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對陳衡哲的感情,陳衡哲其實已經心有所感,可是胡適一直沒有發出示愛的信號。陳衡哲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女子,自小受到傳統禮教熏陶,加上少女所固有的矜持,無論如何也作不出凰求鳳的妥協之事來。
可是胡適呢?他敬陳衡哲猶如神明一般。他覺得如果向她求愛,無異於嘲笑她的獨身主義。向一個抱有獨身主義的女子求愛,就如同向一個修女求愛,甚至存有這種念頭都是不聖潔的,是對陳衡哲的一種褻瀆。
兩個相愛的人,中間好像隔著一張紙,因為彼此誰也無法向對方和傳統妥協。誰也不願意先站出來將紙挑破,一旦於躊躇間錯過,再回首也已是百年之後。
盧梭說:“一個人對別人不承擔義務,那麼別人對他也不會承擔任何義務。”同樣,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愛,他首先要主動地去愛別人,要想別人等他,他首先去等別人。柏拉圖著名的麥穗原理,強調的就是這種妥協:“假如你用一生去等待,你必定能找到你所找的那個人,但是你願意用一生去等待嗎?既然你不願意,那麼請你珍惜手中握住的這一根麥穗吧!”沒有妥協,兩人就無法進行磨合,最終會像拍的電影《向左走,向右走》一樣,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
其實有時候,這種妥協也是非常簡單的。比如,和愛人約會遲到了,要在第一時間向對方說抱歉,而不要解釋說堵車。即使真的是因為路上出現了交通事故造成嚴重堵車,也不會拿來為自己的遲到開脫,因為你應該預料到會出現堵車的情況而提前一點兒時間出發。
俗話說:“知人者智,知己者大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請就是認識自己,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同時這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好比你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一樣。也許人們總是容易注意到別人的過失,而且還習慣性地把別人的錯誤記在心上,很長時間也不能把它忘掉。可是如此一來,卻把自己的缺點和所犯的錯誤忽略掉了,這是多麼可悲啊!
懂得愛別人的人,他們絕對不會這樣做。
他們在對待差錯的時候,總是會先檢討自己錯在哪裏,而很少去找一些客觀理由。因為隻有先從自己身上找出原因,才會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出現差錯的時候,隻強調客觀因素,而不作自我批評,甚至推諉抵賴,這樣隻能讓事情錯上加錯,誤人誤己。
如果有人想抨擊他們,他們會在遭到抨擊之前,就先自責;如果有人想暗算他們,他們會在遭到暗算之前,就先躺下……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做很傻,其實不然,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因為就在自責的時候,那個原想抨擊你的人沒準會說出寬慰你的話語;就在躺下的時候,那個本來想暗算你的人沒準會上前把你扶起來。其實,愛情也是一樣的,愛得死去活來的並不多,真正能白頭偕老的有情人往往是那些懂得寬容對方錯誤的人,他們愛對方要勝過愛自己。
4 管得太多不如試著妥協一下
現在許多夫妻都在追求獨立,人格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獨立的權利,這原本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情,並且還應該大力提倡。然而,有一些人把這種獨立看成絕對的獨立或自由,不允許任何人幹涉,別人一旦觸及到他們某一領域的利益,他們就會作出強烈的反應。
比如在經濟方麵,獨立固然是好的,可獨立並不等於說夫妻二人各掙各的錢,各花各的錢,嚴格劃分出二人之間的經濟界限,彼此絕不允許對方侵犯一點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樣的兩個人,在名義上雖說還是夫妻,可在感情的實質上早已形同陌路,非常淡漠。
孫興和馮芳芳是一對夫妻,丈夫孫興在政府裏當公務員,妻子馮芳芳在一家國企上班。孫興業餘時間喜歡讀書寫字,很少去一些喧鬧的場所娛樂;馮芳芳漂亮熱情,業餘時間喜歡去舞廳跳舞。
馮芳芳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沒事的時候就拉著孫興去舞廳,可是孫興對於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感到眩暈。起初幾次,還迫於夫妻之間的情分硬著頭皮陪她去過幾次,可是後來他再也沒有辦法忍受了。
一天他在舞廳裏懷著厭煩的情緒勸導妻子:“不要再到這地方來了。”妻子卻反駁道:“如果我不讓你看書和寫作,你會同意嗎?”
孫興頓時啞然,愣愣地坐在沙發上,一支接一支地吸著香煙。他覺得妻子的理由是不對的:讀書寫字,是文人雅趣,格調高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幽暗的舞廳,各種各樣的人,在那裏一起瘋狂地搖擺,哪能與讀書吟詩的雅事相提並論!”
