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無奈地看了看空水瓶,歎了一聲,把它裝進包裏。小萬見此,心有不忍,忙是緊走幾步,掏出水瓶遞給了他。
這人感激地看著小萬,連連道謝,並說,自己剛離婚,情緒不好,剛才的事萬分抱歉。
後來,在攀爬一段陡峭的山坡時,小萬一不留神,腳下一滑,在其他人的驚呼聲中,身體順著山坡直直向山穀滑去。情況萬分緊急,就在這生死關頭,忽然一雙大手死死地抓住小萬的手臂。這個救他的人,原來,是那位離異的新朋。
“小處讓人,才能大處得人”,從此後,小萬學會了不與他人斤斤計較,在小處忍讓他人。後來,小萬因不計小利,與同事能和睦相處,連連被提拔。
現實社會,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好勝心使我們處處想趕超他人,因而時時被瑣事所困擾。消磨著我們的意誌,蠶食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因此,麵對瑣事,麵對生活中的小細節和小角落,不妨後退一步。一時的讓人,是為將來更大的得人。
《菜根譚》裏有句這樣的話: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與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意思是說,走山邊小路時,要先停住自己的腳步,讓他人過去才算有禮貌,也最安全。凡事減三分讓人,才是為人處世的妙法。
古代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一天,秦穆公駕車外遊,行至一處大山時,突然車子出現故障,右邊駕轅的駿馬跑沒了。
大山裏民風彪悍,山民看見這頭無主駿馬,就把它捉住殺了。
秦穆公隨後帶著手下前去尋馬,在岐山下看見一群蓬頭垢麵的山民正在痛快地吃著馬肉,人數足有數百。他手下隨從見此,便抽出刀來,欲殺了他們。
秦穆公忙擺手製止了隨從,不僅沒有懲處山民,反而親切地對山民們說:“馬肉性寒,若食之而不飲酒,會傷身。”於是,便叫隨從拿出酒來,讓山民們每人都飲了才放心離去。
事情過了一年,秦晉二國發生戰爭。秦穆公被晉軍圍困在戰車上,且秦穆公手下將士們也有不敵之狀。戰爭到了生死關頭,秦穆公眼看著就要被晉軍俘虜。
正在這危機時分,不知從何處跑來一群手拿鋤頭、柴刀的數百衣衫襤褸、長發披肩的“野人”,高聲呼叫著直衝戰場,奮勇砍殺晉軍。
戰事瞬間發生逆轉,秦穆公手下將士見有人相助,便拚死作戰。晉軍也被這群不要命的“野人”嚇住,紛紛潰逃。秦穆公終於得救,經過激戰,最終大敗了晉軍,並俘虜了晉惠公。
戰爭結束後,秦穆公召見了這群“野人”。才知道,他們原來正是前一年吃他馬肉的那群山民。
在細小處幫助別人,讓他人三分,得到別人的心,在大的問題上,就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許別人還能讓你七分。從以上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這次戰爭,秦穆公正是靠一年前的小處讓人、大處得人的智慧和氣度,才能在這場戰爭中轉危為安,並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吃虧”有時是痛苦,但短暫的“吃虧”往往會帶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獲。
“得饒人處且饒人”,“給人留條路,也就是給自己留條路”。對一些小事情,能不計較就不要計較,能原諒別人就要原諒別人,否則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就不好了!
