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何事要狀告本官(1 / 2)

起初這位大叔並不太願意與何雲生提起村子的事情。

不過當他垂下頭,看到手裏的肉幹時,咬了咬牙,還是與何雲生講起了始末。

這個村子名江諸村,與鹹陽城最為靠近,往日皆以漁業或替人打撈為生計。

大秦國都城主要的水路,來往的商船自然是絡繹不絕,時常也會發生翻船的事故。每當這個時候,依江而生的江堵村村民便是最理想的水鬼。

替傾覆的商船打撈貨物,也成了江堵村最大經濟來源。在閑時村民也會捕魚填補生計。

雖然生活並不如意,風險也極高,可好歹也是活命的生計。

然,數年前一切都被改變了。

數年前,太子贏麟率眾巡江,卻遇暴風雨無奈落腳江堵村。

天有不測風雲,不過僅是一件小事,卻讓江堵村的百姓民不聊生。

離開江堵村後的贏麟雷霆大怒,將行渠縣的縣令給招進宮,劈頭便是一頓大罵。

原來是贏麟認為,江堵村位於鹹陽城的周邊,平日官政百姓多有路過江堵村。而且也會有一些他國使臣來大秦,難免也得路過江堵村。

說白了,贏麟是認為,江堵村身為大秦都城的門麵,卻窮的一踏糊塗,房屋破爛,百姓襤褸,著實丟了大秦國的臉麵。

於是行渠縣的縣令當場就被罷官拘拿。

而後贏麟讓宗仁府迅速派遣有能力的官員頂替行渠縣令一職,盡快讓江堵村村民富裕起來。

贏麟本意是好的,奈何事情卻未必如他所想。

新上任的縣令立即就對江堵村進行了大改革。

想要讓一個村子迅速富庶起來,這縣令倒也想出了個好計策。那便是招商,引一群有貴族進來,有了貴族江堵村自然也就富裕起來了。

事實確實如此,僅僅數年時間,江堵村富裕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鹹陽城許多地方。

可代價卻是偷桃換李,那些前來江堵村的貴族將當地百姓所有土地,所有房屋盡數收購。

當然,他們的收購都以賒帳為主,讓當地百姓為他們修建別院。

在過去的數年裏,江堵村的百姓給了屋,給了地,甚至出力為那些貴族修築別院。可到頭來卻是一分錢也沒能拿到。

更讓當地百姓絕望的是,那行渠縣縣令,也就是想出偷桃換李計策的縣令大人。借此機會升官發財,早已不管行渠縣的事務了。

而去尋找行渠縣的其他官員,卻皆推脫不知曉此事,或幹脆直言,行渠縣的新縣令還沒未上任,此事他們管不了。

想要越級上告,奈何有去無回。越級上告,先得留下半條命。

本就餓的隻剩下半條命的百姓,哪能挨得起那五十法棍。

多有被活活打死之人。

如今,原江堵村的村民皆被驅趕到了江堵村西麵,為那些貴族修建狩獵場。

事情到了這一步,那些貴族們也不再隱藏獠牙。百姓為他們修建狩獵場,每日每人可領一餐飯。

如眼前這位大叔,原一家老少有七口,每日每人一餐,問題是他們家的勞動力僅有他和妻子兩人。

光憑兩人一餐的口糧,如何養得起一家七口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