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過瓜,由於心情比較低落,胃口也不是很好,就吃了幾口。不過,他還是被瓜的味道征服了,隨之對瓜讚美了一番。那位親戚聽後,感到非常高興,於是就把自己和瓜的故事說了出來:“四月播種,五月鋤草,六月除蟲,七月守護……有一年,就在收獲前,一場冰雹來襲,打碎了他的豐收夢;還有一年,金黃色花朵開得正茂盛時,一場洪水讓這一切都泡湯了……”
商人聽後,聯想到自己,不免“唉”了一聲。
親戚又接著說:“其實,人和老天爺打交道難免要吃些苦頭或受些氣,但是,隻要你能低下頭,咬緊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因為,最後瓜果收獲時,仍然全部都是我們的。”
商人仿佛若有所悟,眉頭舒展起來了。
親戚放下手裏的活,招呼商人到瓜棚裏去坐,路上看到了一條繞樹身的藤蔓,然後指著它說:“你看,這藤蔓雖然活得輕鬆,但是它卻是一輩子都無法抬頭!隻要風一吹,它就彎了,因為它不願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這番話讓商人徹底地醒悟過來了。五年後,他在城市裏重新崛起,並且成了一個現代化企業的老板。
商人在麵對挫折的時候,差一點就和那條藤蔓一樣被風給吹軟了,正是他找到了那顆平和的心,才得以東山再起。由此可見,平和的心並不是自甘平庸缺乏進取,而是以一種平靜的心態耕耘在自己人生的土地上,不人浮於事,不隨波逐流,踏踏實實履行自己生命的職責。
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小站;失敗用不著悔恨,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裏,肯定有風雨交加的時候。要明白,隻有狂風暴雨才能洗淨空氣中的塵埃,當空氣中的塵埃被洗滌殆盡時,也是空氣最清新、陽光最明媚的時候。
有這樣一個故事:
快要下班的時候,天空下起了雨。雨下得不是很大,路上的行人都在匆忙地往前跑著,其中隻有一個人不急不慢地在雨中踱著步。
對此,旁邊跑過的人有點不解,在一旁喊道:“下雨了,你怎麼還不快跑?”
此人不慌不忙地答道:“急什麼,前麵不也在下雨嗎?”
也許有人會覺得上麵故事中那個淋雨的人很可笑。可假如換個角度來看,當人們在麵臨風雨匆忙奔跑的時候,那個人能夠淡然安定地欣賞雨景,這也是一種平和的心境。無論在自己的身邊有多少愁事、痛苦的事情,都要始終保持著這份從容淡定的平和心境。
所以,我們要以一顆平和的心去麵對挫折,麵對困難,麵對失意,也要以平和心麵對成功,麵對順境,麵對得意。有時榮華富貴,有時舉步維艱;有時一切順利,有時卻處處碰壁,可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該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淡然地麵對著這一切。唯有如此,才能夠在處境突變時不會有失落和痛苦,才能笑對人生的起起落落。
不管自己的人生處於怎樣的狀態,都要始終以一顆平和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4 笑對人生的輸贏得失
人生的輸贏,不是一時的榮辱所能決定的。今天贏了,不等於永遠贏了;今天輸了,隻是暫時還沒贏。無論輸贏,隻要抱著積極的心態,有一顆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輸贏成敗的心,才會有勇氣迎戰突如其來的挫折,不被困苦擊垮。
輸也好,贏也罷,如果都能保持一份微笑的話,你就能從挫折中獲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繼續走上成功的道路。我們應該學會苦中作樂,不然就會被累垮。即使無法做到天天快樂開心,但也不要放過每一個能給你帶來輕鬆心情的機會。
有兩個身患重病的人,同住在一家大醫院的病房裏。房間隻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麵的世界。其中一個病人的床靠著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個小時。另外一個人則要始終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來的時候,都會描繪窗外的景致給另一個人聽:公園裏麵有一個湖,湖內有荷花和天鵝,孩子們在那兒撒麵包片,放模型船,年輕的戀人在樹下攜手漫步,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地方人們玩球嬉戲,後麵有一排樹,樹頂上則是蔚藍的天空。
另一個人在一旁傾聽著,享受著每一分鍾,同時也想親眼看看這一切。於是他想換位子。經過好幾次的商量,靠窗的那個人無論如何都不同意。為此,他有點恨講述的那個人了。
