有“製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經盡力了”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務沒完成有借口。隻要有心去找,借口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有成千上萬條借口在那兒響應你、聲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諉、遷怒、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脫。借口就是一塊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就是一副掩飾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有多少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

那麼,我們該怎樣消滅借口呢?那就是立即去行動!對於任何一項任務,如果不去做,就會找很多借口;如果立即去做,借口就會消失。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蘇嘯天在擔任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曾經麵臨過一種很尷尬的情況:公司的財政發生了困難。這件事被在市場負責推銷的銷售人員知道了,他們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熱忱,銷售量開始下跌。到後來,情況更為嚴重,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銷售員開一次大會,各地的銷售員都被召去參加這次會議。蘇嘯天主持了這次會議。

首先,他請手下幾位最佳的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什麼會下跌。所有銷售員都列舉了使他無法完成銷售配額的借口。聽到這裏,蘇嘯天突然跳到一張桌子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道:“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大不如前。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下麵傳來如雷般的回答:“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自己的錯。”蘇嘯天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以後50天內,每人賣出5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能做到嗎?”

大家都說“能”,後來果然辦到了。那些他們曾強調的種種借口,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統統消失了。

千萬別找借口!我們一旦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作出了承諾。既然作出了承諾,就不要去尋找借口。我們心中隻能裝著怎樣去完成任務的信念。隻要你心中裝著這種信念,對承諾的事情立即去執行、去行動,那麼借口也就無藏身之地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缺少的正是那種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借口的人。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是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

東山再起,從頭再來

頭狼捕獵時,成功的幾率在10%左右。每次捕獵失敗,都進一步磨煉和提高了頭狼的捕捉技能。對於所謂的“失敗”,頭狼從來不會視其為失敗,而是作為下一步行動的開始,檢討原因,吸取教訓,準備好從頭再來。

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就充滿了失敗的可能。環境給我們提供了多種發展機遇,隻要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此外,我們也應該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要不斷提高自己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從頭再來,那麼我們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隻有在失敗中,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本領。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號稱“中國最著名的失敗者”的史玉柱。

當年,巨人集團因財務狀況不良而陷入了破產的危機之中。在巨人大廈僅有一點希望的時候,史玉柱在安徽涇縣召開了“太平湖會議”,和20多名創業夥伴確定了運營腦白金項目的構思。隨後,他帶領剩餘人馬,開始在江陰調查,為啟動腦白金項目做最後的準備,江陰調查成為巨人集團遭遇危機的一道分水嶺。

第二年,史玉柱從江陰開始啟動腦白金,繼而啟動了無錫、南京、常熟等市場。腦白金快速火遍全國,月銷售額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1億元,利潤達到4 500萬元。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腦白金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

在當年的《解放日報》第4版上,史玉柱寫下了這樣一段話:“10年前,巨人創造過輝煌;4年前,巨人跌入低穀;新世紀,巨人又重新站了起來。”

提起巨人集團和史玉柱,恐怕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和企業發展的人都知道,他造就了眾多的商界傳奇,經曆過輝煌,也遭遇過慘敗,繼而又東山再起。在這成功與失敗的起起伏伏中,我們看到了史玉柱那顆永遠不甘失敗、從頭再來的強者的心,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沉寂、氣餒、無所作為。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一個名叫約翰·丹尼爾的黑人青年,他在底特律的貧民區裏長大。他的童年缺乏愛撫和教導,跟別的壞孩子學會了逃學、破壞財物和吸毒。他剛滿12歲就因為搶劫一家商店被逮捕;15歲時因為企圖撬開辦公室裏的保險櫃再次被捕;後來,又因為參與對一家酒吧的武裝打劫,被作為成年犯第三次送入監獄。

一天,監獄裏一個年老的無期囚犯看到他在打棒球,就對他說:“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機會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棄!”

