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經常會遭到鄙視,因為他們活在虛假的禮法中,披著高尚、嚴肅的外衣,偽裝出關心、愛護、正直和無私的形象,這樣,他不僅活得很累,同時周圍的人也會感到無聊。古人提倡“寧為真學士,不為假道學”,一個人要活得真實一點,自然一點,簡單一點。
保持一顆平常的心,麵對憂愁和困難時也能坦然處之,你會發現快樂就在身邊。即使在麵對成功的時候,你也不會再欣喜若狂,會以平常心對待。當你被層層的失意包圍時,請記得打開窗戶,讓沁人心扉的新鮮空氣吹進來,就像兒時,在泥土氣息中尋找那一絲寧靜。夜晚望著天上的星星,閉上眼睛,許下一個心願,然後,我們的心中便又多了一份慰藉與欣喜。於是,一切的煩惱都會慢慢遠去,擁有的是一顆寧靜的心,平常的心,感受幸福的心。
記得有首歌裏麵有這樣一句歌詞:“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我們千萬不能戴著假麵具去麵對生活,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真實都不能做到,那麼整個人生必將變成一場虛空,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也沒有留下。由此可見,還是平淡、從容一些比較好,不必偽裝著去麵對生活,那樣隻會把自己累垮。
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是我們立身處世的靈丹妙藥,也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成功的人際交往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它離不開良好的文化教養、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和高雅不俗的儀表,同時,它更離不開一顆平常、樸實的心。隻有這樣,才會有更好的人際活動圈子。
生活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關鍵是我們以哪種心態去看待它。平淡的日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真實地活著。困難的日子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感覺不到真情的存在。所以說,我們沒有必要給生活披上一件奢侈的外衣,其實簡單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的生活。
4 寵辱不驚,逍遙自在
一副對聯寫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隻有把寵辱看作花開花落般平常的事情,才能不驚奇;隻有把職位去留看做是雲卷雲舒般的變幻,才能不會太過於在意。短短的兩行字,道出了一種高尚生活的境界。
寵辱不驚,說起來非常容易,可做起來卻是十分困難的。有太多的人會窮盡一生追逐名利,可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什麼也沒有得到。在現在的生活中,由於節奏比較快,所以人們都在尋找著一種悠閑舒適的生活狀態。可是經過苦苦地尋找,到頭來還是沒能找到,反而讓自己的身心疲憊。這就和我們日常中的工作差不多,每天都在緊張地工作,目的就是為了讓生活變得舒適,然而我們卻從來也沒有找到曾經追尋的初衷。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太過於勞累了,把什麼都看得很重。要想活得舒適一點,首先得讓心放鬆下來,隻有保持放鬆的心態,我們才有可能找到那份悠閑舒適的生活。學會妥協,就要先學會這種“寵辱不驚,逍遙自在”的灑脫。
有很多知名的文人,在榮辱問題上能夠采取“寵辱不驚”的態度。
已故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世的時候長年任教北京大學。他在語言學、文化學、曆史學、佛教學等等方麵都有很深的造詣,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不過,他並沒有因為眼前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每天仍在堅持讀書和寫作,甚至生病的時候,在病床上堅持讀書寫作。
他生前說過:“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就連在“文革”被關進牛棚的時候,他也沒有因此受到驚恐,而是繼續讀書和寫作,其間完成了《牛棚雜憶》。
季先生之所以為人所敬仰,除了他的學識以外,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品格。有一段專門為他寫的頒獎詞,傳神地道出了他身上的品質:“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追求精神完美的人,經常會在榮辱問題上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就好像孔子說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或仕或隱,或出或進,隻要寵辱不驚即可。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在條件允許(有道)的情況下,為百姓做點好事,又可以在條件不允許(無道)的情況下,無需為爭寵爭祿而勞心勞神;這也就告訴我們,當利害與人格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以保全人格為最高原則,不要因為一件事物的得失,而喪失了我們的人格。如果放棄了人格,而選擇趨利避害,這也不過是一時的得意,以後一定會受到良心的長久譴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寧靜平和的心境來看待生活,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武則天的墓前有一塊無字碑,無論是功還是過,全都留給了後人來評說,一個字都沒有寫,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豁達。魏晉時期的陶淵明,淡泊名利、返璞歸真,是多麼逍遙自在啊!
我們要想得到這種“寵辱不驚,逍遙自在”的真傳,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因為“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底無私天地寬”,假如心裏麵沒有過多的私欲,就不會再患得患失了。其次,我們要認清自己所走的路,不要太看重得失成敗隻要能堅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這種信念,通過努力,一定會過上美好的生活的!
5 珍惜身邊的幸福
常言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要懂得珍惜手邊的幸福。愛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哪怕它現今已經變得殘舊,或者沒有了使用的價值,可我們依然不能隨便地把它丟棄,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它又會重新發揮出價值。
有人可能會抱怨說:我的身邊沒有一道值得珍惜的風景。其實,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有著無數值得去珍惜的風景,隻不過,我們缺少欣賞風景的心境而已。很多時候,幸福其實就握在我們的手上,而我們卻沒有發現它。即使發現了,心裏還在想“可能還有更好的”,於是,我們便放棄了已握在手裏的幸福,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幸福。顯然,用這原本幸福的生活去換那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一件多麼不值得的事情啊!
