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你是算計風險,還是逃避機會(1 / 3)

第十章 你是算計風險,還是逃避機會

古語有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若要抵達險遠之地,所冒風險就會相對增加——但同時,成功的機遇也就成倍地增大。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上,沒有一條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若隻是故步自封,拘泥於比較和算計中,就如同井底之蛙。隻有那些不滿足現狀、勇於挑戰自我的人,才會開拓出一片新奇的土地;同時,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機遇。

訓練自己的眼光,不放過任何一個改變的機會

這是來自兩個不同鞋廠的推銷員出外考察後給公司總部發回的電報:

“很遺憾,這裏的人都沒有穿鞋的習慣,恐怕明天我就要搭乘頭班飛機回去了。”

“棒極了!這裏的人都還沒有穿上鞋子,市場潛力很大,我將常駐此地。”

麵對同樣的情況,前者將其放棄,後者將其視為機遇。可見,缺乏機敏眼光的人,即使機遇明擺在麵前也熟視無睹;而具有獨到眼光的人,就連他人不易看到的機會也能發現。

藝術家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並不缺少機遇,而是缺少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的眼光。如果訓練有素,即使生活中沒有機遇,也能通過自身的改變來創造機遇。

首先,機遇一旦出現,我們切不可以一種未經認真思考的膚淺,或似是而非的解釋便將它忽略過去。這樣漫不經心的態度勢必不會帶來嶄新的局麵。很多機遇蘊藏著的重要價值都不是能夠一眼看穿的,而必須從各個角度去多加思考。

善於捕捉機遇,就要不斷訓練自己的眼光,有意識地關注各種意外現象和例外現象。機遇為人們提供的可能獲得某種成果的有關線索,有明顯隱蔽、虛假黑白之分,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檢視每一條有關線索,逐一審視和篩選,根據線索的重要性而加以區別對待。如此培養出的眼光,才不會把重要的價值漏掉,才會及時發現並抓住每一次改變自我的機遇。

許多科學家總結出了一些觀察事物的原則,也許能給我們些許參考:一方麵要把熟悉的事物看成是陌生的,要用新觀點去解釋它;另一方麵又要把陌生的事物看成是熟悉的,用已有的尺度去衡量它。那些處處留心觀察,有著深邃洞察力並勤於鑽研的人,無一不是符合這樣原則的人。

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曾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係。那時,他便對電子計算機抱有濃厚的興趣和遠大的抱負。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已經陷入計算機之中不能自拔,正期待著某些革命性的突破。”

果然,在工作後不久,貝佐斯便成為了華爾街一家投資基金公司的副總裁,負責網絡科技公司投資方麵的業務。但他並沒有滿足於前人已開發出的業務局麵,憑借個人敏銳的眼光,以及對IT事業的發展動態、趨勢和遠景日益深刻的了解與思考,貝佐斯作出了這樣大膽的預測:越來越多的上網者或許會希望有朝一日在互聯網上了解到圖書信息後,隻要點一下鼠標,便能通過網絡及時購買,以免去親自跑到書店查找所需圖書的麻煩。要知道,對於時間和開支雙向的節約,沒有人是不願意的。

這樣的預測讓貝佐斯設想,如果開創一家屬於自己的網絡圖書公司,在規模尚小的初級階段可以極大地縮減成本,既無須建立龐大的銷售人員隊伍,又不必購置或租賃麵積巨大的庫房和經營場地。這正符合他本人既想早日自主創業,又缺乏巨額資金的實際情況。

基於反複考慮和論證,貝佐斯決心抓住互聯網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這一機會,立即采取行動。1994年,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毅然辭去副總裁職務,於一年後在美國西雅圖的一間車庫裏辦起了網上圖書銷售公司。借用世界上河水流量最大的亞馬遜河的名稱,他將公司命名為亞馬遜。

亞馬遜一經成立,網站點擊量驟增,而貝佐斯憑借其對網絡購物事業發展前景的遠見,進一步開拓和推進了公司的業務,不僅限於出售圖書,還逐步擴大為充當網上顧客的顧問和秘書,以求更多更好地為世界各國的廣大客戶服務。

事實證明,盡管後來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也先後建起了不少網絡書店,但亞馬遜公司因其獨占到的先機,仍雄踞領先地位,已遠非其他網絡圖書公司在短時期內所能企及的了。

