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5 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1 / 3)

輯15 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

——對對手,謙讓一點又何妨

世間不存在永遠的敵人。麵對對手時,很多人常常會針鋒相對,得理不饒人,為一丁點的利益就爭鬧不休。其時,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遇事時我們不妨妥協一點,讓他一步又何妨?

1 恰到好處地放棄,就是雙贏的妥協

世間不存在永遠的敵人,麵對對手時,我們不妨作出一些妥協,放棄小利以贏大利。

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很多人往往會麵臨許多抉擇,而恰到好處的放棄,正是為了贏得勝利而采取的暫時性妥協。

正如比爾·蓋茨說的那樣:所有的競爭,都不可能使一方成為最終的統治者,在消耗無數的人力和財力後,最終誰都不可能成為贏家。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明智地放棄。隻有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追求,才能夠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能夠成功的事業上。妥協是為了得到,放棄是為了避其鋒芒,而真正恰到好處的放棄,才是膽識與謀略的綜合。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嘛: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矛盾存在於利益中,隻有放棄一些小利,才能化解矛盾,為大利贏得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明朝時,寧王朱宸濠反叛,此時的王守仁正率部鎮壓地方叛亂。獲悉朱宸濠造反,隨即率部水陸並進直搗當時朱宸濠的老巢。

由於他的多謀善斷,僅35天,就生擒朱宸濠。

當時皇帝明武宗身邊有位寵信江彬,他一向嫉妒王守仁,就向武宗進讒,說:“王守仁和朱宸濠原本就是同黨,就因朝廷要派兵征討,王守仁才抓住朱宸濠以求脫罪。”

武宗信以為真,正準備加罪王守仁。時任提督軍務太監張永與王守仁私交甚密,於是就和王守仁商量,說:“現在隻有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勞讓出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堅持下去,江彬勢必狗急跳牆,指不定會作出什麼無恥勾當!”

於是,王守仁就把抓住朱宸濠的功勞讓給了江彬,自己則稱病去了寺院休養。不久,武宗得知事情的真相,遂免除了對王守仁的處罰。而王守仁利用居住寺院的這段時間,勤奮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心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恰到好處地放棄不但是一種人生境界,而且還是曆盡跌宕後對世俗的一種淡然。它是閱盡人間滄桑後對物欲的一種從容,也是成竹在胸、運籌帷幄的一種自信。

王守仁正是懂得恰到好處地放棄,才保住性命成就了以後的偉大。明智的放棄,有時是取得成功的最好選擇。

其實,恰到好處地放棄也是一種人生智慧。一個人隻有不為世俗的微功小利煞費心機,他才有可能避開身邊無謂的爭鬥和紛擾,認真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切,從而可以積蓄力量奮發向上。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就是因為不願意放棄,不知道恰到好處地放手,最終才導致鬱鬱寡歡,一事無成。

小馬剛到鋼製品廠當業務員時,為了得到領導的青睞,他對客戶總是一板一眼,“釘是釘,鉚是鉚 ”,盡量不讓公司利益受到一丁點損害。

為此,領導多次表揚小馬實誠,說他盡職盡責,不像有些業務員,為了完成業績,不惜犧牲公司利益。

但是實誠有時也並非是褒義詞,小馬的銷售業績與其他同事相比,明顯差了很多。小馬想不明白:難道自己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有錯?

有一次,小馬在和客戶談合同時,客戶說這次訂單量大,要求價格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下調。小馬為了公司利益,據理力爭,說,這是公司的製度,價格不能再下調。

正當他們快要不歡而散時,小馬的領導匆匆地趕了過來,連連向客戶說:“一切都好商量,一切都好商量。”

最終,領導答應了客戶在原價格上做了一點下調。客戶走後,小馬問領導,為什麼要給他下調價格。

領導看了看小馬,說:“這個客戶,此次訂的單並不算小,後續他們需求的貨會更多。隻有先妥協一些,讓點好處給他們,才有可能贏得他們後期的訂單。”

