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 人間美味是清淡(1 / 3)

輯1 人間美味是清淡

——對生活,清淡一點又何妨

生活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關鍵是我們用哪種心態去看待它。平淡的日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真實地活著。千萬別給生活披上一件奢侈的外衣,其實這種簡單、平淡的生活就是幸福。

1 簡單一點,幸福一點

在小說《唐·吉訶德》裏麵,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片段。

桑丘問表弟:“誰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會翻跟頭的?”表弟回答說:“這個問題我現在回答不上,等我一會兒回書房翻翻書,到下次見麵的時候再把答案告訴你吧!”桑丘過了一會兒對他說:“剛剛說的這個問題,我已經想到答案了。其實世界上第一個會翻跟鬥的是魔鬼,因為他從天上摔下來就一直翻著跟鬥,跌到了地獄。”

桑丘的回答讓人忍俊不禁,因為他的答案簡單卻又包含著一種非常樸素的智慧,正如他的主人表揚他時說:“桑丘,你說出來的話,常常超出你的智慧呢!”沒錯,有些人煞費苦心地進行考證,常常毫無所獲,有些人簡簡單單地一想,往往把事情想通了。

從前,有一個以打魚為生的人,和他一起出海打魚的同伴,隻為了多打到幾條魚,每天都累得渾身酸疼。而他每天隻打一條魚,並且打到的那條魚剛好可以滿足他一天的吃喝。

打到魚後,他就會躺在岸邊曬太陽,一邊望著天上的白雲一邊哼著小曲,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有一天從遠處走來了一個商人,上前對他說:“老哥,我覺得你應該再多打幾條魚,然後可以把剩餘的賣掉,這樣你就會有一筆存款,等錢存足了就去買一艘漁船,然後再開著船去打更多的魚……”“

“後來呢?”漁夫問商人。

“後來,你一定會賺到很多很多的錢,不用再下海打魚了,每天都可以到海邊來看白雲,唱歌……”

“難道說我現在做的不是這些嗎?”漁夫反問道。

“如果按照你剛才說的去做,或許有一天我會賺到足夠的錢,不過恐怕到那時,我已經沒有時間來做現在的事情了!”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複雜的事情,隻不過我們看待它的時候,主觀地把它複雜化了。這就好比我們在看一棵樹的時候,如果非要把它看得很複雜的話,會看到很多的枝和葉,還有記憶中冬天的枯枝,其實,它隻是一棵樹而已。

不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其實都很簡單。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傷透腦筋。同樣,在人生、愛情和理想中有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它們就好像是一年級的數學題一樣簡單,沒準要比這還簡單,就連沒有上過學、一字不識的人都會知道,要想知道籠子裏到底有多少隻雞和兔,我們直接打開籠子數數不就什麼都清楚了嗎?何必要絞盡腦汁地去想如何用一套方程式來把它給計算出來!更辛苦的是,有些人會去想:“為什麼會把雞和兔關在一個籠子裏呢?”

簡單是一種非常好的生活態度,它可以把我們變得樂觀、積極向上。一個簡單的人,在看待生活的時候會這樣:對就對了,錯就錯了;愛就愛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不會去計較那些不必要的複雜。其實,在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麻煩和周折,即使有的話,又有幾件事情可以讓我們翻來覆去地折騰。

生命是很短暫的,人活一生也不過就數十年,與其這樣徒勞無功地瞎折騰,倒不如簡單一點,學會向生活妥協一點,也許這樣活著會更輕鬆些。

在美國有一位因倡導簡單的生活而成名的專家,名字叫做愛琳·詹姆絲。起初她是一個投資人、作家和一個地產投資顧問,一個人在社會上扮演著這麼多的角色,無疑,愛琳·詹姆絲的生活是很累的。

就這樣,她過了十幾年這樣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生活原本可以簡簡單單。

那天她和往常一樣,坐在自己的寫字桌旁正在努力的工作,終於繁重的工作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了,於是她望著寫滿密密麻麻安排的日程表發起了呆。

突然,她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太複雜了,用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塞滿自己清醒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種瘋狂愚蠢的行為。就在那一刻,她做出了一個決定:開始簡單的生活。

