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伶俐人做事靈活自如——成功可以有多個出口(1 / 3)

第二章 伶俐人做事靈活自如——成功可以有多個出口

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人處世顯得過於刻板,做起事來一絲不苟。然而生活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不能一味的守著一些原則和規矩,毫無變通。如果我們過於拘泥於禮儀法度,不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就會顯得刻板和僵硬。做起事來也會困難重重,那些聰明的人做事總是靈活自如,因為他們做事不拘小節,讓身邊的人欽佩不已。

[BT1]思路決定出路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不必拘泥於某一個。當你在某一行業兢兢業業了多年後,仍然沒有任何成績和進展時,如果還是繼續任自己待在看不見未來的茫然生活之中,那實為一種悲哀。當我們麵對人生的困境時,不妨跳出原來的圈子,換一個思路,說不定你就會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GK2!2][HTK]戈爾曾任美國副總統,在1992年與克林頓競選美國總統,又在2000年與小布什競選美國總統,但最終的結果眾人周知,戈爾兩次都落選了。當有記者問及戈爾會不會參加2008年的總統競選時,戈爾坦然地說道:“我已經放棄了對政治的熱愛。”

戈爾沒有繼續堅持自己的政治道路,而是轉變了他人生的航向,將目光投向了關係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問題。他將其主要精力用在呼籲環境保護上,並號召全世界人民共同行動起來關注、解決日益威脅人類生存的溫室效應問題。

幾年來,他做了上千場演講,並拍攝了關於地球環保的紀錄片,還出版了相關書籍,讓更多人認識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這位曾經落敗的候選人,終於在及時改變人生方向後,獲得了他多年來所付出的回報,很多人受到了他的積極影響,自覺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支持他的環保事業。戈爾也最終獲得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高度肯定。

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有記者問他:“你是否還會去競選美國總統?”戈爾微微一笑,說:“這世界上有比當總統更偉大的事業,我為什麼還一定要走那條路呢?”[HT][HK]

為人處事應該通曉進退的規則,明白取舍之理。可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些人患得患失,一條路跑到黑,並且負重前行,不懂得放下是一種智慧,時刻為完美所累。這種人在成功之路上費盡力氣,卻總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明智的做法是懂得選擇,學會放棄,及早改變人生的航向,盡快去除壓在身上的負重。

[GK2!2][HTK]一起畢業的王秋偉和張濤想在政府部門工作,一次,他們在網上看到某市委調研室的招聘信息就一起報了名。

兩人一起走進了考場。一周過去了,成績在網上公布,他倆都落榜了。但他們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相互鼓勵對方明年接著再考。第二年,他們再一次走進考場。這次,他倆都順利通過了第一輪的筆試。接著就該準備第二輪的麵試了,兩個人都在積極備戰中。

當麵試一周後,他倆查看第二輪考試的入圍人員名單公布表,發現隻有張濤一個人被錄取了。看到了這一消息後,張濤對王秋偉說:“沒關係,你再努力一年,一定會考上的。”王秋偉讚同地點點頭。

執著的王秋偉準備第三次走進考場,但看著周圍的同學基本上都工作了,有的在企業幹得也一樣不錯,王秋偉開始心慌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這次的成績比前兩次都差,於是這次後,他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決定放棄到政府工作這條道路。

在落榜後的第二天,他就鼓勁自己,並告訴自己要打起精神準備開始新的生活。於是他開始找工作。沒想到一切都很順利,不到兩周,他就順利地找到了一家外企不錯的職位。[HT][HK]

人生總是會有成功與失敗,無論我們獲得的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正常的。失敗後繼續堅持的精神固然可貴,但不分析形勢利弊,隻顧埋頭傻幹,下一次結果可能仍然是失敗。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隻有放開眼界,認真分析形勢,你才會找到前方更寬廣的路途。

一個人的思路越廣,他的思維也就越靈活。有時候,退是為了前進得更遠。鬆開手,重新選擇,反而會迎來人生希望的曙光。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僅僅是看他在高峰時如何進取,更要看他在低穀時懂不懂得轉變思路,適時停止。

[BT1]伶俐人要學會“大智若愚”

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就是“大智若愚”,這樣的人混混沌沌與天地一體,秉承天地間的靈氣,為造物主所嗬護。如果有誰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評價,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了。從字麵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於沒有智慧,接近於木訥,接近於愚。

“大智若愚”的派生詞“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直若屈”,它們表明至高的謀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並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人們麵前,它擁有豐富的層次與內涵,擁有保護自身的機製。

