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正確的決策從哪裏來呢?如何才能減少與避免決策失誤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學習。應該主要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是帶著問題去學,解決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消除阻礙企業前進的攔路虎;二是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與能力,為自己製定一個係統的學習計劃。隻有這樣,上至管理者、下至員工的素質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才能長盛不衰。
學習可以豐富我的知識,拓展我的視野,讓我站得高,看得遠,大大提高我的決策水平;學習也可以使我的企業少走彎路,經得起大風大浪,不斷向前,不斷創新,健康發展。因此,作為一個企業家,不論工作多忙,時間多緊,我一定會擠出時間來學習。
◎ 適應環境,因為別無選擇 ◎
進入“魔鬼訓練營”的特種兵們睡在宿營地,白天驕陽烤人,溫度高達38攝氏度,地麵的水蒸氣不斷上升,人在太陽底下不到30秒鍾就渾身濕透。晚上氣溫驟降,與白天的溫差達20多攝氏度,海風夾雜著海邊的寒氣,沁人骨髓。這裏環境複雜惡劣,地處偏僻,荒無人煙,蚊蟲肆虐,毒蛇橫行。麵對如此惡劣的環境特種兵首先要做的是如何適應它。
在社會變遷中,人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生活節奏加快,交通工具增加,電子係統豐富,這些會導致個人的情緒紛擾甚至身心疾患。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否健康,就要看他對生活的變遷是否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測的障礙和阻力,因此,企業希望員工不僅能夠從容地適應環境,應對環境變遷帶來的心理衝擊,而且還必須能夠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旺盛的精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一家500強之一的美國公司在選擇北京辦事處負責人時,通過一個很小的細節考察了應聘者的環境適應能力。當時,共有七名應聘者,其中隻有一位是女士。考官故意把應聘者的位置安排在空調下,而且將功率開得很大。結果,六位男士都無法忍受長達兩小時的麵試,隻有這位女士堅持到了最後。當麵試結束時,這位主考官說:“由於公司剛在北京成立辦事處,屬於萬事開頭難的階段,所以隻有能夠適應環境,敢於接受挑戰,並且能夠以愉快的心情去麵對壓力的人才會被我們錄用,鍾女士,歡迎你加入到公司中來。”
大多數企業的人事經理認為,員工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位IT企業的總裁說:“如果員工無法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他怎麼能適應得了公司的節奏。眾所周知,IT企業的工作節奏是非常快的,如果你適應不了,就會被淘汰。”
所謂“適者生存”,適應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坦然地麵對急劇變化的環境,就需要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客觀的態度麵對現實,冷靜地判斷事實,理性地處理問題,隨時調整,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一個人的環境適應能力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對環境的敏感度
當身邊的環境發生改變時,你能否很及時地察覺到。察覺隻是一方麵,還要積極地適應環境的變化。當環境發生改變時,每個人都會有些緊張。但適應能力較強的人很快就能適應,並在新環境下高效率地工作,而適應能力較差的人則焦慮不安,甚至心悸、失眠,無法工作。
2.對挫折的承受力
周圍的環境發生改變時,你能否沉著冷靜,承受來自外部的壓力。每個人對挫折的承受力都是不同的。比如,在麵對親人遇難時,有些人表現得悲痛欲絕,無法自製;有些人雖然心情沉痛,但是表麵上還是很冷靜,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行為。
當然,每個人的適應能力是不同的,產生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先天的因素,比如女性由於生理原因,對於某些環境的適應能力會差一些,多血質的人比黏液質的人應變能力高些等;另一方麵是後天的因素,也就是說,隻要通過各種方法對適應能力加以培養和提高,如參加實踐活動,經常變化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就可以使自己的適應能力得以提高。因為在這些活動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就會促使自己去努力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從而培養和增強適應能力。
適應力是一種經驗的學習與累積,如果能隨時保持自我改變的觀念,能夠在自我轉型的過程中變化,就可以在困難和磨煉中成長,提高適應能力。當一名新員工進入一家新公司的時候,需要把握以下幾方麵以適應新環境。
(1)企業所在地的地理環境
有些人對新公司的地理環境不太適應,比如,原來是南方人,突然到北方去工作,可能就很難適應新環境。
(2)企業的文化氛圍
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如果你的觀點與企業文化相衝突時,就很難適應環境。事實上,許多人之所以難以適應新的企業,就是因為對企業文化無法認同。認同企業文化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應聘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該企業的企業文化,這對你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有很大的幫助。
(3)企業內部的人際關係
在麵對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時,你可能不得不麵對完全陌生的人際關係,這時人際關係能力的好壞就顯得相當重要了。能否盡快地與新同事、新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你盡快適應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嚴格要求自己
不管以前你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從進入新的公司開始,都必須把自己歸零,重新站在起跑線上,嚴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地工作,積極創新,敬業、忠誠、負責,這樣才會表現出非凡的環境適應力。
(5)正確看待問題
如果感覺自己很難適應環境,也不要產生沮喪的情緒,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並加以解決比埋怨自己更有用。當外界的環境很難被自己接受時,要在內心深處給自己一個寬鬆的環境,要允許自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多欣賞自己做得好的一麵,這樣適應環境的時候就會輕鬆得多。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與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在麵對挫折與失敗時,重要的不是埋怨自己,而是在失敗的逆境中仍保持自信與樂觀的態度,在困難的環境中尋求突破。
