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A也作出妥協,增加了采購量。
在返回國內時,A與B“哈哈”大笑。A把多采購的給了B,並說:“讓步妥協,才能皆大歡喜呀!”
麵對衝突時,換一種思維方式,矛盾可能就會迎刃而解。世界上沒有你死我活的對手,衝突雙方的目標僅僅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就可會發現,在衝突的背後,往往存在著互相的猜測與恐懼。
隻有妥協避讓,化敵為友,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安全。人與人相處,也應這樣。在遇到矛盾時,各自退讓一步,妥協一點,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握手言歡。
康熙年間,身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一次,家人飛書到京城。張英還以為家中出了大事,忙拆開書信。
原來,家人和鄰居吳家就宅基地問題發生了爭執。兩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讓步。家人想讓張英出麵,來壓製吳家。
張英看著書信,笑了笑,揮起大筆,在紙上寫下:一紙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張英書信,還以為是條計策,急忙拆開,才發現是妥協讓步的信。後召集家人商量,最後主動退讓了三尺。
吳家見張家讓出三尺,十分感動,也讓出三尺。於是,兩家之間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
曆史上的“六尺之巷”故事,就是由此得來。
想要讓他人敬服,首先得懂得退讓,隻有正直良好的品德才能樹立起威信形象。如果衝突發生時,一方堅持己見,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對的,那麼矛盾就會加大,衝突就會加深。
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遇事首先要禮讓三分。隻有做出適當的妥協,矛盾衝突才能得到化解,自己也才能使他人信服,從而獲得想要的利益。
3 互惠互利,才能共贏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時候不必你死我活,方知隻有你活我也活,彼此才能更好地攜手,同創輝煌。
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進步。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裏,競爭存在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麵對這些競爭呢?社會猶如一個大家庭,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我們隻有學會與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功。
培根說過這樣的話:“嫉妒可以使你得到短暫的快感,也可以使不幸變得辛酸。”
嫉妒有時的確令人難以忍受,因為它認為別人的前進就是自己的後退,於是自卑、憤怒、屈辱便充斥於心,進而作出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的極端事。
在單位,小孫和小鄭關係非常好,哥倆就如親兄弟般。你買的東西我可以吃,我的衣服髒了也可以穿你的。如果有人說了他倆其中一人不好的言語,那另一個人準跟說壞話的人沒完。
前些日子,單位傳出要調整崗位的消息。小孫和小鄭兩人因崗位大致相當,所以極有可能被調走一人,可是兩人對目前的崗位都非常喜歡,深怕自己是調走的那個。此後,盡管表麵上看兩人並係還是很要好,實際上他們暗地裏都偷偷地較起了勁。
比如小孫跟小鄭說單位的一些事,小鄭就趕忙說:“回頭再說吧!”有人說小鄭幹活特快,小孫卻在一邊說:“快是快,但錯誤也不少。”
這如果放在以前,小孫和小鄭絕不會這樣。不久,單位崗位調整結果公布:小孫和小鄭都被換了崗位。
原來,上司對他們兩人這階段的表現非常不滿,於是就把他們都給換了。雖然還在一個單位,但小孫和小鄭再相遇時,神情漠然、形同陌路。並且時不時地,單位的其他人都會聽到他們互相在說彼此的壞話。
這就是過於極端所產生的後果,兩個好朋友不僅從此變成了敵人,還都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假如小孫和小鄭能夠公平競爭,不懷嫉妒,說不定他們不會被調換崗位。可是,他們相互間卻形成惡意競爭,你說我壞話,我說你不好,在被上司知道後,自然會把他們調換。
正如現在很多人動輒失眠,情緒暴躁,可去醫院全麵檢查身體後,卻沒有檢查出什麼毛病。實際上,這就源自於自己對周邊事物產生的一種嫉妒心,而後鬱積於心,導致心理失常。
所以,對於一些困難,我們倒不如采取與對手攜手合作的方式來共渡難關。
還有一些人,他們在與對手競爭時,想方設法地要找出對手的短處,實在找不出來,就不惜造謠,以求把別人也拖下來。這就如魯迅先生批評的一些人:“我不行,而你也和我一樣,索性大家都不活,拉倒大吉!”