[GK2!2][HTK]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出生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他小時候是個文靜怕羞的孩子,人們都以為他是一個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把一枚5分硬幣和一枚10分硬幣放在他麵前,讓他任意選擇一個,威廉總是要那個5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10分比5分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10分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拿錢給我了。”[HT][HK]

擁有大智慧的人喜歡把聰明藏在心中,即使別人譏笑他愚蠢,也不顯示出來。這種智慧體現為以靜製動、以暗處明、以柔克剛、以反處正之道,表現為降格以待的智慧。

很多人都願意做一個聰明睿智的人,而不願意被人看作愚蠢笨拙的人,因為愚、拙、屈、訥都給人以消極、低下、委屈、無能的感覺,使人的第一感覺難以產生好感,使人放棄戒懼或者與之競爭的心理,使人對他加以輕視和忽視。但愚、拙、屈、訥卻是人為營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為了要減少外界的壓力,鬆懈對方的警惕。或使對方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大智若愚”是在平凡的外表中不平凡的表現,在消極的外表中內心積極,在無備中表現有備,在靜中觀察動,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積極、比有備、比動、比明更具優勢,更能保護自己。如果要克敵製勝,那麼可以在不受幹擾的條件下,暗中積極準備,以奇製勝,以有備勝無備;如果意圖在於獲得外界的賞識,愚鈍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對自己的期待,而實際的表現卻又超出外界對自己的期待,這樣的智慧表現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入重視。

在中國古代,“大智若愚”演變為一套內容極其豐富的韜光養晦之術。大智若愚的人,一般是一些道行高深之人,他們永遠似睡非睡,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態度總是淡淡的、傻傻的,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們隻是不想給自己找“硬碰硬”的對手而已。

“曹操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很精彩的一段故事。

[GK2!2][HTK]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他深知曹操為人心性多疑,又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的古訓,為防曹操謀害,劉備就在後園種菜,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警惕。

但是曹操眼裏不揉沙子,他早就發現劉備非一般之人,他不會甘居人下,隻是還沒有抓到把柄而已。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議起誰為當世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鄉、韓遂、張魯,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英雄的標準是“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隻有劉備與他才是。

如此韜晦之計,卻被曹操點破,劉備猝不及防,竟嚇得把匙箸丟.落在地上,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慌亂掩飾過去。曹操才不再懷疑劉備了。[HT][HK]

劉備藏而不露,不在人前顯示自己、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他的種菜、數英雄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卻把自己的英雄氣概深深隱藏在了心中。所謂韜晦之術就是收斂鋒芒,隱匿行跡,掩飾野心,與世無爭,麻痹對手的警惕,迷惑世人的目光,等候適當的時機,實現預謀的目的。

我們很難見到一個很有智慧的人的銳利之處,因為大智者從來不會慷慨激昂表現自己,也從來不刻意顯示自己有多強大的力量。因此,他也不會被強大的力量擊倒。大智者雖然看似不強大,卻能促成事物的成功或發展,這是因為他的柔性中潛藏著足夠的變通。

《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鷹站在那裏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不會經常顯耀自己的才華。一般人都想表現聰明,裝糊塗似乎是很難。但最聰明、最世故的人,卻裝出很愚拙的樣子,以此來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時也可以做到不隨波逐流。真正的大智大勇者一般並不是大肆張揚的人,他們會表現得普普通通,來掩蓋光芒,以便於更進一步完善自己。

真正有內涵的人,絕不能從表麵來看,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圓滑處世,他們能夠順應外界的潮流,若愚似魯,而其實,在內心深處,卻會積極地考慮如何更上一層樓,因此,大智若愚的人,總是最有智慧的人。

[BT1]多次起航,尋找合適自己的職業

人生的發展是一種嚐試、一個過程、一次旅行。勇敢嚐試各種發展道路,才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不要隻盯著一個方向,從象牙塔中走出來,才有機會看到外麵的世界,才會發現自身更多的閃光點。在其他領域,說不定更能施展你的才華和抱負。經過嚐試與失敗的教訓,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成長起來。

[GK2!2][HTK]段奕潔從美國留學歸來後,躊躇滿誌地想在北京找一份好工作。但她一連嚐試了好幾個,都覺得不甚滿意。開始的時候,她應聘上了一家公司的主管,開始她還滿腔熱情,但後來當她聽幾個朋友說自己一個“海歸”,工資才這麼點時,就動搖了,於是就辭職了。第二份工作是到一家外貿公司,雖然工資很高,但段奕潔工作沒半年就撤了,因為她不喜歡這個職業。後來她又萌發了當自由作家的念頭,一試才發現,自己不是那決料。

