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伶俐人做事進退有度——適時進退,能屈能伸(1 / 3)

第一章 伶俐人做事進退有度——適時進退,能屈能伸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深入的認識自己,就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力。聰明的人在充分發揮自己潛力之前,懂得適時進退。當年反秦之初,人人懼怕秦國,唯有項羽劉邦奮勇起義。然而在鴻門宴中,劉邦中途退出。這正是他懂得取舍得當,進退適時。才最終成就一番霸業。生活的道路不會是一條簡單的通途,我們要學會迂回進取,以迂就直。

[BT1]立誌在於堅而不在於銳

每個人都需要製定自己的人生誌向和人生目標。這個誌向和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切實可行的,不見得有多麼的高、多麼的大。但是,一旦確立了目標,就要堅持去實現它。沒有誌向的人必會一事無成;有誌向的人不堅持自己的誌向也會一事無成;而給自己製定一個太高、太大的誌向,人也容易一事無成,因為這個誌向離自己太遠了,喪失了去實現它的信心和動力。

有的人也有自己的誌向,但是這個誌向對他來說並不適合,可他們偏偏一意孤行,要堅持到底,那最後的結果就是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目標的確定和實施也需要有一個中庸的態度,即高度適中,適時調整。所以,中庸精神認為,樹立誌向要以“適合”為宜,過高過低都不合適,而樹立誌向後要能夠堅持,這樣才能成其大事。

[GK2!2][HTK]有一個誌向遠大的學生名叫小王,對周圍的人和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別人也因此對其投來讚許的目光。因而,他給自己設計的目標總比別人的高許多,並常常讓自己深陷進去。可是,畢業後他並沒實現自己的雄心大誌,心裏不免失落,久久不能平息。

小王的問題就出在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了。目標過高,脫離了實際,會因好高騖遠而招致失敗。所以,目標的確立要適合自身的特點,要高低恰到好處,要自己能夠有切實的能力去實現它,不能以別人的看法來給自己定目標。[HT][HK]

所以,我們製定的目標要切合實際,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有可能用一生的時間也不能實現,這樣做很可能會使自己失去自信和勇氣,會錯過很多的機遇,因而會有失落感。如果太低,就會失去拚搏進取的鬥誌,那麼更高更好的人生價值就很難得以實現,注定你隻能是個平凡之人。

製定準確且適合自己的目標,還需要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適時地做出調整,否則,可能會因為條件發生變化而使追求的腳步有所偏離。

[GK2!2][HTK]夏裏亞賓是俄羅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他從小就想當一名歌唱家,於是在19歲那年,他鼓起勇氣來到喀山市的劇院,找到經理,想請求經理聽他唱幾支歌,讓他能夠加入劇院的合唱隊。但是,由於當時19歲的他正處在變音階段,那種聲音經理實在無法接受,最後他也就沒有被錄取。

很多年後,已經是俄羅斯著名歌唱家的夏裏亞賓,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了大文豪高爾基,兩個人相談甚歡,夏裏亞賓談起了自己青年時代的那段遭遇。高爾基聽了以後,就笑了。原來,當時的高爾基也有想成為歌唱家的誌向,並且有幸被喀山市的劇院經理錄取了,成了劇院合唱團的一員。不過,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意識到自己根本就沒有唱歌的天賦,於是毅然選擇了退出合唱隊,後來立誌文學創作,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作家。[HT][HK]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高爾基堅持要成為歌唱家,即使發現自己沒有唱歌的天賦,還仍然堅持下來,那最多隻不過是一個末流的歌唱演員而已。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可能就難有後來的成就了。好在高爾基及時作出了調整,最終在文學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見,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必須找準自己的最佳位置。同時,還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適時的調整。

其實,調整不切實際的目標就是向現實妥協而采取的折中方案,出現了偏差就要果斷調整,這不正是中庸智慧的體現嗎?

然而,很多人都有很大很高的誌向,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缺乏實現的動力,於是,在我們周圍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胸懷大誌,但又好高騖遠,總是想入非非,總是夢想自己一夜之間成為令人矚目的人物,或者一夜之間腰纏萬貫,但是卻不願老老實實學習,踏踏實實行動。這樣長此以往,便會成為一個空想家,最後什麼事兒也幹不了。空想、妄想,脫離實際的人,注定隻能生活在虛幻之中,這種人沒有堅實的基礎,獲得的隻有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這是人生的悲劇,也是成功的陷阱。

我們既要立長誌,同時也要常立誌。立長誌就是需要我們有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和誌向,這個目標和誌向就是我們的大方向,是我們的既定方向。但它應該是一個麵,而不是確定的一個點,我們可以依據這個大方向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由於這個長誌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而且我們自身還可能隨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校正。這就需要我們常立誌。設定不同人生階段的小目標,一個個去實現它,增加實現最終目標的信心和動力。

