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1 在過錯麵前,包容是一種風範(2 / 3)

還沒等皮彭的不滿情緒爆發,喬丹緊接著就對皮彭又說道:“你看,我投籃多用右手,而你左右手都行。”

這一細節連皮彭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他深深地被喬丹的謙虛所感動。

從那以後,皮彭成了喬丹在公牛隊乃至NBA最忠實的支持者。在喬丹的帶領下,公牛隊創造了NBA曆史上的公牛王朝。而喬丹則被譽為籃球界中上帝的化身。

世間萬物都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關鍵就在於我們會選擇從哪個角度去看。如果我們學會欣賞,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那麼,世界就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我們總是喜歡雞蛋裏麵挑骨頭,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是黑暗的,沒有絲毫亮色。後者的人生將會是非常悲哀的,悲哀的不是世界的黑暗,而是他自己內心的黑暗。

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身為君子就應該有寬廣的胸懷,有容人之量,當我們擁有了這樣胸懷的時候,我們才會把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屏蔽掉,才會發現人世間的美好。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昏庸無道、驕奢淫逸、禍國殃民。他為了寵幸驪姬,竟然不惜殺死了親生兒子申生,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但就是這樣,驪姬還是不滿意,讓晉獻公派人追殺他的二兒子重耳。不得已之下,重耳就逃到了翟國。重耳喜歡結交朋友,當時,在晉國的一幫有德之士聽說重耳去了翟國,就紛紛追隨他而去。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大亂,為爭奪皇位而殺機四起。最後晉惠公夷吾得了王位。但是他想到了他的兄長仍然在外,就非常擔心,便派人去翟國刺殺他。重耳聽聞後隻得又一次出逃,開始了四下逃亡的生涯。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去世,晉懷公繼承了王位。晉國的大夫欒枝就勸說重耳回到晉國來爭奪王位,由他來做內應。這時,在秦國流亡的重耳在秦穆公的擁護下,時隔18年,再次回到了晉國的土地上。

回到晉國之後,重耳叫手下把逃亡時自己的隨身物品全都扔到了河裏,他覺得這些東西非常晦氣。這時,狐偃就跪下說:“現在公子有秦國軍隊護送,在晉國又有欒枝作為內應。我們這幫追隨您多年的老臣就像你剛才扔到河裏的舊衣物一樣,也沒有什麼用處了,留在這裏隻會讓公子厭煩,不如把我們也扔在這裏吧!”

重耳一聽,馬上明白了狐偃的意思。於是,就吩咐手下把衣服打撈上來,並當即立誓說道:“如果我重耳能夠奪回晉國,一定不敢忘了諸位。這些年大家對我的幫助,我一定牢記心上。”這樣一說,狐偃等人才安心上了船。

第二年,重耳順利登上了王位,成為了曆史上著名的晉文公。

這時,一些身懷異心的晉國人怕重耳回國之後找他們算當年的陳年舊賬,就密謀想殺死重耳。當年追殺重耳的寺人披聽聞此事,就想向重耳報信,卻被重耳拒絕了。

寺人披說:“我當初殺您,是奉了當時國君的命令。對主人命令不聽從,是為不忠。但是現在您是我的主人,我理應為您效忠。如果您不接見我,當年得罪您的人就沒有人再為您出力了。”

就這樣,重耳才接見了寺人披。寺人披把叛亂者的陰謀訴說了後,重耳非常驚訝,馬上派人把叛亂者全都殺死了。

叛亂平定後,為了安撫人心,重耳宣布,自己雖然登上了王位,但對以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重耳竟然會如此寬容。

就在這時,一個當年背叛過他的人出現在了重耳麵前。看到這個人,重耳生氣極了,馬上就想殺了他。但是這個人卻說:“我來見您,是為了讓別人看見您寬容的舉措。我曾經如此對待您,如果您能原諒我,別人自然就會相信您所說的話了,就沒有人會擔心再受到責罰了。”重耳覺得他說得很對,於是便寬恕了他。

