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地,為了避免遊人進入特定區域的柵欄也被反複斟酌,鋼鐵或者竹木做成的圍欄會給遊客帶來隔閡感。“我們可以用斷壁殘垣、一棵倒了的大樹、一輛廢棄的吉普,這些東西都能用作屏障。”另一位設計師Larsen說,“一些最困難的問題,最後我們卻處理得絲毫不露痕跡。”
迪斯尼樂園的設計完全考慮到了遊客的需要,不論是行走路線的方便快捷,還是心理上的密切而無隔閡,他們都十分細心地做了最完美的處理,真正把遊客當成了上帝。哪怕最微小的地方,他們也認真負責地解決了。對待工作和客戶如此地負責,迪斯尼的成功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意外了。
現代社會商品以及各種服務已經非常豐富,除了一些壟斷行業,顧客基本上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買什麼都要憑票供應,顧客愛買不買。而現在的顧客,往往會貨比三家,比質量比服務,你不能讓他稱心如意,他是不會在你這裏浪費一毛錢的。所以,如何贏得顧客的青睞,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敢忽視的問題,從很大程度上來講,顧客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前景,間接或者直接地影響著員工的利益。
員工如果能夠做到對工作認真負責,無論大事小事都能為顧客著想,熱情主動地幫助顧客解決問題,那麼他的收獲絕對不止是贏得了這一個客戶。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在商戰中總結出了“250定律”。他認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您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隻要員工能夠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顧客眼中的小事,把它當做自己工作中的大事積極主動地去解決,那麼成功就可能會不期而至。反之,如果對待顧客遇到的事情不以為然,總是強調“不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這種事情我見得多了!很正常。”敷衍你的客戶,最終你將嚐到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
中國櫥櫃業中的領軍人物歐派老總姚良鬆,由經營醫療器械起家,由一個窮學生曆盡艱辛闖出了一片天地。在其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有一天,醫院和經銷商突然紛紛退貨。最著急的當然是企業的老板姚良鬆,他幾度沉浮曆盡艱險,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終端市場卻出現了退貨。
通過追查,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竟然隻是因為一個生產線上的工人粗心大意,他把器械的正負極裝反了。這本來是非常容易糾正的問題,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他下一道工序的工友雖然知道他安裝反了,但因為事不關己,也就任其發生了,沒有提醒他。就這樣,產品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後來到了客戶手上,客戶又退了貨,最終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上。
把產品的正負極裝反,貌似是一件小事情,但其產生的嚴重後果成了一件大事,致使企業的品牌和聲譽大受影響。如果醫院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而用在患者身上,那後果就更可怕了。那位沒有及時糾正同事犯錯的員工看似不值得一提,但這種對企業利益漠不關心的員工怎麼會受到重用呢?
絕不能忽略工作中的任何小事。任何小事處理不好,都可能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釀成令人惋惜的大錯。對待小事認真負責,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要想在職場中發展,就要對每一件小事認真負責,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顧客眼中的小事都當成關係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來做。
不做“差不多”先生
胡適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差不多先生》,裏麵的主人公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時候,把白糖當做紅糖買來;上學的時候,把山西跟陝西混為一談;做夥計記賬的時候,常把“十”字當成“千”字;到後來他病得要死,家人跟他一樣,把獸醫王大夫當成給人治病的“汪大夫”,結果生生把他醫死了。臨死的時候,他還覺得其實死人跟活人也差不多。
我們讀到這個故事,多半會一笑置之,把它當做一個笑話而已。其實,這種“差不多”先生,在現代職場中也不少見。有些人隻管按月領餉,不問貢獻,隻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比如,去參加展銷會,他們覺得晚到10分鍾跟早到10分鍾其實差不多;一份企劃方案,他們覺得旺季和淡季差不多;一份報價單,他們覺得預計10%的利潤跟11%的利潤也沒多大差別……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們的行為準則。