孫興在勸妻子戒舞失敗後,並沒有就此灰心,而是製定了一個“戒舞計劃”:將自己的工資留在手裏,不再按月足額上交給妻子,想通過這個辦法,來“凍結”妻子的經濟來源。可是馮芳芳把自己全部的工資都花在了跳舞上,而且每天都玩得非常開心。
於是,他生氣地從妻子的屋中搬了出來,每日和妻子“橫眉冷對”,妻子也不甘示弱,同樣也采取了“冷戰”政策:丈夫的衣服不給洗,丈夫的飯不給做,丈夫的東西全被扔到“丈夫的房間”裏,孩子每人輪流帶一天。總之,他們彼此誰也不肯讓步,整個家好像被分成了兩部分。
最後,馮芳芳幹脆辭掉了廠裏的工作,自己去租了一組櫃台賣服裝。由於眼光敏銳,有膽有識,竟然幹得有聲有色,不久便自己開了一家時裝店,辦起了公司,財源滾滾而來,遠非她昔日那點工資可比。
可是這個時候,“家”已經是名存實亡了,並在馮芳芳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她決定提出離婚。丈夫開始時不同意,並以孩子可憐為由,試圖留住妻子,可是她去意已決,不可挽回。
馮芳芳最後說:“我們現在這樣生活與離了婚又有什麼兩樣?不同吃,不同住,互不溝通與往來,這和兩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缺的隻不過是那一張離婚證書!”孫興冷靜地想了又想,覺得妻子說的確實有道理,便同意了離婚。一個原本很溫馨很美滿的小家庭就這樣解散了。
故事裏麵的那個家庭的破裂,是因為丈夫對妻子管得太多所導致的。這裏麵的教訓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如果丈夫與妻子中有一方稍作妥協,“糊塗”那麼一點,不采取將家庭一分為二的分庭抗禮的方式來冷淡對方,換之以“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似的柔情去感化對方,那麼結果一定不會這樣糟糕的。
其實,這種把配偶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進而幹涉對方的社交活動和限製對方行動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俗語說:“物極必反。”管得太死,就會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對方不僅不認為這是愛的表現,反而覺得你太多疑,對自己不信任。如果整天疑神疑鬼,整天提防著對方,這樣的愛會累死人的。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愛情之火就會窒息的。
聰明的做法是,三分流水二分塵,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探究個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雙火眼金睛,世事洞明,到頭來傷了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會連累婚姻。隻要把握住婚姻生活的大方向,不偏離正常的軌道,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是不要過於計較為好。戴爾·卡耐基認為人格成熟的重要標誌就是冤吞、忍讓與和善。與其費盡心機地去管對方,倒不如試著妥協一下。
5 與遺憾相比,麵子無足輕重
生活中有很多原本屬於我們的幸福,由於不懂得珍惜,常常因為我們的指責和不必要的堅持而錯失良機,從而拆散姻緣、朋友反目。仔細想想,誰是這中間真正的受害者呢?若隻是為堅持矜持,為爭一口莫名的氣,而死拗著,那不是酷,也不是堅強,而是固執。
王娟和周洪宇已經戀愛三年了,現在終於快要攜手步入婚姻殿堂了。可是為了婚禮上的一些細節,他們先是爭執不下,繼而演變成一次激烈的爭吵。盛怒之中,王娟跳著腳喊道:“還是算了!幹脆不要結婚了!”周洪宇也不甘示弱:“不結就不結,誰非要一定娶你了!”扔下狠話之後,兩人各自鼓著一肚子氣回家了。
其實這一肚子的氣,氣的都是對方,認為對方根本就沒把自己當一回事!進而上升為:他(她)一定不愛我了。最後轉化成:如果他(她)還愛我的話,就應該先打電話給我!這意味著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主動示好,可卻誰也不願意理對方。
兩人僵持著,不過在心底卻又都渴望接到對方的電話。就這樣,一個星期過去了,兩個人都被折磨得心力交瘁。不比誰先把麵子放下來,硬是要比誰拗得更久。一天,王娟的母親來到了女兒的房間,還沒沒等她開口,王娟便高聲地叫了起來: “不要勸我!我是絕對不會先讓步的!”
母親輕輕一笑道:“我才不是來勸你的呢,我是來講故事給你聽的!”王娟恢複了平靜,好奇地望著母親。
有一對年輕男女,兩個人情投意合互相欣賞著,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倆的個性都很倔強,那個女生更是得理不饒人,每次吵架總要占上風才甘心。事後那個男生總會講“我讓你並不是我爭不過你,而是因為我愛你”,那女生心裏雖然好感動,嘴上可從不表露……
後來,有一回兩人又為出國的事發生爭吵,女生一氣之下說出:“我看最好還是分手吧!”話一出口她就後悔了。隻是礙於麵子,她當然隻有硬撐,她以為他一定會像以前一樣,讓她、哄她,可結果是他沒有。而她盡管滿心悔恨和自責,卻怎麼也不肯主動向他示好。
就這樣拖了一個多月。後來,她由同學那兒知道他出國的消息。她先是憤怒地罵他負心,怨遍了他的無情,可漸漸地……
當她冷靜下來之後,當她有勇氣麵對自己時,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昧和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