約翰·丹尼爾反複思考老囚犯的這番話,做出了決定。雖然他還在監獄裏,但他突然意識到他具有一個囚犯能擁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夠選擇出獄之後幹什麼;他能夠選擇不再成為惡棍,他能夠選擇重新做人,當一個棒球手。

5年後,約翰·丹尼爾成了全美明星賽中底特律老虎隊的隊員。底特律棒球隊當時的領隊馬丁在友誼比賽時訪問過監獄,由於他的努力使約翰·丹尼爾假釋出獄。

不到一年,約翰·丹尼爾就成了棒球隊的主力隊員。

約翰·丹尼爾盡管曾陷入生活的最底層,盡管曾是被關進監獄的囚犯,然而,他認識到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它存在於自由選擇的絕對權利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權利。

約翰·丹尼爾也可以推托說:“現在我在監獄裏,我無法選擇,我能選擇什麼呢?”但他說的是:“我能夠做出決定。”所以,他成功了。

心理學家認為:麵對挫折和失敗的體驗,能使人對待風險應付自如,一旦發現自己能挺過來,那麼以後對失敗的恐懼就減少了。要是人們犯了錯誤沒有受到嚴厲的指責,他們就會覺得嚐試失敗的行為是一種輕鬆的體驗,從而更多地去嚐試。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們下次遇到問題時,都會比較從容自若地對付,而再下次,就更加從容了。

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很令人失望的,但這也能使我們接受教訓,問題是如何對待不成功的嚐試,要學會利用它們。如果把失敗棄之不顧,不加反省就意誌消沉,那麼即使開始下一項工作也不會收到好效果。隻有在失敗中,才能更好地找到我們所要學習的東西。直麵失敗、從頭再來,這是我們成長和成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有了親人、朋友的支持,我可以走出失敗的陰影,恢複信心,從頭再來;因為肩上有了責任、眾人有了期盼,我可以愈挫愈勇,屢敗屢戰;因為總結了經驗、吸取了教訓,我可以重整旗鼓,大幹一場。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在一個野生動物園,有一天飼養員發現,兩米多高的鐵絲網下麵被撕開了一道長長的裂口,鐵絲網裏空蕩蕩的,頭狼無影無蹤。為了實現逃離計劃,這隻頭狼至少要突破兩道關口——狼舍與壕溝之間、壕溝與小路之間兩米多高的鐵絲網。為什麼它要逃出食宿無憂的環境呢?因為頭狼知道,它在這裏永遠成不了主宰自己生活的強者。頭狼要回歸到屬於自己的原野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有人說過: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才會有所成就。的確,每個人必須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才會有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當知道自己走錯方向的時候,他也能及時地改變,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才能到達理想的目的地。每天我們都有許多事情要做,但有一條標準是永遠不能改變的,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一位工程師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想轉行,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他已經搞了20多年的工程,如果突然換一份其他工作,會感到不適應。他盡管不喜歡,卻無法拋開累積這麼多年的工程專業知識。他試圖改變,但又甩不掉過去的包袱,自然無法突破。這是個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所得,就應該果斷地做出決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畢竟是令人興奮的,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要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讓自己更自信,做事更有成效,我們就必須做出更好的決定,采取更積極的行動。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在做他們討厭的工作,卻又必須逼迫自己把討厭的事情做到最好。他們經常失去動力,時常遇到事業的“瓶頸”,他們不斷地征求別人的意見,卻還是按照一成不變的生存方式在進行,凡事沒有進展,原地踏步,這些當然不是他們想要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當中卻很少有人試著去改變自己的狀況。

其實,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隻需把自己認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就一目了然了。讓我們看看下麵這位頗有名氣的心理學專家在尋找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時的經曆。

運動和數學一直是李浩很喜歡的。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運動健將,不僅擔任過體育組長和籃球、乒乓球隊長,還是校田徑隊的傑出運動員,李浩曾經想過要如何把興趣發展成職業,他不斷地問自己:這些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嗎?我願意把運動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嗎?後來李浩發現靠體力生活,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過的生活,雖然他非常喜歡運動。