每個企業和組織裏都可能存在這樣的員工,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事不夠精細,或者說責任感仍然不夠強。他們每天上班遲到個三分鍾五分鍾,好像也不是什麼大錯,很少能夠按時到達工作崗位開始工作;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卻不願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在職場上,“差不多”先生永遠隻能做跑龍套的配角,而隻有那些對工作做到精細到位的人才能成長為企業的中堅力量、得到重用。
野田聖子曾經在日本東京帝國飯店打工,她的第一份差事是清洗這家飯店的廁所。
聖子從小沒幹過家務又特別愛幹淨。因此,在洗廁所時她實在難以忍受那種氣味,尤其是用她細嫩柔滑的手拿著抹布去擦拭馬桶時,近距離的接觸讓她胃裏翻攪,幾乎要嘔吐出來。
聖子哭過,她幾次想放棄,然而好勝心又驅使她堅持下去。
這時,有一位前輩出現了,他看出了聖子的煩惱。於是,他沒有多說一句話,而是給聖子做起了示範:他一遍一遍地刷著馬桶,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他對馬桶的專注就像是對待初戀情人一樣,這讓聖子非常驚訝。
這位前輩的清潔工作完成之後,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然後毫不遲疑地一飲而盡。這個舉動讓聖子徹底震驚了。他告訴聖子,這就是“光潔如新”,新馬桶裏的水自然是幹淨的,所以隻有馬桶的水達到可以喝的潔淨程度,才是真的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而不是差不多幹淨了就行了。
從此,聖子認識到工作本身並無貴賤,責任的真諦就是把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到位、做到極致。
後來,飯店的高管來驗收聖子的工作時,聖子在眾人麵前舀起了一杯馬桶裏的水喝了下去。聖子大學畢業後,順利地進入帝國飯店工作,還成為該飯店最出色的員工。
聖子在37歲時步入政壇,在小泉首相的任內被任命為日本內閣的郵政大臣,而她總是以帝國飯店時的工作為榮,在對外自我介紹時,總會說:“我是最敬業的廁所清潔工,也是最忠於職守的內閣大臣。”
每個人的職業道路都要靠自己來走,要留下自己不可磨滅的腳印到達成功的終點。這一切,不是靠你的高學曆,也不是靠你顯赫的家世,而是靠你對工作負責敬業的態度。隻有不滿足於把事情做到差不多,而是用十二分的責任感對待十分的工作,把工作做到極致,你才能如聖子一樣,成為職場上令人矚目的風景。
“差不多”的工作態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其結果是工作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差不多”說明的問題不在於“不多”,而是“差”,就是沒有做到位。持有“差不多就行,何必太認真呢?”這種工作態度的員工不僅使自己的工作做不到位,還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差不多”,其實差得很多。競技場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候小到肉眼無法判斷。比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可能相差0.01秒;又比如籃球比賽,勝利者和失敗者有時候僅僅是一分之差。然而,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有如天壤之別,全世界的目光隻會聚焦在冠軍身上,誰也不會去關注失敗者的淚水。
有一天,著名雕塑家米查爾·安格魯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參觀者解釋,他一直在忙於上次這位客人參觀過的那尊雕像的完善工作。他告訴參觀者自己在哪些地方潤了色,使那兒變得更加光彩,怎樣使麵部表情更柔和,使嘴唇更富有表情,去掉了哪些多餘的線條使那塊肌肉顯得更強健有力,使全身顯得更有力度。
那位參觀者聽了不禁說道:“但這些都是些瑣碎之處,不大引人注目啊!”雕塑家回答道:“一件完美作品的細小之處可不是件小事情啊!”正是對細節和小事做到極致,才成就了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無獨有偶。畫家尼切萊斯·鮑森畫畫有一條準則,即把細節都做到位,追求極致。他的朋友馬韋爾在他晚年曾問他,為什麼他能在意大利畫壇獲得如此高的聲譽?鮑森回答道:“因為我從未忽視過任何細節,我總是用做大事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件事情。”
有的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會始終如一地做下去;但有的人一開始會按要求擦六遍,慢慢地他就會覺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後索性不擦了。每天工作欠缺一點,天長日久就成為落後的頑症。這句話道出了職場上那些失敗者失敗的原因,值得我們職場上的每一個人警醒。
在職場上,這種“差不多”的心態要不得。每個人都要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盡到自己的責任,不能滿足於“差不多”,哪怕隻差一點點,也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因為說不定哪一天,這一點點就會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使我們與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堅決不要做“差不多”先生,要做就做“精益求精”的“完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