遲遲穩定不下來,家裏人也為她著急,這時候,父親向她推薦了一份到殯儀館做接待的工作。一開始她無法接受這個工作,但仔細想想,她覺得這個工作挺新鮮,去試試也好。

剛去時,段奕潔在引導中心當引導員。盡管殯儀館的工資待遇很高,但整天麵對焚化爐冒出的焚燒屍體的煙味和悲痛欲絕的家屬,她還是感到有些不適應。幾個月過去了,她喜歡上了這份工作,並主動向部門主任提出學遺體整容。段奕潔的請求,使主任大吃一驚,因為還從沒有女孩子幹這行。麵對段奕潔的堅定態度,主任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她培養出來!

雖說自己是一個高學曆的“海歸”,但段奕潔對這一行業幾乎什麼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一切都要從頭學起。憑著不懈的努力學刁,段奕潔最終成了優秀的整容高手。在一般人眼裏,一說到遺體整容師的職業或許會毛骨悚然,這個工作不僅可怕而且卑微,除非萬不得已,誰也不會去做,更別說是一個海外歸來的留學生。但段奕潔卻並沒有嫌棄這份起點很低的工作,在她看來,讓那些因為各種原因容顏受損的死者恢複原有的容貌,減輕一點死者家屬的悲痛,給他們帶去一點安慰,這就讓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了。

終於在輾轉多個職業後,段奕潔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愛的、適合的領域。[HT][HK]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我們必須多去嚐試,才能找到社會上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舞台上的角色很多,如果你隻想單純扮演一種類型的角色,又怎麼會知道這個是不是最適合你呢?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無限的潛能可以發揮,嚐試了,才有比較,才能知道你最拿手最擅長的。

[HTK][GK2!2]熊波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嚐試繪畫、寫字、彈鋼琴,結果他都是半途而廢。大學畢業後,父母讓他考公務員,他順利考取。但幾年後,熊波毅然放棄了父母眼中的鐵飯碗。父母知道後十分生氣,於是又千方百計地為他找工作,但是熊波在父母為他找到的工作單位幹了一年後,又辭職不幹了。父母拿他沒有辦法,決定讓他自己去闖。

熊波是一個思維敏捷、善於溝通、做事積極果斷、喜歡獨立工作的人。熊波深知自己的特點,因此他選擇了有挑戰性的職業——做銷售。就這樣,熊波在一家公司做起了銷售。幾個月後,由於業務做得較為出色,公司準備提升他為銷售副經理。[HT][HK]

很多人認為隻要自己能夠勝任某一份工作,就證明自己十分適合在這個行業做下去,但是光是勝任遠遠不夠,還應該要調得起自己的興趣,因為那才是你潛力不斷迸發的源泉。隻有真正適合你的工作,你才會幹出卓越的成績。

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嚐試,這樣你才能在實踐中得知自己究竟適合哪類職業。

不要憑空判斷自己是不是適合某個行業和職位。隨機調查表明,大部分人在從事一個工作前,並不知道這個工作是否理想。隻有在開始了某個職業後,他們才會真正知道該職業是否可以讓自己滿足。如果你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嚐試多次起航遠比站在起點思考有用得多。

[BT1]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順時而謀,事半功倍;逆理而動,其功難成。聰明的人總是深明常理的,他們不幹違背天理、違背自然規律、違背事物發展趨勢之事。真正的偉人與智者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他們的偉大之處在於一般人尚未察覺事物的變化時,他們能提前察覺,並能準確預測,把握和判斷事物的未來發展方向,因而他們提前思考,提前行動,並始終站在潮流的最前沿。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二千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管子說:“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精時者,日少而功多。”這些話都說明順應潮流,捕捉時機的重要性。

荀子說:“聖人之所以為聖,先知也。”說明具有先見之明,是成為聖人的先決條件。因為隻要你能提前預知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你就可以掌握主動,提前思考,提前行動。成功的把握就會更大。

所謂眼光,是指我們對事物發展趨勢的準確預測與把握、判斷力。眼光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李嘉誠之所以擁有很多的財富,就在於他的眼光和對當時香港未來形勢的正確判斷,使他在60年代買的房地產在大約20年時間內升值高達60倍。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必須不斷培養自己分析、判斷事物發展趨勢的能力。要善於透過表麵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培養自己的預測能力和戰略眼光,成為一名高水平的預測者和預言家,掌握事物發展的真正趨勢,然後順勢而為。要善於在大多數人尚未覺察到事物將要發生的變化時,提前意識到將要發生的變化,捕捉時機,先人一步行動。這樣你就能掌握主動。