所以,我們一定要切記,“立誌在堅不在銳”,重要的是要找準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而不在於這個目標有多高,有多大。

[BT1]退一步,海闊天空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凡事均有長有短、有圓有缺、有陰有陽、有利有弊、有勝有敗,更何況是千變萬化的人生!成功通常皆是成於最有耐心、耐力、耐煩者,即最能忍耐、最有耐心的人,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人。

有一首歌形容農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有的人為了功名富貴,總是不顧一切地向前爭取。有的時候前麵是險坑,跌下去會粉身碎骨;有的時候前麵是一道牆,撞上去會鼻青臉腫。如果這時候懂得以退為進,轉個彎、繞個路,世界還是一樣會有其他更寬廣的空間,這正是古人所雲:“退一步,海闊天空。”

因此,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偉業,必須要懂得以退為進。引擎利用了後退的力量,反而引發更大的動能;空氣越經壓縮,反而更具爆破的威力;軍人作戰,有時候要迂回繞道,轉彎前進,才能勝利;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須低頭匍匐前進,才能成功。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以退為進的道理。

[GK2!2][HTK]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華裔計算機博士,辛苦了好幾年,總算學業有成。可是,雖說是拿到了響當當的博士文憑,卻一時難以找到工作。

一天天被各大公司所拒絕,連生計也沒有著落,這個滋味可是不好過。他苦思冥想,想找個辦法,謀個職位,這樣免得路過不論是中國餐館,還是美國餐館時,都要加快步伐。哎!有了,他總算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個最低身份去求職。

這個法子還真靈,一家公司老板錄用他做程序輸人員。這活可真是太簡單了,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不過,他還是一絲不苟,勤勤懇懇地幹著。

過了幾天,老板發現這個新來的程序輸入員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時,這位小夥子掏出了學士證書。老板二話沒說,立刻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對口的專業。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還能為公司提出許多獨到而有價值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大學生的水平呀!這時,這位小夥子又亮出了碩士學位證書,老板看了之後又提升了他。他在新的崗位上幹得很出色,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非同小可。於是,老板把他找到辦公室,和他詳談,這時,這位聰明人才拿出來他的博士證。

老板這時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憑借著他的絕妙的點子和辛勤努力,這位博士終於獲得了成功。[HT][HK]

現代社會跟以前任何時期都不同了。如今提倡“自我推銷”,既是推銷,則要有推銷術,如果這位博士還是拿著自己的文憑,一家接一家地去亮相,或許他現在還沒有工作。

這位博士的點子好就好在以退為進,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自己,也讓別人看低了,但是身處低位,被人看輕沒有關係,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大放異彩,展露才華,讓別人、讓老板對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便慢慢高大起來了。

相反,一上來就亮出博士證書,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引起失望。倒是別出心裁,以退求進更容易達到目的。

“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去不遠,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去遠,務加讓三分之功。”這種做法明為退,實為進,是一種比較圓熟的做法,一條道路本就狹窄,再加上擁擠更是無處下腳,若是自己退一步讓人先走,那麼自己也就相當於有了兩步的餘地,可以輕鬆走路。兩相對照,自然是應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做法。列寧也早就說過:“退一步是為了進三步。”

在為自己謀利益的時候,“以退為進”的策略是睿智的選擇。同樣,當與別人發生衝突時,用此方法也可以達到目的。

我們熟悉的一則寓言不是這樣說嗎:

[GK2!2][HTK]從前,某地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浪翻滾。河上有一座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這兩隻山羊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並被河水吞沒了。[HK][HT]

這則寓言很簡單,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正是“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的道理。在狹窄的路口處,不妨讓別人先行,自己退讓一步。表麵看來,自己吃虧,但實際上,你退的這一步貌似為別人讓開了一條路,實則最終的目的是為自己行了方便。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其目的都是追求圓滿成功。如果不懂進退之道,那麼你就會一直卡在成功之路的某一點上。而後退隻是一步兩步的退讓,退讓換來的是眼前一條無阻的通途。“以退為進”,不失為處事的妙招。

[BT1]後退是為勝利打基礎

我們都看過跳遠比賽。除立定跳遠之外,跳遠選手們為了跳得更遠,都要往後退上好多步,然後助跑上一長段距離,這樣才可以因為慣性跳得更遠。然而,有些人不懂得把這種簡單的道理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為了一些小的利益與別人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

一些真正的精明人懂得變通之法,他們不會正麵與人反駁,而是給對方一些小甜頭,要知道,作出這些小的讓步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因為人們都有一種共同心理,那就是要得到別人足夠的尊重,隻要你給他一些小的讓步,他就會滿足你更大的要求。

成功的人在對付反對意見的時候,常常盡量使自己做些“小讓步”,每當爭執發生的時候,他們總是在心裏盤算著:“關於這一點能否做一些讓步而不損害大局呢?”

