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豔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有屬於自己的企業。畢業前夕她發現自己的專業很不好找工作,她想從做小生意開始,為的是積累一些經驗。但是張豔家庭條件很差,家人不但幫不上張豔的忙,還得讓張豔盡早地承擔家庭負擔。張豔無奈,她必須找工作養家,於是張豔就找了一份文秘的工作。工作不久張豔發現自己以前的理想太不現實了,根本就實現不了。經過一番考察,她把目標瞄準了美容行業,一年後她開始學習美容與化妝,學完後她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美容院,效益很不錯,張豔又開始了新的工作,而她新的理想是當一名美容師。
趙娜與張豔都有理想,盡管後來兩人當初的理想都不能實現,但是張豔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理想,後來就幹得很好了。趙娜卻抱著所謂的理想不放,沒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認識到自己的嗓子不好,再努力也難成為歌唱家。
現今社會,人們都變得越來越務實,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以後,我們會發現現實與我們的理想往往大相徑庭。也許我們當初製定的理想幼稚、不切實際,根本就無法實現,這時我們如果再抱著那個理想不放,不是很迂腐嗎?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理想,從現實條件出發,從自身因素考慮,重新製定自己的理想。也許你以前想當工程師,以後可能要向會計師發展;也許你以前想成為作家、詩人,現在你可能更想成為一名學者;也許你以前想從政,現在你想成為一名企業家。無論幹什麼你始終都在發展,無論幹什麼,不能說你以前的理想好,現在的理想就不好,隻要你能將自身的價值發揮出來,你都是成功的!
學會調整自己的理想對我們人生的發展很重要,我們要活在現實中,要為能實現的理想而努力,不應為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奮鬥。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現實的阻力你也很明白,那麼基於這兩種情況考慮,你的理想是不是切合實際,你自然就明白了。
◎ 在失敗中尋找成功元素 ◎
為在極其艱難的野戰環境中,練就一套走、打、吃、住、藏的生存本領,特種兵必須經受住殘酷環境的挑戰。
一個人要想避免自己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我們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
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環境給我們提供了多種發展機遇,隻要我們敢於嚐試,勇於拚搏,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此外,我們也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要不斷提高自己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在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隻有在失敗中,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本領。
牛頓發現“地心引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都反對他;哈維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也反對他;達爾文宣布“進化論”的時候,沒有人響應他;貝爾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所有人都譏笑他;萊特製造飛機的時候,人們都諷刺他……
失敗是一所每個人都必須就讀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你已成人,已會獨立思考,已會選擇,這一切都決定著你盡快從這所學校畢業,而不是重修課程或留級。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要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如何對待失敗方麵接受必要的訓練,而現在我們要著重強調的是:失敗是人生的良師。
正確對待失敗,正是我們成長和成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培養出有才能的孩子,卻沒有認識到應該讓孩子對挫折和失意逐漸有所了解,這就如同舉重運動員訓練一樣,最開始他們使用的是較輕的重量,然後一點一點增加重量,直到他們能舉起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重量。同樣,經常讓孩子有一點小小的壓力和失望,會培養起他們對挫折和失敗的承受力,逐漸堅強和成熟起來。這樣,逆境真的出現時,他們不能輕而易舉地被摧毀,而能在災難麵前頑強挺立。
心理學家認為:挫折和失敗的體驗,能使人對風險應付自如,一旦發現自己能挺過來,那麼以後對失敗的恐懼就更小了。要是人們犯了錯誤沒有受到嚴厲的指責,他們就會覺得嚐試失敗的行為是一種輕鬆的體驗,從而更多地去嚐試。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們下次遇到問題時,都會比較從容自若地對付,而再下次,就更加從容了。
可見,如果把失敗棄之不顧,不加反省就意誌消沉,那麼即使開始下一項工作也不會收到好效果。從失敗中學習才是非常重要,若能如此,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更不會失去走向成功的信心。
挫折和失敗的體驗,能使人對風險應付自如,一旦發現自己能挺過來,那麼以後對失敗的恐懼就更小了。
◎ 沒有小的改變就沒有大的進步 ◎
在攀登繩索前,每個人先做50個俯臥撐,然後再攀登12米的繩子,然後再一步步地下來,上下都是用來鍛煉臂力的,這裏強調的是上下都不能用腳踩繩子、夾繩子,否則會減輕臂部承受的力量,訓練效果不佳。不能按時間內完成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攀登,隨著體力的損失速度隻能越來越慢,但是特種兵就是要完成在別人看來無法完成的任務。隻有完成任務才能進行下一科目的訓練。