當我們麵對一些瑣事時,不妨讓一步,吃點小虧,隻有卸下身上不必要的包袱,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5 退一步,進兩步
人生隻有後退一步,方能看清前進的方向。累了,不妨暫時退卻,明辨利害、洞明世事,才能更好前行。
馬克在90年代互聯網泡沫興起之時,開了一家網絡公司。後來,公司經營狀況日漸艱難,進入倒閉邊緣。經過一番行業分析,馬克果斷清理賬務,關掉公司,後退一步從而避開了後來的世界性互聯網災難。
事後,馬克並沒有消沉,而是認真地分析了自己的長項與弱項,最後選擇從事分析職業,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分析師。
可見後退就是前進,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後退一步,分析當前狀況,看清前方道路,才能繼續昂首向前。
春秋時,齊國國力雄厚,擁有著一支近三萬人的軍隊。而當時的魯國地域狹小,兵少將寡。於是,齊桓公出動大批軍隊進攻魯國。麵對強大的齊軍,魯軍一再後退忍讓。當齊軍進入有利於魯軍反攻的長勺地區時,魯國並沒有馬上發起反攻,而是堅守陣地。
這時,齊軍自恃力量強大,首先發起進攻,妄圖一舉擊敗魯軍。魯軍再三忍讓,終於在齊軍連續進攻三次未果後,向齊軍發起了總攻。一時,齊軍陣勢大亂,紛紛潰敗而逃。
堅持到底固然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奮鬥精神,但這並不意味著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根據周邊環境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這樣的後退遠比無謂的堅守更為明智。
2000年某跨國企業中國分部的銷售額突破了24億元人民幣,比1999年翻了一番,上繳的稅額也高達4.6億元。
麵對這份不錯的成績單,時任中國區總裁的鄭女士卻作出一件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即日起,公司將實施全麵的內部整頓,在這期間暫停營銷人員加入公司。
鄭總裁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行業內部出現了混亂狀況。當時,整個行業在中國市場上呈現人人喊打的局麵。麵對巨大的壓力,鄭總裁需要作出“撤還是留”的選擇。這位處事不驚的女人用了八個字作為答案:“不慌、不亂、後退、整頓”。
整頓期間,公司的銷售額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多。鄭總裁對記者說:“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但是若沒有短暫的犧牲,就不會爭取到寬鬆的發展空間,更不會有長期的收益。”
鄭總裁把企業品牌看得高於一切,平時溫婉的她不惜施展鐵腕,辭退了數百名營銷人員。用她的話講:“休整,就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最終在年底時,公司以驕人的業績證明了鄭總裁決策的正確性。時至今日,這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份額遙遙領先於同行的其他公司。
自小,我們就被這樣教導“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隻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可這樣的做事準則,很明顯的缺點就在於不能靈活多變,會導致一條路走到黑。所以,當前方出現障礙時,我們不妨後退一步,看清前方狀況,以更好前行。事便中的鄭總裁在麵對巨大的壓力時,適時後退,最終獲得成功。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經過上萬次的實驗失敗,最終成功。他這上萬次的實驗,次次都不同,也就是說,愛迪生經過了上萬次的後退。
其實退一步,是心靈的一種釋然,也是一種大智。這種智,是睿智,是豁達,是不盲目,也是不狹隘。
幾位朋友聽說沙漠中有一處絕美的地點,於是他們相約一起去尋找。在經曆一番艱難的長途跋涉後,他們不僅沒有找到目標,身體反而又累又乏,最重要的是身上所帶的水已經不多。
一絲退卻的念頭在隊伍中流散開。帶隊的隊長,知曉了隊員們的心思,咬咬牙給隊員也給自己鼓勵著:我們都走了這麼遠了,後退不是功虧一簣嘛!
幾位朋友得到隊長的鼓勵,又默然地繼續前行。在途經雅丹地貌時,有位朋友實在走不動了,休息時他向隊長提出返程。
炎炎烈日焦烤著大地,另幾位朋友也一致讚成返程。
隊長看了看幾位氣喘籲籲的隊友,考慮到安全隻能無奈點頭同意。在他們返回途中,不料卻發現了一處野外旅行者基地。
於是他們進入基地進行休息,在一番養精蓄銳後,他們重整旗鼓,終於到達了目地的。
很多人認為後退就是懦弱的表現,其實後退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自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局注定淒涼。故事中的幾位朋友,他們正是選擇後退,才發現基地,從而可以再次前行。
後退者有時不是缺乏進取心,而是他們知道若是再繼續,最終將會很危險。人生需要“後退”,在麵對對手時,後退一步,方能避開鋒芒,從而更好地前進!
人生之所以有很多煩惱,皆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不肯後退。就如下圍棋,其製勝之道往往不在於幾個棋子的得失,而在於占勢。後退一步,方能更好前進,以幾個子換取全局勝利,這才是成功的常用之道。
在生活中,若能不貪一時一地之微利,不在細枝末節糾纏不休,妥協後退一步,無疑可以使得自己從從容容、踏踏實實地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