在高中的時候,李浩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曾經想過要當一位數學教師。決定要做這件事之前,李浩列出一張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表,他告訴自己:第一,時間一定是由自己掌握;第二,要能不斷地接觸人,因為他喜歡人群;第三,必定對社會有所貢獻;第四,可以環遊世界;第五,必須能夠不斷學習與成長;第六,必須能夠不斷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可以跟一些成功的朋友交往;第七,收入狀況可以由自己的努力來控製。李浩發現,當數學教師,並不能達到他理想的工作條件,於是,他又開始尋找另一個可以當成他終身事業的工作。

17歲的時候,李浩接觸了汽車銷售業,因為他喜歡車子,他想自己應該可以做得不錯。真正進入了這個行業之後,他發現這個行業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他的個性似乎並不適合這份工作,於是,他又轉行了。從16歲到21歲,李浩陸陸續續換了10多種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換工作之前,他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他到底要的是什麼,直到他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

李浩相信,隻要自己可以,別人一定也做得到。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李浩參加了一個激發心靈潛力的課程,這給了他非常大的震撼。李浩發現,自己上了那麼多的課程,學習了那麼多的資訊,卻沒有任何一個課程比得上他的老師在短短的8小時當中所分享給他的那麼多。

李浩想,他以後也能做別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對人們有幫助的資訊,分享給想要獲得這些資訊的人。這個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來各種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當他了解到這件事以後,他知道,這就是他畢生所尋找的方向。

李浩曾經聽他的老師說過,世界上的每一項工作都很好,但是,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比他目前所做的更有意義。因為,他可以通過幫助別人來幫助自己。這句話讓李浩決定一輩子做這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經過了8年的堅持,他終於在這個行業嶄露頭角,讓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體的幫助。

以前,李浩一直把賺錢當成非常重要的目標,後來他才明白,賺錢並不是全部,也不是絕對。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李浩現在一心一意隻想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提高工作品質,如何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服務,來幫助更多想要拯救自己的人、想要“更上一層樓”的人。

每當李浩發現一個人不再自我成長,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時候,他就為他感到可悲。因為,就連世界上最頂尖的人都還是那麼謙虛、那麼努力地想成長,他們已經是全世界最棒的,卻還在不斷地學習如何再進步。世界頂尖的人士,一定有他們拯救自己的方法和道理,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如何讓自己變成一位成功者?必須研究成功的人是如何思考的,他們采取什麼樣的行動,用什麼樣的態度,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在他們還沒有成功之前,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和努力,當他們麵臨失敗和巨大挑戰的時候,又是如何堅持到底的。他們的成功歸根結底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把要做的事做得最好。

當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工作就充滿了樂趣,它所能給予你的滿足比僅僅是逃避煩悶的工作所帶來的滿足要大得多。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獲得滿足,是生活能夠提供的最大快樂。

每天我都有許多事情要做,但有一條標準是永遠不能改變的,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隻有這樣,我才會有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當知道自己走錯方向的時候,我也能及時地改變,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達到理想的目的地。

把自我放回到自尊的世界裏

當頭狼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動物時,一般都會帶領狼群采取群攻戰略。狼的自身條件並不突出,與老虎、獅子、犀牛等動物相比,它們顯得非常弱小,即使是群攻,也會造成狼群很大損失。但是,頭狼絕對不會退縮,不管犧牲多少,它都不會退縮,直到將強大的對手殺死或者趕跑。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動物能夠像頭狼那樣,不屈不撓地按照自己的意誌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抗擊幾乎不可抵抗的敵對力量。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很重要”,可是最終卻很少對自己的一切感到滿意。這種“看重自己又否定自己”的矛盾心理總是出現在一個人自我反省之後,這無疑是煩惱的根源。因此,一個人要想擺脫煩惱,超越自我,生活得快樂,最重要的是把貶抑的自我提升起來,放回到自尊的世界裏,以下幾點將有助於我們反省自己。

一、根據自身的條件確定自己的價值

人的價值是相對的,隻有在相互比較之下,才能定出高低。而且,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視自己的優點就是看重自己,重視自己的缺點就是貶抑自己。關鍵在於優點和缺點都是屬於自己的,優點不能隨意增加,缺點也不能隨意丟棄,我們所能做的,隻有在自己的優點上盡量去發揮,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真正價值。