貝佐斯的成功無疑向人們證明了:隻有具備深邃的洞察力才能“迎接”到機遇。無論是市場當前的需要,還是未來潛在的需要,貝佐斯都能看清,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人們常說要果斷抓住機遇,才能有改變的可能,而抓住的前提是必須能夠發現機遇。生活中處處充滿機遇,社會上的每一項活動、報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際中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轉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成為給我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的一次選擇和一次機遇。而這就是改變自己,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大門。

幸運之神的降臨,往往隻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

農場主懸賞讓眾人在雜物如山的一個大倉庫裏找尋一隻名貴的金表。雖然有很多人紛紛響應,但如同大海撈針般,直到太陽下山也沒有人找得到。有人抱怨金表太小,有人抱怨倉庫太大,都先後放棄了重金的誘惑。

隻有一個小男孩,在眾人離開後仍不死心,繼續在倉庫裏尋找。在即將絕望的時候,他又一次翻了一下稻草垛,向雜草叢生的方向多看了一眼。忽然,他仿佛聽見了一個奇特的聲音在“滴答、滴答”地不停響著。

最終,小男孩找到了那塊金表,也因此拿到了那巨額的賞金。

能夠找到倉庫內的金表是幸運的,但實際上它一直就安然於那個角落。

幸運之神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會偶爾降臨在我們身邊。她的高傲迫使所有的人必須保有足夠積極的尊敬,若是稍有冷淡,她便將悄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也不再複返。

巴爾紮克說過這樣一句話:“顯赫的聲名總是由無數的機緣湊成的,機緣的變化極其迅速,從來沒有兩個人走同樣的路子成功的。”但這並不是說幸運的機緣有多麼吝嗇;隻要我們執著地尋找、冷靜地思考,在最後的關頭“多看一眼”,就一定會聽到那清晰的滴答聲。

瑞士發明家喬治·德·曼斯塔爾一直想發明一種能夠輕易扣住,又能方便脫開尼龍扣,但是幾經實驗,都沒有顯著的成果。

1948年的一天,他帶著狗去郊外打獵。當從牛蒡草叢邊經過時,狗毛和曼斯塔爾的毛料褲上都粘上了許多刺果。這引起了曼斯塔爾的極大興趣。

回到家裏,曼斯塔爾立即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粘在狗毛和褲子上的刺果,進而發現刺果上有千百個細小的鉤刺勾住了毛呢料子和狗毛。

這使他頓然得到了靈感:如果用刺果做扣件,真是再好不過了。受此啟發,他發明了以一叢細小的鉤子齧合另一叢小圈環的新型扣件——凡爾克羅,這是一種能輕易扣住的尼龍扣,同時,脫開時又非常方便。而且不易生鏽,小巧輕便,還可以用水洗。

從此以後,這種尼龍扣廣泛應用於包括服裝、窗簾、椅套、醫療器材、飛機和汽車製造業在內的各個領域,宇航員們在失重的狀態下,依靠它就能將食品袋扣在艙壁上;而在鞋底上裝上凡爾克羅,他們的鞋子便能附著在飛船艙裏的地板上而不致到處亂飛。

曼斯塔爾因此獲得了接連不斷的聲譽,無論是在物質生活上還是精神理想上,都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刺果鉤附在動物身體上,這本來是牛蒡草生存和繁衍的“聰明”表現:刺果的這種特性可以使牛蒡草的種子隨動物的活動播撒得更遠。然而,有太多的人對大自然賦予牛蒡草的這種“聰明”視而不見,唯獨被認真的曼斯塔爾發現並利用其造福人類。就是因為曼斯塔爾在顯微鏡下的“多看一眼”,便從此改變了科學進步的曆史。

幸運也好,機遇也罷,我們切不可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以一種未經認真思考的態度而膚淺地進行解釋。很多機遇蘊涵著的重要價值都不是能夠一眼望穿的,必須從各個角度多加觀察。無獨有偶,青黴素的發明也是醫學家比一般人留心觀察的結果。

1928年,英國醫學家弗萊明開始研究能置人於死地的葡萄球菌。為此,弗萊明就要經常培養細菌。

一直以來,培養細菌所用的瓶瓶罐罐總是用泥土來封口,這一早被業界認同的現象從未被人注意過。一次,弗萊明在觀察培養出的細菌時,忽然發現在離封泥較遠的地方,細菌繁殖得異常迅速;但在靠近封泥的瓶口附近,葡萄球菌卻被融化成露水一樣的液體。

起初,弗萊明也沒有過多地在意這一現象。但隨著他一次又一次地觀察後發現的類似情況,弗萊明陷入了沉思:“這是為什麼呢?一定是有一種奇特的東西,把毒性強烈的葡萄球菌製服了、消滅了。”