做事的成與敗,說起來好像二者的距離相差很大,但事實上,往往就隻差那麼一點點。慢半拍告訴我們,在我們做事的過程中,如果能注意到一些細小的事情,並且從這些細小的事情上加以改進的話,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兩個鄉下人,一同來到一座大城市謀生,倆人都選擇了賣萊,並且在同一個市場,攤兒挨著攤兒。都是賣菜,可幾年之後,卻賣出了天壤之別:一個成了資本雄厚的蔬菜批發商,另一個卻因生活無著落,隻能回到了鄉下。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原來成功者每天賣萊,都要拿出一點時間把黃菜葉子和爛根去掉,清理得幹淨淨水靈靈的;失敗者卻從來沒有理會過這一點,賣菜怎麼能沒有黃葉子爛根!成功者每天總是把菜盡量洗得幹幹淨淨後,再運到市場上;失敗者卻說自己是賣菜的,沒事給人家洗什麼菜!成功者每天總是把菜攤兒收拾得規規矩矩,把菜碼放得整整齊齊,讓人看著就舒服;失敗者隻把菜往地上一堆,愛怎樣怎樣!成功者每天要多賣半小時,盡力全部賣出;失敗者認為無所謂,今天賣不動,還有明天。天長日久,兩個鄉下人,一個在城裏站住了腳,一個隻好回到鄉下。
從上麵敘述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很多時候,決定事情成敗的因素往往是由一些細小的細節所決定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做事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關注一些細小的事情,並且從細節上加以改進的話,往往就能增添我們成功的幾率。
事實上確實是如此,在這個世界上決定我們一生成就大小以及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關注一些小事,並且是不是能夠做好這些小事,並從細節上加以改進。接下來,我們不妨看下麵一則大學校友聚會上發生的故事。
畢業10年後,大學同班同學又聚到了一塊。如今,有的成了博士、教授、學者或作家,有的是公司老總、外企主管了,有的還當上了政府處長、局長;當然,也有的不幸被下崗分流,或給私企小老板打工,有的甚至因某些原因負債累累。
麵對造化弄人,每個人的境遇會有如此大的差別,自然有人心裏不平衡,不服氣:“10年前,大家還在同一個課堂裏讀書,畢業時,大家的學問、本事都差不多。可是,10年後,有的同學命好、機遇好,青雲直上;有的人背運,命不好,成了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
於是,有幾位同學便請教了當年與學生們關係非常好的哲學教授馬老師。馬老師安靜地聽完了同學們的“天問”後,隻是笑了笑,然後向他們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打過保齡球嗎?還有,你們知道10減9等於多少嗎?”
幾位同學都挺納悶兒:“我們都打過保齡球,誰不知道10減9等於1呀?”當然,他們的心裏都知道馬老師提出這兩個問題,一定是有深意的。
馬老師說:“保齡球的規則是:每一局10個球,每一個球的得分是從0到10分。這裏的10分和9分的差別並不僅僅是1分,因為打滿分的要加下一個球的得分,如果下一個球也是10分,那麼加起來就是20分了。大家看看,20分與9分的差距是多少?若每一個球都打滿分,一局就是300分。當然,要每局都打300分是很難的,一般情況下,能經常打出270、280分就已經是一流好手了。但如果你每一個球都差一點,都是拿到9分,那一局最多才是90分。很明顯,一局拿到90分與一局拿下270、280分的差距是很大的。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隻不過是每一個球是拿到了10分還是拿到了9分,每一個球相差1分,最後的總分差距就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小了。”
看到這幾位如今已年過而立的當年的學生聽得如此認真,馬老師便正麵討論起開始時學生提出的疑問來了:“把非正常因素排除開了,你們同班同學在畢業時的差距也就是10分與9分,相差應該在1分之內。但是畢業之後,有的人繼續著10分的努力,毫不鬆懈地奮鬥,於是10年下來他的總分成績就很高了。而那些還是9分8分地幹著,甚至是4分5分地混著的,10年下來,你想想會拉到多大的差距吧,很自然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沒錯,在這個世界上,成與敗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從那麼一點點的差別開始的。正如一個角的兩條邊,從角的頂點出發時,兩條邊的距離還是那麼近,但越離開頂點,它們之間的距離就越大。
99℃的水,隻要加上l℃就開了,這就是開水與溫水之間的差距。很多事情出現了天壤之別,往往就是因為這微不足道的l℃。可見,差距開始於細節,成功與失敗,輝煌與無為,其差別一開始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而是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小得多。
由此可見,我們在現今的時代背景中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改變對小事的態度,學會關注身邊的一些小事,並且從細節上加以改進。
在這個世界上決定我們一生成就大小以及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關注一些小事,並且是不是能夠做好這些小事,並從細節上加以改進。
◎ 堅持就是活著,放棄等於死亡 ◎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大道理,誰都會說,但是,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有些人,做事是怕別人說失敗,為不失敗而堅持;有些人做事,為了成功,為了成功的目標而堅持,堅持的結果都是成功。因此堅持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詞。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堅持,就要努力,這樣才可以成就夢想。
