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7 在抉擇麵前,果斷是一種風範(3 / 3)

對命運不屈服,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精彩。對消極思想持什麼態度,關鍵要看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像李·艾柯卡一樣及時調整自己,把消極思想拋之腦後,這樣的話,我們的信心就會重新溢滿心間,而成功也會在不遠處等著我們的到來。

勇氣需要的是當斷則斷,做好最真的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功或者失敗,隻是人生的一次曆練,未來之所以讓人著迷,是因為它的未知。人生沒有坦途,有的隻是把歧路變成坦途,以及讓我們繼續奮鬥下去的勇氣。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實現的過程,既然我們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掉隊。

勇氣是風範的催化劑,當勇氣出現,我們的風範才會逐漸顯露出來。很多人常說霸氣外露,霸氣的另一種表達,就是勇氣膨脹到風範的極限,能夠形成氣場,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拿出勇氣了,你永遠是這個世界上的最強者。

分析有序,增加風範的內涵

很多人總是錯誤地認為,拿出勇氣,快刀斬亂麻,是一種從前的做法,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才會去快速解決問題。但是事實卻恰好相反,當我們快速決定之前,我們已經於電光火石之間分析過了,分析過後,才做出如此正確的決定。

雖然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寫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更多時候,快之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積累經驗,把各種問題、各種選擇分析透徹,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能夠聞一以知十,這樣,我們在麵對危機,麵對問題時,才能展現出領導者的風範,才能快速把問題解決好。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送給宋國國君兩根結得非常巧妙的繩結。宋國國君仔細觀察了這兩個結,發現這兩個結非常牢固很難解開。於是,國君就張貼了告示,遍訪能人異士,承諾說:“誰能解開這兩個繩結,必有重賞。”

告示一出,天下能人異士紛紛來到宋國一試身手,但是他們都是盲目上手,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開,眾多人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這時,倪說就向國君推舉自己的弟子,國君深知倪說不僅學富五車,而且精通世理。於是,國君就同意了。

倪說弟子拿到這兩個繩結之後,先是放到手裏,分析了一會兒,接著,他就拿起繩結中的一個,雙手上下翻飛,過了沒多久,弟子就把一條繩結解開了。國君非常高興,讓他繼續解第二個繩結,弟子卻久久沒有動作。

國君非常奇怪,就問弟子為什麼不去解第二個繩結,弟子斬釘截鐵地說:“這是一個死結,根本就解不開,就算找遍天下的能人異士,也隻能把它損壞,卻不能解開。”

國君半信半疑,找來了設下繩結謎題的魯國人。魯國人聽完國君的描述,非常驚訝:“天下竟然有如此聰明之人,竟然能看出這個繩結是個死結,我真是自愧弗如啊!”

倪說弟子分析繩結,並不是盲目地上手,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清頭緒,按部就班地分析問題。很多事情難解決,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麼困難,而是因為有些人看到事情,不管難易,不是首先去理清思路,就馬上著手去做,這樣毫無頭緒,眉毛胡子一把抓,隻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變得更難解決了。

勇敢做出決定的背後,是快速有效的分析,但是,有時候,分析之後,又錯過了最佳時間。我們麵對棘手問題時,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條理。在生活中缺乏條理,總是喜歡走一步算一步,這是人的本性在作怪,以為隻要自己按順序做了,認真做了,就一定能把問題處理好,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理論是空的,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懂變通的人隻會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再想理順就更難了。

快速有效解決問題,需要的是經驗的積累。有序的分析,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在利用必要的時間做最正確的事情。強大的風範需要有效的分析和切身的實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做出一番常人無法取得的成就。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是漢朝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很得漢武帝劉徹的喜愛,18歲就被漢武帝封為高官。霍去病擅長騎馬射箭,跟著舅舅衛青多次與匈奴交戰,連戰連捷,戰功卓著。

漢朝初年,匈奴成了漢朝邊境上的大敵,雙方交戰多年,損失都非常慘重。漢武帝執政以後,西漢王朝的國力開始日漸強盛,兵強馬壯、糧食充足,在與匈奴的戰爭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展開了一場對匈奴的大規模戰役,也就是曆史上的“漠南之戰”。當時還不滿18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要求出戰,得到批準,被封為驃騎校尉,隨軍出征。

霍去病初生牛犢不怕虎,率領八百名騎兵就出發了。他帶著騎兵隊伍在茫茫大漠裏奔馳數百裏,仔細地尋找匈奴人的蹤跡。在此過程中,霍去病獨創了“長途奔襲遭遇戰”的戰術,十分精絕。結果,霍去病殺死了兩千多名匈奴兵,還把匈奴單於的兩個叔叔一個殺死,一個活捉,而霍去病的軍隊卻是毫發無損。漢武帝非常高興,立即把霍去病封為“冠軍侯”。

得到漢武帝的寵信後,霍去病更能經常帶領漢軍最精銳的士兵出征匈奴,而且每次都是凱旋。就這樣,霍去病和舅舅衛青越來越得到漢武帝的信賴和支持。但樹大招風,不可避免地就有人出言詆毀他們兩人。

漢武帝為了排除眾議,證明自己沒有看錯人,就在元狩二年(前121年)的春天,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由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拉開了河西大戰的序幕。

當時隻有19歲的霍去病年輕氣盛,所向披靡,真是將軍一怒,千軍辟易。霍去病帶領部下在茫茫大漠中疾馳奔襲,六天內轉戰了匈奴的五個部落,還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打了一場遭遇戰。在這場戰鬥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奮勇拚殺,殺死了匈奴的盧侯王和折蘭王,活捉了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匈奴軍幾乎全軍覆沒,匈奴人祭天的神像也被漢軍收繳,成了戰利品。河西大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了。霍去病成為了漢軍的偶像,更成了讓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單於聽聞河西大戰結果後十分憤怒,心裏動了要殺掉渾邪王的念頭。渾邪王得知消息,為了能夠活命,就派使臣前往漢朝國都長安,向漢武帝請降。得知這一消息,漢武帝恐怕有詐,保險起見,他決定派霍去病率領大軍前去接應。

大軍很快趕到渾邪王的駐地,與匈奴軍隊遙遙相望。匈奴兵看見漢軍的大隊人馬,也唯恐有變,那些不願意投降的匈奴兵紛紛逃走了。

霍去病看見匈奴兵馬一片混亂,立時明白匈奴軍中發生了內亂。他當機立斷,帶著幾名親兵直奔渾邪王大營,和渾邪王相見,告知漢武帝的意見,讓他安心,還派人鎮壓了那八千多名要逃跑的匈奴兵將。最後,霍去病統率著渾邪王手下的十萬匈奴降兵,安全地回到了都城長安。

此次受降把河西走廊正式並入了中國的版圖,這也是霍去病在曆史上作出的最大貢獻。

霍去病的成功來源於他認真的分析和果敢的精神,豈不聞“將軍一怒,千軍辟易”?更多時候風範的氣場就是這樣產生的。想要取得一番成就,完善自己,不斷沉澱自己是必需的。社會越是浮躁,就越需要我們變得冷靜,就越需要我們變得果敢,就越需要我們的風範由內而外展現出來。

認真分析,果斷判斷,我們才會增加風範的內涵,才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未來需要果敢的人去奮鬥、去突破、去征服,而這樣的人就是風範最青睞的人。風範與生俱來,卻因為我們後天的經曆而變得更有內涵。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而奮鬥。未來就在腳下,在人生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我們才能體會到風範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