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2 在名利麵前,淡然是一種風範(1 / 3)

輯2 在名利麵前,淡然是一種風範

當人們為名與利奔波勞碌之際,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無名無利,去世之後,也是無名無利。與其為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名利爭逐,何不淡然一些,多欣賞一下人生中的美景,而這些才是我們心靈所需要的。

在名利麵前,淡然是一種風範。萬事萬物皆有其規律,強求不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隨遇而安,隨心而安。人生去留隨天意,看淡名利,我們的心靈才會變得澄澈,才會變得清晰。視名利如浮雲,淡然的風範才會溢滿我們心田。

名利如塵埃

人生而無錢、無名、無利,為何我們卻要無休止地追求呢?有的人總是信奉,有了錢,有了權勢就有了一切。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名和利,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我們赤身裸體地來,也會赤身裸體地離開,就像佛家所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越是淡然,快樂就會越多。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老子曾說:“多則惑,少則得。”如果對名利不縈於懷,我們受到的牽絆就會越少。萬事萬物皆是如此,越是在乎,越會得不到,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一樣,太過於拘泥於得到,它們就會消失得越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風範,是一種大家風範。而這樣的風範是我們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

卡萊爾是英國著名的史學家,他曾經因為一件意外事情而失望不已,但是等到時過境遷,他才發現,這些隻不過是人生長路上的點綴。

他曾經創作完成了一部巨著《法國革命史》,這部巨著他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創作,幾乎耗費掉了他的所有精力,但是正當他準備慶祝的時候,一個噩耗突然傳來:他的女仆因為一時的疏忽,把這部巨著的手稿全部燒毀了。

卡萊爾聽聞此事,萬念俱灰,這可是他幾十年的心血啊,無奈付諸東流。他好像聽到了自己命運終結的聲音。卡萊爾並沒有就此心灰意冷,而是逐漸看淡這件事情,他選擇坦然去麵對這失去的成功。

幾天之後,卡萊爾抖擻精神,重新開始投入寫作中。由於有了之前一次工作的積累,這次,卡萊爾寫作技巧更加成熟,很快就把書稿重寫了一遍,而且,這一次比第一次還要好。現在,我們讀到的《法國革命史》就是卡萊爾重新寫過的。

淡然是一種心境,是一種風範。卡萊爾雖然遇到了挫折,本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被仆人一燒,一切作古,但是卡萊爾沒有放棄,而是淡然視之,正因為此,他才會取得別人難以取得的成就。人生需要的就是不斷錘煉,如果我們心裏裝著的都是一些名利,都是一些悲觀情緒,那麼,我們就沒有精神再去奮鬥了,而當初的激情也會瞬間消散於無。

功名利祿是我們內心的枷鎖,看得越重,枷鎖就會越多,我們就越是會難以掙脫。有段偈語:“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為誰功?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任何事情,都不曾掌握在我們手中,因為,我們隻是人生中的過客,終有一天會歸於塵土。

事實如此,我們就應該想得透徹一些,視名利如浮雲,我們才能輕裝上路。一切的一切不過是我們內心的執念,是我們追求的虛名而已。越是如此,我們的風範就會越淡化。學會釋懷,學會淡然處世,我們才會看到更精彩的明天。

一位得道高僧自感年老體衰,決定從自己門下的兩個得意弟子中選出一個衣缽傳人。而高僧對兩個徒弟的考核也很簡單:各自出門去撿一片最完美的樹葉,誰找到了誰就可以繼承遺誌。

兩個徒弟聽到師父的題目後,沒有多想就領命而去,各自奔走。

沒過多久,大徒弟拿著一片非常普通的樹葉回來了。這片葉子看上去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更談不上所謂的完美。

而後,又過了很長時間,小徒弟才回來。他兩手空空,非常沮喪地對師父說:“我看到外麵有許多的葉子,但是按照您的要求,我看到這片葉子不如那片葉子好看,那片葉子又不如下一片完美;挑來挑去,我怎麼也找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樹葉。”