了解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堅持不懈努力的人手中。對人類曆史的研究表明,在成就一番偉業的過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團隊意識、注意力、持之以恒等,往往起很大的作用。事實上,正是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相信常人的智慧與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麼天才,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皮爾·卡丹就是這方麵最好的例證。
皮爾·卡丹從小就對服裝感興趣,即使是在最貧困的時候。
他的父親——一個貧困的意大利農民帶著妻子和7個孩子背井離鄉到法國的聖萊第昂謀生時,他才剛滿兩歲。他是被母親用一塊藍被單裹著離開家鄉的。
他生活在天天都要為吃飯與穿衣的事而發愁的家庭裏,卻偏偏對各式各樣的服裝感興趣。童年的時候,他喜歡在街上遊逛,時裝店裏多姿多彩的時裝常常使他留戀忘返。他的耳邊經常傳來這樣的斥責和嘲諷:“滾開,窮鬼!你也來看時裝?”“小意大利佬,買套時裝去送給小情人吧。哈哈……”
然而,一個夢想卻在他幼小的心中升騰:“以後,我也能做各種各樣的時裝,做出許許多多好看的時裝。”
念中學的時候,由於貧困和年邁多病,皮爾·卡丹的父母再也無法維持這個家庭了。皮爾·卡丹不得不從中學退學去做工,他的選擇是去裁縫店當小學徒。
皮爾·卡丹的夢想和勤奮,使他的技藝很快就超過了師傅。他經常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一些新穎的服式,很受當地小姐的青睞,常常有人找上門來請他設計時裝。他不僅白天當裁縫,搞設計,晚上還到一個業餘劇團當演員,以便於更好地觀摩和研究各種新奇高雅、絢麗多彩的舞台服裝,這對他未來的設計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時候的皮爾·卡丹,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並不是要當一名製衣匠,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時裝設計大師”。
他下決心要去世界時裝藝術的中心巴黎闖蕩一番。然而,初闖巴黎的嚐試卻失敗了。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拉開序幕的時候,巴黎烏雲密布,所有的時裝店都關了門。皮爾·卡丹隨著逃難的人流,從巴黎流落到一個小城市裏,幾經周折,總算找到一家服裝店安定下來。幾年以後,他又成了這家裁縫店裏最出色的裁縫。生計有了著落,但皮爾·卡丹卻越來越苦惱,他覺得在這裏呆得越久,離巴黎就越來越遠。他不甘心自己的夢想變得越來越渺茫。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同樣因戰爭流落到此的貴婦人。貴婦人對他身上高雅奇特的服裝很感興趣,聽說這是他自己設計製作的,她更是十分驚訝。皮爾·卡丹向她述說了自己的苦惱和夢想,貴婦人不由得感歎說:“孩子,你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這是命中注定的。”這個預言更激起了他心中壓抑已久的激情和願望。
皮爾·卡丹帶著貴婦人提供的地址,再次來到巴黎城,找到了巴黎愛麗舍宮對麵街上的女式服裝店。這是一家專為大劇院設計縫製服裝的頗有名氣的服裝店。憑著他高超的技術和對舞台服裝的獨到的見解,老板毫不猶豫地收下了他。
在那裏,皮爾·卡丹潛心於自己的工作中,對高級服裝的製作有了更成熟的經驗。
服裝店開始為法國先鋒派電影《美女與野獸》設計服裝,皮爾·卡丹參與了這次設計製作。他為角色設計的一套刺繡絨服裝使角色在影片中大放光彩,也使皮爾·卡丹一舉成名,成了巴黎服裝界引人注目的新星。
從此以後,皮爾·卡丹開始不斷地激勵自己去追逐和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曾為當地最負盛名的時裝大師夏帕瑞當過助手,也曾為被尊為時裝界領袖的迪奧當過助手。終於,他以自己多年的積蓄,為自己辦起了一家小公司。4年後,他的第一家服裝店正式開張了。
皮爾·卡丹不僅要圓自己的夢,而且要使這個夢想日益完美,在他的生命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他要以不斷的創新,不停的標新立異來確立他作為一個最成功的時裝設計大師的地位。
他設計的時裝千姿百態、色彩鮮明,充滿浪漫情調,很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配有音樂伴奏的時裝表演,使他的時裝更富有魅力。他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時裝大眾化”的口號,把設計重點放在一般消費者身上,讓更多的人買得起、穿得起。這個口號成了巴黎時裝界的一個曆史性的突破。皮爾·卡丹源源不斷地推出風格高雅、質地適度、價廉物美的時裝,深受中產階級婦女的的歡迎,這使他的時裝店天天門庭若市。
大膽的創舉,招致了法國保守的時裝界同行的攻擊,但皮爾·卡丹卻我行我素,繼續進行他的“時裝革命”。他說:“我已被罵慣了。我的每一次創新都被人抨擊得體無完膚。但是那些罵我的人,接著就會去做我做過的東西。”
法國時裝從來就是女性一統天下,皮爾·卡丹卻推出了色彩明快、線條簡潔、雕塑感強的男性服裝,又一次在巴黎引起轟動。他設計的係列童裝更是怪誕離奇,極富想象力,從而迅速地占領了歐洲市場。
皮爾·卡丹得意地說:“我曾立下諾言,等我創業以後,我的服裝不僅能夠穿在溫莎公爵身上,而同時連他的門房也有能力購買。”他確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皮爾·卡丹在經營上也是新招迭出,令人目不暇接。他不遺餘力地在全球拓展他的品牌和他的商業帝國的疆城。他的成功似乎永無止境……
正如意大利民諺所說:“走得慢且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天賦過人的人如果沒有毅力和恒心作為基礎,他隻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誌堅強、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顯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隻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開啟,除了堅持不懈,成功並沒有其他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