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21 在強者麵前,自信是一種風範
中國人常說,強中自有強中手。在強者麵前,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自我貶低,我們無法預知明天的變化,強者隻是暫時的。麵對強者,我們要做的就是展現出自己淡定自信的一麵,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
在強者麵前,自信是一種風範。強者不是遙不可及的,當我們擺正心態,把目光放遠,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中國有句俗話:“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句話放到生活與工作中也同樣適用,我們每天都處於高負荷工作中,難道我們就隻能為人下嗎?正因為此,我們才需要有這種風範,強者再強,他們也是人,我們不用畏懼他們,要表現得淡定從容一些,這樣,終有一天,我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我們不能因為人生路走得長了,就把自己的雄心壯誌磨沒了。我們要一直保有激情,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夢想道路上不斷攀登,我們才能隨時保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勇氣。我們常說,強中自有強中手,那麼,為什麼我們就不是比強人更強的人呢?在強人麵前,表現得越從容,就證明我們心中的信念越堅定。這樣一來,我們由內而外就會散發出一種無法匹敵的強者風範。
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大師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
他看到遠處有一盞昏黃的燈正在向他這個方向亮過來,身邊的一位村民說:“提燈的人是個盲人。”大師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挑一盞燈籠豈不可笑?
當盲人走到跟前的時候,大師於是問:“敢問施主,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為何還要挑一盞燈呢?”
盲人說:“我從外麵回來的時候,聽我的朋友說,現在的夜晚漆黑一片,根本看不清楚前方的路,所以我就點了一盞燈,不然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
大師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呀?”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正是為了自己!”
“為你自己?”大師又愣住了。
盲人說:“如果不帶一盞燈的話,我就可能在這樣漆黑的夜晚,被行人碰撞。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我了。”
盲人的這盞燈籠會不會就是我們每天看著的強人呢?這是我們需要的光明,終有一天,我們要在這樣的光亮中實現屬於自己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光亮,尤其是當我們迷茫,當人生黑暗的時候,我們就更需要光亮的指引。
不要被黑暗的現實嚇倒,身邊的強人就是光亮,我們要做的就是追尋光亮的腳步,做好自己,每天不斷進步,當強人休息的時候,我們要奮鬥;當強人奮鬥的時候,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奮鬥。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經過一番考慮,打算進行軍事改革,學習西北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的服飾,並要求手下兵士學習騎馬射箭,史稱“胡服騎射”。通過大張旗鼓地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趙武靈王因此贏得了一代政治人傑的曆史美譽。
我們應該可以想到,在幾千年前的中國,這樣大膽的革新是會遭到阻力的,但是趙武靈王順應了曆史發展的要求,發揮出吸引力的作用,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在當時,趙武靈王一直想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就對謀士樓緩說:“現在,我們趙國東麵有齊國、中山國,西邊有秦國、韓國和樓煩部族,北邊有燕國、林胡。如果我們不發憤圖強,不加強訓練軍隊,等到鄰國強大了,他們肯定會偷襲過來。想要強大國家,就要從根本做起。我覺得咱們穿的服裝,長袍大褂寬袖口,幹活打仗都非常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如果我們把衣服改成胡人的樣式,就會方便很多,幹活打仗也就更加順手;如果腳上也穿皮靴子,行動起來就將更加方便靈活。你覺得怎麼樣呢?”
謀士樓緩聽了趙武靈王的話非常讚成,他說:“咱們換成胡人的服飾,不僅有利於作戰,更能學習他們的作戰本領。”
趙武靈王說:“你說得很對。咱們打仗全靠步兵,非常單一。而且進攻速度緩慢,就算打敗了胡人,乘勝追擊的時候,也很難追上他們的騎兵,隻因為我們不會騎馬打仗。所以說,要想學習胡人的作戰本領,首先就要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