高僧拿著大徒弟帶回來的葉子,頗有深意地對他說:“這片樹葉雖然並不完美,但是它已經是我看到最完美的樹葉,因為我已經從你的身上看到了我所需要的東西。”

結果不言自明,大徒弟繼承了高僧的真傳。對此,兩個弟子的師父進一步向他們解釋說:“其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完美。如果事物都完美了,又哪裏還有喜怒哀樂,又哪裏會有萬千生態?我們每天的修行也就沒有意義了。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心中的雜念,讓自己的心境盡量達到完美。”

人生中,沒有太過完美的事情,就像做選擇題一樣,當你選A之後,就注定無法再選擇B;當你選擇B的時候,就注定無法選擇A。學會轉換角度去看待問題,我們才能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麵。太過於強求,隻會得不償失。就像手中握著的沙一樣,越是用力,沙子流失得就會越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的名利都是夢幻泡影,我們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本心的東西,因為,這才是我們人生的源頭,人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上。

得不到的永遠在追尋,得到的永遠視若無物。人就是如此,永遠認為別人有的才是好的,人永遠都是要去比的,靠比下有餘求生存,靠比上不足求動力,但是,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我們把眼睛擦亮,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所不需要的,根據自身情況計算得失,我們才能展現風範,做好自己。

將心比心,何人知我心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不是誰的誰,別人也不是我的誰,我們總是在茫茫人海中追尋,但是,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嗎?當我們去追尋名利的時候,當我們一條路走到黑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發現,身邊有些事情,有些人正在流失?

高朋滿座,誰懂寂寞?我們的寂寞,我們的心思又有誰來懂呢?我們總是認為追求名利就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其實就是虛名,就是我們想要展示給世人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世人看到你的成就,你原來不是池中之物,一遇風雲變成龍。當我們茫然追尋的時候,是否會忽略朋友的感受,會失去一種朋友之誼的風範。過於看重名利,就會讓友情變淡,就會讓人情變淺,就會讓風範隨著時間遠遠遁去。

漢朝大將韓信在成名之前非常窮苦,經常沒有飯吃,甚至要靠別人的接濟才能生活。

韓信有一個亭長朋友,在南昌亭當差,平時的工作就是抓捕強盜,也喜歡舞刀弄棒。此人和韓信關係非常好,兩人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韓信閑來無事,就去幫助亭長抓捕強盜。亭長為了表示感謝,就把韓信帶到家裏吃飯。但是,一天兩天還可以,時間一長,亭長的妻子就看不下去了,覺得自己家平白無故多了一張嘴,感到很不舒服。

妻子覺得韓信這人落迫至此,給他飯吃,也是平白浪費糧食,於是,就每天給丈夫吹枕邊風,亭長耳朵根子軟,聽著聽著,就認同妻子的觀點了,認為韓信這個朋友不可交,與其每天請他吃飯,不如節約開支,省下韓信的飯錢,改善自己生活。

說到不如做到,有一天,亭長和他的妻子就開始實施計劃了,他們兩個早早起床,做完早飯徑自吃上了。等到韓信來了之後,發現已經沒飯吃了。韓信當時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隻是默默地走開了。

第二天,韓信照常去亭長家,沒想到,和昨天一樣,這樣,接二連三,過了幾天,每天都是如此。韓信終於明白,亭長是不想交他這個朋友了,無奈之下,韓信隻好和亭長斷絕了往來。

自此之後,韓信開始了流浪的生活,但是他仍然在堅持,他相信,隻要自己堅定信念,夢想就會實現。就是這樣磕磕絆絆一路走來的韓信,在日後竟然成為了一代王朝的開國功臣,尊榮顯貴。公元202年,漢朝建立,劉邦因韓信在追隨自己南征北戰時屢建奇功而封他為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