因此,人們應該接納自己,並肯定自我的價值。例如,具有兩隻手的正常人,他能肯定地說自己的雙手萬能;假如他遭遇不幸,喪失一隻手,這時痛苦煩惱將無濟於事,如果他重新肯定自己,就可以用一隻手去完成兩隻手的事情。隻有這樣按自己的條件確定自己價值的人,才能夠快樂地活下去。

二、根據自己的體驗判定自己的成敗

俗語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真正成功與失敗,不能單單憑借他做事情的結果來判斷。一個人在生活中,失敗的經曆不能避免,但是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根據自己的體驗來判定自己的成敗呢?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必須樹立麵對失敗局麵的一種正確態度。

1. 重新認識自己

失敗給了人們一次重新自我反省的機會。失敗帶給我們的首先是心靈上的震動,而這種震動恰好能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2. 吸取經驗和教訓

經驗和教訓是失敗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它們將成為成功的有利條件。有了這些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少走彎路,節省了成功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何嚐不是一次成功呢?

3. 激發勇氣,磨煉意誌

失敗能使我們從懶散的狀況中清醒過來,激發戰勝失敗的勇氣,使自己的意誌更加堅不可摧。勇氣的激發和意誌的磨煉隻能在一次次具體行動中進行,失敗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刻。

因此,我們付出了全力之後的失敗並不可怕,對失敗的結果我們應坦然接受,盡量把失敗的結果局部化或簡單化,避免煩惱情緒的類化或擴散。

三、認為自己確實很重要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除了理想外,也應該有平常人的需求,應該有欲望,有需求,有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人的基本特征。因此,一個正常的人,不必因為這些特征而感到愧疚,不必苛求自己去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必苛求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更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事事勝過他人。隻有認為自己和別人一樣重要,才能做到不傲不諂,不卑不亢,才能敞開胸懷,容得下別人,和諧地參與團體生活。若能如此,人們就不會失去自尊的感受。

四、不必太在意別人的讚許

評論一個人的性格成熟與否,通常有一個標準,就是看他的行為表現是取決於外在因素還是內在因素。讚許就是外在因素之一。若是一個人的行為完全依靠別人的讚許來決定,就說明他不夠成熟。

一個性格成熟、人格獨立的人,做人做事不會受製於別人的讚許。因為,如果讚許成為個人的需求,個人勢必依賴別人的讚許而做事,結果就是不但使人做事失去信心,事事討好別人,放棄自己的主見去迎合別人,甚至不惜卑躬屈節,仰人鼻息。像這種人,不隻是他做人做事失去了原則,行為表現缺乏一致性,甚至為討人讚許不得不說出違心的話,做出違心的事情來。

五、自由是最大的財富

盧梭說過,在所有一切的財富中最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人活一世,主觀上不同的追求,決定人們不同的命運。有的人順應己心,淡然恬然;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祿,整天思考如何算計別人,身心疲憊活得辛苦。

你沒有為別人高興的義務,別人自會尋求解脫和愉悅。你可以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得到真正的樂趣,但如果感到有義務讓別人高興,那你就失去了獨立性,就會因別人不高興而愁眉苦臉。你應該對自己負責,將自己放回到自尊的世界裏,在這一點上人人如此,毫無例外。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誰也不能控製你!

我們現在很多時候追求的自由,其實很多是集中在財務的自由、人身的自由。可是有一種自由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並不一定關注,如果沒有了這個自由,就算我們得到全世界也快樂不起來,這個自由就是——心靈的自由!

讓我們帶著一顆自由的心靈去感受這個美妙的世界,做個真實的自己吧!

自由地做狼,哪怕忍辱負重,萬箭穿心;瀟灑地做狼,哪怕為此放棄一切,甚至付出一生的代價。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奔向自由的步伐,在叢林中,荒原上,我們撕破長夜的嗥叫,是對自由的呼喚!隻要堅持,做回一隻真正的狼,有血有肉的狼!隻要堅持,我將快樂人間,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