(6)學習容忍事物的不確定性
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事物。不確定性表示一件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裏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沒有人喜歡不確定性,每一個人都習慣在黑白分明的二維世界裏生存,但是,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正因為如此,在工作中就要學會容忍這種不確定性,學習在不確定的狀態中工作,逐步提高自己的適應力。
眾所周知,任何人都不可能離開環境而生存,在無法改變環境時,隻有改變自己,努力去適應環境,敢於麵對競爭,善於迎接挑戰,不退縮,不畏懼,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適應能力是每個人在麵對生命的起伏不定與陰晴圓缺時,仍然能夠活出精彩的能力。有人能從磨煉中吸取經驗,有人則在類似的經驗中受傷屈服。成功的領導人和普通人的差別就在於此。
◎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
有句名言:“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意思是說將軍率軍打仗,貴在神速,分秒必爭,不失戰機,如果看到路邊有隻小兔,哪怕是伸手必捉,也不能去捉。“趕路”和“小兔”,是大小之分,輕重之分。兩者相比,前者大得不能再大,重得不能再重;後者小得不能再小,輕得不能再輕,根本不成比例。
在人的一生當中,往往會遇到種種誘惑,有的人總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時,忽略或忘記了給明天播種,最後隻能被明天拋棄。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性格使他們的意誌力如此脆弱不堪呢?
1.優柔寡斷。有的人總是看不到事情的關鍵,無法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低估自己,充滿悲觀的情緒,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麵對未來,總是憑一時的衝動行事,對於困難一籌莫展。
2.三心二意。有的人喜歡不時地改變自己的目標,對於同一個目標無法做到持之以恒,永遠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或者一個目標上。人不可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所以要想讓一個三心二意、沒有固定目標的人完成一項工作,也是無比困難的。
3.一意孤行。有的人比較頑固,為達到某一目標,絲毫不重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也絕對不理會自己心裏的疑惑和擔心。其實,這是意誌力被自己的欲望控製了的表現,是非常不理智的。這樣的人做起工作來往往“一根筋”,喜歡一條路跑到黑,不懂得適時變化,工作徹底對他們來說永遠是不可能的。
4.剛愎自用。有的人是明明知道自己在走一條錯誤的道路,可為了自己病態的虛榮心還是固執地走下去,直到最後失敗,這種人不可謂意誌力不堅強,隻是被誤用和濫用了。
與他們相比,有的人就明智多了,他們往往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而是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從而擺脫眼前利益的吸引,衝破困境的束縛。因為他們能夠看清未來的圖景,他們意誌堅定、矢誌不渝。也許眼前的利益真的很具誘惑力,但他們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期待的。雕塑大師羅丹就是這樣一個成功者。
有一次,羅丹熱情地邀請一位朋友到工作室去看自己最近的作品。那是一尊女性的半身像,羅丹覺得已經完工了,但審視一會兒後,卻又喃喃自語道:“隻有那肩膀上麵,線條仍舊嫌太硬。對不起……”這時,他似乎已經忘記了朋友的存在。
他撿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質小刀。小刀在柔軟的泥土上輕輕拂過,使像身的肌肉發出一種更細膩的光澤。羅丹雕像的手指活潑了起來,眼睛裏放著光芒。“還有這裏……這裏……”他又修改了別的幾處地方,再退後一步,細細觀察。然後又把架子轉過背來,喉嚨裏喃喃地發出奇怪的聲音。有時他欣然微笑,有時他眉頭緊皺,有時捏了一點泥,加到雕像身上去,又輕輕地抓掉一些。
如此繼續了一個小時。他沒有對朋友說一句話。除了創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之外,他什麼都忘記了。似乎天地之間隻有這工作的存在,好像盤古開天辟地第一天那樣。直到丟下小刀,他才想起身邊的朋友來:“對不起,先生,我簡直把你忘記了。”
後來,羅丹的這位朋友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一個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記了時間、空間與整個的世界,這個認識,使我得到了空前絕後的感動。這幾個小時,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藝術、一切事業成功的奧秘——聚精會神。集中著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論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們容易分散、容易旁騖的意誌貫注在小小的一點。我覺得遺忘一切其他事物而集中意誌以求完美的熱忱,就是我過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這是成功的秘訣,我現在知道除此以外,別無神妙的方法了。”
可見,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專注於當前正在處理的一切事情,如果注意力分散,頭腦不是在思考當前的事情,而是想著其他事情的話,工作效率就會大打折扣。生活處處盡是誘惑,千萬不要隻顧眼前利益,因小失大,如果你沒有長遠而明確的目標,那麼你就會迷失方向,從而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個人如果總是把自己所遇到的每件東西都背上,身上負重,這樣就會感覺到很累。麵對紛繁雜亂的世事,形形色色的誘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患得患失,安然淡泊於山水之間,攜帶越少才會越超脫,一個人越是清心寡欲,精神就越自由。
生活處處盡是誘惑,千萬不要隻顧眼前利益,因小失大,如果你沒有長遠而明確的目標,那麼你就會迷失方向,從而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 被動隻會挨打,主動才能成功 ◎
特種兵平時的體能訓練,是在零散時間裏由班長組織或自發進行的強化體能的訓練,並不是由連隊統一組織的訓練。但不論是誰組織訓練,始終尊重科學施訓的運動規律。
隻有當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主動執行的人,才能真正地將任務徹底執行,才能使得企業的整體執行力提高,才能真正地令企業成為具有很強執行力的企業,當然,也就能夠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商場環境中立於不敗的地位。
如果你不能主動地將工作做徹底,你也許可以躲過一時,但卻永無成功之日。你所應該做的就是立刻采取行動,不必等到別人交代。因次,你必須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發展規劃以及你的工作職責,然後著手去做吧!