於是,她開始列出一個清單,把那些沒用的事情都給刪除了。取消了所有的預約電話,停止了預定沒有看過一眼的雜誌,注銷了部分沒用的信用卡……這樣一來,她發現:房間和草坪變得整潔了,而且工作也更有效率了。

一次,愛琳·詹姆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的生活已經變得太複雜了。在這個世界的曆史進程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個時代擁有如此多的東西。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被誘導著,使得我們誤認為自己能夠擁有所有這一切的東西,我們已經使得自己對嚐試新產品都感到厭倦。許多人認為,所有這些東西讓他們沉溺其中並心煩意亂,已經使得自己失去了創造力。”

用這種方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務,不僅可以收獲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能將生活帶入到一種節奏明快的韻律中去。因為用簡單的方法來處理事情,一定會大大提高辦事的效率。

所以說,簡單是現代生活的標準版,千萬不要讓世俗這張網在無形中形成,否則,他會將我們拉扯得心力交瘁。那就讓我們以三下五除二的方式,把那些束縛我們心靈和思維的網給撕碎吧!

就目前的生活潮流來看,簡單應該成為我們的一個準則。因為人際關係、社會結構和家庭關係等方麵,都正在慢慢地趨於複雜化,我們正在用一種簡化的公式來處理這些,就好像計算機那樣,我們知道它裏麵所有的問題都隻有“是”與“不是”兩種答案。

妥協就是要學會簡單地生活,而簡單就是要學會放下。如果我們什麼都不願意放下的話,那麼我們的雙肩肯定會被那麼多的財富、名譽、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給壓垮的,所以還是幹脆地把它們放下吧,輕輕鬆鬆地向前走,何不多一些時間來聽花開花謝的聲音?何不多一些時間來走向你心中的遠方?

2 不要把太多得失放在心裏

我們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其實這也意味著同時失去了一件東西。得與失似乎永遠也不曾分開過,他們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誰也沒有辦法把它們完全分開。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麵對“得”時不沾沾自喜,因為就在你得到的同時,你一定失去了很多;麵對“失”時,也不要怨天尤人,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失去的同時我們一定也得到了別的東西,關鍵是我們看待他們的態度,就像一位哲學家說的:“事物的本身並不能影響他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有一個人整天唉聲歎氣,怨天尤人,他感覺自己活得一點也不快樂。一天,神得知這件事情後,產生了憐憫之心,於是決定給他一些幫助。

神問:“你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嗎?說出來吧,沒準我會幫助你的!”

那個人悲傷地說道:“我聽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種珍奇的寶石,我一直都很想得到,但始終沒有擁有,所有我感到不快樂。”

神知道了他的心事之後,笑著說道:“原來就是三塊石頭啊,我還以為有多麼大的事呢,我馬上就把它給你!”於是,神拿出三種珍奇的石頭給了他,並對他說:“希望他能夠從此快樂起來!”

過了一些時日後,神想到了那個曾經感受不到快樂的人,決定再來看看他。當神來到他麵前的時候,他仍然和上一次一樣,不停地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這讓神感到有點詫異:“你不是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嗎,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那個人回答道“你有所不知,自從有了這些寶貝,我每天都在為它們提心吊膽,擔心有一天會丟失或者被人偷走,我不能失去它們啊!”

神非常無奈地說:“得不到的時候害怕不能得到,得到之後又擔心失去。像你這樣的人,就連我也沒有辦法讓你快樂起來。”

故事裏的那個人,由於心裏每天都患得患失,所以他永遠都不會快樂起來。沒有得到的時候他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卻又害怕失去。這樣,他永遠都不會懂得妥協,也永遠享受不到追求和擁有時的喜悅。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故事裏的主人公一樣,患得患失,整天為了得失所憂,為了得失所累,心裏被得失折騰得沒有一絲安寧。由於心裏整天忐忑和惴惴不安,所以根本無法感受生活的輕鬆與快樂。他們總是渴望得到:財富、事業、愛情、美貌、幸福……同時也認為得到是一件應該的事情,而失去卻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每當他們麵對失去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委屈,甚至不甘心。