一天晚上,他盯著天花板想著自己的心事,靠窗那人忽然驚醒了,拚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進來,卻已經沒了力氣。但他隻是旁觀而沒有幫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漸漸停止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來時那人已經死了,屍體被靜靜地抬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開口問,他是否能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他們搬動他,將他換到了那張床上,他感覺很滿意。人們走後,他用肘撐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窗外隻有一堵空白的牆。
幾天之後,他就在自責和憂鬱中死去了。
如果那個人心中不起惡念,幫忙按鈴叫護士,他還可以繼續聽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現在一切都晚了,現在他隻能看到自己醜惡的心靈,還有窗外一無所有的白牆。法國作家雨果說:“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氣色。”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給它以笑容,它也同樣報你以微笑。
得到與失去對於生命而言都是正常的,如果你緊緊抓住失去的不放,得到就永遠也不會到來。放下失敗,抓住成功,就可以讓生命重放光彩。任何人都有憂傷痛苦的時候,隻是表現出來的方式有的是消極悲觀,有的是積極向上罷了。如果選擇了冷漠待人,便會覺得生活像是柵欄;選擇了熱情待人,便會覺得生活像是噴泉。
小說《命運》中的主人公翠花的一生都充滿了不幸,可她卻並沒有因此而倒下,因為她的心總浸泡在希望的蜜汁中。十九歲那年,她嫁給了鄰村跑生意的強生,可結婚不到半年,跑到鄰省進貨的強生便如同泥牛入海,再也沒有了音信。那時,她已經有孕在身。
丈夫失蹤幾年以後,親戚們都勸她改嫁,家裏沒有了男人,孩子又小,這日子可怎麼過呀?她沒有改嫁,她是這樣想的:丈夫生死不明,也許在很遠的地方做了大生意,說不定哪一天發了大財就回來了。
兒子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健康地成長,家在她勤勞的雙手支撐下,雖艱辛但不乏笑聲。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轉眼間,兒子已經十八歲了,一支部隊從村裏經過,她的兒子去參軍了。兒子說,他要到外麵去尋找父親。
然而,兒子走後又是音信全無。有人告訴她說兒子死在戰場了。她不信,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兒子不但沒有死,而且當了大官,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會回來看她。她還想,也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給她生了孫子,回來的時候是一大家子人了。
雖然兒子依然杳無音信,但這個想象給了她無窮的希望。她比以前更勤勞,對生活更有勁頭,在下田種地之餘,還做繡花線的小生意,不停地奔走四鄉,積累錢財。她告訴人們,她要掙些錢蓋一院新房子,等丈夫和兒子回來的時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一場大病,大夫說她沒有多大生存的希望了,但她最後竟奇跡般活了過來。她說,她還不能就這樣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呢!翠花一直健康地生活著,她不時念叨著,她的兒子生了孫子,她的孫子也該生孩子了。而想著這一切的時候,她那布滿皺褶的核桃殼樣的臉上,總會變成繡花一樣絢爛多彩的花朵。翠花最終活了一百零二歲,她是村上最不幸的女人,但卻是最長壽的一位。
也許翠花的一生,我們沒有辦法是用語言來評述,不過,一直處於不幸遭遇中的她,卻用別人無法想象的“快樂思維”,使自己不但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而且到了百歲的時候還笑得那樣燦爛,那樣美麗。可以說,這全都是遇事總往好處想的結果。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有時你會贏,有時則會輸;人生也像一場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給自己一麵心靈的旗幟,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一定能看到未來的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