經過這件事,晉國上下對於這位新國君漸漸生出了敬意。而晉國也在重耳的治理之下變得國富民豐,成為中原的霸主。

如果重耳沒有寬廣的胸懷,是不會饒恕眾人的,也不會闖出自己的一番偉業,更不會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卡耐基曾經不止一次地引用這樣的話:“如果你想贏得朋友,讓你的朋友感到比你優越吧;如果你想贏得敵人,那就時時刻刻感到比你的朋友優越吧。”這句話可以從另一個側麵去理解為: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首先就以那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

為人處世不在於橫行無忌,而在於適當禮讓,我們都喜歡謙和有度的人,而不是大肆張揚的人。為什麼水會利萬物而不爭,主要就在於水覺得眾生平等,沒有好壞,所以,老子才會說,水的做法最像道家的做法。

想要修煉成強大的風範氣場,最需要我們做的就是不去挑剔,看淡一切,這樣,我們才能包容一切。正確看待問題,知道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才能重拾信心,繼續開始奮鬥。因為世界不完美,我們才要去奮鬥,讓世界變得完美;因為我們不完美,我們才需要不斷修煉風範,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成就。

寬容讓風範富有彈性

一個人胸懷有多大,他能取得的成功就有多大。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讓我們看到世間的美好,走出人生的藩籬,找到人世間最真的美好。寬容的人,不僅會讓自己的內心非常淡然,更會形成一種風範,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人。

寬容處世,可以讓事情得到緩和,可以讓我們在判斷時得到還空。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緊繃著弦。我們都不希望和別人發生矛盾,都希望和別人和睦相處,這就要求我們寬以待人,寬容待事。寬容可以讓我們忘記痛苦,忘記別人的不好,重新上路。

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喜歡和斤斤計較的人打交道,這樣的人隻是顧及自己的利益,忽略身邊朋友的利益。人生不是單行道,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很難成功的。而寬容就像久旱後的甘霖,可以滋潤萬物,更能滋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不斷向前邁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促使我們達到寵辱皆忘的境界。

在麥克阿瑟任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時,研究團隊的成績卓著,先後為管理學界作出了一個又一個不可磨滅的貢獻;哈佛大學商學院也因此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仔細分析可看出,麥克阿瑟對於商學院的管理要點就在於他對下屬的信任和下屬對他的真誠。當時,很多人對麥克阿瑟院長給了邁克爾·波特等一大批年輕有為的教師太多的時間、太多的空間以待成長提出了異議。反對者認為,正是因為麥克阿瑟的寬容,才致使哈佛一時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困境之中。

但時隔不久,波特這批年輕人就不負厚望,為哈佛贏回了聲譽。其中沉寂3年之久的波特寫出了《競爭戰略》,隨後又出版了《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優勢》,因此成為當時全球最受歡迎的一名戰略管理學家。

麥克阿瑟有著寬容的心態,他對事情的處理非常寬容,非常公正,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才會使得團隊產生一種凝聚力。麥克阿瑟的寬容,為他帶來了強大的風範,使得他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

英國詩人濟慈說:“人們應該彼此容忍,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麵,每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人不是天生下來就什麼都知道的,正因為此,我們才需要學會寬容。讓風範變得有彈性起來,而我們身邊的人才會看到我們柔和的一麵。

寬容是人際交往中的催化劑,它能盡快改善人與人之間淡然冷漠的關係,緩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給我們帶來春風,帶來溫暖,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亮色。當別人咆哮發怒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泰然處之,針尖對麥芒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而唯有寬容才可以影響到正在發怒的人,讓他感受到我們的磁場,這樣,他們的憤怒才會止歇,而我們的風範才會逐漸強大起來。

1918年,梁思成17歲的時候認識了14歲的林徽因,他們兩人的父親是朋友,早早就定下了孩子們的親事,並於1928年,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林徽因是當時的著名才女,身邊不乏大批的追求者。1932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搬到了總布胡同,金嶽霖是他們家後院的鄰居。有一天,林徽因找到了梁思成和他說,她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這明顯不像是商量的語氣,而是像妹妹向哥哥詢問的語氣。梁思成想了一晚上,最後,梁思成覺得,自己缺少金嶽霖那樣的哲學家頭腦,自己不如金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