可見,不管做什麼事,嫉妒都是要不得的。隻有相互合作,大家才能你好,我也好。
有兩家團購網站,我們就稱他們為A、B 網站吧。
隻要A網站今天新上了一個項目,那麼同類的項目隔天就會出現在B網站首頁。一次,A網站市場人員好不容易與一家大型商家談妥,約定進駐他們的網站。不料,此事也不知怎麼被B網站市場人員得知,B網站市場人員就跑到此商家,告知若是進駐自己的網站,分成比例將會優於A網站。結果,這個商家卻跑到了其他的網站。
還有一次,國際某著名餐飲店想搞活動,欲加入一家團購網站。為此兩家團購網展開了一場惡意的價格競爭,最後甚至到了不惜虧本也要搶下客戶的程度。客戶看他們總是一再答應自己提出的苛刻條件,便認為他們是實力不足,於是幹脆在自己的網站上搞起了團購。
兩家團購網站經過曆次的惡意競爭,流動資金已捉襟見肘。這時,他們知道若是再這樣繼續下去,就算打敗對手,也會你死我半死。
後來,兩家團購網站開了一次領導層會議,商定的結果是:摒除陳見,握手言和,合作共贏,共謀發展。
此後,A、B 兩家團購網站攜手共進,終於在眾多的團購網站中脫穎而出。
惡意競爭存在著太多的問題,它不但可以傷害別人的利益,而且也會使自己的利益受損;惡意競爭也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相互遏製和消耗,從而造成有限資源的被擠占、浪費,就像A、B 兩家團購網,惡意競爭的結果,隻會傷己傷彼。
大海中的海葵蝦與海葵合作得就很好。每天,海葵蝦用它那兩隻大螯夾著海葵東遊西蕩。一旦海葵蝦碰到危險,它便立即把海葵提起。因為海葵身上帶毒,威脅者就會放過海葵蝦。這樣,海葵蝦便可以無憂無慮地整日到處覓食,不再懼怕其他海洋生物,而海葵因為是腔腸生物,海葵蝦吃剩後的殘留物就夠它飽腹了。
所以,在如今的社會,彼此間不能因為一點利益就鬥得你死我活。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要想更好地生存,隻有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才能獲得雙贏。
4 吃虧是福
“吃虧是福”,隻有在利字麵前禮讓三分,他人才能覺得你誠實可信,能擔大任,才會為你帶來更多利益。
不是有句這樣的話麼:“福禍兩邊有善也有害。”意思是說,福字和禍字相互牽連,福即是禍,禍亦是福。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到,有時候吃點小虧並非壞事,“糊塗”地吃虧才是一種聰明的智慧。
春秋時,楚莊王平定一場內亂後,大宴群臣。席間,忽然一陣風吹滅了蠟燭,有一人乘亂拉了一下莊王愛姬。愛姬驚慌之下順手扯掉那人的帽帶,俯身便告訴莊王要求其查辦。莊王一聽,哈哈大笑地令眾人都把帽帶扯掉。然後重新掌燈,君臣盡情暢飲。後來,在曆次戰鬥中有位武將奮勇殺敵,屢次立下大功,此人正是當初拉莊王愛姬的那位武將。
可見,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榮辱,在小處讓人,才能在大處得人。隻有在細小處幫助別人,忍讓三分,讓別人記住你的好,那在大的問題上,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更大幫助。
人生就像是一段遙遠的旅途,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在行程中,我們隻有放棄一些小利,才能在別人對我們認可時,漸漸掌握主動,獲得更大利益。
小萬這個人特愛與他人爭執,經常會為了蠅頭小利而與人吵得不可開交。
一次,好友相邀他一起去野外爬山。團隊有二十多人,小萬因不常運動,走著走著便因疲乏而落在隊尾。
隊尾還有一個人,小萬以為他也是新來的朋友,就笑著湊上前去想與他說說話。不料,這個人見小萬笑著走過來,卻加緊了腳步,留給小萬一個沉默的背影。
都說“不打笑臉人”,小萬這熱臉一下貼到了冷屁股上,心裏頓時冒火。但小萬想了想,還是忍住了,便緊跟著繼續向上爬去。
不一會,前方這個人,因疲乏掏出水瓶欲喝水,可是水瓶卻是空的。小萬看著倒著空水瓶的人,心裏一陣冷笑:剛剛要是與我說話,現在不是可以向我要水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