於是,弗萊明對封口的泥土進行了化驗和提煉,加倍仔細地觀察、分析。終於,一種能夠消滅病菌的藥劑——青黴素被發現了。從此,人類醫療事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有人問及弗萊明是怎麼發現青黴素時,他謙遜地說:“我唯一的功勞隻是沒有忘記再多觀察一下。”

一個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賦和勤奮的努力,但同時還要善於把握機遇。這種善於便是,比他人再“多看一眼”,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人的一生無不充滿著使命運發生轉機的戲劇性情節,所有的幸運看似偶然,實則都是曆史發展長河中的必然。而能否讓改變真正發生,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要有一種對機遇深邃的洞察力。往往,多看一眼之後,也許就有了質的改變。

沒有繭中的蜇伏,哪來羽化成蝶的美麗

一個非常喜歡動物的小男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一次,他終於在草叢中發現了一隻蛹,便帶回了家,日日觀察。

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道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抓破蛹殼飛出去。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仍辛苦地執拗於蛹殼裏,那對翅膀怎麼也無法破繭而出。

小男孩不忍心看著蝴蝶如此痛苦,便找來了剪刀將蛹殼剪開,幫助裏麵的小蝴蝶破蛹而出。但讓小男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隻小蝴蝶從蛹殼裏毫不費力地出來後,因為沒有經過破繭而出的鍛煉,翅膀的力量太薄弱,以致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然而同時,隻有經曆了這一艱辛的過程,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而讓愛變成了害,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算計於眼前痛苦和風險的同時,也就等於放棄了日後所有可能有所成就的機會。

尼采說:所謂超人,就是能夠“在必要的情況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狀況”的人。有時,蟄伏是一種蓄勢待發的等待。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同的風險甚至逆境,懂得抱頭藏尾蟄伏的人,並非逃避風險和困局,而是審時度勢、藏器於身。待到有朝一日亮劍時,便能君臨天下。

三國初期,劉備歸附曹操後,每日在許昌的府邸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隻有曹操多少能識辨出劉備的用心,於是便有了“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千古流傳。

麵對曹操“當今世上誰堪英雄”的發問,劉備故意“示弱”,先後以袁術、劉表、劉璋、孫策等人回答。隻是都得到了曹操不滿的搖頭。繼而,又搬出在當時虎踞一方的劉表,卻仍未說中曹操心意。

顯然,對曹操的試探之意,劉備早就心知肚明。他深知自己當時的能量尚處在養精蓄銳之態,無法逞大丈夫之英豪,故而最後隻得裝癡詢問:“誰能當之?”

而當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劉備又借雷聲大作而佯裝驚嚇,用“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地掩飾過去。

從那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曹操認為劉備不過是一個有著婦人之仁的“小輩”,成不了什麼氣候,也因此放鬆了對他的警戒之心。

當曹操高談闊論、眉飛色舞、肆無忌憚地抒發英雄氣概之時,劉備卻能忍辱負重。這般忍辱對於一個英雄來說,需要何等的氣魄!由此也證明了一句話:蟄伏是為了雄飛,而非隱退;沉默是為了雄辯,而非噤聲;忍辱是為了雪恥,而非飲恨。

《麥田裏的守望者》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卻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劉備就用他那特有的執著堅韌、韜光養晦、不露鋒芒給予了“成熟”以最完美的詮釋。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機遇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的確,沒有付出大量的汗水,再好的條件也展現不出羽化成蝶的美麗。

在第28屆雅典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的比賽中,我國選手賈占波在最後一發射擊前,落後美國選手埃蒙斯3分多,所有人都以為金牌將落入美國人手中。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位美國選手將最後一發子彈打到了相鄰的靶位,他的最後一環成績為零環,我國選手賈占波幸運地摘得了這枚金牌。

許多人都說賈占波很幸運。但參賽的選手有很多,為什麼隻有他等到了幸運?試想,如果沒有數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如果沒有賈占波在比賽中一槍一槍從而確保第二的拚爭,就算機會來了,金牌也仍然會落在別人手裏。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足以令他成功的機遇,而事實上,機遇無所不在,重要的是當機遇出現時,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可見,那些在繭中蟄伏蜷縮的人,內心卻在局勢和韜略間架起了橋梁。在坦然接受和及時思考中等待並尋找機遇,一旦破繭,必將展現出最美麗的羽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