其實,得失之間隻有一線相隔。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正所謂:“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陶淵明為了維持生計,曾不得已入仕為官。他當過江州祭酒,可是沒過多久便辭去了官職,選擇回家種田。隨後,陸續有人請他去做官,可他都婉言謝絕了。從此以後,他寧願以種田為生,也不願意再涉足官場,心甘情願地過著平淡而閑適的生活。

陶淵明辭官回到家以後,仿佛置身於世外桃園一般,心情豁然開朗,和老婆、孩子一起耕田、織布。這種田園般的生活給予了陶淵明很多辭賦的創作靈感。

陶淵明具有曠達灑脫的性情,簡簡單單地做人,從容不迫地處世,這也是陶淵明所教給我們的生活哲學。可是我們卻經常以“對峙”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把“妥協”扔在了一邊,迷失在了個人得失的泥沼裏麵。

試想一下:有一天你伸手到一個裝滿糖果的瓶子裏去抓糖,用盡所能地抓了一把糖果,剛想把手收回來時,不巧手卻被瓶口給卡住了,這時候我們心裏一定不願意放棄糖果,可如果這樣的話,手就沒有辦法拿出來了。最好的辦法就是隻拿一半,讓你手裏的東西少一些,然後你不僅可以把手順利地拿出來,而且還能吃到手裏的糖。最壞的辦法就是不放手,如此一來,你就什麼都不會得到了。

我們平時總是習慣於得到,而對失去總是感到不習慣。其實,世事本無常,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會永遠擁有,如果我們能有一顆“妥協”的心,麵對得失的時候擁有一份灑脫和坦然的話,相信無論是得到時,還是失去時,都能做到“得到時珍惜”和“失去時放手”這樣一種高尚的生活境界。

3 擁有平常之心,過上幸福生活

要想生活過得幸福,沒必要給它披上一件奢華的外衣,其實擁有一顆平常心足矣。平常心是一種超脫眼前得失的清靜心與光明心,就像孟子所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無論貧富都應該以一顆平常心看之。

平常心貴在平常,對待複雜多變的生活時,要波瀾不驚,於無聲處聽驚雷。如果我們能在任何境地中都這樣的話,那麼我們一定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平常心看似平常,其實不平常。當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時,你會發現:它就是一顆理解、寬容、忍讓的心,如果能多一分理解和寬容,那麼你也就相當於學會了妥協。

有一對年輕人相愛了。男孩是普通人家的一員,唯一值錢的是他家裏的一塊菜園子。

女孩第一次去男孩家裏的時候,男孩做的菜非常簡單:幾個荷包蛋外加一碗蘿卜絲。雞蛋是向鄰居借來的,蘿卜則是自己家菜園子裏產的。

飯後,男孩送女孩回家,由於覺得這頓飯太過於簡單了,所以他不停地向女孩道歉,而女孩卻一直再說:“蘿卜絲非常好吃!”

幾天後,女孩再次來到男孩的家裏。出於上次的歉意,男孩去找了一些鯽魚,可是招待女孩的菜仍然非常簡單:油煎鯽魚和紅燒蘿卜。吃飯時,男孩不停地向女孩碗裏夾魚,可女孩子卻把碗給推開,並對他說:“你的蘿卜做得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歡吃!”男孩說:“太好了,我也喜歡吃蘿卜,你等下次來我給你做不同口味的蘿卜!我會做清炒蘿卜、清燉蘿卜、白燜蘿卜、糖醋蘿卜和麻辣蘿卜等。”

後來,他們結婚了。婚後,女孩的一個好友問她:“為什麼不嫁給那些有條件煮肉、燉鴿、殺雞、燒魚的男人,卻嫁給隻會烹飪蘿卜的人?”女孩笑著說:“一個男人,要是能夠把蘿卜烹飪出甜酸苦辣鹹等幾種不同的味道,實在是太難得了,不僅令我大飽口福了,而且讓我相信他能夠將清貧的日子過也得有滋有味。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了一點,但平淡中更能見真情!”

做人應該具有一顆平常心。其實,有時候一頓簡單的晚餐,一句溫馨的問候,甚至一條簡短的短信,就能夠滿足我們,讓我們感受到幸福。而相比之下,那些整天斤斤計較、疑神疑鬼的人隻會苦惱無窮。上麵那個女孩子說得沒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具有平常心的人通常能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