[GK2!2][HTK]美國著名的顧問尼一韋作為賀華勃及羅克法茵等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谘詢決策人,曾經很妥善地幫助他們解決了一個個非常難處理的事件。

一次,尼一韋想請英國著名的阿絲狄夫人參加剛在紐約動工的阿斯托尼亞大飯店的奠基典禮。

“不行,”阿絲狄夫人說,“此事恕我不能遵命,你們之所以,需要我,隻是讓我為你們旅館做廣告而已。”

而尼一韋的話的確使人大吃一驚。“夫人,的確如此,”尼一韋接著說,“然而,你也不會一無所獲的,你也可以借此接近廣大群眾。因為這個典禮將由廣播電視向全國轉播。”後來他又向她聲明,他們並不希望她發表什麼演說,隻是要她到場露一下麵就行了,並且反複強調了此舉的意義。最後阿絲狄夫人應允下來,答應出席他們的奠基典禮。[HT][HK]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尼一韋能使阿絲狄夫人答應的真正原因,還是在於他開始的時候,使夫人感到出其不意的讓步。

勞可·喬治是英國著名的首相,他在這方麵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被稱之為“圓融的勸誘術”。有位喬治的研究者對此作了如下解釋:“喬治常常是在別人以為他已經失敗了的時候獲得勝利的。他懂得什麼時候應當犧牲一點而最終取得全局的勝利。”

然而為了利益最大化,有的時候難免要造成一部分人有反對餘地的局麵,碰到這種情況,不妨故意預備好一些無傷大局的細節,讓對方表示反對,而你則作有目的的讓步。

[GK2!2][HTK]曾經有位廣告家,為了做一點讓步,故意在一幅畫著一隻貓的油畫上,在貓脖子上畫了一個多餘的紅圈。這幅畫是讓一個脾氣古怪的管理人鑒定的。他一見此畫便咆哮起來:“幹嗎畫上個紅圈!趕緊將它取消!”於是,這位廣告家一聲不吭地用顏料把那紅圈塗掉了,這位鑒定者也無話可說了,便出了一個較高的價錢將畫買下。

這個小小的“紅圈”細節使廣告家戰勝了這位十分難打交道的管理人。[HT][HK]

因此,無論什麼時候,獲得別人認同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做出讓步,以保證利益最大化。在職場上,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該退的時候必須退。這時的退,並不代表低頭認輸,而是為以後的勝利打好基礎。

[BT1]切勿掉進“完美”的陷阱

杭州有一座寺廟,名字叫做靈隱寺。寺裏有一副對聯作得妙:“一生哪有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這兩句話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很多,若是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無異於自找麻煩,反而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欣賞不完美中的美。

一位哲人也說過:“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過了頭。那麼保證你適得其反。”的確,大多數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不美滿,這不如意那不舒心,總之,在他們眼裏,到處充斥著不完美,這影響了他們的心情,破壞了他們的生活。

[GK2!2][HTK]有一個人想要蓋一座最好的房子。

他看到河邊的風景不錯,離水源又近,可以釣魚為生,於是他就準備在河邊開工,可轉念一想:“河邊挺好,可是離水這麼近,萬一哪天水漲高了把房子衝走可怎麼辦?”

他放棄了這個地方,又來到了森林裏,這裏綠樹成蔭,鳥獸成群,可以打獵為生,也不錯。可他轉念又一想:“森林挺好,可是樹木太多,萬一失火自己豈不是連命都沒有了?”

他隻好又到了一個小村莊,這裏村民淳樸、友好,可以種地為生,可轉念又一想:“這裏沒有水源,生活很不方便。”

就這樣他走了十幾個地方也沒有選中一個能蓋房子的地址,他向自己的父親抱怨,老人對他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你還是趕快定奪吧!”[HT][HK]

這個故事看似好笑,然而你想一下,我們在生活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呢?許多人堅持“隻要最完美的”“隻做最完美的”,並為此付出了很多,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可到最後才發現付出的遠遠大於自己的收獲。最後才恍然大悟,完美不過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就像故事裏那個人一樣,最後的結果是,把所有的一切都否定了。

而與此相反的,就是包容一些瑕疵。當我們以“情人眼裏出西施”的心態審視世間萬物時,缺憾往往就會成為一種美麗的契機。既然我們無力改變,就去好好地揚長避短,甚至是將“缺憾”轉化為“優勢”,將這些“優勢”好好運用、發揮,並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