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4 待人寬容助你贏得尊重(1 / 3)

輯14 待人寬容助你贏得尊重

——對下屬,親和一點又何妨

成大事者,必定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工作中,作為領導,隻有放下所謂的領導架子,待人謙虛親和,才能得到下屬的尊重。其實,很多時候隻要換位去思考一下,體諒下屬的一些難處,用真心架起溝通的橋梁,就必定可以贏得下屬的感激與尊敬。

1 換位思考,體諒下屬的感受

一個領導隻有學會了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體諒下屬,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領導。

一個領導有沒有魄力,跟他是否了解員工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一個領導總能站在下屬的立場上想問題,體諒下屬的想法,就算這樣的領導不是最優秀的,那至少也是合格的。

卡耐基說:“與人相處能否成功,全看你能否以同情的心理體諒和接受他人的觀點。” 以同情的心理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指的就是換位思考。如果領導者在與下屬發生衝突與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進而提出雙方可以接受的意見或建議,最終解決問題,這樣的領導又怎能不受下屬的擁戴?

然而,現在很多領導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旦下屬在工作上出現問題,就按照自己早已經固定的方式去責怪下屬,最後把自己跟下屬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老劉在自己的網絡公司新開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在前期需要投入的資金很大,不僅需要他親力親為地監督項目的運作,還要求與此項目有關人員在項目未完成期間不能請假。

新項目開展後,公司裏不少員工都不得不在白天工作完後,繼續加班。老劉看到員工們這樣任勞任怨,就得意洋洋地說,這叫戰友情誼!

但是時間一長,就有員工開始抱怨了。

那天,負責此項目的小李在洗手間抱怨公司沒人性,說老板不但不替員工考慮,還變相壓榨員工。老劉正好在洗手間外麵,聽到了小李的抱怨後,頓時怒火中燒。他指著小李,大聲嗬斥道:“你領我的薪水,就要替我幹活。如果不想幹,可以交辭職報告!”

老劉說的本是一時氣話,誰知小李馬上就遞交了辭職書。

冷靜後的老劉想到小李在此項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有些後悔了。可惜木已成舟,怎麼做也不能把小李留住。就這樣,由於此項目的負責人小李的離開,老劉在這項目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從老劉的故事不難看出,一個不能理解員工的老板不是一個合格的老板。如果老劉能站在小李的角度上來思考一下,就應該能體諒對方的感受。這時,在對其進行安撫,那麼此項目不僅可以順利地完成,還能拉近自己跟下屬的距離。可是老劉沒這樣做,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單位裏,作為一個領導,必須學會換位思考,把焦點集中在下屬身上,從下屬的眼光出發,來尋找最可能影響他們態度和行為的管理方法。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無往不利的目的。而體諒下屬的感受則是實現有效領導的起點,也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其實,不僅僅隻是領導,我們任何一個人跟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都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這樣才能進一步地化解衝突。

張光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老總,是位值得人們佩服的企業領導。

在他手下工作的員工,對他的評價都非常好。他們用10個字來形容他:“平易近人,以他人為中心。”而張光常常掛在嘴邊的管理秘訣就是四個字:“以別人的方式來想問題。”他總是能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張光前去國外的一家分公司視察工作的時候,有一天,他拿了一疊文件請秘書打印。當時,他習慣性地用很謙遜的口氣對她說:“請把這些文件打一份,謝謝!”

秘書接過之後,就把它們壓在一一迭文件的下麵。時間慢慢地過去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一天過去了,始終不見秘書把文件送過來。張光忍不住去問她,結果秘書告訴他,從他的口氣中聽出文件不急著用,所以就先做其他比較緊的工作了。

聽她這麼一說,張光才明白,這是兩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在自己的國家,張光如果這樣對自己的秘書交代的話,她便會知道要立刻完成。但是,在這裏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於是,他笑著對秘書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我沒有交代清楚。”從此以後,他也學會了把自己的需求清楚地告訴她,以後再也沒有誤解發生了。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張光之所以能夠贏得下屬的好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會站在下屬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他把他人,即自己的下屬的感受作為自己領導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所以他從不會諱言自己的錯誤,並且敢於、勇於向下屬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對一個領導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領導喜歡把下屬對自己的恭敬看成自己的領導有方。其實,長此以往,領導效力就會大受威脅。再看看張光,他以這種謙虛的態度去體諒下屬,使下屬對他格外信任,有什麼對公司的發展有好處的想法都會積極地向他彙報。不但工作的激情被調動了起來,而且大家對公司的忠誠度都越來越高,公司業績越來越好。短短三年下來,他的公司已經從毫不起眼的小商店變成了世界上有名的企業之一了。

當一個領導學會換位思考,知道體諒下屬的感受時,下屬是會感受到你的愛護的,他覺得他遇到了知音,所以,願意以十倍,甚至於二十倍的真情回報於你。可見,換位思考是相互的。

2 下屬的錯也有上司的責任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這樣的領導,一旦他們的下屬出現了錯誤,就先狠批一頓再說。卻不先想一想,你是他的上司,他犯了錯,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犯了錯誤,不管對於誰來說,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且很多時候,下屬犯的錯誤跟上司有著直接的關係。

因此,當下屬犯了錯誤的時候,上司先要反思一下:是否交代的問題下屬沒有聽明白;是否製定的政策屬下沒能理解;是否自己的疏忽讓屬下抉擇難定……當下屬執行力不佳時,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源自溝通,也就是說下屬在沒有搞清情況之前,就開始執行。

向晶在一家模具製造廠擔任設計部主管,一次,廠裏接到一批加工軸承的訂單。這個客戶是以前工廠的老客戶,這次客戶特別強調,加工的精度必須要達到國內一級的標準。

向晶就把客戶給的草圖草草交給了手下,因為是老客戶,設計員仍按以前客戶要求的精度進行繪製。

很快,圖繪製出來,經過加工,廠裏把樣品寄給了客戶。沒想到,客戶剛收到樣品,就憤怒地打電話給工廠老總,說自己再三強調過精度,可加工出來的產品精度還是不達標,遂要求取消訂單。

這個客戶,老總可不願得罪,因為他每年都會向工廠訂一大批訂單。

老總氣得立馬把設計部上上下下喊到會議室,足足罵了半天,最後強調,必須找到責任人進行嚴厲處罰。

身為設計部主管的向晶,當然知道“責任人”是誰,他把那個設計員叫了過來。問到底怎麼回事?

設計員如實相告,說草圖上根本就沒標注精度,所以自己就還是按以前的精度來繪製。

向晶皺了下眉頭,說,沒有標注精度,你就不能問我,幹嗎要自作主張!說完,便讓設計員把草圖拿來,草圖拿來後,向晶一看,密密麻麻的圖紙上果然沒有精度的標注。

原來,最大的錯誤是在自己。於是向晶就找到老總,說責任人是自己,並主動要求處罰。

老總見設計部主管主動承擔錯誤,就說,客戶那已經諒解了,不過以後萬不可再出現此類差錯。

向晶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是下屬沒有努力,沒有負責,而是作為上司的沒有交代清楚,那麼這樣的責任當然隻能讓自己承擔。

那麼倘若下屬犯了錯誤,主要責任在於下屬,上司還要承擔責任嗎?當然要,畢竟下屬的錯誤跟你有著間接的關係。所以,當下屬犯了錯後,你最好跟下屬單獨會麵,把問題說清楚,然後一起探討錯誤的前因後果,並鼓勵下屬以後多多與你磋商。無論成因是哪一種,都切忌向下屬大發雷霆,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你隻有尊重了對方,別人才會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