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12 在危機麵前,淡定是一種風範(2 / 3)

人生中也是如此,不可能處處都是坦途,更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發現生命的綠洲。我們需要的就是像駱駝一樣,時時保持一顆憂患的心,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在順境中看到逆境,時時告誡自己,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將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客觀分析形勢,進而讓自己滋養出了安於現狀的心理,對“憂患”二字棄之不顧,最後,隻能接受失敗的慘痛結局。

人生處處都有危機,我們每時每刻都有可能要麵對危機的考驗,所以,我們才會說有備無患。我們現在能把握的隻有現在,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步步為營,才需要按部就班去做。風範因為謹慎而顯得有層次,憂患意識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徐偉傑去應聘一家做玩具出口的公司,經過一番麵試,獲得了麵試官的認可。徐偉傑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起步,接下來,自己一定要努力,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公司負責。

第二天,徐偉傑精神飽滿地來到公司上班,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來,加上老員工對他的指點,徐偉傑完成的工作讓上司非常滿意。

但是好景不長,半個月之後,徐偉傑對待工作就沒有往日的激情了,他發現自己的學曆是最高的,而工資卻是最低的,這讓徐偉傑心裏很不平衡。

老板發現徐偉傑的情緒變化後,就把他叫來談話,並且告訴他,隻要把工作做好,升職加薪是早晚的事,徐偉傑隻是沉默應答,並沒有說什麼。

可剛剛過了一天,徐偉傑就主動找到老板,直截了當地要求老板提高他的月薪。但是老板認為,公司有嚴格的工資管理製度,不能因為徐偉傑一個人的要求而搞特殊,而且徐偉傑還是新人,剛來公司,對公司的很多業務還不是很了解,需要老員工對他進行指導。在徐偉傑為公司真正創造利益之前,公司是無法給他提高薪酬的。

徐偉傑表示理解,但是他也隻是表麵說說,工作的時候依然我行我素,每天隻是完成上級布置下的任務,其他什麼都不做。沒事做的時候就在那兒打電話上網。

一個月之後,老板實在忍受不了徐偉傑的這種消極怠工,於是解雇了他。

徐偉傑的失敗在於他沒有憂患意識,工作還沒多久就要求加薪,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隻是盲目地拿自己的文憑說事,最後隻能為自己的失敗買單。一旦進入職場,文憑也就成了過去,如果還死抱著文憑當飯吃,那麼,這個人就太失敗了。職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上的幾個字,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融入公司,和同事同舟共濟。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去考慮客觀環境的變化,不知變通。這樣的安於現狀,隻會讓自己閉目塞聽,不顧別人的感受,沒有憂患意識。如此下去,隻會讓自己被新的環境所淘汰。

我們都喜歡享樂,不然怎麼會有花花世界,怎麼會有燈紅酒綠、鶯歌燕舞呢?但享樂是人性中的弱點,它隻能讓人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的威脅。如果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隻能讓一時的享樂麻痹掉自己的神經,那樣我們就隻能死於安樂了。

享樂隻是暫時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時時保持憂患意識,要從光明中看到黑暗,從成功中發現威脅,這樣我們腦海中就會永遠繃緊一根弦,時時督促自己要向著成功的方向不斷奮進,不要在競爭中被淘汰。

人生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順境中我們要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逆境中我們更要認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時時加足馬力,才不會讓自己掉隊。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時的享樂,而是時時的自我鞭策,就像莊子那樣的大思想家還常常“吾日三省乎己”呢,更何況我們?沒有憂患意識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們要做的就是時時提高警惕,擦亮雙眼,這樣我們才能看到隱藏在暗處的危機,進而避免危機的出現,走向成功。風範需要的就是我們這種憂患意識,這種未卜先知的意識,隻有統籌兼顧,規劃好,我們才能走得好,走得遠。

隔離危機,保持低調

《史記·滑稽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它更多想告訴我們的是,在牢記“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同時,更不要忘記“高處不勝寒”。做人要低調,盛不驕,得不傲。人生處處都有危機,任何事情到了極致,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我們才會說否極泰來。

做事淡然一些,做人低調一些,我們才能讓危機與自己絕緣。人生的每時每刻都充滿智慧,我們要做到淡然處世,不要把自己放到風口浪尖,放到頂端,若是如此,我們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危機也就會自然出現了。

山從不炫耀自己的高度,但並不影響它的高聳入雲;海從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卻也不會影響它的深不可測;地從不顯露自己的勢力,卻沒有誰能忽略它的厚度;天從不浮誇自己的空闊,卻被尊之為囊括之首。因此,我們也不用過多說明自己的能力,不顯山不露水,風範自現,智慧自成。

老子曾求學於一位殷商時期很有學問的貴族,他叫商容。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床前問候說:“弟子來此全聽老師的教誨。”

商容說:“你已經完全掌握了我的思想,現在我隻想問你:為什麼人們經過自己的故鄉時,都要下車步行?”

老子不假思索地說:“我想這大概是表示,人們沒有忘記故鄉水土的養育之恩吧。”

商容又問道:“走過高大蔥翠的古樹之下,人們總要低頭恭謹而行,你知道為什麼嗎?”

老子想了想,回答說:“也許大家是仰慕它頑強生命的緣故吧。”

聽到這樣的回答,商容不禁舒心而笑。少頃,他又張開嘴讓老子看,並問道:“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有些不解地說:“還在啊。”

商容又問道:“那麼我的牙齒呢?”

老子說:“已全部掉光了。”

商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子,說:“你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

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剛強的容易過早衰亡,而柔弱的卻能長存不朽吧?”

商容滿意地笑了,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道理已全部包含在這兩件事之中了。”

低調就是一種顯示為柔弱,但是比剛強更有力的策略。世界姿態萬千,人各有異,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我們保持低調。如果我們總是喜歡站在頂端位置,我們就會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無遺。豈不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低調做人,低調做事,我們才能避免危機殃及自身。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生存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後才能謀求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培養自己淡然處世、低調做人的風範。隻有不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才更有可能避開禍端。

縱觀曆史,曆代那些有功的大臣們,能夠做到功蓋天下而不令主上懷疑,位極人臣而不被眾人忌妒,盡享富貴而不被別人非議,實在是少之又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低調做人,他們不明白:放低姿態才是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深諳低調行事之道的人,不管位有多高,權有多重,周圍有多少妒嫉賢能的人,都能在危機四伏、人性複雜的叢林中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晚唐時期功勳卓著的朝廷重臣郭子儀,因政績顯赫而被封為汾陽郡王,王府就建在長安。自從王府落成之後,郭子儀下令每天都將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出。

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特意到王府來辭行。他早就聽說王府中鮮有禁忌,便直衝衝一路往前走。當他走進內宅時,恰巧看見郭子儀在一旁侍奉夫人和他的愛女梳妝打扮,一會兒遞手巾,一會兒端水,如仆人一樣。而郭子儀卻在堂前廳後跑來跑去,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將官雖然當時忍住了譏笑,但剛出了王府就樂個不停。回家後,他忍不住把這個情景告訴了家人,不曾想一傳十十傳百,幾天的工夫,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知道了這個茶餘飯後的笑話。

如此,郭府上下的人也不免都有所耳聞。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聽後感到父親的顏麵大大地被羞辱,便相約一起來勸說父親關上王府大門,禁止閑雜人等出入。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甚至還搬出了商朝的賢相伊尹和漢朝的大將霍光,以此說明古今上下沒有人像父親這樣“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