果然,沒過多久,客戶就再次與他們廠簽訂了更大的合同。

“有得必有失”,我們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切不可一味地爭強好勝,在必要的時候,後退一步,恰到好處地放棄,也未嚐不是一種明智、不是一種擁有!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都不懂得及時放棄。比如,明明知道自己的選擇錯了,但仍然還在堅持;明明知道現在放棄蠅頭小利會得到更大利益,可仍然隻顧眼前,舍不得麵前的這點微利。像這樣的人,終究會為了所謂的“堅持”,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恰當的放棄,不是怯懦,不是自卑,更不是自暴自棄;恰當的放棄,是一種蓄藏,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雙贏。現代社會是一個共存共榮的社會,雙贏在此體現了一種公正的價值判斷,其不僅表現在對別人利益的尊重上,也表現在對自身利益的取舍上。

由此可見,隻顧自身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想要有所發展的時代已經不存在。利益需要共享,隻有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關係,讓他人得益,自己才能成功。

人生也有太多的欲望,隻有懂得恰到好處地放棄,才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不迷失方向;隻有做到恰到好處地放棄,才能在誘惑的漩渦中找到自我;人生還有太多的無奈,隻有學會恰到好處地放棄,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更好前行。

2 讓步妥協,巧妙化解衝突

在當今利益多元化的社會裏,利益衝突已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種常規現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衝突發展到最後,往往會將與衝突無關的因素夾雜進來,從而使得衝突失去可調控性,變得更加激烈,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那麼,在麵對諸如此類的衝突時,我們應當怎麼來預防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通過讓步妥協的方式規避可能到來的更嚴重的矛盾衝突。

因為在如今複雜的市場背景下,隻有將矛盾盡可能地置於理性的範圍內,通過妥協讓步才有可能成功地得到化解。

國內有兩家做水晶飾品的加工企業,他們在國內水晶行業都稱得上是龍頭。

一次,兩家企業分別派出A、B采購人員去巴西購買急需的水晶某類原料。他們來到巴西一家大型礦場後,竟意外地在這裏看到了彼此。

礦主分別對A、B說:“水晶是不可再生資源,何況你們需要的那類水晶本身就稀少,加上這些年礦場開采量過大,所以價格要上漲。”

“這不是坐地起價麼!”A、B心裏憤憤不平,暗想道,“巴西有這麼多的礦場,你們沒有貨,那我就去找別的礦場!”

於是他們以請示國內總部為由,告辭離開。礦主看著他們分別離開的背影,淡淡地冷笑一聲。

離開這家礦場後,他們分別去了其他的礦場,但令他們奇怪的是,那些礦場不是說沒有了這種原料就是要價比那家礦場還要高。

為此,A、B又返回那家礦場,礦主把他們安排到一起,告訴他們:“現在礦場沒有你們要的那麼多貨,庫存僅夠你們其中一家使用!”

A一聽,剛要爭辯,卻看到B朝他使眼色,便立刻沉默不語,會議無果而散。到了晚上,A找到B,問他為什麼使眼色不讓自己與礦主爭論?

B說:“我們若是與他強行進行爭辯,這就說明我們急需這類貨,這樣他要價反而會更高。他把我們召集在一起,就是想讓我們倆抬價競購!”

A就問B:“那該怎麼辦?”

B說:“國內市場目前急需這類貨,你我兩家更是。我們之間如果互不相讓,彼此不做妥協,抬價競購,這隻能讓他人得利。”B看了看A,接著又說:“你們肯定也有加價預案,這類貨的價格不是不可以上調,隻是幅度不能太大,要不這些礦主就會得寸進尺。”

A見B如此說,點了點頭說:“這些礦主之間好像通過氣,以前這個礦沒貨,去那個礦定會買到,現在你看……”B說:“很有可能,既然他們這麼做,明天我們……”

第二天,B跟礦主說:“總部來了通知,那類貨隻能采購十分之一。”礦主一聽就急了,連忙說:“你們怎麼這麼出爾反爾,貨都給你們準備好了,說不要就不要了?你不要,那我就賣給A。”

B一臉無奈,歎氣道:“上幾天,你要是賣給我,也就賣了,但現在運費、關稅等等都在上漲,而且國內終端銷售市場也不太景氣。”

後來,B與礦主都作出了妥協。B在原先的基礎上采購一半,礦主在上調的價格上再下調一些。

A按照B與礦主的協議,也要求礦主給相應的價格。礦主說,給相應的價格不是不可以,但A采購量必須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