可悲的是現在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一邊享受著幸福生活所帶來的一切,一邊卻又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快樂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卻視而不見。很多快樂其實就蘊藏在平凡的生活中。
一個人因為生前善良且樂於助人,所以死後升上了天堂,並且還做了天使。他當了天使以後,仍然不時地來到人間幫助凡人,隻希望通過幫助別人來感受快樂。
這一天,天使又和往常一樣來到人間。他遇見了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鬱悶,天使走上前去詢問原因,農夫說:“我家的水牛剛剛丟了,沒有了它的幫忙,我以後怎麼種地呀?”天使聽後,從它的身後變出一頭健壯的水牛來,農夫看到後非常高興,天使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了快樂。
天使繼續向前走去,沒走幾步,遇見一個男子,這個男子也很鬱悶,天使上前詢問原因,這個男子哭訴說:“最近真是太倒黴啦,我的錢都被別人給騙走了,已經沒有回家的路費了。”於是天使給他錢做路費,男子很高興。
天使同樣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了快樂,然後繼續向前走著,走著走著,他看見了一對年輕的夫婦。丈夫是一個年輕、英俊且才華橫溢的詩人,妻子漂亮溫柔,可他們看起來一點也不快樂。天使走上前去詢問原因,詩人說道:“我除了快樂以外,什麼也不缺,你能把它給我嗎?”
天使有點為難,想了一會兒,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了:拿走了他的才華和妻子。詩人見妻子不見了,一時痛苦至極,不過天使並沒有把這一切就此還給他。
過了一個月之後,天使又一次來到人間,這時候詩人已經快要餓死了,衣衫襤褸地躺在河邊。天使走到詩人的旁邊,把一切又重新還給了他。當詩人摟著妻子的時候,天使問他快樂嗎,詩人深情地向天使點了點頭。
曾有人在博客裏麵寫道:“一個又一個可愛的女孩兒在我麵前路過,我熟視無睹。一個又一個愛人在我麵前消失,我熟視無睹。猶如不倒翁,獨自練就那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恍若隔世,擦邊而過。我在搖晃,奔跑不起來,怕一動就失去了這些風景,涼颼颼的,那些都是風,輕飄飄的,那些都是愛。”
所以說,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用心欣賞身邊的風景。珍惜已經擁有的,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現在愛你的和你愛的人。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讓我們好好地享受它們,品嚐它們,我們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有一個老師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留張小紙條給家人:我會每個星期都往家裏打電話,請不要問我去做什麼了。然後隻身一人去了農村,決定去嚐試過另一種所謂幸福的生活。
來到農村後,他在農場裏打工。在田地幹活的時候,就連吸支煙都要偷偷地去吸。最讓他難忘的是,他在一家農場裏打工,隻幹了5個小時,老板就把他解雇了,並對他說:“可憐的人,盡管你非常努力,不過你幹活實在是太慢了”
三個月後,他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回到學校後,他突然發現以往無聊的東西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工作成了一種全新的享受。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隻要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原來美好的事物距離我們是這麼近!然而有時候一不留心,它們就會悄悄地溜走。千萬不要等這些精靈溜走以後再去追悔,要在它們還沒有溜走之前,就緊緊地把它們抓住!
屠格涅夫說:“幸福沒有明天,它甚至也沒有昨天,它既不回憶過去,也不去想將來,它隻有現在。”身邊的幸福其實很多很多,它是家庭裏的歡聲笑語,也是工作上的互相幫助。不論是事業上的成功也好,還是婚姻上的美滿和諧也罷,重要的是我們要好好地去珍惜這些手邊的幸福。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手邊,它有可能是嘮叨,有可能是抱怨。不過一旦我們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它,等到失去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不要再為已經失去了的東西而感到難過,不要再為明天的事情而杞人憂天,學會向生活妥協,珍惜目前所擁有的幸福,相信這才是最真實的幸福。
6 人生要懂得知足
古人說:“知足者常樂。”懂得知足的人一定明白向生活妥協的意義,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快樂的。千萬不要總想著得到更多,因為那些想要得到更多、不懂得知足的人,常常會陷入到悲觀的境地中去,從而無法自拔,換句話說:人生要懂得知足,懂得向生活妥協。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會感到不滿足,這是因為我們把名利看得太重,無法放下它。名利和欲望一樣,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想做到知足常樂,最重要的一點是把它們看得淡一點,對他們的追逐要適可而止。名利、欲望都是出自我們內心的東西,會無止境地膨脹,難以有知足的時候。它們就像壓在我們身上的包袱一樣,背負的越多就越累,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把我們累垮。
傳說蜈蚣剛被造物主造出來的時候是沒有腳的,不過它可以像蛇那樣爬行,速度也是很快的。有一天它看到了一隻羚羊,見到羚羊跑起來非常快,經過仔細觀察,它發現羚羊之所以跑得那麼快,是因為它有腳的緣故。
蜈蚣的心裏開始感覺不平衡了,我為什麼沒有腳呢?於是,它向造物主請求說:“主啊,請賜給我腳吧!”
沒想到造物主居然答應了它的請求,然後把無數的腳放在蜈蚣麵前,讓它自由取用。蜈蚣趕忙爬到這些腳麵前,不一會兒就把自己的身體貼滿了。看著自己全身上下的腳,蜈蚣非常高興,心想這下可跑得比羚羊還要快了。
可是沒想到,它才往前跑了幾步,就摔倒了。這時,它才明白了這些腳是很不好控製的,隻有全神貫注地來控製它們,才會不被這些腳所絆倒。如此一來,雖然蜈蚣得到了很多的腳,不過它比以前跑得更慢了,同時,心情也越來越糟糕了。
故事裏麵的蜈蚣心情為什麼會變得糟糕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它不懂得知足,索取更多的腳,反而把自己絆倒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時我們就像故事裏麵的蜈蚣一樣,自己把自己絆住了。所以我們要想過上輕鬆舒適的生活,就要懂得知足,懂得向生活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