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許三多接受老A部隊的考驗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下麵我們不妨來看一下許三多是如何做的。
許三多、成才還有其他一些準備進老A部隊的士兵進行訓練的時候,部隊突然發出了一道緊急命令,某個重要的化工燃料工廠被敵人占據,並且出現了毒氣泄漏,因此部隊命令所有人全副武裝,趕往危險區域執行任務。
許三多在途中顯得十分緊張,成才表情淡然,他與成才最終被分為了兩組。進到秘密通道後,各小隊的聯絡工具出現了故障,許三多在無法判斷其他隊員的位置和情況時,毅然決定獨自深入到敵軍內部,當他終於來到泄漏毒氣的地方奮力撲救時,身邊的“敵人”開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這隻不過是一場軍事演習,考驗的就是他們的執行力。演習過後,許三多順利地進入了老A部隊,而成才卻因為半路的退縮而被拒之門外了。
做主動執行的高手,即便當你麵臨的事態是不受自己控製的時候,也要像許三多一樣主動將工作做到完美,這才能成為最優秀的員工。不然的話,你的下場可能就會和下麵這個例子中的黃祥一樣了。
黃祥是學建築的,他的頭腦很聰明,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有幾項設計在省內獲了獎,因此,大學畢業後,多家公司爭搶著想要這個人才,最後,他選擇了一家效益比較不錯的公司。剛上班的時候,他的工作態度還算端正,但是過了沒多久,他便開始混日子了,每天都想時間快點過去,從不肯主動地做些“分外”的工作,甚至經常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無法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對他來說,最令他興奮和高興的事,就是每個月領取工資的時候。
開始的時候,公司領導抱著想要留住人才的想法,給了黃祥很多次改過的機會,可是他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明目張膽地聊天、看報打發時間,無奈公司隻好將他辭退了。黃祥根本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覺得自己有著上學時候取得的“光環”,有哪家公司不想要他呢?可是在他四處求職碰壁的時候,他才明白,很多家公司都聽說了他的表現,不肯再接納他了。
一個隻能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可以算得上是敬業的員工,但絕不能被稱之為優秀員工。隻有那些肯於主動執行的人,才能在職場中備受矚目,因為他們會將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
做主動執行的高手,你的公司會因為你而更加優秀,當公司為你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平台時,你的自我價值又豈能不實現?因此,對任何一個想在職場中成就自我的人來說,必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主動承擔起自己的使命、責任,做主動執行工作的人,這樣才能將工作做得更為完美。
一個全力以赴工作的員工是具有真正執行能力,時時保持積極主動工作態度的員工。
◎ 積極調整,讓理想變成現實 ◎
特種兵能否在戰場中完成任務完全取決於狙擊手對於不同環境下能否充分運用移動、隱藏、觀察及偽裝的技巧,這些也是特種兵在以寡敵眾的情況下能否生存的關鍵。
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與人生理想,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談論自己的理想了,可能是因為他們過了談理想與抱負的年齡,也許是他們不願意再談及自己的理想。盡管我們不願談論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內心時時會問自己:我何時才能實現我的理想呢?
有些人不願談起自己的理想,主要是因為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還是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們感到非常失望,再也不願談及自己的理想了。這是因為他們的理想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也許他們的理想太脫離現實,根本就是異想天開。為什麼?因為理想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製定的,是可以實現的想法。如果製定的理想不切實際,根本沒有從自身的實情出發,這樣的理想就不能稱之為理想。如果固執地抱著它不放,再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
趙娜非常喜歡音樂,她的理想就是要成為著名的歌唱家。她大學讀的是藝術院校,但是她的嗓音條件並不好,老師與同學們都勸她改學器樂,不要學聲樂。但是她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非要學聲樂,當歌唱家。經過幾年專業的學習,趙娜發現聲樂確實很難,自己的嗓音條件很差,怎麼練也沒有大的進步。轉眼就畢業了,趙娜的演唱水平很一般,許多藝術單位都不願接收。趙娜又不願做教學工作,她依然固執地堅持做歌唱家,朋友建議她先找一份工作,但是她不願做,她怕工作後耽誤了練功,平時隻有靠朋友救濟度日,生活過得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